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五巨头”联合制定“新燃料”计划,他们在想什么?

日本汽车「五巨头」联合押宝“新燃料”是黔驴技穷

丰田汽车近两年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新能源汽车(电动/插混),鼓吹其研究的氢燃料增程式电动汽车;近日又联合马自达、斯巴鲁、雅马哈和川崎重工,研究可供内燃机汽车使用的替代性环保燃料,这还是对电动汽车的继续攻击。

  • 生物质合成燃料

这两种东西有搞头吗?

先不讨论有没有搞头,丰田汽车联合的这几家企业与其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是持股、有些是战略合作伙伴,但也都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毫无建树的企业;会如此疯狂的攻击新能源汽车技术,毫无疑问是担心电驱技术的普及会淘汰掉这些传统车企而已。


什么是生物质合成燃料呢?

首先生物质燃料是将可燃烧的生物质材料作为燃料,比如秸秆、锯末、稻糠等,也可以是动物或微生物,这些都是可再生的燃料;合成燃料则是以这些物质为基础,有合成的液体、气体和固体燃料。最常见的生物质合成燃料有乙醇,通过玉米、小麦、薯类、秸秆、林木或糖质原料发酵蒸馏都可以获取;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料的应用也有较长的时间,可以通过热化方法将生物质气化产生粗燃气,再经过燃气净化获得高质量的合成气。

只是这些燃料虽然都有可再生的优势,但也有产能、运输、热值等客观存在的劣势,想要替代数以亿计的燃油汽车使用的燃油还是有些不太现实的。


其中以乙醇燃料为参考,现在于全球普及的E10-20汽油就是以10%~20%的比例添加燃料乙醇,以10%的比例混合已经造成了热值整体接近4%的下降,如果直接用这种燃料替代燃油的话,车辆的续航同样会受到影响;重点是需要多少的小麦或玉米才能合成如此之多的乙醇,超量使用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所以日本以丰田为首的车企提出推广生物质合成燃料有些盲目,点错了科技树不怕,没有战略眼光也不怕,但不选择努力研发追赶而选择更加错误的方向就只能越陷越深了。


氢燃料始终不是种能够普及的技术

曾经以日本为首、韩国和德国为辅的多个车企都将氢燃料汽车作为技术研发方向,这仨战败国对于氢能都有特殊的好感,究其原因应当与其军武领域的技术民用化和PT储能有一定关系;但即便如此,本田、日产、戴姆勒奔驰等车企也陆续停止了对这种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此类车基本是造出来也卖不出去。

细分后有三个因素:

  1. 制造成本
  2. 使用成本
  3. 能耗

氢燃料汽车不是加注氢气、燃烧氢气的内燃机汽车,而是通过氢气发电的电动汽车;其本质只是比电动汽车对出了一组燃料电池堆,功能就是用于发电,车辆还是需要动力电池组的。


燃料电池的制造需要大量的PT,也就是铂金,小功率的电池堆也需要数十克;一台电动汽车加上这么个燃料电池,其成本之高是不难想象的,普普通通的氢燃料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价格也要三五十万,还有性价比可言吗?其次使用成本也是很高的,加注一公斤的氢需在日本需要六十余元,一公斤的氢反应的电能可以行驶100公里左右,这个用车成本相当于2.0T的燃油车,相当于5~10台电动汽车百公里的通勤成本。

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从用户角度来看,省钱才是第一位,环保是第二位,那么这种价格高且使用成本高的车注定不会被接受;尤其是在日本,日本的主流车型是0.66L NA/T的KCAR。


假设不考虑购置和使用成本、只考虑环保,氢燃料汽车环保吗?制氢只有一种环保的方式,那就是用电解水制氢,日本丰田说过普及电动汽车会造成日本电荒,制氢想要环保又只能依靠电解;60kwh的电能足以让电动汽车行驶数百公里,甚至可以达到500公里的续航,而60kwh的电去电解水产生氢能、再去发电,得到的基本就是一公斤氢,也就是100公里左右的续航。

加氢比充电快了一点,消耗的电能是三倍,怎么想也不环保,而且对于日本而言难道不会更荒?

所以日本车企选择的方向实在是令人看不懂,或者说是其心叵测,这种技术如果普及,最终获益的也许只是日本的企业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想搞事啊

但是没用,电动汽车是趋势,再下一步就是无人驾驶汽车和个人小型飞行器了。

内燃机100多年,基本到生命末期了。

技术好解决,可惜燃料这东西,成本高了没意义,太复杂没意义。

日本人最大的问题就在这,眼光短浅,只是想抱残守缺,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已,真指望它们创新改变世界?不可能的




丰田汽车近两年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新能源汽车(电动/插混),鼓吹其研究的氢燃料增程式电动汽车;近日又联合马自达、斯巴鲁、雅马哈和川崎重工,研究可供内燃机汽车使用的替代性环保燃料,这还是对电动汽车的继续攻击。



  • 生物质合成燃料



这两种东西有搞头吗?



先不讨论有没有搞头,丰田汽车联合的这几家企业与其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是持股、有些是战略合作伙伴,但也都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毫无建树的企业;会如此疯狂的攻击新能源汽车技术,毫无疑问是担心电驱技术的普及会淘汰掉这些传统车企而已。



什么是生物质合成燃料呢?



首先生物质燃料是将可燃烧的生物质材料作为燃料,比如秸秆、锯末、稻糠等,也可以是动物或微生物,这些都是可再生的燃料;合成燃料则是以这些物质为基础,有合成的液体、气体和固体燃料。最常见的生物质合成燃料有乙醇,通过玉米、小麦、薯类、秸秆、林木或糖质原料发酵蒸馏都可以获取;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料的应用也有较长的时间,可以通过热化方法将生物质气化产生粗燃气,再经过燃气净化获得高质量的合成气。



只是这些燃料虽然都有可再生的优势,但也有产能、运输、热值等客观存在的劣势,想要替代数以亿计的燃油汽车使用的燃油还是有些不太现实的。



其中以乙醇燃料为参考,现在于全球普及的E10-20汽油就是以10%~20%的比例添加燃料乙醇,以10%的比例混合已经造成了热值整体接近4%的下降,如果直接用这种燃料替代燃油的话,车辆的续航同样会受到影响;重点是需要多少的小麦或玉米才能合成如此之多的乙醇,超量使用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所以日本以丰田为首的车企提出推广生物质合成燃料有些盲目,点错了科技树不怕,没有战略眼光也不怕,但不选择努力研发追赶而选择更加错误的方向就只能越陷越深了。



氢燃料始终不是种能够普及的技术



曾经以日本为首、韩国和德国为辅的多个车企都将氢燃料汽车作为技术研发方向,这仨战败国对于氢能都有特殊的好感,究其原因应当与其军武领域的技术民用化和PT储能有一定关系;但即便如此,本田、日产、戴姆勒奔驰等车企也陆续停止了对这种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此类车基本是造出来也卖不出去。



细分后有三个因素:



  1. 制造成本
  2. 使用成本
  3. 能耗



氢燃料汽车不是加注氢气、燃烧氢气的内燃机汽车,而是通过氢气发电的电动汽车;其本质只是比电动汽车对出了一组燃料电池堆,功能就是用于发电,车辆还是需要动力电池组的。



燃料电池的制造需要大量的PT,也就是铂金,小功率的电池堆也需要数十克;一台电动汽车加上这么个燃料电池,其成本之高是不难想象的,普普通通的氢燃料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价格也要三五十万,还有性价比可言吗?其次使用成本也是很高的,加注一公斤的氢需在日本需要六十余元,一公斤的氢反应的电能可以行驶100公里左右,这个用车成本相当于2.0T的燃油车,相当于5~10台电动汽车百公里的通勤成本。



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从用户角度来看,省钱才是第一位,环保是第二位,那么这种价格高且使用成本高的车注定不会被接受;尤其是在日本,日本的主流车型是0.66L NA/T的KCAR。



假设不考虑购置和使用成本、只考虑环保,氢燃料汽车环保吗?制氢只有一种环保的方式,那就是用电解水制氢,日本丰田说过普及电动汽车会造成日本电荒,制氢想要环保又只能依靠电解;60kwh的电能足以让电动汽车行驶数百公里,甚至可以达到500公里的续航,而60kwh的电去电解水产生氢能、再去发电,得到的基本就是一公斤氢,也就是100公里左右的续航。



加氢比充电快了一点,消耗的电能是三倍,怎么想也不环保,而且对于日本而言难道不会更荒?



所以日本车企选择的方向实在是令人看不懂,或者说是其心叵测,这种技术如果普及,最终获益的也许只是日本的企业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日本   汽车   燃料   热值   丰田   氢气   内燃机   乙醇   电能   新能源   燃油   巨头   电动汽车   成本   生物   计划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