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前三季巨亏718.72亿,每年都亏几百亿,为什么没有倒闭?

这个问题不光你好奇,我也同样也想知道。于是就花了点时间查阅了一些资料。

1,快手上市前就经历多轮融资多达330亿人民币。今年港股上市又融了将近420亿港币。言外之意就是亏得起啊。

2,最新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204.93亿比二季度增长超过30%以上。

3,平台最新数据平均日活3.20亿增长17.9%,月活5.73亿增长19.5%,超过行业预期。三季度比二季度月活增加6670万,三季度广告收入达109亿同比增长76.5%,以上数据很是亮眼。

4,快手虽然仍在亏损,但是资本市场更加看重的是未来的增长潜力,就如同特斯拉、京东等都曾经是巨亏的公司,而现在却都超级赚钱啊!这就是所谓资本投资的魅力所在吧!让我们拭目以待。




快手如果不整顿风气,就好比大树烂根,巨亏扶持就像是给烂根的大树挂吊瓶输营养液,庸俗负能量的东西国家早晚会出手整治,就说那个辛巴带货的,卖假货爆粗口,就这样还留着。

很看不起快手。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巨亏718.72亿亏在哪,乍一看怎么会亏这么多,我们想想快手作为一个平台,这钱能亏在哪呢,无外乎就是宽带服务器的损耗,数据维护,营销推广费用。这些怎么也不至于3个季度亏损700多亿吧,照这个亏法公司早就倒闭了。

其实快手的亏损与会计准则有关,是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打个比方,就是公司可赎回的优先股原来是1元/股,但是你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好、潜力大,对你的公允估价现在是10元/股了,你的优先股以前赎回只要1元/股,现在要赎回就要10元/股,这就相当于每股亏损了9元。

知道这个原由,我们就知道快手亏损700多亿,其实绝大部分是虚的,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而已,我们不要被这种表象所蒙蔽。




说起像快手这类高新技术的企业,为什么亏损了700多亿每年都亏几百亿没有倒闭。这是现代的经营理念所导致的,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的一种看法。

过去小农经济的时候,我们企业实行的是扩大再生产的方法,也就是说有一点利润拿利润再投资。因此其实融资的需求不是很大,通常都是用自有资金去发展的,但是那样发展要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才能发展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等不到发展,就在自己周边的竞争当中就垮台了。

从欧美等国引进的,类似于快手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快速募集资本的方式,他们是采取的先造框架再来做内容的一种模式。

因为他们计算假如说这一个市场能够10年之内就能够盈利回本,那么他一开始就把10年的钱都花下去了,然后快速的寻求增长,逐步逐步的把那些投资的亏损弥补下来。所以所谓的亏损,所谓的在起步的时候的亏损是他们所有投资者在计划之中的。他们在铺垫市场和技术框架的时候是大手笔的。

这就如同建设一条铁路一样,这一条铁路建设的投资是要很多钱的,但是要收回这些投资,可能需要20年30年甚至5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说都是亏损。但是50年以后你再来看这个投资和亏损的话,那根本不值一提,如果50年以后再要建这一条铁路的话,投资更大。

这也好比我们建设的长江三峡的水电站一样。当时我们没有钱,全中国人民用的每一度电都拿出几分钱来支持长江三峡的建设。但是长江三峡全生命周期100年的工作可以产生10,000亿人民币的钱。那就相当于当时全国的GDP。

我觉得快手现在这种制作视频的媒体实在是进攻势头很强的,有的时候有点超强了,我们的手机有时候按钮不知道按到什么地方,快手就说下载到我的手机上了,当然我通常都是毫不留情的就把它删掉了。#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策划##百粉##正能量##千粉互娱#























看了好几个人的回答发现没有一位回答到要点上的,这是由于绝大部分人(包括所谓的金融专业人士)根本不懂港股里的一些特有规则,拿着a股的普通规则看快手这家港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怎么可能讲清楚本质呢?快手虽然确实在亏损但真实的亏损额远远不到718亿元,为何这么说呢?大家先看看快手的三季报数据。

在快手的2021年度三季报里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一是期内亏损,也就是2021年1-9月亏损额确实为718亿元。二是经营亏损,也就是实际运营期间实打实的亏损的为219亿元。

大家难道不觉得奇怪吗?经营亏损与期内亏损怎么能够相差500多亿元,多亏的这部分钱去了哪里?

重点来了,在快手的财务报表中有一项叫作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东西(名字太长了,我就不打全了),这玩意发生了512亿元的亏损,和上面提到的差额对上了。因此,快手亏损718亿元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这玩意到底什么呢?快手为何会在这上面亏了那么多钱?

其实这是港股特有的一项东西,要摊开了讲十分复杂,我大致给大家解释一下。

港股上市公司,尤其是快手这样的科技类公司(包括前两年的小米、美团)在上市前会募集很多天使投资人,他们当时愿意出钱给快手就是等着它上市以后股价大涨。天使投资人当年出钱的时候快手给他们发了叫作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东西。由于没上市前快手的估值很低,因此这玩意的价值也低。等到了在港股上市以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价值随着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

港股奇葩制度开始出现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随着股价上涨所呈现出的差额要体现在公司的利润表里。由于快手是在今年2月上市的,因此这个差值会在快手的2021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年报里均有体现。而且快手的股价涨得越高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就越大,换句话说给公司利润带来的亏损也就越大。

这东西其实并不是快手真正的亏损只是会计上的一种记账模式导致的。公司上市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已经全部转换成普通股了。从2022年开始,快手的财报将恢复正常,不会再出现这500多亿元的“假亏损了”。当年美团上市的时候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2018年亏损了1155亿元,“假亏”的幅度更加大。

因此,快手前三季度的真正亏损额并不是718亿元,而是218亿元。这么来看亏得好像没有那么夸张了吧?

当然,9个月亏了200多亿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快手依然活得好好的。

主要的原因是科技类公司的钱多,利润为负并不是致命的,现金流为负才会让公司陷入危机。比如,某大可是赚钱的,但暴雷是由于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相反快手虽然亏得多但账面上的总现金还有524亿元,而快手的所有负债加一起才400多亿元。相比而言,某地产大企业的现金储备在2400亿元左右,负债总额为1.96万亿元。所以说,快手再亏个几百亿元也不会影响公司经营。

快手为何有那么多现金?前期风投给了一部分,在港交所上市的时候又圈了不少。

最后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科技类公司前几年亏损是常态,就是要烧钱占领市场,大家不用大惊小怪。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这就让我想到小米创始人说过小米1卖一台亏一台,到现在小米已经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销量第二的手机品牌。

发现很多企业都申报自己亏损了多少多少亿,其实真实性很难查证,就像打疫苗一样,我们中国免费接种疫苗,但是疫苗公司却挣了几百亿,主要是股票上升了,再加上国家有补贴。

大部分的短视频商业模式都是积累客户,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现,快手也是这样的,快手主要是通过旗下的主播打赏、电商和广告实现变现。

现在的短视频内卷太严重,尤其是抖音和其他短视频的崛起,抢占了快手的市场。快手每年的广告投入非常巨大,去年请来了周杰伦入驻快手,但是点赞留言活跃度相比抖音差了一大截。抖音之后请来了刘德华入驻,点赞留言高的吓人,很多明星也都自己主动加入抖音。前不久快手又请成龙入驻,效果还是挺不错的,点赞跟留言热度都非常高。

虽然快手每年都在亏损,但是亏的不是快手老板的钱,基本都是股民和投资的买单,老板还在变现当中,肯定不会倒闭的。




每年亏几百亿的快手,为什么没倒闭?原因是你不明白资本到底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快手前三季度会亏损718亿元之多

当大家看到快手前三季度亏损高达718亿元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是快手一个月要亏损高达近80亿元。其实快手前三季度的亏损并不是这样的。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快手一季度亏损577.5亿元,二季度亏损72.3亿元,三季度亏损74.2亿元。

之所以一季度会出现亏损高达577.5亿元的这个数据,与这家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有一定关系,而这577.5亿元并不是实际经营亏损。

巨亏的快手为什么一直没有倒闭

按常人的思维,一直亏损的快手为什么没有倒闭呢?其实这与资本密不可分。

在快手成立的这些年,先后引进了投资商的多轮投资,累积容易额度高达330亿元人民币;今年在港股上市的快手,又成功融到了近340亿元的资金(仅420亿元港币)。

从这个数据上来看,这些年快手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投资。虽然他一直亏损,但这些年它的营业收入在不断地上涨。

今年的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了209亿元,同比增长36%。很多人看到这个36%的增长率应该感觉非常不错了吧,但这是他近五个季度中最低的增长率。二季度的增长率为48.5%,去年同期的三季度达到了50.7%。

再看快手的几个关键数字,日活跃用户为3.2亿,增长18%;用户时长从88.2分钟增长到119.1分钟,增长率为35%;三季度电商为17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86%。

这些数据也让人看到了快手正在不断地向好,扭亏为盈几乎是指日可待。

有着资本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有着营业收入的不断提高,有着用户群体的增加,以及销售额的增长。

所以,快手暂时不会倒闭,因为他们根本不差钱。




为什么没有倒闭,是因为背后的资本看好它未来的发展,账面上亏损,可以不断注资,只要资本认为快手未来可以赚钱,短期的亏损不算什么。拿种地打个比方,初期要考虑租地,请专业人士指导,进树苗,施肥打农药……在果子成熟之前的时间段,全是投入没有产出,不就是亏损了,但我们知道果子成熟,上市,可以卖好价钱,除去之前的投入还会有不错的收益,所以会继续投钱维护。其实是一个道理。

资本家在衡量一桩买卖,不会只考虑短期账面的盈亏。同样是亏损,是因为扩展业务增加投资造成的账面亏损,还是这个买卖已经日薄西山,营收下降入不敷出,是有本质去别的。举京东的例子,之前也是连年亏损,是因为京东在全国扩建物流仓储,下一盘大棋,因为扩建业务造成的短期账面亏损,是战略性亏损,只要布局完成,收益增幅是非常可观的,可以理解为“憋大招”。快手现在就类似于这种情况。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举几个例子吧:

1,阿里巴巴、淘宝、京东、拼多多、共享单车等,开始的时候都是疯狂烧钱,只要你撑住了,把别人熬死,或者你让消费者离不开你,你就赢了。共享单车开始时候疯狂补贴免费骑车,现在怎么样?死去了几家,活下来的就霸占了市场,老百姓也习惯了,他就默默涨价了,然后消费者习惯了就只能掏钱。

2,还有滴滴打车!开始也是烧钱补贴,打车几乎不花钱,等到大家都开始用了,他已经涨价到暴利了。

3,支付宝当初为了赢取用户,不是疯狂发支付红包吗?甚至有人赚了上百万,现在看呢,支付宝是大赢家。

推荐你去看一部电影,叫《大腕》,葛优和关之琳主演的。主要内容讲的是葛优承办一个世界著名导演的葬礼,不花一分钱,还大赚的套路。这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模式,广告,有流量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在影片的最后一幕,在精神病院里,一帮精神病的聊天对话,就说到了房地产和互联网。做房地产就是“不求最好单数最贵”!做互联网就是砸钱砸钱砸钱,然后加个零转手下家了!这里面说的烧钱的套路是对的,转手卖给下家不太对。现在做网站的模式是:别人活不下去死了,只要你能活下来,你就有无限的财富。

其实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就是这样,害怕烧钱,就做不了这行!




现在还不会倒,目前快手账户上还有差不多600亿的现金趴着账户上,而且电商和直播都有大量的余额沉积在账户上,虽然最终是要付出去的,但支付有账期,这些钱可以被用做他用。

1、快手的颓势看似被逆转。

目前看,虽然继续保持巨亏,但第三季度最大的特征是,快手已经遏制住了日活和月活用户的大幅度下滑,而且出现了明显的用户数净增。

之前快手陷入了明显的砸巨款买流量,但用户并没有增加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导致了快手股价的暴跌,市值增发万亿港币,惊吓到了众多的港股投资者。不过在本季度,快手的营销费用并没有出现增长,营销费用110.2亿,还比今年第一季度的112.7亿和第二季度的116.6亿略低一点。

付费买用户,用户回涨,费用降低,这代表着快手“还有未来”,所以昨天快手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2、不赚钱,拓新乏力,众多问题还未解决

只不过,快手的这种逆转,也包含了很大的短期因素,那就是东京奥运会,快手是本届奥运会中国短视频的战略合作公司,奥运相关的播放量高达730亿,这种短期热点效应带来的活跃和拉新效应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快手逆转背后的隐忧,第四季度能否找到类似奥运的热点事件来带动整体的用户数据,这个还存很大的不确定性。

公司会不会倒闭,比用户数更加相关的是变现能力。快手主要的变现途径是电商、直播和广告。本季度,广告的收入109亿,是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增长已经乏力。直播77亿的收入,环比只增长了7.4%。不过包含电商的其他收入为19亿,增长了53%,说明快手营收主要的推动力还是电商。

电商全年GMV的目标在今年10月被下调了,从7500亿-8000亿调整到了6500亿,下调幅度达到18%左右,这还是说明管理层对这个方向的保守态度。不过第三季度的实际GMV为1758亿,要好于预期。而且背靠GMV的货币化率,快手也明显要低于将同行,快手第三季度的电商货币化率只有1.08%,远低于京东的9%和阿里的6%,那么低的货币化率,铁定了快手的电商业务是巨亏的,货卖的越多越亏损。第三季度快手亏损了74亿,很大一部分亏损来自对电商商家的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快手   优先股   亏损额   账面   公允   小米   股价   变动   季度   资本   东西   价值   数据   用户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