县级市事业单位和市区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为什么不一样?

我就在市区事业单位工作,我有几个朋友在县里工作,我详细谈谈为什么县里事业编的工资待遇和市区不一样。

我在市区事业编单位的工资待遇

我去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考入到中部某地级市事业单位,单位属于市直事业单位。刚开始我上班时候,我也认为市的事业单位的工资和下面的区县的工资是一样的。但是后来我在出差的时候认识了下面区县的同事,和他们聊工资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的工资差别还是挺大的。

因为在中部地区的财政实力比较一般,甚至有时候财政比较紧张,所以体制内工资首先是紧着市直单位发。,市直单位的工资待遇是最先保障的,然后才是保障县里的工资待遇。

我每个月的基本工资不到3000块钱。但是因为我们每个月还有平时考核奖,一个月的话差不多1500块钱左右,而且市直单位很多都是文明单位,我们单位是省级文明单位,一个月还有1000块钱的精神文明奖。年底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目标考核奖,相当于多发一个月的全额工资。此外我们还有物业补贴,住房补贴等,所以加上这些杂七杂八的钱,我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可以达到6000多,还是非常不错的。

我朋友在县级市的工资待遇

我认识了几个在其他区县的事业单位的同事们,但是他们的工资相比较我低了很多。首先我一个同事他是在我们市的一个贫困县工作,他也是事业单位,级别和我一样。因为贫困县的财政收入不太行,所以他每个月的平时考核奖基本上是发不了的,而且县里面很多单位都不是文明单位,他们也没有文明奖。所以我这个同事一个月的工资待遇还不到3000块钱,工资非常的低,还不如我工资的一半。

有一次我们和下面一个县级市事业单位的科长聊天,他属于副高职称,已经将要退休了。他说他的档案工资一个月只有8000多块钱,但是我一个同事在市直单位工作,他现在只是中级职称,而且工作了十年,他的档案工资也有8000多。所以县里面的副高职称的待遇竟然和市里面的一个中级职称的待遇差不多,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公积金差别

中部地区很多县级市或者县里的财政收入比较少,当地的事业编缴纳公积金有的是按照最低比例缴纳的,只缴纳工资的5%,这个是非常坑人的。但是市直单位或者是市区的一些单位,他们给职工缴纳公积金是按照最高比例缴纳的,按照工资比例的12%。所以说,在某些福利方面。县里面的事业单位还是不如市里面。

为什么市区体制内工资高于县里呢?

那么为什么在同一个城市市里面的事业单位的工资要比县里面高,而且有时候差距非常大?究其原因就是县里面财政比较穷,财政收入有限,所以没有办法保证像基层事业单位的工资。有的只能给县里事业单位发一部分工资。

还有一些地区,他们年底是发年终奖的,但是如果在市区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他们的年终奖可以全额发放,但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差的县里或者县级市里,他们的年终奖只能发一部分或者是干脆一分钱都不发。

  • 以成都市为例子

以成都市为例子。如下图所示,在成都市各区县财政收入排名中,高新区稳居第一位,高新区一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两百多亿,排名垫底的个别县他们的财政收入只有十多个亿,两者相差了20倍。所以说不同地区的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的年终奖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 成都市某区公务员,工作地点属于成都市二圈层,年终奖为5万左右。
  • 成都市某区公务员,工作地点属于成都市三圈层,年底的年终奖为3万左右。
  • 成都市高新区民警的年终奖高达20万以上,街道办事处在编人员的年终奖也在高15万左右。

单单拿成都市来说,成都市的高新区的事业编年终奖可以达到15万,但是成都市其他区有的年终奖只有3万,有的只有5万,光年终奖就差了四五倍,差距非常大。

  • 特殊情况

但是市区里面事业编的工资待遇也并不是都比县级市或者是县里的事业单位的工资高,这个也是需要看具体情况。大部分地区市区的事业编的工资待遇要高于县级市或者县里,但是一部分地区他们的工业区或者高新区是在县级市的,比如百强县的老大昆山市。昆山市的事业编的工资待遇很可能会高于市区的事业编待遇,不过这个情况比较少,属于特殊情况。

市里事业编职称多,晋升空间大

另外一个就是市里面的事业单位属于市一级。市直事业单位的职称比较多,评中级或者是副高的名额比较多,但是如果在县级市或者县里,评职称的难度要高很多。因为县里的职称名额比较少,县里面竞争非常大,和市里相比较,县里面的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都非常少,不如市里面的事业编好晋升。

总结

因此。市里的事业编的待遇比县级市或者是县里的事业编的待遇高,这主要是因为同一个城市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差距比较大。一个城市的一个区域财政收入越高,这个地方的公务员事业编的待遇就会越高,而且市里面事业编的晋升渠道比较多,晋升名额多,相比较县级市或者县里来说,市里面事业编晋升空间比较大。

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考市级单位事业编。不管是工资待遇还是晋升空间都比县级市或者县里要好。




事业单位工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①前两部分一般称为基本工资,这是国家统一的标准,全国各地都一样,不能多发,也不能少发。②后两部分,是地方根据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一定方式,发放的绩效奖金和各种津贴补贴。这部分不是国家统一的,也不是省内统一的,也不是地级市统一的,而是由县级单位统一的。

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虽然是由县级单位统一,但也不能无序增长,发得太高。具体发多少,还得由县级单位向市级单位备案允许。毕竟,市瞎各个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市里也得站在全市高度统筹考虑,要不然高的太高,低的太低,必然会产生不良反应。

①重点说一下津贴补贴部分,包含的项目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住房补贴,生活性津贴,电话补助,伙食补贴,值班补助,养老性改革补贴,工会补贴等。每个地方包含的项目也不一样。②再说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绩效工资发得高。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绩效工资发得低。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甚至一分没有。

下面以我们中部省份、管理岗7级正科为例,说说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情况。①省直机关事业编7级正科,全年12.4万元。其中每月打卡工资5880元,双边公积金大概2430元,年终绩效考核奖大概2.4万元。②省会城市事业编7级正科,全年13.6万元。其中每月打卡工资6140元,双边公积金大概2740元,年终绩效考核奖大概2.9万元。③管理岗7级正科全年工资待遇为11.5万元。其中每月打卡工资5650元,双边公积金大概2220元,年终绩效考核奖大概2.1万元。

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事业编工资待遇也较高。比如深圳事业编管理岗正科级7级,全年至少有26万以上;苏州事业编,正科级,至少也有25万以上。这些地方工资待遇高,主要还是高在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上,深圳的事业编正科级住房补贴至少每月有5000元以上,苏州差不多也有4500元。




你所说的是县级市的事业单位和地级市市区的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为什么不一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各个地方都是可能存在的,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表面是由于收入构成中的绩效工资、年终绩效奖等不同造成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高低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

一、事业单位的收入构成。

机关事业单位目前的收入已经比较规范了,乱发钱的现象已经是没有了的。因此,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之间的收入是完全可以比较出是哪方面高的。

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特殊津补贴、年终绩效奖等几部分构成。

二、事业单位收入的差异所在。

1、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标准是没有差别的。事业单位收入构成中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只要两个人的单位性质相同,岗位相同,学历相同,参加工作时间相同,这两部分工资标准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贫困的山区县,这两部分工资标准是没有区别的。

2、绩效工资标准在不同的地区是不相同的。绩效工资相当于公务员的规范津贴补贴,其标准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但基本是同城同待遇,在一个地级市的不同城区及市直事业单位基本上是相同的,不会有什么区别。但市区与该地级市所辖县之间,县与县之间都可能会有差别。这主要是各地的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不同造成的。一般来说,发达地区会比欠发达地区高一些,市区会比县里高一些。一个月差个几百元是正常的。

3、特殊津补贴标准会由于岗位不同、地区不同而有差别。规范津补贴后,这部分的津补贴已没有多少了。有的可能在乡镇的事业单位工作,会有乡镇工作补贴; 有的可能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会有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补贴;有的地方可能还会发物业补贴、通讯补贴等。这些津贴标准也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标准的,如乡镇工作补贴,只是规定每月不少于200元,各地有发200元的,也有发300元、400元、500元甚至更高的。艰苦边远地区补贴虽有标准,但在不同的地区补贴标准是不一样的。

4、年终绩效奖的标准各地区各单位都会有差异。目前,有的事业单位也像机关的公务员一样发年终绩效奖了(也许有的地方叫年度考核奖、精神文明奖之类的名称),特别是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求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些教师也会有年终绩效奖金可以发放,其他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或多或少的有年终绩效奖。

年终绩效奖的奖金标准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单位的绩效考核等级不一样标准也会有差异,而且有的单位还要进行二次分配,单位的分配方案不同也会造成差异。一般来说,平均每年每人会有3万元左右的绩效奖,县里可能少点,但也会有2万元左右,经济发达的市区高一点,也许可能超过5万元。这些奖金,每年每个人的所得有些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综上所述,在构成事业单位收入的几部分中,除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之外,其余部分的收入都会有差别。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收入有差距是正常的。在县级市事业单位和地级市市区事业单位的收入也就会有差别了。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你所说的其实是指实发工资(应发工资)金额不一样,而不是整体工资标准不一样,现在全国事业单位工资结构都已经全国统一了,出现差别是因为各地财力不一样,工资结构中的津补贴、绩效标准不一样导致的。

1、事业单位工资结构

现行的事业单位工资构成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下图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的工资构成(以前的标准,举例看一下工资构成)。






其中一、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这部分全国统一,也叫基本工资。

其中二、津贴补贴:像职务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信费、防暑降温、独生子女、副食补贴等等;这部分因政策和资金的来源不同,原来有国家制定、省制定、行业制定、 单位制定的,现在全国清理乱发津补贴,必须是省以上制定才可以,各地区略有差异(同一项目标准不一样、不同地区有不同项目),比如都是降温费辽宁与江苏可能不一样,比如辽宁的某个县与相邻的县可能有的有艰苦地区补贴有的没有。

其中三、绩效奖金,这部分国家现在正在开始规范,目标在于达到按岗取酬, 按业绩取酬。这部分主要是根据各地财力情况,标准不一样,是实发工资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2、差异原因

从事业单位工资结构分析看出,第一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已经全国统一,只要是学历、工龄、职称或者级别等一样工资没有差异了,第二在全国清理乱发津补贴以后,津补贴在同一地区(县一级)已经执行标准一致,不同地区可能津补贴项目不一样,工资待遇有所变化,但是幅度不是太大,比如x县有艰苦地区补贴,临县没有艰苦地区补贴,第三因为绩效工资是根据地区财力紧密相关的,经济发达地区可能非常高可以达到几万元,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只有一点点,这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谢邀!

县级市事业单位、市区事业单位同等条件的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是相同的,但因为工资构成中的工作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等额度不同,因而工资总额并不相同

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国家出台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内容使工资构成变化较大,工资由原来的职级工资制,改革后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由主要四部分构成:

工资构成的固定部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工资构成活的部分: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二、工资构成

(一)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是工资构成的固定部分;岗位工资共分13级,薪级工资共分65级。

同等条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全国各地都是相同的

(二)绩效工资

属于工资构成活的部分。

国家对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人社、财政、主管部门制定实施办法。主管部门根据该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事业发展、岗位设置等因素,核定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该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自主分配。

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原年终一次性的一个月基本工资奖金,既俗称的13个月工资,将年终一个月基本工资奖金及地区附加津贴纳入绩效工资。

(三)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也是工资构成活的部分。

1、工作津贴,由国家依据各省、省对各地市、地市对各县的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程度,制定不同的发放标准,实行动态管理。

2、生活补贴,由国家依据各省、省对各地市、地市对各县的物价消费不同水平程度,核定不同的发放标准,也是实行动态管理。

同等条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标准全国各地是不同的。

三、工资总额不同

同等条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工资构成固定部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是全国相同的。

但是,因为工资构成活的部分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全国各地区是不同的。

工资构成活的部分,是决定工资总额的主要因素,也就决定工资总额全国各地区不同

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总额,较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资总额要高,甚至高出倍数、乃至数倍。

注:本文论及的系国有事业单位,不含民营事业单位。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县、市、省这四级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最差的就是县级事业单位了。




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在全国都是一样的,造成各地工资不同,主要是由于绩效工资不同造成的。

事业单位工资主要由当地政府发放,所以根据各地经济情况不同,财政收支情况也有所差异。

有些城市发展水平比较好,政府财政实力雄厚,工资水平就会略高于本省其它地区。比如辽宁省大连市,事业单位工资在全省是最高的。

相同的城市,不同的县区工资也是不一样的,跟县区的财政情况直接挂钩。

以前国家贫困县工资是有国家补贴的,现在已实现全国脱贫,贫困县摘帽以后,国家财政的补贴也就没有了、




县级市事业单位是按照县一级的标准发放,也就是和县级部门的水平是一样的。市区事业单位是按照市一级的标准发放,就是和市直部门水平一样。一般来说,市级的工作标准比县级要高,不仅仅是工作,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福利待遇,有很多县级没有的,市一级确有。




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岗位工资二是薪级工资三是绩效工资。前两部分的工资标准全国都是统一的标准,地区之间没有差别。

但是,绩效工资地区之间和单位之间是有差距的。主原因是各单位的绩效工资是依据各单位的实际工资水平与人数等因素,由当地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体制内单位的工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挂钩,大部分情况下,县级市的财力和市区不能比(当然,经济强的县级市如昆山、义乌等不一样),财政有钱,自然就可以改善当地干部的待遇,这也是国家允许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县级市   事业单位   市区   成都市   县里   市里   津贴   绩效   工资待遇   岗位   工资标准   工资   事业   单位   地区   标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