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尉是什么军衔?为什么我军取消了准尉军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面,带着女兵和德军作战的,就是一个苏军准尉。

其实,在那个年代苏军没有准尉,只有大士。

一般来说,准尉是在军士和军官之间的一个军衔。

谁都知道,军士是士兵,而军官哪怕少尉也是军官,身份不同。

自然,一些优秀的军士会被提拔进修后成为军官。

但军队也非常需要军士,有些军士就一直成为一线带兵的人。

正常来说,军士最高就是上士了,有些国家是士官长。

而军士即便服役很多年,经验丰富,能力突出,也是军士,军衔和待遇是有封顶的。

于是,准尉就出现了。

准尉介于军士和军官之间,严格来说他是军士,还是士兵。

但是,准尉还是有机会成为军官的。

只要经过上级推荐,通过军官的教育考试合格,原则上准尉可以成为少尉。

自然,绝大部分准尉不会成为军官,也会以军士最高的军衔准尉退役。

准尉的待遇是比较高的,各国有所区别,但一般准尉待遇同少尉军官差不多。

对于解放军来说,1955年曾经搞过准尉。

主要是当时有大量副排级干部,不能算作军官,但又对革命有很大贡献。

当时就搞了准尉军衔,勉强属于尉官序列。

这么搞真的是用心良苦。

因为当时解放军校官有3万多人,尉官50万人,而准尉就有11万人。

可见,准尉数量是非常多的,给他们接近尉官待遇,也是奖励他们干革命。


在苏军中,准尉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厉害角色。

因为如果他不厉害,不太可能成为准尉,最多也就是中士、上士之类。

比如《我的黎明静悄悄》中,准尉一个人干掉了好几个德军士兵。

最后他一只手负伤致残,剩下一只手拿着手枪,仍然迫使5个精疲力尽的德国兵投降。

这个准尉参加过苏芬战争,负过重伤,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如果不是准尉只有小学文化(只是识字),他应该是可以成为军官的。

在很多苏联战争电影中,准尉也都很厉害。

比如苏联一个老电影,阿富汗战争期间,一伙恐怖分子试图炸毁苏联境内大坝,淹死很多老百姓。

期间他们发动突袭,将苏军一个班的巡逻队几乎全部消灭,仅剩下30岁的准尉和2个士兵。

而准尉带着2个小伙子,同他们斗智斗勇,最终将10多个恐怖分子全部消灭,自然最后也只有准尉一人幸存下来。


还有著名的电影《高山囚徒》,车臣战争中,苏军一辆巡逻的运兵车遭受伏击。

在四面被敌人包围的绝境下,俄军新兵乱成一团,根本没有有组织抵抗。

而带队准尉独自坚持作战,用枪榴弹击毙一人,又打死一人,随后被一发枪榴弹炸倒后昏迷。




准尉军衔的历史渊源,还是要追溯到我军军衔制初创时期。当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基数大,并且大多都是战功赫赫的老革命。将、帅、校、尉等衔级的评定与授予,有一定的参考标准。据此,我军首次授衔授予少尉以上军官53.1万名。结果,我国还有11.3万余名副排级基层军官,没有合适的军衔可以授予。

这里有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副排级军官?根据1955年授衔前的军职级别来看,并没有副排级。但是,这十几万副排级基层军官,大多都经历过我国建国前革命战争,还是需要妥善安置。因而,我军借鉴了苏联经验,暂设准尉一级,就是一道横杠。因而,副排级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这就决定了,准尉不是正式军官,但将其地位定性为干部,也是考虑到副排级基层军官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

此外,我军首次授衔时的“士官”军衔体系并不完善,仅仅设置了下士、中士、上士三级。就我军当年庞大的军队基数来看,很显然是不符合我军实际情况的,在士官与军官之间缺乏衔接,准尉就很好的补充了这一空缺。

由上可知,准尉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本身就带有临时过渡性质。到了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本着和平时期建军的原则,中央军委取消了大元帅、元帅、大将、大尉三级军衔,将军官军衔级别由4等14级降为3等11级(后因一级上将取消,缩减为3等10级)。不仅如此,88式军衔与55式军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完善了士兵军衔,分为军士(军士长、专业军士)、士官(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上等兵、列兵)。

最为关键的是,原来介于军官与士官之间的准尉,由学员肩章代替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我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军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之前准尉担任的职务,也可以由军士长、专业军士代替。在此背景之下,准尉这一军衔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好多人总是把学员肩章、准尉搞混。二者的军衔样式虽说都是“一道杠”,可学员肩章本质上不是一级军衔。倘若将“学员肩章”称之为“准尉”,这就恐怕要闹笑话了。




准尉,是介于军官和士官之间而设置的,比如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大规模为官兵授衔,为军中10余万名副排级(正班级)干部,特地设置了准尉军衔。

我军首次授衔中,没有设置准尉等级,实际上却授有准尉,准尉为副排级人员,算干部,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

准尉,这个军衔的位置,是处在士官上士之上,军官少尉之下的,是个非常特殊的军衔。我军准尉的标志,从肩章上可看出来,为一条纵线,无尉级星徽(类似于军校学员的肩章)。

正班级或副排级,可授予准尉军衔,是晋升少尉的一道坎,因此,准尉军衔,在我军并非正式的军官,军官是从少尉开始,在军人服役生涯中,慢慢开始晋升上去的。

准尉,在我军中,是士官晋升的最高官阶,授予正班级或副排级;在某些国家的军衔中,是尚未被授阶成为少尉的军校毕业生。

和平年代,军衔的设置,对于军队来说,是越简洁越好,设置太多的军衔,在军衔标志上,就不容易识别,也不利于军官的管理和晋升。

准尉算干部,但又不算军官,使得我军历史上10余万名准尉,在其个人军旅生涯中,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算干部但又不算军官。

我军的准尉,在军中很难定位自身角色,也极少有向上的晋升空间,特别是随着我军正规化建设,尉级军官基本上是从大中专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诞生。

1988年9月17日,为利于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方便军方与国际交往,解放军再次恢复军衔制, 新的军衔等级为: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从我军新的军衔等级中,读者能看到已经取消了准尉军衔,完善了士官军衔制,取消准尉,为日后我军推行军士长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军士长军衔,明显要优于1955年实施的准尉军衔,比准尉军衔更利于部队的整体配置,以及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也简化了我军步兵班——最基层的作战单位的指挥体系,即由军士长(班长)指挥步兵班,少(中)尉排长指挥步兵排,中(上)尉连长指挥步兵连。




准尉是什么军衔?为什么我军取消了准尉军衔?

准尉军衔就是连队的副排长,我们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进入解放战争的解放军时期,当时各个连队都配有副排长。因为战争年代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我们军队从班长以上的带兵骨干开始都配有副职。那就是正职在战场上牺牲了,副职及时补上,这样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1955年我国中央军委对全军10多万副排长也授予了准尉军衔。部队进入六、七十年代,光步兵连还有副排长的编制,师直以上的连队就没有副排长这一编制了,每个排就设一名排长。当年准尉的职务比班长高半格,在排长领导下工作。

我军进入1985年时,当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精兵简政,缩减全军一百万兵力。这个时候全军的连队就取消了副排长这一编制,也就是说全军从此就不再设副排长这一位置。

因此1988年中央军委又一次授军衔时,就把大元帅、元帅、大将、大尉、准尉统统取消了,从此我们的军队里军官那就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和上将。士兵分列兵、上等兵、士官、军士长。





其实二战时期日军对准尉军衔的分类最为直观,它被单拉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即士官、准士官、下士官三级中的“准士官”一级,而日语中士官就是“军官”,所以准尉就是“准军官”或者称为“预备军官”的意思,介乎于军官和军士(避免混淆暂不写作士官)之间的一档特殊军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正因为准尉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军官,所以它甚至不可以当小队长和联队旗手,那也必须是少尉军官的军职(战时代理不计),而只能担任小队副或者中队里面的司务长等职务,这个界限还是非常清晰的。日军的准尉服役年龄上限为40岁,而正式少尉军官是45岁,并且挂上准尉军衔以后,军旅仕途也就基本到头了,它是军士晋升的最高级别,非特殊情况不可能再晋升少尉。


准尉军衔在二战时期各国军队中的设置非常普遍,从侵华日军到中国军队,乃至于欧洲军队,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面率领一群女兵的那位大哥,军衔就是准尉。而从他的年龄就基本可以看出,准尉与正规军官的不同,众所周知,军官学校毕业生授予中尉或者少尉军衔时,也就是刚刚毕业的20多岁。


(日军准尉)


因为“准尉”并非军官学校的科班出身,而通常是在军士中提拔起来的预备军官,属于职业士兵和职业军官两者之间的临界点,一个士兵熬到老兵才有可能被提拔为军士,而一名军士还得表现优异才能被提拔为准尉,如此熬来熬去,许多准尉都已经是胡子拉碴了,实际年龄反而经常超过少尉军官。


“准尉”军衔起源于沙皇俄国,1649年沙俄军队首次称旗手为准尉,然后于1712年正式设立了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中的最低军官军衔。随着这一军衔在各国军队中的普遍设立,其级别、地位和含义也不尽相同,粗略分起来大概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比较主流的,就是前述日军的准尉设置:列为军官与军士之间的一个非官非士的独立等级。


(55式军衔的海军准尉)


当然也有第二种情况,就是列入军官行列的尉官最低档,以及第三种情况:军士当中的最高档,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准尉军官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而如果是第三种情况也表示军阶到头了。正是由于各国军队对准尉赋予的含义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综合起来看,准尉不是正式军官的“地位设置”仍然是主流。


受苏式军衔体系的影响,我军在1955年授衔时虽然没有正式写入条令,但却事实授予了“准尉”军衔,对其地位的设定为:算干部但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那么实际上,也是前述的第一种情况。在军事院校还没有形成体系,在军士层级还不健全的时代,准尉衔级承担了军官与士兵之间补充角色:职务也是副排长或者用来提拔资深技术军士。




因为在当时的军衔设置中,尉官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档,但是部队中有十余万副排职干部没有合适的军衔授予,所以最终暂设了准尉衔,据统计最后授予者多达11万名。同时在军士(士官)一档上,仅设置了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级,按现代军队的需求来看,显然是不健全的。


但是在1988年的第二次授衔中,我军在下士、中士和上士这原有的三级军士之上,增设了“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两档,这也符合当时世界军队的潮流。按规定,军士长军衔的授予要经过军队院校的一定培训,然后任命为基层行政职务,也授予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军士长后面增设到四级,已经比较完善),这其实就涵盖了原来“准尉”的所有军务,因此准尉军衔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二次授衔本着和平时期从简的原则,在高级军衔中取消了元帅、大将的设置,而在低级军衔中,则取消了大尉和准尉的设置,形成上尉、中尉、少尉、各级军士长、三级士官的结构,是比较符合我军实际的,至此,准尉军衔就在我军的军衔体系中消失了。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上图为我军1955式陆军准尉军衔硬肩章。准尉军衔可以说是军衔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军阶了,因为它在某些国家的军队中属于晋升少尉军衔以前的后补(后备)军官,比如说前苏联军队;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是授予特殊人才的特殊军衔,它独立于整个军队的军衔制度以外,必须由国家领导人批准授予,军队无权涉及该级军衔,比如说美国军队。

前苏联军队的准尉军衔沿用于就军队的军衔制度(沙俄军队),准尉军衔通常授予后备军官,比如说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学生兵以及准备从士官破格提拔为军官的士兵,准尉军衔的授予意味着他们即将成为军官,相当于完成“鲤鱼跳龙门”之前的准备。

美国军队准尉军衔的意义恰恰与前苏联的完全相反,它属于国家授予特殊人才的特殊军衔,比如说一级准尉必须由各军种的部长授予(分五级,一级最低,最高为五级),而晋升二级以上的准尉军衔则必须由总统亲自签字批准。

所以在美国军队中准尉们的稀缺程度堪比将军和首席军士长,绝对不是前苏联军队中的那些学生兵充当的准尉所能相提并论的。

我国军队在过去的确曾经使用过准尉军衔,而且我国的军衔制度基本上完全照搬前苏联的军衔制度,因此准尉军衔的授予对象与前苏联完全相同。

但是我国的“准尉”军衔又区别于前苏联,因为我国的准尉军衔更具特殊性,其特殊的地方体现在于军队设立该级军衔,但国家并不承认。

换句话说就是:在法理上,我国从未设立过“准尉”军衔!因此也就不存在“我军取消准尉军衔”的事了。

然而事实上我军的确曾经在建国初期授予了11万人“准尉”军衔(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授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从下面几点来分析。

▼下图为影视剧中重塑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形象,红色圆圈指示的是这位男性军人所佩戴的准尉领章,在苏军的军衔制度中,准尉是授予后备军官的衔,显然图中这位苏军陆军准尉的年龄已经超过40岁,说明他必然是从士官破格提拔起来的老兵,如果他能在战斗中活下去,那么一年以后就可晋升为少尉军衔,成为真正的军官。

准尉军衔的由来及意义

准尉军衔最早由沙皇军队率先使用,公元1712年,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彼得一世认为那些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应当得到更多的晋升通道,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军官,以期为军队做出更多贡献。

所以在让他们担任正式军官之前以“准尉”军衔过渡一下,待满足做为一名军官所需条件以后即可晋升少尉军衔,从此身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过去,西方军队的等级制度是十分森严的,士兵与军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当士兵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军官,他们的晋升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士官。

比如说美国军队,由于军衔制度健全,士兵的最高军衔为首席军士长,在军旅生涯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士兵可以从列兵军衔一直晋升到首席军士长,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军官。

然而随着战争频繁的发生,出现培养军官的速度低于军官牺牲的速度,所以只能选择从士兵中挑选优秀者充实基础军官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被提拔士兵的素质。

军官与士兵的区别在于军官除了掌握作战技能以外还要懂得管理军队,即指挥技能,必须要掌握制定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是所谓的“韬略”;而士兵们则只需要去执行军官的命令即可。

那些在作战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在成为军官之前只掌握了作战技能,还需要学习指挥技能,所以授予准尉军衔,表示他们已经获得成为军官的资格。

准尉军衔的设立相当于给士兵们又多加了一个晋升渠道,开启了士兵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因此士兵们在作战中也就更愿意用命,不得不承认比得一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人,可见其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并不偶然。

准尉军衔在沙俄军队中逐渐成为“准军官”的代名词,而那些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学生兵们本身就是做为军官而培养的人材,他们虽然掌握了指挥技能的理论知识,但是转换为实际应用技能之前还不完全具备担任正式军官的条件,因此学生兵们也开始授予准尉军衔。

然而准尉军衔传入英、美等西方国家之后,性质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官就是官,兵就是兵,搞一个不官不兵的军衔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意思,所以在他们的军衔制度中少尉军衔就是实习军官应当得到的授衔,而准尉军衔不应当成为一种正式军衔。

但是西方国家的军队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科技进步加快之后,军队需要一些非战斗的特殊岗位,而这些掌握特殊岗位的人才大多数既不具备战斗技能,也不掌握指挥技能,所以正规军衔很显然不适用于他们(授予士兵军衔地位太低,授予军官军衔又不合适),因此开始使用“准尉”军衔,授予那些掌握特殊技能的人。

西方国家军队准尉军衔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等级上,以美军为例:正规军官军衔为三等十级,等级极其森严,即从少尉到上将(包括五星上将)。

而准尉军衔虽然也属于军官军衔,等级也分为五等(即WO1一级准尉、二级CWO2二级准尉、CWO3三级准尉、CWO4四级准尉、CWO5五级准尉),但是它只表示准尉的资历,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等级,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美军的“准尉”军官是低级基层军官,二级以上准尉的地位相当于少将!

▼下图为佩戴四级准尉军衔的美军女性军官,准尉军衔在美军当中极为特殊,二级以上准尉军衔就需要总统亲自批示授予,这位女士的军衔达到了四级准尉,说明她是一位在特殊岗位上为军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级人物。

我军曾经使用的“准尉”军衔是一种荣誉军衔,没有实用意义

我国军队建国后于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军官军衔一共分为4等14级,即大元帅、元帅、将、校、尉四等,其中尉官等级为4级,即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并无“准尉”这一级。

由于是开国授衔,授衔条件极其苛刻,而刚刚从战争走过来的军队中表现突出者比比皆是,许多在红军时期就担任主力部队正团级指挥员的军官都只授衔少将军衔,这就意味着那些资历尚浅却战功卓著的基础军官将得不到授衔(连少尉军衔都无法授予)。

部队为了留下这些军事人才,只能报批中央军委以后设立了“准尉”军衔,专门用来授予那些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基层军官,比如副排长这个级别的干部,以表彰他们在革命战争中为国家所做的突出贡献。

1955年授衔时全军一共有11.8万人被授予准尉军衔,他们将在未来被正式任命为军官以后将晋升到少尉军衔,成为真正的干部军官。

这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使用准尉军衔,也是唯一一次授予军人准尉军衔,直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到1980年恢复军衔制都不再设立该军衔。

准尉军衔在我军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并不存在于国家制定的军衔制度中,存在形式既不同于美军采用准尉军衔,也部署于苏式军衔制度中的“后备军官”,它独立于我军的正规军衔制度之外,由军队制定产生,而非国家制定产生,所以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只表达对优秀基层青年干部的表彰,相当于一种荣誉军衔。

如今我军的军衔制度更接近于美军,实行美军那种军职业化的建军方向,士兵与军官的晋升通道都十分明晰,即士兵最低军衔为列兵,可以晋升到最高军衔一级军士长;军官的最低军衔为少尉,可以晋升到最高军衔上将。

像美军一样,我军不存在“后备军官”这一概念,学员兵有军籍而没军衔,学业结束到部队服役以后直接授予少尉军衔,没有存在“后备军官”的必要,而对于军队需要的特殊人才则直接授予文职军衔,因此“准尉”军衔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下图为网友收藏的1955式军装陆军常服,它佩戴的军衔为准尉硬肩章,胸前挂着的两枚勋章说明它的主人曾经是一位英勇善战且掌握一定工程技术的青年军人,几百万大军中只有区区11.8万人被授予准尉军衔,稀缺层度不亚于大尉,准尉军衔是我军表彰基层青年干部的特殊荣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准尉军衔是一种以特殊形式存在于军衔制度内外的特殊军衔,再苏式军衔中,它授予即将升任军官的准军官们,相当于士兵和学员兵登上军官阶层的台阶石,获得准尉军衔以后即意味着得到了成为军官的资格,戴准尉军衔的军人属于“后备军官”。

第二、在西方国家军队中(以美国军队为代表),准尉军衔是独立于军衔制度以外的独立军衔,授予对象为军队特招的特殊人才,它的授予需要国家领导人的的特批,军队本身没有授予准尉军衔的权利。

第三、我军历史上只对军人授予过一次准尉军衔,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军的准尉军衔同样不存在于国家制定的军衔制度中,它属于军队对优秀青年基层干部的荣誉军衔,此后因特殊性的小时,准尉军衔随同大元帅、元帅、大尉等军衔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同样只授予过一次,不同的地方是其它军衔均为国家所制定,而准尉军衔时是军队所制定。

结语

我军曾经使用过的“准尉”军衔既与苏式军衔制度不同,也与西方国家军衔制度不同,它不授予“后备军官”或者“特殊人才”,而是授予那些资历尚浅却战功卓著的年轻军人。

比如说从解放战争开始才入伍参军的那一批军人,他们在三年之内打倒了蒋家王朝,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投入到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朝鲜战争中。

在这两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优秀战士实在太多,国家始终要以建设新中国为主要发展方向,军队规模最终是会被大量整编和裁撤的,所以授衔名额十分有限,而军队又不希望那些能战善战的优秀战士被裁撤,所以例外报批国家设立准尉这个特殊军衔,当国家建设进入正规以后,这样的特殊性就不存在了,准尉军衔也就不再授予了,这就是所谓“我军取消准尉军衔”的原因。

▼下图为我军陆军某步兵院校佩戴学员领章的学员兵,学员兵的“一道杠”不属于军衔,更不属于代表特殊荣誉的“准尉”,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不管是军官院校还是士官院校一律佩戴这样学员章,待学成归队以后才会授予相应的正式军衔,准尉军衔在我国已经成为历史。




1955年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是参照苏式标准,其中尉级军衔共设置了四级即: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大尉在那时对应的是副营,正营和付团级,另外为了解决我军多达十几万人的副排级干部,而暂时设置了准尉,付排级是介于军官和士兵之间,它即不算正式军官也非士兵,这些副排级人员是我军中非常优秀的士兵和班长提拔上来的,在实行军衔制时为照顾他们而暂设了准尉一衔。

1965年,我军取消了军衔制,军人们穿上了65式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干部和士兵没有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士兵的军装是上边两个兜,排长以上军官都是上下四个兜。这样一直到了1988年,为适应国际形势更好的促进部队建设与发展,我军又恢复军衔制,考虑到和平时期,军队少仗打少有建功立业机会,也为限制过多的将军产生,而取消了元帅和大将衔职,同样原因为限制产生过多军官而取消了大尉军衔,至于准尉,由于以前也是为解决众多的士兵提拔上来的付排级干部而暂时设立,恢复军衔后就不再设置准尉一衔,代之以士官长制,它们是这样的: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他们不属于军官,正式军官都需经军事学院学习毕业,最低为少尉,一般本科学士毕业进入部队可直接颁授为中尉。




准尉是一些国家军队军人的职衔,地位介于军官与士官之间,经上级选拔推荐、军官候补教育合格后可晋升为少尉。在某些国家的军队制度中,准尉是士官晋升的最高官阶;在一些国家的军制中,独立成一阶级;尚未被授阶成为少尉的军校毕业生,也挂准尉阶级见习。

第一,1988年,大多数准尉都已退伍。我军初期为什么会出现11万之多的准尉?那是因为当时正处于革命战争年代,很多有战功的士兵都被提拔为准尉,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又不能真正走上军官之路,所以就只能在准尉的岗位上徘徊。一直到1988年,还在服役的准尉就没剩多少了,所以取消了准尉军衔。第二,军士长军衔的出现导致准尉军衔被取消。1988年以后,我军逐渐推行军士长军衔,而军士长军衔又明显优于准尉军衔,比准尉军衔更利于部队的整体配置,所以就将准尉军校取消,逐渐推行新的军士长军衔。 第三,准尉军衔很难定位。正如前面所讲,准尉算干部,但又不算军官,这就是的准尉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算干部但又不算军官,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军衔?正因为准尉军衔很难定位,所以准尉被取消也在情理之中了。




哨兵小虎第939条回答。

一、准尉可官可兵,亦可非官非兵

准尉是一个可官可兵的军衔等级,甚至也可以是非官非兵的,单独独立的技术类军人军衔!有点类似一些国家的准将军衔,根据需要可以是校官的最高军衔,也可以是将官的最低级军衔。

比如印度将准尉列为专业军士,分为三级。

韩国将准尉列入尉官等级,为最低级军官

美国将准尉列为非官非兵的独立一级,并分为五级。

二、我国准尉。

我国准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等级。因为根据195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准尉并不属于军官军衔。

当时的尉官设为四级,分别是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而准尉并不在军官军衔之列。所以,根据《军官法》的规定,准尉并不算是军官。但在实际执行中,部队却按军官对待。

而当时的军衔与职务对应关系几乎为一衔对应两职:

上尉:对应连长和副连长;

中尉:对应副连长和排长。

少尉:对应排长和副排长。


而当时的“准尉”,属于临时军衔,是专门为了安置那些原属于军士岗位的副排级职务人员。比如司令部的文书、文化教员、收发员等,以及一些担任副排级职务的优秀班长等。

但一些原来属于军官身份的副排长(经过军官培训),职务未晋升为排长的,通常会授予少尉军衔。而那些仅仅担任副排长职务的,或者以正班级代理副排长职务的,没有经过军官资格培训的,则授予准尉军衔,待后来选拔经过短期军官任职培训后,也会晋升为少尉军官。

所以呢,准尉在当时严格的说是属于现役预备军官,而在其身份认同上,也是按照干部身份享受相关待遇的,同时在军内也是按照军官的身份予以认同的。这点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1、国家制定的24级干部待遇表

而这个表则是在周恩来总理报请毛主席后制定的一个干部工资表。

2、准尉和军官一样的军装、军衔体制。

(58年3月6日中尉军装,为内埋式扣子)

(准尉军装↑内埋式扣子)

(士兵下士和中士军装,为外扣式扣子)

3、当年副排级级是按干部待遇进行转业安置的,而且参加抗美援朝的副排级准尉老兵是按老干部标准对待的。


(准尉的军官身份和干部身份↑)


三、为什么取消了准尉军衔?

①第一次军衔制

第一次军衔制自1955年起执行到1965年取消,在第一次军衔制时,并没有取消准尉军衔,授予该军衔的人数,从1955年的11万,一直到1965年取消时的不足1000人。

当时之所以设置“准尉”军衔,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军衔制是参考了苏联的军衔设置制度,所以为了安置副排级的非军官职务人员,而设计的临时军衔

②第二次军衔制

第二次军衔自1988年9月开始,设计上为了与国际接轨,兼顾苏联和美式军衔,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军衔设计为三等11级,取消了元帅级别和大尉军衔,后来又取消了一级上将军衔。

由于第一次军衔制时,准尉本就是临时军衔,所以第二次军衔制时直接就取消了准尉军衔。

四、准尉和学员的区别。

最后在说一点,当时的准尉和学员是不一样的,学员是在学校里学习的预备军官,而准尉是在部队里参加工作的预备军官。

(注意看干部学员的肩章↑)




准尉这个军衔在世界各国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帝,美帝的准尉分为五级,虽然享受军官待遇、却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军官,主要授予军队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再如朝鲜,准尉曾经是朝鲜军队中士官的最高等级,虽然叫尉、却不是军官,后来朝鲜索性直接把准尉改为特务上士、以明确其士官身份。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国家把准尉设置为了军校学员毕业后至担任正式军官期间的临时军衔,等等等等。总之,准尉到底算军官还是士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笔“糊涂账”。

▲朝鲜特务上士(准尉)军衔

其他国家我们就不去多说了,单说我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体系内,没有准尉这一级,军官的最低军衔是少尉,对应排职。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目前我国没有副排职干部。一些俗称的“副排长”或者代理排长,实际上都是由士官充任的,他们并不具备军官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确曾经有过准尉这一级军衔,但只在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间出现过,一九八八年恢复实行军衔制时便没有再恢复了。

▲2007式军衔肩章

一九五五年为何要设置准尉军衔

一九五五年,从枪林弹雨里走来的“土八路”正式迈入了正规化进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在新编制的军衔条例中,少尉被定为了军官的最低编制军衔,对应排职干部。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彼时部队里的十万余副排职干部该如何授衔成了大问题。

自抗日战争期间开始,紧接着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八路军、解放军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根本没有什么军校教育、甚至连早些年战士“提干”需要进的教导队都没有普遍设置。那么,彼时的士兵怎样“提干”呢?任命你为副排长就算正式“提干”了。一场解放战争下来,部队中出现了十万余副排职干部。这些“副排长”们的职务都是枪林弹雨里拿鲜血拼出来的,总不能让他们再回过头去当士兵吧?于是,彼时总政、总干在经过军委同意之后,于少尉军衔之下又增设了一级准尉军衔,主要就是授予这十万余副排职干部。虽然都是“光板一道杠”,但一九五五年的准尉和现在的生长干部学员却不是一回事,他们都是有正式职务和级别的。

▲1955式陆军准尉军衔

虽然军衔问题解决了,但身份问题又随之而来了。正式颁布的军衔条例已经明确,少尉是军官的最低编制军衔。那么,准尉到底算军官还是算是士兵?最后,相关部门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准尉不算军官、但属于干部身份。什么意思呢?准尉可以直接晋升少尉,不需要走士兵“提干”的程序;准尉退役参照军队干部相关规定、实行转业安置,不参照士兵相关规定安排退伍复员。简单说就是没有军官的名分、但参照军官进行管理,因此准尉便有了“后备军官”的说法。在这一点上,一九五五年的准尉和现在的生长干部学员其实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

▲海军准尉(图片来自网络)

一九八八年为何不再设置准尉军衔

一九六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军衔制之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裁军”之后,部队的编制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许多原来的副排级职务都改为了由志愿兵(即现在的士官)担任。加之五十年代的不少准尉要么晋升了、要么转业了,到一九八八年全面恢复实行军衔制时,部队里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由军官担任的副排级职务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设置准尉这一军衔了。

▲1988式志愿兵军衔

生长干部学员不是准尉

因为一九五五年的准尉军衔和现在的生长干部学员军衔除了材质之外、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生长干部学员的军衔理解为了准尉军衔。其实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早在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就已经有了类似现在生长干部学员的编制了,只不过彼时使用的军衔是和八八式军衔几乎一样的“光板”。

▲1988式军校学员肩章(海军)

虽然准尉与生长干部学员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准尉属于部队的正式干部、是有正式职务和级别的。但生长干部学员不同,他们只是军校的学员,没有正式职务、级别。这个很好理解,都是“光板一道杠”,但一部分生长干部学员正式进入部队以后被授予了中尉军衔、有的却只是少尉军衔。当然,也有直接被授予上尉、甚至少校军衔的,主要是军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换言之,生长干部学员的职务和级别待定,而准尉的职务和级别却是明确的。生长干部学员可以直接“跳”到中尉、上尉甚至少校军衔,但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准尉的晋升只能由少尉开始一步一步来。

▲2007式生长干部学员肩章

在军队干部高学历化的今天,准尉军衔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现而今,在部队里连少尉排长都已经相对比较少见了,就更别说是准尉了。当然,美帝的准尉依然存在,但他们的准尉军衔与我国一九五五年设置的准尉军衔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帝的准尉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准尉   军衔   我军   军士长   大尉   肩章   少尉   士官   军士   排长   军官   学员   士兵   军队   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