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周考、月考、单元考后,家长如何及时知道孩子成绩的好与坏?

个人觉得不能取消。该考还是要考。小学初中可以小考少考。从高中开始,每一次期末统考,成绩都记录在案,以后作为高考成绩(高考和高中三年的统考按比例计分)。这样就不至于一考定终身。




双减下来我还是比较焦虑不安的,我家一个初一,一个一年级,双减下来对有钱人影响不大,他们该补补,对我们穷人来说就要命了,现在刚开学我就听说好多家庭请了各门功课的补习老师,价格都翻倍了,毕竟中考该怎么考还是怎么考,现在国家是不是缺劳力了,所以想刷下来一批人去搞劳力。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专家什么目的,穷人的孩子在减压,富人的孩子在增压。




双减后的考试变化

这次的“双减”工作主要是针对学校和课外辅导机构。

按照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再进行书面考试,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年级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

同时,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月考周考,单元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习调研的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虽然平时的考试取消了,但是,升学考试仍在,想要考上好的大学,想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仍然需要参加考试。

原来大部分学校每一个月都会组织一次考试,有些学校一周会组织一次考试。

考试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考试频率比较高,会逼着学生认真学习。因为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想要让家长满意,让老师满意,即便是依靠考前突击,也能够学得差不多。

但现在取消了周考,取消了月考,低年级阶段取消了期末考试,这相当于是把考试的周期拉长了

考试周期拉长后,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

考试周期拉长之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必然会出现分化。

有考试,就意味着范围是固定的,如果没有考试或者考试周期拉长,就意味着考试的范围会更广,知识点考察的会更深入。因此,一部分学生学习压力会更大,部分学生会“自我加压”。

原来一周考试一次,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准确的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而现在考试周期拉长之后,哪些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暗自较劲,在结果没有出现之前,肯定不会掉以轻心。

另外一类学生可能觉得,现在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没有作业的压力,随便学学也能考上高中,学习也不用那么努力了。那么,几年之后,这些学生很有可能会掉队。

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即便是我学习成绩比较差,12年以后还可以去工厂当工人。(现在不是都在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嘛!)

但实际上,可能十几年之后,或者是五六年之后,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工厂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会更高。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有没有机会去工厂当工人,都是个问题。

也就是说,即便是学校不组织考试,即便是考试取消了,家长和孩子仍然不能够掉以轻心。

家长应该怎么办?

不过家长也不用过分焦虑,考试只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除了考试之外,还有其他途径能够检测孩子的学习成果。比如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准确率等

要想让孩子不掉队,家长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如果孩子已经有好的学习习惯,这时要适当地引导,尽量让孩子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要让孩子转变学习理念,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即便是没有考试也要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应对各种挑战。

第二,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太好,自控力比较差,学习时需要依靠外在的监督和督促,那么,考试取消之后,家长有必要适度的介入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比如,给孩子寻找一个榜样,通过同伴的监督,同伴的压力来督促孩子学习。

再比如,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学习结束之后,要进行复盘;每一个模块或者是每个章节学完之后,要及时总结;每学期结束之后,对自己进行一次自我测验。

第三,如果孩子自控力特别差,即便是有家长的督促和监督,学习效率仍然比较低,此时,家长就需要多费心,或者是把孩子委托给专业人士。

比如,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孩子额外布置一点作业。

再比如,每一星期家长检测一次孩子的学习成果,检测的形式可以是考试、提问,也可以是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老师,家长扮演学生,让孩子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当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尽快的由外在的监督转变成内在的激励。


---END---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可见中国家长是何等的焦虑,而取消这些考试又是何等的必要。


1

凭借周考,月考,单元考,家长就能知道孩子的成绩了么?

家长知道的只是一场场考试成绩。

收获到的只有焦虑。

一次周考,一次月考,一次单元考成绩不理想,就能说明孩子的成绩差吗?

你闲来无事的时候,用这个问题问每一个家长,回答都是不能说明。

但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

每一次考试下来,每家每户往往都会上演一次鸡飞狗跳。

“上次第一,这次怎么第三了?”

“又没考到100,你有多少次考不到满分了?”

“考得这么差,我看你学别上了!”



类似的唇枪舌剑,伤害极大,侮辱性极强,往往成为孩子学习的最大障碍。


2


考试考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考试是为了查漏补缺。

不是用来比较的。

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有科学规律的事情。

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情况不一样,每一个同学知识的遗漏点也是不一样的。

在达到终点之前,一切均属未知。

用学习路上的一次考试来判定成绩的好坏,何其无知,心态又是何其焦躁。

正因为中国家长心理的这种不成熟,取消考试才尤为重要。


不成熟就留给上一代家长自己。

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3


既然考试不能说明成绩好坏,那什么才能说明呢?

其实很多事情都能说明,只是我们家长并没有留意过而已。

学习在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掌握在于记忆,理解和运用。

记忆:小到一个单词,大到一篇课文。能否熟练的读写。

理解:知识点是否真正懂了,能够完整的复述。

运用:平时的作业和习题完成的效率,正确率。

判断成绩好坏,其实有很多方法。

为什么只把眼睛盯在考试成绩上呢?

去学校是为了获得知识,而不是为了获得一张张考试成绩的。


开心快乐,积极向上,这样的学习氛围他不香吗?



4


取消考试是否就万事大吉,不用再理会成绩的好坏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升学制度明明白白的摆在那。

其次学习知识的掌握,最好的检查方法还是成绩。

过犹不及,过紧或过松都是不对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十分重要。

养育子女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任何家长都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加油吧,焦虑的中国家长!




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考试还是要考的。这样可以有效的检测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在同级学生中所处的位置,便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学习方案;大小考取消,不知道自己在同级孩子中所处的位置,中考一考定今后的职业方向,还是很残酷的,毕竟中考、高考时选拔性的考试;为了应对今后的中考,只有家长自己让孩子做做测评卷,每次和自己比较,只要每次都比自己上一次有进步,保持稳步上升,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夯实基础,提升自己,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另外,及时了解期末孩子在班级或者学校所处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其实,还是希望不要取消考试。




我觉得不能取消,家长就不能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再者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进步,也不能检查自己的问题所在,不知道了解自己那些不会。所以不应该取消




我认为还是要考试,不考试那么晓得在学校有没有学习,家长心里也没有底呀,考试是检验学习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政策有两个极端,第一孩子们可以像鱼儿一样自由了。第二:家长的担忧,孩子大了考学是个大问题。

第一:实现了快乐教育。但孩子们真心快了吗?

取消所有考试孩子是真的开心了,在孩子学习上孩子不焦虑了。没有成绩家长跟本知道孩子学习情况,如何知道成绩呢?

这这个前提下,孩子自由了,实现了快乐童年,快乐学习。专家的目的也达到了。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啥目的是否来个因为发布会说下。

第二:来自家长的担忧,真正拼爹妈的时代来临,你做好了吗?

就像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好,当时多少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目的明确就是减少人口。现在随着政策的落地现在老龄化严重开始二胎开放,到今年2021年三胎也让人生了,还有生个孩子生育保险奖励几万块。这才是对我们生活有帮助。反观现在,不考试,咱们农村娃上学目的究竟是啥?我作为家长也蒙圈了,难道长大都去捡垃圾,刷碗,干建筑队不成。电影《红河谷》中有句台词,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樵夫的儿子永远是樵夫。可见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三胎家长更焦虑了,国家政策是好的。个人双手支持,等娃长大不知道能有几个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虽然国际现在不缺高尖端人才。等到中考,高考发现孩子成绩不好想补也来不及了。农村娃就只有干劳动力之类的活了,每个月挣的工资还还房贷,啥也不想。我同学家里请的一对一辅导一个小时400元。这样的事实究竟是减负还是增压大家心里没数吗?




双减政策是为了减少孩子和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焦虑和负担,但是真的落实下来高兴的似乎只有孩子,家长反而更加焦虑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出给校方的。对于学校而言,取消考试之后如何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如何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变成一个问题。

我觉得解决的途径还是有的,考试取消了,但是对于知识点的考核还是需要保留。在平时的作业中和课堂中及时的对所教的知识点进行考核,还有在之后的课程中穿插对以往所学知识点的考核变得尤其的重要。我相信校方都有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我相信还是会有一些缺乏智慧的学校会进行随堂考试,只是不公布成绩而已,对于政策最后如何落实,落实的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可以做到检验的,学校不能考试我们可以自己扒试卷资源在家里给孩子安排考试。问题就在于家长们对于孩子的重视程度和对政策的解读和理解了。




双减还是“双加”,要让时间来说明。

关于取消周考、月考、单元考,如何及时知道孩子的成绩好坏,我的看法是:

1.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不应该为这个问题去焦虑。

  1. 但凡有陪伴孩子的学习成长,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和成绩有所了解,基本上都不会依赖于考试分数来知道孩子的成绩的好坏,自己孩子在哪个水平还是心里有底的。
  2. 如果平时不闻不问,只是等着老师公布分数,那么考试的意义也就只有分数了,分数高皆大欢喜,弹冠相庆,分数差,打骂一顿,然后等下一次考试。

2. 对于老师来说,取消考试,会造成很多麻烦。

  1. 不了解学生们的进度,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是否要放慢节奏,还是说所有人都搞懂了,要加快进度。不过我相信,中国的老师们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进行考核,比如随堂练习,比如提问答疑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考试的分数来得直接。
  2. 没有分数就没有排名,那么自然就没有了标准的好生差生之分,可能某个学生比较会迎合老师,但是实际知识掌握得并不好,也可能某个学生不善于表达,但是其实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点。

3. 对于孩子们来说,取消考试利弊共存

  1. 没有了成绩,没有了排名,自然压力就没有那么大,轻装上阵,可能是一个利好。
  2. 没有了成绩,没有压力,那么可能也就没有动力,毕竟孩子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不高,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所以,我认为,既然国家的政策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么我们家长就要去思考,如果去转变思想,改变教育理念来迎合相关政策。有人说孩子是“双减”,家长是“双加”,我觉得很有道理,成年人的世界更善于去平衡和转变,好好思考如何吧减掉的想办法加回来才是家长们要考虑的。当然这个“加”不是指给孩子找家教一对一或者课外开小灶。

1-2年之后来看这个变化,那么利弊自然分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家长   成绩   孩子   目的   作业   知识点   焦虑   好坏   月考   单元   老师   情况   政策   学校   知识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