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改为民办大学,没有了母体学校的强力支持,还能走远走好吗?

这个情况还要看隶属教育厅还是省政府,还是教育部了,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然后还有明确的校领导的带领,那样这个学校不管怎样,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还是脱离之前的母体,都会发展的很好,还有一种就是现在的本科大学,拿普通一本做例子来说,现在一本院校都有一个附属的民办三本院校,虽然这个三本院校收费很高,但是四年过后毕业,毕业证上的章却是一本院校的校章,对外找工作可能会有一部分企业不太了解这个附属三本院校,可能看到这个章后,感觉还不错,但是有条件的,每年附属要用一本院校的章,每年都要给好多费用,这也是为什么三本学校收费高。如果公办的院校真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院,每年毕业时都会被社会上的招聘单位认可,那么这个院校变成一个民办的院校,自身的实力还保存住,新兴专业还能不错的发展,并且领导者还那么明智的领导,不断的引进人才,来补充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空缺,那么这个学校不想好好发展谁都不愿意,最起码本地人对不愿意。




独立学院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民办高校,如果脱离了母体高校独立办学的话是有利于这种高效长远发展的。

校名。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殊时期的一种产物,这只是一种过渡方式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校名往往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这样的校名在设立之初的确是很唬人,因为有名校加持,这些高校的招生情况还算可以,甚至有的高分段学生报考了独立学院(误报)。但是随着人们对独立学院认识的加深,这么长的校名的高校反而是一种弱势,未来的趋势是独立学院去掉名校冠名,改成普通高校的名称。

独立学院去掉了母体高校的名称,可能在刚开始过渡期的时候学校在认可度方面有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独立学院去掉了母体高校的名称,并且改成了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大学校名。

冠名费。脱离母体高校以后,独立学院就要去掉母体高校的校名,这样的话就不用缴纳每年上千万元的冠名费,独立学院也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师资。虽然独立学院在发展的时候,需要母体高校的师资支撑,但是这些独立学院的教师团队大部分都是自有的师资力量,只是有少部分教师是来自于母体高校。如果将来真正的脱离母体高校办学的话,在师资力量方面应该不用太过担心;另外现在的博士生硕士生数量是很多的,这些民办高校只要愿意开工资的话,肯定是能够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入的。

生源。这些独立学院现在基本上处于二本B类招生,以前被称作三本高校,因为三本高校的校名、学费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前报三本院校。

将来这些独立学院如果修改了校名学校的名称,改得更加高大上,和那些一本大学的校名差不多的话,那将会大大的促进这类民办高校的招生。 虽然这类民办高校的学费还是那么的昂贵,但是因为学校校名改的和一本高校差不多了,将来在这些学生就业的时候,企业招聘人员基本上看不出来你属于什么性质的高校,也就不存在什么歧视了,所以这对高校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可观的。

学费。从学费角度来看的话,独立学院脱离母体高校以后学费应该不会降低,毕竟独立学院还是属于民办高校,还是以赚钱为目的的。




教育部最新文件,对于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给出了三条路。

第1条,改制成公立院校。在前几年的时候,有部分独立学院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比较典型的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以后将由苏州市政府管理成为一所公办本科院校。这种概率应该说在独立学院当中发生的比例不会太高。原因很简单,这需要地方政府出钱接收。财政上供养一所本科院校支出还是比较大的,根据目前地方院校的支出情况来看,规模相对较小然后水准相对一般的院校,支出规模都在5~15亿左右。按照10亿元计算的话,对于所在城市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一般情况下,省级政府恐怕不大会提供财政上的支持。所以这种情况应该主要发生在东部财政状况相对比较好的城市。实际上除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以外,据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也要采用这样一种模式,由杭州市政府收归公办。无论是苏州还是杭州,都是属于中国财政收入排名前10的城市,有这个经济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和当地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况有关系。无论是苏州还是杭州,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都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苏州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准,虽然在地级市层面上排名全国第一,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别城市。但是和长三角区域内的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相比还是有很大落差的。杭州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来看当然还是不错的,不过在副省级城市当中就排名靠后了。浙大虽然是顶尖高校,但光靠一所大学撑门面是撑不久的。扶持更多高校发展,是一种非常正确而且合理的选择。所以当地出于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的考虑,才会扶持此类院校转为公立院校进行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的南京市,则显然没有这样一种意向。南京地区大学原来开设的独立学院,现在有大量的迁往到了其他城市,留在本地的也没有转为公立院校,由南京市政府进行管理。

就未来发展来看,如果能够走这样一条路,此类院校未来由政府托底发展肯定是比较好的。

第2条路是转制成为和母体院校脱离关系的民办院校。比如由中国传媒大学和企业联合开办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实际上也是一所独立学院,最近已经更名为南京传媒学院转制成独立的民办院校。

这种转型的未来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与母体院校的关系一旦切断,其实相当于一次浴火重生。在原来的发展状况下,借助母体院校的社会声誉招生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现在脱离以后没有这个优势,很有可能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更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招生不足的情况,对于院校的未来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打击。师资方面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毕竟,切断联系以后,如果要续聘原来的母体院校的任课教师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包括行政管理方面的困境,费用方面的困境。如果不续聘,引入新的师资,则很难达到原有母体院校的水准。母体院校有非常成熟的学校管理经验和人员配置能力,如果在前期没有独立的培养一批后勤保障管理人员,那么在母体院校撤出以后,就意味着要重新筹建这样一个团队,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那么必然就导致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准急剧下降。后勤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这一条路应该是独立学院未来最主流的一条发展路径。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会呈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有部分独立学院改制以后会成为优质的民办院校持续与发展,但是另外一部分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办学危机,最后以破产告终。

第3条路就是直接进入清算程序,关门大吉。其实在过去已经有一批独立学院被清理了。在现在国家强制要求转型的这样一个阶段,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被迫进入清算程序。

独立学院的发展实际上和母体院校密切相关。现在发展较好的独立院校,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独立学院。就是因为名牌大学带来的社会光环可以有效地助推独立学院的发展,并且在早期管理不是很严格的时候,还会带来很多特殊的利益。比如,有些名牌大学在当时曾经承诺由校长而不是独立学院的院长签发毕业证和学位证,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抬头,当中不体现独立学院,而只强调母体院校。当然这种情况发生之后被教育部叫停了。还有少部分名牌院校,承诺每年给予极少数量独立学院的学生转入名牌学院本部的机会。背后当然有一些私下交易。后来管理严格以后此类事情也不容易见到了。还有一些名牌院校则承诺,给予独立学院在考研时和本部本科学生同样的优先待遇。这一点由于是管理的盲点,所以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延续到了现在。

但是不是所有的独立学院都是由名牌大学创办的。相当数量的独立学院是由社会知名度并不是特别高,社会声誉并不是特别好的二流公办学校创办的。这些独立学院本来的发展就不是很好,有相当一部分在前些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清理掉了。现在保留下来的此类型的独立学院发展水准大都一般,后续发展的困境很大,所以大部分此类级别的院校将进入清算程序。

从整体上看,名牌大学的独立学院,未来的主流转制方向应该是成为独立的民办院校,少部分转化为公立院校,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很低。二流公立大学的独立学院,破产清算的可能性比较大,比例会比较高,还有相当部分会转制成独立的民办院校,转化成公立院校的可能性非常低。

那么很明显了,转化为公立院校的当然是未来发展最好的,不过数量会很少。转化为独立的民办院校,未来就有很多的不可预测性。直接破产清算的当然是发展最差的。

从考生个人角度来看,如果真的要选择就读独立学院,应该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选择。第一顺位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211院校创办的独立学院。第二顺位,是中西部地区的985院校和部分211优质院校创办的独立学院,以及东部优质双非院校创办的独立学院。除此以外的独立学院就不要考虑了。原因很简单,这样的独立学院未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以破产告终,非常没有保障。如果连这两类独立学院都考不上,那么有两个很现实的建议。第一是直接复读,争取明年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第二是到专科层次里边的院校当中,寻找相对来说未来就业发展不错的学校进行就读。

最后另外提一句关于牌照的问题。对于准备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淘金的资本来说,牌照是一个很现实的考虑问题。在短期内申请到民办院校牌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收购现有的独立学院转制成民办院校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做法。就资本本身来看的话,选择原名牌大学的独立学院进行转制投资的风险比较小,当然投入会比较大一些,总体来说此类院校的牌照会比较受追捧。而如果选择二流公办院校的独立学院进行转制投资,虽然投入会相对小一些,但风险更大,所以会比较谨慎。一般会选择原有办学基础相对较好,且产权关系相对明确,地方政府有一定扶持条件,地理区位较好等具备优势因素的此类院校。在这样一个筛选之下,比例就不是很高了。社会资本对于独立学院转型成民办院校有着关键的作用,必须要重视这个因素的影响。




独立学院是私立大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它们独立于母校而不是母校运行,则有利于这种高效和长期的发展。学校名称。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殊时期的产物。这只是办学的过渡方式。独立学院的学校名称通常是“某某大学”。这样的学校名称在成立之初确实是虚张声势。由于名校的加持,这些大学的入学率还不错,有些甚至是高水平的。该学生申请了一所独立大学(假阳性)。但是,随着人们对独立大学的了解加深,拥有如此长名的大学实际上是不利的。独立学院的未来趋势是删除著名学校的名称并将其更改为普通大学的名称。独立学院已删除了母校的名称。在过渡期开始时,对学校的认可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对学院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现在,许多独立学院都删除了母校的名称,并将其更改为看起来很高的大学名称。命名费。离开母校后,独立学院将删除母校的名称。这样,无需支付每年数千万人民币的命名费,而独立学院将节省大量开支。教师。尽管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母校和大学的老师的支持,但是这些独立学院的大多数教师团队都是他们自己的老师,但是少数教师来自母校。如果您将来真的脱离母校,那么您就不必太担心教职员工。另外,现在有大量的博士和硕士生。只要这些私立大学愿意付费,他们肯定就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的。学生资源。这些独立学院现在基本上已进入第二类B。它们以前被称为三所学院。由于这三所大学的名称和学费的影响,许多学生不愿入读这三所大学。将来,如果这些独立学院更改学校名称并使其更高(类似于大学),它将大大促进此类私立大学的入学率。尽管这类私立大学的学费仍然很昂贵,但由于学校的名称与大学的名称几乎相同,将来,当这些学生被雇用时,企业招聘人员基本上将无法分辨您属于哪种大学。没有歧视,因此这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形势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学费。从学费上看,独立学院与母校分离后,不应该减少其学费。毕竟,独立学院仍然是私立学院,其目的是赚钱。




谢谢邀请,独立学院是一种高等教育改革中间化道路的产物,在我国最顶峰时期,独立学院有将近400所,目前独立学院依然还有将近250余所,教育部喊独立学院脱离母体高校已经10多年了,可是还是有近六成没有实现脱离,这就很可说明问题,有很多的独立学院不敢或者不想脱离母体。

为什么独立学院必须脱离母体高校

就如一个母亲带孩子,将孩子生下来后,抚养到一定时间段是必定会给他断奶的,然后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必定是要分家,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独立学院就如一个目前生下的孩子,不可能一直呆在母亲的襁褓里,做一个啃老的大孩子吧?

很多独立学院所依托的母体为公立学校,而独立学院却是私立的居绝大多数,一个公立的高校襁褓里长期抚育着一个民办的高校,这在当今权责分明制社会,可能性会越来越低了,产权明晰的界限一定需要划清的,所以脱离肯定会加速。

脱离母体高校的独立学院怎么生存

学校,特别是高等教育学校,办学依托的是教学质量,脱离母体的独立学院,唯一的生存本领就是从母体吸收过来的教育质量之根本,如果完全是一副啃老的办学态度,估计是无法完成独立使命的,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被淘汰。

我们来看看脱离母体的独立学院生存案例。比如艺术类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原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脱离母体后办学实力完全不受影响,办学能力也越来越强。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远离母体高校,办学质量也不错,最终没有选择分离之举,而是直接融入母体,反而变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了,这是属于更为优秀的案例。

脱离母体后的独立学院怎么办?

教育,不能是产业化,而应该是职业化;学校,生存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学质量,育人、育才、育能。

目前敢于直接脱离母体的高校,我们应该对其高看一眼,毕竟,他敢于独立,能自己去寻求独立生存之道。

但是,个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悲观,很多估计无法走出母体的遮蔽,因为他们早已经被培育成了巨婴。特别是新高考改革时代,没有优势的专业能力,那是在这个高等教育基本趋于饱和的时代所无法独立生存的。

所以,在近5年内,能独立的独立学院,应该都会独立出来,不能独立的,看主管省市的教育部门如何处置了。

我是YiRon,专注高考升学规划领域,欢迎关注,大家一起来交流、沟通升学的事情。




独立学院转设民办普通本科当然是好事情了,升级了吗!和自己的本院是平级。“长春建筑学院”和原来自己的本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就是平级了都属于普通本科了,只是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再说了“民办普通本科”和“公办普通本科”是一样的,只是学生的学费不一样罢了,其余是没有区别的。想报长春建筑学院(愿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就报吧!学院还是不错的不然国家是不会转设升级二本的!




独立学院2020年低,必须脱离母体,独立办学,没有了母体大学的名气,独立学院还能走多远。

其实每一个独立学院办学,都是靠母体大学的名气,满足招生任务的完成,提升生源质量,一但不能和合作大学共享教育资源,独立学院的招生生源质量可能会整体下降,如果转设为私立大学,甚至有可能完不成招生计划。

不过独立学院的命运并没有我们瞎想的惨,各地市为了能留住独立学院,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大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国办大学,给考生可以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

私立大学学费高,社会资源少,生源质量差,教育资源差,是现在私立大学的通病,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因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普通国办大学招生计划在减少,私立大学的生存空间扩大,许多考生为了能上本科大学,只能被动的选择私立大学。

独立学院转设符合现代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独立学院依靠母体大学招生的时代结束,独立学院想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办学水平,让普通考生真正接受私立大学。

比如独立学院的代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就是靠和母体大学的合作,每一年都有城市学院的学生直接进入浙江大学读书,也让城市学院招生质量稳步提高,从今年开始城市学院没有了母体大学的支持,城市学院是否还能不能辉煌,还真不好回答。




独立学院从它出生那一天开始,一直是民办学校,根本不存在改为民办大学的问题。独立学院前面挂了公历大学的名,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挂名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母体   学校   民办大学   私立   母校   师资   学费   强力   独立   院校   名称   高校   未来   学院   城市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