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怎样给宝宝安全感?

要想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陪伴。陪伴宝宝,也有很多技巧。

做个快乐的妈妈

有些在我这里看诊的妈妈,她们说宝宝不爱看她,不爱笑,但是奶奶或是姥姥看的时候就爱看、爱笑。我和妈妈聊天,发现妈妈因为宝宝是早产或是出生有窒息,妈妈总是很担心,很焦虑,当妈妈有这种心情的时候,宝宝是能查觉到的,就不爱看妈妈。所以,妈妈们不要总是担心宝宝这不好,那不好,要快乐起来,开心的和宝宝玩。

满足宝宝的需求

妈妈们要懂得孩子的需求。婴儿早期主要的交流手段就是哭和笑。一般笑比较简单,就是表示高兴和愉快。哭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但在小孩子这里,哭的意义可不一定是消极的,他要用哭来唤起你的注意,用哭表达他的需求。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哭就是要抱。如果是一个细心的妈妈,在这个年龄就可以从孩子不同的哭声中,分辨出他的不同要求,比如是饿了,还是困了等,正确的满足他的要求,使孩子学会交流,建立起母子亲情。

多和宝宝说话

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的时候,都要和宝宝说说话。比如说,“宝宝,到晚上了,我们洗个澡,洗完澡宝宝好好睡觉。”多和宝宝说话,宝宝今后语言发育更快,认知水平也会更高。不可因为他们天性安静而让他一个人呆着,被忽略的孩子同样会出现“淡漠人生”。母亲和孩子的交往是他学习与人交往的第一步,为发展今后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做到高质量陪伴

有些妈妈陪着宝宝的时候,妈妈自己玩着手机,让宝宝独自玩,或是给宝宝一个IPAD,让宝宝自己玩,这种陪伴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建议妈妈和宝宝玩时,教宝宝认识各种物品、给宝宝讲故事、唱歌、一起玩游戏等等,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这样才有意义。

通过以上几点,妈妈一定会养育一个安全感充足、身心健康、拥有健全人格的宝宝。


儿科医生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乐于普及育儿知识、婴幼儿喂养、早产儿干预等知识。




妈妈应该怎样给宝宝安全感呢?怎么样才能让宝宝感觉到安全呢?最重要的就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会通过轻轻的抚摸肚皮、和宝宝温柔的说话、给宝宝唱歌等方式与宝宝交流。这些小动作都能够让宝宝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

宝宝出生后,随着身体的不断长大,大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接触,精神活动也有了萌芽,有了更多的精神需求。宝宝的健康成长需要妈妈的耐心、爱心。与宝宝进行情感的交流,能够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也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温柔的抚摸宝宝。

身体的接触、妈妈身上的味道,都会让宝宝感觉很温暖,很安全。所以在喂奶时,妈妈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让宝宝感受到妈妈怀抱的温暖,让宝宝知道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平时妈妈也可以多拉拉宝宝的小手,摸摸宝宝的小脚,捏捏宝宝的小脸蛋或者轻轻的拍拍宝宝的身体。通过这样的小动作,传递妈妈宝宝的爱,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和宝宝温柔的说话。

妈妈每次给宝宝喂奶时、换尿布时、洗澡时,都可以和宝宝多说说话,比如:“宝宝,我们吃奶啦”,“宝宝,我们洗澡啦”,“宝宝乖哦”等。妈妈也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发出“嗯”“啊”“呀”等的音调来回应宝宝。虽然宝宝还小,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是妈妈温柔的声音,亲切的语调,都能让宝宝感觉到安心,让宝宝快乐,也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正确对待宝宝的认生期。

一般来说,宝宝在6~7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认生了。所谓的“认生”,就是宝宝遇到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害怕、等,表现为大哭大闹、躲避、不让生人抱等。在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强硬的逼迫宝宝去接受生人,让生人抱,而是要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先让生人陪宝宝说话,逗逗宝宝,和宝宝一起玩游戏等,慢慢的降低宝宝的害怕和焦虑。平时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出门,与小朋友玩,看不同的人和事物,这样能逐渐降低宝宝对外界的不安全感。

如果妈妈生完宝宝之后,产假之后需要上班,需要老人来帮忙带孩子,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等,不要觉得都是宝宝的亲人,宝宝不会认生,而一下子将宝宝交给老人,自己就离开,或者是当天就要宝宝适应别人带他。妈妈可以在上班前的一段时间陪宝宝一起适应,让老人陪着宝宝玩,给宝宝喂奶,给宝宝换衣物等,让宝宝熟悉适应了,妈妈才能放手。不然容易造成宝宝的焦虑心理,缺乏安全感,一哭一闹的,不仅会影响宝宝进食,还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成长。

断奶期。

给宝宝断奶,最好的方式是自然断奶,不能强行断奶。因为宝宝一出生就吃母乳,对妈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也是宝宝获取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断奶代表着宝宝和妈妈的第一次分离,宝宝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一直认为,断奶期应该是断奶不离人。不能说因为断奶,就把宝宝交给别人,不见宝宝,强行断奶。这样会给宝宝心理造成伤害,认为妈妈不再爱宝宝了。

妈妈在准备给宝宝断奶前,就要和宝宝沟通好:“宝宝已经长大了,不能在吃妈妈的奶了。宝宝需要喝奶粉啦。”“宝宝尝一尝这个味道好不好?”而在断奶期,也是循序渐进的断奶,由一天4次,减为一天3次、2次、1次,再逐渐增加奶粉和辅食,这样给宝宝一个过渡期。而在这个过渡期,宝宝需要妈妈的陪伴。

逐渐分离,减少宝宝的依赖心理。

每个宝宝对妈妈都是十分依赖的,这是一种天性。但是妈妈也不可能一直24小时的陪着宝宝,这就需要让宝宝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刻,这也需要一个过渡期。妈妈可以先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宝宝从游戏中开始适应看不到妈妈。然后告诉宝宝,妈妈有事要离开一会,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的和宝宝分开,再出现在宝宝面前,抱起宝宝,亲吻宝宝,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妈妈爱你哦。

如果有机会,可以带宝宝到妈妈上班的地方看看,让宝宝明白,妈妈是去上班,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还会回来陪宝宝的。这样也能减少宝宝的分离焦虑症。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需要的就是陪伴。妈妈白天要上班的话,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陪宝宝。这就会导致宝宝对妈妈很依恋,他们有时候哭闹或者不听话,只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力,先让妈妈多关注自己而已。

所以妈妈要多创造一些时间来陪宝宝,多关心宝宝,陪宝宝做游戏,一起体会游戏中的快乐;陪宝宝进行亲子阅读,一起涨知识;陪宝宝聊天,关心宝宝的情绪;带宝宝出门进行户外活动,感受美好的亲子时光。这些都能给宝宝满满的安全感。

对于宝宝来说,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也是最信赖的人。宝宝需要的安全感其实就是妈妈的爱。

感谢阅文,我是小风车妈咪,阳光宝妈一枚,有一个可爱的小子。我坚信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安全感来自父母对孩子的养护和教育,慈爱的微笑,温声细语,时常陪伴,少让孩子觉得孤独无依,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觉得有依有靠,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着,小孩时好奇心大,很多新鲜物事都会去接触,此时最好的是有父母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睡觉时会怕黑或者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这些都得慢慢地调节适应。成长在于勤爱与耐心,健康在于细致与引导,安全在于你的时常陪伴。




说起安全感来,估计每个妈妈们都知道,也都清楚,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是很需要安全感的。但是如果把问题换成如何给与孩子安全感,估计知道的爸爸妈妈就不多了。

安全感其实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专有名词,开心爸爸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面有了一个家,就算是自己天天加班,总是半夜才能下班,但是心里面总是踏实的,因为不管多么的晚,万家灯火中总有一个小屋子是属于自己,等待自己的。简单点说就是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干什么事情都心里面很踏实。

对孩子来说,安全感尤为重要。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是一个满是黑暗的世界,虽然什么都看不到,但是他们只要一动手一动脚就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存在,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这就是安全感。但是当他们出生以后,这个情况就变了。

妈妈就算整天照顾他也是需要有个人事情需要去做的,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他身边。当孩子需要妈妈但是妈妈正好不在的时候,安全感就缺失了。

那么妈妈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

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给孩子回应。

孩子要表达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咿呀学语;孩子们要安慰的时候,能够耐心的哄他们入睡;孩子哭闹的时候,能够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事,积累起来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安全感并不需要妈妈时时刻刻都在自己的身边,而是需要妈妈能够给自己最合适的回应,这就够了。

比如开心爸爸居住的小区里面有一个妈妈给孩子的回应就很准确,很合适。记得有一次,她的孩子正在那里玩,接着看了妈妈一眼就咧嘴大哭了,我们看的都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的。结果这个妈妈不急不忙的掏出了一块饼干,递给了孩子,然后那孩很快的就不哭了,继续在那里很开心地边吃边玩。

开心爸爸很好奇,就询问这位妈妈,为什么会选择给孩子饼干呢?为什么不觉得孩子是累了或者尿了呢?

这位妈妈的回复开心爸爸至今都记得“自己的孩子,他一动我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这就是一个能够给孩子最合适回应的例子,而且也是这么多年来,开心爸爸看到的最懂孩子的一个妈妈。当然,有这样的一个妈妈,孩子自然是不缺安全感了。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获得安全感最关键时期是婴儿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维护安全感的存在是终身的。所以母亲要在孩子生下来起就高度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在成长中既要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又要重视给予坚实可靠永不放弃的爱。

这个安全感,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身体上是否有受到伤害的安全隐患,而是在平安环境中,孩子的心理是否有可靠的安抚。

比如,婴儿的哭泣是呼唤世界的唯一方式,我们要及时处理,及时抱起他。避免他产生自己的呼唤无人回应,产生被遗弃的恐慌感觉。千万不要以为婴儿什么都不懂!基本的安全感和基本的信任感就是在0-1岁培养起来的!

比如,不可以对懵懂的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农村长期有人这样哄骗孩子,这让孩子恐慌!

比如,不可以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你不好好读书妈妈不要你”等。不能把爱孩子加上一个其他条件!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父母都是爱自己的。他才会有安全感。

生孩子容易,养育好孩子不容易。多学习养育孩子的知识,有利于孩子成长顺利,也利于自己养育顺利。




你好!安全感从婴儿时期开始建立是最好不过的。安全感建立得好,宝宝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安全感不足,通常会在宝宝日常生活和成年后表现出来。

做些什么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呢?

  1. 分娩方式。无疑是顺产了,顺产的医疗、药物干预相对较少,产后所产生的母婴分离机率也更低,安全感方面当然会比剖腹产宝宝要好些;

  2. 喂养方式。选择母乳喂养(亲喂),是在产后乃至宝宝的婴幼儿时期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一步。母乳喂养并不单纯是营养来源,它带来的母婴链接更是妙不可言。一般来说,顺利母乳喂养至自然离乳的孩子,安全感不会差,母婴关系佳;

  3. 肌肤接触。这里讲的是宝宝的安全感。那么我们可以每天都与孩子进行一个肌肤接触。这个接触与抚触不一样,需要妈妈和宝宝解下衣服,拥抱在一起。只要宝宝愿意,都可以经常做;

  4. 亲密育儿。亲密育儿方法可以参考西尔斯医生的《亲密育儿百科》,在这里强调的是,对于宝宝的需求,都尽量做到及时响应;

  5. 利用背巾。如果是小月龄宝宝,可以用亲密育儿背巾把宝宝经常性得挂在身上,让他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味道,时刻感觉到妈妈在身边,才会信任这个世界。

以上是从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有利的角度所建议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妈妈们有帮助。

其实,无论孩子的安全感怎样,我们都应该这样来养育孩子,而不是过早地训练孩子。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孕哺期的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可能地解答。

我是经国际母乳会培训的哺乳指导,是经icea培训的分娩导乐,已成功帮助过百位妈妈解决母乳喂养问题。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靠谱的孕哺育知识,欢迎关注我!




首先妈妈是一个有学识有生活阅历的妈妈。有学识可以传授知识给孩子,并帮孩子解答问题。因孩子的特点就是问许多问题,作为妈妈就要帮孩子解惑授业,如妈妈没有学识,那就不能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那就给孩子造成困惑,以后也就不信任这个妈妈了。

妈妈有生活阅历就可教孩子买菜.做饭,做衣服.做手工活,并教孩子生活自理,并从小就具有动手能力,那长大后在社会工作就不一样,就会给人一种能干的感觉。另外自己干活就会得心应手,胜人一筹。

妈妈这两种技能足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这样出来的孩子绝不会差。望天下的母亲皆能之!天下的孩子优秀之!




谢谢邀请。我是一个宝妈,宝宝五个月,说说我是怎么陪他的吧!我家宝宝剖腹产的,生下来用的奶瓶喂的奶粉,然后他就产生了乳头错觉,就不吃母乳(直到第三个月才完全接受母乳),不吃母乳又是剖腹产的,可以说很需要安全感,我就天天给他做抚触,做被动操,天天唱儿歌,陪他玩,只要他醒着我都会尽可能的出现在他的视野内。这样他就会认为随时都会有我陪着他,他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刚刚出生的宝宝都会有惊跳反应,我家宝宝也是,他睡着的时候,只要我没事我都会抓住他的小手陪他睡,这样他就能多睡会,也没那么惊了。就这样天天陪他玩陪他睡,慢慢的他就非常爱笑,自己醒来也能自己玩,也不爱哭了!

我认为带孩子就要多陪他,陪他玩,陪他闹,陪他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安全感   妈妈   母乳   婴幼儿   婴儿   情绪   爸爸   说话   父母   母亲   身体   宝宝   孩子   心理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