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

现在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了,能够问到这样问题的朋友,应该是对血脂各项指标以及心血管风险控制有所了解的朋友,对于心血管疾病控制的重要靶点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这个值降低到多少有可能对身体形成伤害呢?我们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风险控制的重要靶点

很多有心脑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其发病的生理基础,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疾病,比如心梗,脑梗,脑出血,冠心病,心衰等疾病问题,都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堵塞等直接造成或间接造成的。

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这些风险因素中,对动脉硬化的最直接形成影响的,就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被氧化后引起血管壁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最终在血管壁下方形成脂质核心,就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而这种脂质堆积的主要原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都是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的首要靶点。

如果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标,当大于4.9mmol/L时,年龄同时超过45岁的话,不需要其他的风险因素评估,就属于未来10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超过10%的高危风险患者了,对于这种高危风险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到3.4以下的合格范围内还不够,能够控制到2.6mmol/L以下,才能够更好地降低心血管风险。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比如已经发生过心梗,脑卒中,或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就需要更严格的控制标准,一般要求至少应该控制到1.8mmol/L以下,或在原有基线的基础上,下降5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标准应该以更严格的那个为主,而不能退而求其次,只有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才能够减少发生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还有一种情况是,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而且属于超高危风险的情况,比如发生过2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以上的患者,还有发生过一次重大心脑血管事件,同时合并2个以上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因素的患者,都属于超高危风险的情况,对于超高危风险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应当在1.8mmol/L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通常控制的目标控制在1.4以下更为安全。

各种专家指南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的血脂控制目标,通常都给出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的上限,但却没有对下限做出阐释,这就很容易造成一种误解,有些朋友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的越低就越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接着往下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非一无是处的“垃圾”

对于各项血脂指标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正常健康范围内时,它是为身体细胞疏松脂质营养的主要形式,并非是对身体无益的垃圾。脂质营养作为维持细胞膜的基本物质,形成体内各种激素的重要物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可以这么说,离开了脂质营养,人体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功能,人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

而这样重要的脂质营养,其输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而血液中的脂质是无法直接溶解在血液中的,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脂蛋白与脂质营养结合,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与脂质结合的主要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为身体输送脂质营养的主要方式。只有当这个数值超标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有可能会形成沉积,氧化,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此,严格控制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是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血脂成分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但如果降得太低,反而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得太低,要注意2方面的风险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到多少,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问题,目前医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值界定,但结合不同的风险分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相应的达标水平即可,没有必要非得把这个数值控制的太低。一般说来,即使是超高危风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到1.0mmol/L以下,以1.4为达标目标,尽量控制到这个范围内,但不低于1.0,是更安全的选择。

过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2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过度用药的风险。目前对于降血脂,最主流的药物还是他汀类药物,为了达到较为严格的血脂控制水平,往往需要更大剂量的他汀来进行强化降脂,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汀药的用药剂量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转氨酶升高造成肝损伤,肌肉痛肌酸激酶水平升高造成肾脏损伤,都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因此在控制血脂达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剂量的他汀服用,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

第二个风险是罹患肿瘤的风险,一项来自于上海瑞金医院的基于14万人的相关研究发现,过度严格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增加身体罹患癌症的风险。关于这一点,从脂质营养对身体的重要性来解释,也是说得通的,过度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身体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细胞产生突变性变异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降得越低越好的探讨,目前不同的临床研究结果,有不同的结论,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不妨抛开各种各样的临床数据,从最基本的脂质营养对身体细胞的重要性来考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绝对不是降得越低越好,结合自身的心血管风险分层,合理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在达标水平以内,就是很好的。




低密度脂蛋白张大夫曾经多次给大家科普过这个问题,通俗地讲,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最坏的血脂,可以说像“冠心病、脑梗塞”这些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这个罪魁祸首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呢?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左右比较合适,或者说在原有基础上使血脂降低30%。如果口服他汀仍旧不能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下来,那就可能使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当然,这么实用还要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

2、高危人群

对于那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比如说血脂升高同时罹患糖尿病的人群,那低密度脂蛋白也尽量要控制到1.8mmol/l左右,或者说在原有基础上使血脂降低30%。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非高危人群

对于那些不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人们来说,如果血脂升高到了吃药的地步,一般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至2.6mmol/l以下就可以了。这可能适用于更多的普通高脂血症人群。

以上是张大夫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比较通俗,不是太专业和学术的回答,但是希望能够让您读懂。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项目,医生往往对这个项目比较关注,因为它被医生称为是一种“坏胆固醇”,如果它过高的话,就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之后就容易使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的话就需要将它降下来,但是低密度脂蛋白并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话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为什么医生会将它称为“坏胆固醇”呢?

首先,这个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的,它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因为我们人体中的胆固醇有2/3是和低密度脂蛋白及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可以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细胞,供细胞所需,同时也将胆固醇运输到肝脏从而合成胆酸。

在这个过程之中,有2/3的低密度脂蛋白会经过代谢而被清除掉,另外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


为什么医生会将它称为“坏胆固醇”呢?

这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在“清扫者”通路被清除时,其中的巨噬细胞会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最终被巨噬细胞摄取,那么就会形成泡沫”细胞,这样就导致胆固醇留在细胞内,造成大量胆固醇沉积。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那么最终结果就是一起带入了胆固醇,从而造成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硬化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了到血管的弹性。


从这里看,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低密度脂蛋过高的话,就容易使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硬化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医生将它称为“坏胆固醇”。如果在血脂检查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时,那就是一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就需要采取措施将它将下来。

二、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它的值太低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虽然说低密度脂蛋白高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同样低密度脂蛋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研究发现,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太低的话,会影响到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从而容易使细胞出现缺氧而造成贫血或者会加重心脏负担。

另外,也有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癌症的发生存在负相关的联系。该研究结果显示,与低密度脂蛋白≥3.37 mmol/L相比,当低密度脂蛋白<1.8 mmol/L时,增加48%的癌症发生风险;而当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2.6 mmol/L水平时,增加21%的癌症风险;当低密度脂蛋白在2.6~3.37 mmol/L水平时未明显增加癌症风险。

因此,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并不是越低越好,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这样才不至于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才比较好呢?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这个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区分,因为这个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就正常范围来说,青年人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约为2.7mmol/L;中老年人的低密度脂蛋白约为3.37mmol/L;而当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14mmol/L时则为明显增高

另外,如果是存在一些心血管疾病或者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肥胖;早发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那么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参考下面图表:


从中可以看到,如果是中危患者,则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4mmol/L以下;如果是高危患者,则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是极高危患者,则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

三、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坏胆固醇”,太高的话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太低的话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也不是越低越好,最好就是根据年龄不用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存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话, 那么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平时要多多注意饮食的安排,多补充一些营养就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说是血浆中含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占总胆固醇的60%~70%,以LDL-C增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誉为最坏的胆固醇!

但既然说它是最坏的胆固醇,坏人多了肯定不好,肯定是要低点好,所以题目中明显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或者说提问时候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并不是降到什么程度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而应该是升高多少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到什么程度才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危害呢?

实际上,这得因人而异!

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低密度脂蛋白只要<3.12mmol/L就是一个比较理想范围,而一旦体检发现在3.15mmol/L—3.61mmol/L之间,就要进行饮食干预了,一旦超过3.64mmol/L,就要需要充分评估后,进行他汀类药物干预。

但如果你是已经明确诊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或者是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的要求只要不超过3.12mmol/L就可以了,这时候应该先考虑你目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大小,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甚至联合使用多种降脂药物将其浓度降低,以降到1.8mmol/L为主要目标,不过像临床上也有一些患者是一直都无法降到1.8的,这时候我们医生要求至少要降低到其当前浓度的70%左右!

同时还有一点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所谓的药物降脂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是不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这种好胆固醇的。

尤其是对于伴有肥胖的心血管疾病的人,我们除了要求他们要服用药物来降脂,最主要的提倡他们一定要进行体重管理,因为减轻体重既可以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又可以提升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因此,对于化验单上的血脂“正常值”,只是相对健康人群的一个参考标准,不同人群的理想的血脂水平是完全不一样。
换言之,即便血脂在正常范围或低于这个水平值,很多人是不能停药的,仍然需要进行他汀治疗!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李大夫有个病人,化验发现血脂高,李大夫建议他控制饮食,戒烟,多活动后,还开始服用他汀。可是3个月后再问他,他自己已经把他汀停了,理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到正常低限了。

那么,这位朋友的做法对不对呢?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没有低限呢?降到多少才是合适呢?

中国降血脂专家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当在2.6mmol/L以下,不过,如果已经有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了,则应该降低到1.8mmol/L以下,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50%。

可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降的很低了,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吗?毕竟胆固醇还是有很多用处的,细胞膜的形成、激素的合成、脂肪类食物的代谢都需要它的参与,如果降的太低了,会不会对这些有影响呢?

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一篇文章特意对此做了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低一些也没有关系,并没有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比如大家认为的出血风险高啊,认知功能下降啊。即使下降到0.2mmol/L,也没有造成这些不好的后果。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一点对身体健康基本没有不好的影响,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会减少。因此,还是应该积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总结一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值在2.6以下,有过心脑血管病的控制在1.8以下,没有一个最低限,降的低一点获益更多。

如果你觉得李博士的问答有一点点用处,请关注并点赞哦!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需要重点监测的指标。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给心血管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故应将其控制在合适范围。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升高以后,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加重血管狭窄,伴随斑块破裂致血管堵塞时,可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肾梗死等。所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应结合自身病情,将其降至合适范围,预防心、脑、肾缺血梗死的发生。至于低密度脂蛋白降至什么范围,请记住这几个数字:3.4mmol/L、2.6mmol/L、1.8mmol/L。

3.4mmol/L以下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同时也是低位、中危患者的控制目标

如果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并发症,无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幅度均不高,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小于10%,说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较轻,属于低危、中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控制在3.4mmol/L即可,可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2.6mmol/L以下是高危患者的控制目标

高危患者主要包括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10%的患者,总胆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大于等于4.9mmol/L,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这部分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几率较高,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较为严格,应低于2.6mmol/L,以减少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1.8mmol/L以下属于极高危患者的控制目标

极高危患者是指已经发生过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并发症,或者已经做过血运重建手术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由于已经发生了严重并发症,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相当严格,应低于1.8mmol/L,以预防上述心血管并发症的再次发生。如果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已经低于1.8mmol/L,那么,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再降低30%。

综上,不同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不一样。3.4mmol/L以下适合低危、中危的患者,2.6mmol/L以下适合低高危的患者,1.8mmol/L适合已经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大家都知道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不管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一个核心的治疗就是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那是不是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越低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些研究发现,如果过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就有可能造成人体的其它伤害。


近期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王卫庆等教授的一项关于中国心脏代谢疾病与癌症队列研究(4C)研究发现,LDL-C水平与癌症的发生呈负相关,考虑了降脂药也是同样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与LDL-C≥3.37 mmol/L相比,当LDL-C<1.8 mmol/L时增加48%的癌症发生风险;当LDL-C控制在1.8~2.6 mmol/L水平时增加21%的癌症风险;当LDL-C在2.6~3.37 mmol/L水平时未明显增加癌症风险。总体,LDL-C<2.6 mmol/L增加20%的癌症发生风险。

特别是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HbA1c≥7.0%),LDL-C过度降低会增加结直肠癌、肝癌和食道癌等的风险。研究者认为,胆固醇与免疫细胞功能调节相关,参与调节抗肿瘤活性以及激活免疫信号。如果过度降低LDL-C水平,就会导致胆固醇的这些调节功能异常,癌症的发生概率增加。

那么到底低密度脂蛋白该降到多少才合适呢?这就需要兼顾心血管获益和癌症风险增加的平衡,首先应评估心血管风险。



如果确实心血管问题比较大的极高危患者,比如急性心梗、冠脉支架术后、反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等,低密度脂蛋白最好还是要降到1.8mmol/L以下比较合适;对于其它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mmol/L左右即可;如果是中低危的其它患者,降至正常范围以内就行了。整体来说,属于非极高危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3.37mmol/L的范围可能比较合适,既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避免了血脂降低后造成癌症增加的风险。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


你也许有这样一个误区。

其实,低密度脂蛋白对于人体血管是具有损伤作用,而且相比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对于人体的损伤是最大的。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建议病人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为主。

相比来说,高密度脂蛋白对于人体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我们建议大家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为主。

低密度脂蛋白在什么程度就达标了呢。


如果你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我们建议你最好能够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1.9mmol/L以下。

或者,将低密度脂蛋白能够控制计数在30%以下。

如果你是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你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不需要那么严格。

你控制到2.6mmol/L以下的时候,我们认为就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最关键的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注意饮食清淡。

我是小眼睛医生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我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大家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一种“坏胆固醇”,我们要把它降低一点,但到底多低对人体最有益同时又是安全的呢?尤其是对神经认知功能方面是否有影响?

LDL-C有其生理作用,从哲学角度来看,LDL-C水平“越低越好”偏极端化。

临床研究不断提出更低的LDL-C目标值,降LDL-C的新药也不断推出,他汀;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

LDL-C降低水平突破普通人群的极端低值,如FOURIER研究部分患者LDL-C降至0.26mmol/L,心血管事件进一步下降,且安全性良好,并未观察到我们所担心的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但临床研究一般仅有3-5年,因此安全性有待更长时间观察。

此外,目前报道的LDL-C水平最低的个体是一些PCSK9基因突变患者,其LDL-C水平约为0.39mmol/L,自2006年报道至今,这些人依然能够正常生活、工作、生育,其他系统也无明显副作用。

另一个LDL-C水平普遍为0.78~1.03 mmol/L的家族中,有LDL-C低至0.03mmol/L的祖先存活至75岁,提示极低水平LDL-C并未危及患者生命,无明显副作用。

以上这些基因突变导致LDL-C极低的情况能很好地回答极低LDL-C水平的安全性问题。

另外,我国葛均波院士提出:“要将LDL-C降到新生儿水平是最理想的状态。”据国外研究显示,新生儿的LDL-C水平约为0.78mmom/L,此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还没开始。儿童及青少年时期LDL-C水平(2.06~3.23mmol/L)看似正常,其实已经开始损害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开始发展。

因此,目前推荐的血脂目标是有安全性保证的。

(部分内容摘自《门诊》杂志)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的重要指标,体检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代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的胆固醇。LDL-C升高会造成动脉粥样斑块,进而会堵塞动脉,引起脑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

近20年的研究数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元凶,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低。

对于没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应该小于3.37mmoI/L,即13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30-160mg/dl为边缘性增高,大于等于160mg/dl,为明显增高。

总的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要低一点好,至于要低到多少为最好,还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降脂目标。

1、极高危人群: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危险分层为极高危的患者,比如常见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搭桥术后、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2、高危人群:对于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应当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3、中低危人群:对于一些没有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合并较少危险因素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为中低危,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mmol/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实际上,这个低只能是相对的低,而不是绝对的低。由于人体的代谢需要,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降低到零。如果你的血脂远低于达标值,其实也没有太大风险,这也说明你对服用血脂调节药物比较敏感或者用药剂量偏大,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来减少长期服药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一步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

由于长期血压过高,血糖过高等因素会导致动脉内膜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沉积提供了良好条件。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到内膜下时,单核细胞会聚集到此处,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终形成泡沫细胞,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管腔也会变得越来越窄。

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缺陷、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饮食不当等原因,还与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包括高胆固醇饮食、反式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大量摄入密切相关。

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加强运动、少熬夜、少坐、低脂饮食、不吃动物内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熬夜、戒烟限酒等方式改善。如果改变生活方式仍然不能使降脂达标,需要口服他汀类降脂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脂蛋白   身体   冠心病   胆固醇   心血管   动脉   血脂   癌症   心血管疾病   患者   细胞   人群   程度   水平   风险   发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