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真的是“万金油”吗?

阿司匹林,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要被消耗掉1500亿片,真是万金油?

据报道,阿司匹林全球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保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服下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仅美国的阿司匹林原料药耗用就占世界产量的30%—40%。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包括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以及降低结肠癌风险的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与剂量有关:<100mg/天时,其药理作用表现为抑制血小板生成。这一抑制作用持续血小板生成的整个生命周期,临床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必须注意的是,与其他的NSAIDs不同,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COX,且小剂量有效。此外,大剂量阿司匹林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与小剂量产生相反的作用;300mg/天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于氧化修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当服用剂量至最大耐受量(每天3~4g)时,阿司匹林体现的药理作用为抗炎抗风湿。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剧痛,血沉减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因用药量已接近中毒水平,应用时需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临床已很少应用阿司匹林来抗炎抗风湿治疗。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斯图尔特教授建议:“没有心脏病或心脏病症状的人不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内出血的危险太大;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也不要忙于停用,任何关于是否服用或停服阿司匹林的决定都应该由医生来作。”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哮喘、瑞夷综合征等。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凝血障碍。阿司匹林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和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厌食等。除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外,还与抑制胃黏膜PGs合成有关。因此,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且胃溃疡、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患者忌服阿司匹林。

总之,阿司匹林固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预防占有重要地位,但也要权衡利弊,严格参照指南推荐,遵从医嘱,不擅自使用也不盲目停用。正在使用的人群注意定期复查,关注药品不良反应。让阿司匹林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医务人员与大众所期望的!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

据悉,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 5 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服下1500 亿片阿司匹林药片,仅美国的阿司匹林原料药耗用就占世界产量的 30%-40%。人人把它当做保健品奉为神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2018年,阿司匹林迎来了其有争议的121岁生日。2018年很可能会被人们铭记为阿司匹林成熟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多项研究对阿司匹林在不同临床环境下的风险/效益比进行了重新检验,也提出了一些质疑

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地位不可动摇,使用方法也无可争议。

(1)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目前广泛用于心脏病患者中,目前,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2)解热、镇痛:早期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疼痛,对慢性钝痛有效,急性剧痛无效。另外,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3)抗炎、抗风湿:过去阿司匹林常被用来治疗风湿性疾病

(4)抗肿瘤: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消炎来防止癌细胞的产生。其次,阿司匹林还能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

双刃剑的阿司匹林

一项涉及6.8万名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超过1/1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因此存在不少的副作用

(1)过敏反应:最典型的表现是“阿司匹林哮喘”,比如上周遇到的一个62岁病人,患者患冠心病、哮喘,5 天前,心内科医生建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随后患者出现了气促以及胃肠道不适,然后气促加重一天入院。

查阅阿司匹林说明书后考虑病因为阿司匹林诱发哮喘,但这位心内科医生表示,阿司匹林和哮喘没有关系。

(2)出血倾向: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

(3)肝肾功能损害:药物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尽快嚼服300mg阿司匹林,可使患者死亡风险减少23%;如果能与早期溶栓药合用,可使死亡率下降40%~50%。病情稳定后,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毫克。

65岁以下的心房颤动患者: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了预防卒中,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300mg

对于年龄在50~ 59岁、未来10 年内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 10%、无出血风险增加、预期寿命大于 10 年且愿意接受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至少 10 年的人群, 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用药

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上述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不如新型口服抗凝药,并且可导致较多的出血副作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常常是防止血栓的二级预防,如果只是想预防心血管的疾病可以考虑很多中药也可以啊!三七(三七皂苷溶血),红曲(他汀降血脂)等,希望回答了你的问题




说阿司匹林是“万金油”这个观点我不同意,阿司匹林的确是能够治疗的疾病病种比较多,但是我个人认为离着“万金油”这个标准还相差甚远。

万金油,形容人的时候是说明这个人各种工作都能胜任,各个领域的知识、事情都懂,在哪里都能很好的适应,胜任各种工作。形容物就是说明各种情况都能用得上这种物体,这种物体可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里所说的阿司匹林是“万金油”,可能是想说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哪种疾病使用阿司匹林都没问题。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现阶段,阿司匹林在我国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发明之初就是以解热镇痛药诞生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那是后来发现的。现阶段,我国能够使用的解热镇痛药越来越多,阿司匹林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解热镇痛药物,但是,仍有一些人头痛脑热的使用使用阿司匹林。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这个作用是现阶段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最通俗的讲,现阶段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已经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上,以及那些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里。但是,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使用方法不同于解热镇痛时候的治疗方法,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剂量更小,一般是100mg每天一次。

总之,阿司匹林是治疗药物,它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没有适应症的人群中不能使用它。阿司匹林对于没有适应症的患者也没有任何保健作用,反而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阿司匹林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非是人人皆宜的“万金油”。

更多健康信息科普,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我服阿斯匹林2年(支架)突然一天肚子痛大便拉血和尿尿一样 吓死了 住院15天除了妇科没查 都查了 诊断点状胃溃疡 胃糜烂(轻微)胃小动脉出血 怀疑和吃阿司匹林有一一一关 现在不敢吃了 难受就吃丹森滴丸 很矛盾




一、阿司匹林是不是万金油?

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了解阿司匹林的用途之后才能决定其是不是万金油,那么阿司匹林都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咱们直接从阿司匹林的说明书入手,看看阿司匹林的这些作用和用途,是不是非常的广泛,如果真的还使用很广泛,那么他就真的是万金油,如果已经是过去式,那么他现在就肯定不是万金油了!


1、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一开始被发现,就是因为其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可以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比如我们常见的头痛、牙痛等疼痛的缓解,也用于感冒、流感时发热的退热。但随着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的出现,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的机会越来越小,逐渐被其他药物所代替。


2、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药物之一,主要是用于减轻风湿炎症,减轻疼痛,从而使关节症状好转,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所以,在风湿科,其也逐渐被用于辅助用药。其次,其在类风湿以及骨性关节炎等的治疗中,也有使用,但新型止痛药物的出现,阿司匹林也在逐渐被减少使用。


3、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但川崎病的发病率并不高,较为少见,所以,使用阿司匹林的几率也就不高。


5、预防消化道肿瘤

有报道说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但因为阿司匹林的使用后,有15%的概率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所以,我还没有听过口服阿司匹林预防消化道肿瘤的患者。


6、其他作用

不管阿司匹林在网络上有多风靡,其说明书有显示的大多数作用都在以上几点,至于其他用途,超说明书用药,后果你们懂得,所以,就更为少见其使用了。

二、阿司匹林最大的使用是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正是大量的临床证据证实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和脑梗塞中的作用,阿司匹林的使用才得到了质和量的飞跃。现在在阿司匹林的使用中,绝大多数处方也是因为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阿司匹林现在不是万金油,以后也不会是万金油!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现在不是万金油,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药物的使用指正越来越明确,万金油发展成为万金油的概率就更低了。阿司匹林是治疗药物,它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想着当万金油来使用阿司匹林,要么是庸医,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几乎是尽人皆知,在没有适应症的人身上使用它,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者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但获益不会增加,所以,阿司匹林对于没有适应症的患者不是万金油,也不是必备的保健良药,不当使用不会有好处,还会有风险。


阿司匹林好用,但不是人人能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现在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的罪魁祸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然后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局部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最后堵塞血管。阿司匹林能够拮抗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因此是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最主要的药物,如果没有特殊禁忌症我们一般都会建议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大大减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再发风险。

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分为一级预防以及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但尚未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的中老年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是已经发生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的病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再次复发。

除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外,阿司匹林还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以前还被广泛用于退烧、止痛治疗,所以说阿司匹林用途确实还挺广泛的。

但是呢,阿司匹林还真不能算是“万金油”药物,阿司匹林也有副作用,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使用,以下几种情况使用阿司匹林要特别谨慎。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者:阿司匹林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损害胃肠道,所以胃不好的人(特别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常常会出现胃痛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消化道出血,以前发生过胃肠道出血者就更需要谨慎了!

二、痛风或高尿酸者:阿司匹林会导致尿酸波动,从而诱发痛风发作,有痛风发作者要慎用阿司匹林。

三、与其他药合用:阿司匹林本事就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如果还与其他消炎止痛药或者抗凝药合用,出血的风险将会大大升高,所以如果阿司匹林要与其他药物合用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四、哮喘者:哮喘者服用阿司匹林很可能会导致气管痉挛而诱发哮喘发作,特别是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体质者。

五、蚕豆病者:所谓的蚕豆病指的是红细胞先天性缺乏G-6PD酶,服用具有氧化性的食物(蚕豆)或者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会诱发溶血反应,所以有蚕豆病者要谨慎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

六、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肾功能、肝功能损害者要慎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七、出血风险高者: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会一定程度增加出血的风险,新近有过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风险高者一定要谨慎使用阿司匹林,使用之前一定要先评估出血风险。服用期间也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的情况,比如皮肤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大便出血、解黑便、月经增多等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暂停阿司匹林并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八、高血压者: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尚未基本控制之前(血压>160/90mmHg)也要慎用阿司匹林,以免血压太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前面提到了,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它对胃肠道的损害,这也是大部分人抵抗阿司匹林的原因,特别是年纪大于75岁的老人,服用阿司匹林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就更高了。那么,如何才能减轻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损害、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呢?

1.选用肠溶片:肠溶片能够避免阿司匹林在胃内被消化,所以能够减轻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为了让肠溶片顺利到达肠道消化,最好在空腹或者餐前服用,进食会增加阿司匹林在胃内的逗留时间。

2.服用合适剂量:一般来说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剂量为每次100mg左右、每天一次,这个剂量是比较合理的剂量,剂量越大出血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3.治疗胃病:有胃炎、胃溃疡等胃病者要先行药物治疗,有条件者服用阿司匹林前最好先完善胃镜检查评估胃病程度;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病的罪魁祸首,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服用阿司匹林之前最好先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4.同时服用抑酸护胃药物:对于有胃病或者年纪较大出血风险较高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以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保护胃黏膜。

5.定期复查: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最好每隔1-3月复查一次大便潜血、血常规等检查,一旦发现大便潜血阳性或者血红蛋白下降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要及时停用阿司匹林。

总之,不可否认阿司匹林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巨大作用,但再好的药物它也有副作用,阿司匹林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谓的“万金油”!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用于动脉粥硬化性心血管问题,是国际上各个指南中公认的,阿司匹林的确是效果明确,性价比最高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但目前的情况是,有很多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没有在服用;而有很多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却在一直吃。

阿司匹林不是“万金油”,不论是对于已有心血管问题的患者的二级预防,还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它的应用都有明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并不是中老年人都要吃,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

首先要明白的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到底是为了什么?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健康的主要获益在于,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产,从而对抗血小板的凝集。说的简单点,主要是为了预防血小板的沉积造成的斑块或者血栓风险。

因此,如果单纯是高血压,没有其他心血管问题,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没有降血压的作用;如果是血脂边缘升高的情况,没有其他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也不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调节不了血脂。

到底什么情况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1.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对于已经有心血管问题的朋友,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支架术后等情况,如果医生要求您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那么请遵医嘱长期服用即可,这个不多说。

2. 主要说下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并不能单纯的看作“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能否服用阿司匹林,有明确的临床判断依据和禁忌,简单说一下,是否能服用阿司匹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因素:

  • 高血脂

  • 糖尿病

  • 控制良好的高血压(150/90mmhg以下)

  • 慢性肾病

  • 年龄(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

  • 吸烟史

  • 家族性早发心血管疾病发病史(男性55岁以内,女性65岁以内发病)

这些因素,并不是符合一条就要服药,应当请医生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各项检测的指标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服药。

除此之外,对于阿司匹林药物过敏的情况,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的情况,有内出血、脑出血病史的情况,都应禁止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另外,对于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一定要注意该药物对于胃黏膜的刺激性和导致出血的风险,除了服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外,服药期间也要多注意相关症状的出现。




阿司匹林确实是个伟大的药,但阿司匹林的伟大并不是因为阿司匹林是万金油。

万金油的意思就是啥病都能治疗,作用广泛,我们先看看阿司匹林都能干啥?阿司匹林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为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可迅速缓解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对急性风湿热伴有心肌炎者,可合用皮质激素,用于痛风,预防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粉剂外用可治足藓,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这么说阿司匹林,虽然称不上万金油,但也可以说作用广泛。

但并非大家想像那样,阿司匹林随便用,因为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不同。一般来说用于解热镇痛,口服:0.3~0.6g/次,3次/日,必要时每4小时1次;用于抗风湿,3~6g/日,分4次服用;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80~300mg/次,1次/日;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1g/次,2~3次/日,连用2~3日;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说小剂量阿司匹林是万金油,更是没有任何依据,因为小剂量就是80-300mg,目前就是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并非万金油。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干什么呢?

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就是80-300mg,我们常规使用100mg的阿司匹林,到底能干什么呢?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虽然这只是一件事,但这个作用很大,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够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所以这也是阿司匹林的伟大。但这个作用是单一的,并不是说阿司匹林是万金油,啥都能干。

哪些人适合使用阿司匹林呢?

很多人觉得阿司匹林既然这么厉害,那是不是大家都能使用,当然不是,只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严重颈动脉斑块、支架术后、搭桥术后等等情况才适合长期服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对于没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能随便吃阿司匹林,对于有三高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但暂时没有发生,必须综合评分才能决定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是有副作用大,会引起出血,不能随便吃。

其实根本不存在万金油这样的药物,即使真正的万金油,也只是针对部分疾病有效果,而不是啥病都能治。阿司匹林更是这个样子,用好了救人,用坏了害人。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作用于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长期服用可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但阿司匹林也会增加消化道损伤、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以致部分朋友开始质疑:小剂量阿司匹林算得上“万金油”吗?事实究竟如何,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既往阿司匹林常用于止痛、抗炎与退热,但这并未让人们熟知阿司匹林,直到抗血小板效应被发现,大众才开始广泛关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颈动脉与脑动脉等重要血管,一旦大量聚集血小板可形成血栓加重血管狭窄或堵塞,重者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血管事件。而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使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这一效应在1974年被临床试验所证实,在2006年被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最有价值的预防措施之一,一时间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似乎无所不能,也因此成为了部分朋友眼中的“万金油”,但从获益与风险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阿司匹林。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阿司匹林带来的益处,但阿司匹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使高危人群受益的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包括:①增加消化道损伤,阿司匹林可损伤胃肠道粘膜,增加粘膜糜烂、溃疡的发生,重者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及穿孔;②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可作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出血时间延长,可增加牙龈、皮肤黏膜与泌尿道等部位出血,少数患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③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诱发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少数患者甚至会诱发哮喘发作;④雷耶综合征,合并病毒感染的儿童或青少年使用阿司匹林后,可能会引起脑水肿与肝功能障碍。因此是药三分毒也适用于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均适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能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一是是否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二是是否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三是能否长期耐受阿司匹林,四是是否具处于合理的年龄阶段。

在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方面,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吸烟等可危险因素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可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有这些高危病因的人群需就诊于专科医师,评估是否具备阿司匹林的用药指针,之所以需要评估,是因为并非出现任一危险因素均需服用阿司匹林。以高脂血症为例,若未合并其它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当胆固醇达到7.2mmol/L以上,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以上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低于上述水平的患者,即使血脂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也无需服用。

在出血风险方面,我们需要重点评估脑出血风险。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可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增加脑出血风险,更重要的是阿司匹林也可增加脑出血风险,因此即使具备服用阿司匹林的指针,也应评估是否存在出血风险,若存在严重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血小板减少、近期有出血病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或正在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不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否则会增加脑出血风险。


在阿司匹林耐受性方面,主要看是否会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可损伤胃黏膜,服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上腹不适、呕血、解黑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说明阿司匹林可能已经引起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在服药的的前十二月内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因此不耐受而停药。但这些不良反应通过合理治疗,可降低其发生风险,一是服药前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了解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检测阳性,服用阿司匹林前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减轻消化道损伤;二是在前十二月内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减轻胃黏膜损害。当然,部分患者无症状但却存在消化道出血,此时需要观察大便颜色,若解黑便或柏油样便,说明有消化道出血,需停药观察。


用药年龄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年龄每增加十岁,可不同程度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若使用阿司匹林的目的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高龄老人用药需慎重,尤其是7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风险大于获益的情况。当然,若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确实较高,经专科医师评估后获益大于风险,即使年龄在70岁以上也可服用阿司匹林。所以,老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需个体化,重在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因此,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并非万金油,使用它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若出血风险较高,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诱发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脑出血与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的人群。最后,我们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在阿司匹林前通常需要加“小剂量”。所谓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指每日服用75至325mg的阿司匹林,可充分发挥血小板聚集作用,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高于该剂量范围用药,不会取得更好的抗栓效果,但却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建议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以每日75至150mg的剂量为最佳。


综上,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小剂量阿司匹林并非万金油,它的受益人群仅为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它并不能降低脑出血等其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出血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反而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同时可增加消化道损伤。因此使用阿司匹林前需评估是否具有用药指针,明确是否为高出血风险人群,用药年龄是否合适,若获益大于风险,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若风险大于获益,不建议长期服用。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万金油   阿司匹林   心肌梗死   脑出血   血小板   消化道   血栓   剂量   动脉   心血管疾病   药物   患者   作用   风险   发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