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几年谷歌力推的模块化手机现在没动静了?

首先得承认,模块化手机是个很天才的思路,初衷也很好,既能让用户升级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也有利于环保避免浪费,但可惜实用性不佳,最终黯淡收场。

Google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是在2015年提出来的,按照设计摄像头、电池、处理器、存储等等都是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组装在一起,想换哪个就换哪个。

这样可以实现非常个性的手机,比如你需要很强的处理器但不喜欢拍照,再比如你需要超大存储但对处理器不敏感,再比如你就喜欢自拍而不用后置摄像头,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对应模块。

而某个模块有了更强的升级版本,也可以直接买来换上,而不用更换整个手机。

荷兰也出品了一款模块化手机Fairphone 2,而且抢在Google之前面世,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模块化手机。

但这种设计也存在致命缺陷:

1、美观性不足。因为需要兼顾不同模块,更注重实用性,缺乏一体化,很难做漂亮,因此只适合极客,普通大众根本看不上。

2、不耐摔。因为是模块化组合,很难紧密,一摔就很容易粉身碎骨,甚至一碰就散架。

3、升级之路不通。要想实现模块定制、升级,就需要各路厂商推出不同模块,比如高通给各种处理器,索尼给各种摄像头,这显然需要整个行业大动干戈,谁都领导不起来,就算有,不同模块的兼容性也是个极大的问题。

4、不符合产品趋势。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越来越复杂,手机整体设计需要厂商通盘考虑、综合设计,模块化显然是背道而驰。

5、手机更新换代太快。手机随时都在换代提升,很多人一两年就会换一部手机,价格也很丰富,还折腾啥模块?

LG、Moto后来也做了不少模块化手机,但不同于Google的理念,LG只是换电池,Moto只是扩展外接不同模块,并不是一回事儿。




模块化手机?我觉得这就是笑话,典型的吃饱了没事干的伪创新,说实话这样的创新很难想象是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做出来的,大家都在追求轻量化的集成化,谷歌倒是好模块手机一出直接把历史倒退了十年,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无聊到手机都模块化呢?



手机和电脑是有本质化的区别的,电脑是一个残损率特别低的东西,而且当单个模块的升级就能带来很不错的体验,其它地方不升级的情况下换个固态硬盘的话,那你的电脑就会重获新生了,而手机更换单个硬件的话远没有这样的效果!


最关键的是手机行业更新换代非常快,两年不换手机就跟不上潮流了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而电脑随随便便用个五六年不是问题,换个固态硬盘又可以用个三四年~



模块化手机是不符合发展逻辑的,做出来顶多是小部分发烧友的玩物,就比如摩托罗拉显得额外的模块扩展,售价9999,这又有几个人真正的会买呢?增加趣味性是可以的,但是你想成为大众的产物那基本不可能!



模块化手机让我看不到任何的创新元素在里面,科技的发展都是化繁为简,这倒好模块手机一出来就化简为繁了,明明一台轻薄的一体化手机就能做的非常好,何需要拆成零件自己组装?




可以更换屏幕、摄像头、扬声器、电池,甚至是芯片、主板的模块化手机是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敌人,所以谷歌前几年力推的模块化手机注定只能停留在概念样机时期。

一个可以像搭乐高一样的手机在2013年9月10苹果的iPhone 5s发布当天在YouTube上火了起来,不到24小时的播放量就超过了100万,主要是它足够前沿、足够概念、足够吸睛,模块化手机对于用户来说手机的可玩性增加,有可能一个手机可以玩N年,对于社会来讲它充满了“减少电子垃圾,构建硬件生态”的美好愿景,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它会是一个颠覆性的革命。

尝试模块化手机可仅仅只是谷歌

谷歌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项目的前身其实是Phonebloks,这个概念是由荷兰设计师Dave Hakkens提出来的,后来被摩托罗拉所采用,于是Project Ara项目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谷歌的,因为摩托罗拉还附庸在谷歌之下。当时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想把手机做成组装电脑一样,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地变换各种组件形成自己独有的手机。摩托罗拉后来被谷歌转手卖给了联想而Project Ara也逐步被埋没直到被谷歌砍掉。

在这之前其实索尼爱立信、三星、诺基亚就有过模块化手机的雏形。早在功能手机拍照概念刚刚起步的时候,当时很多一线品牌因为没有内置摄像头于是给手机提供了外置摄像头配件,摄像头通过“外挂”的方式和手机完美的结合起来了。但很快的这种“外挂”式的摄像头被淘汰了,一体整合摄像头成为了手机的标配。

LG模块化手机之路要比谷歌要走得远一些,2016年在MWC发布的LG G5就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更换不同的模块。由于有谷歌模块化手机的失败案例,LG G5保守地推出了Hi-Fi音频模块和自拍手柄。事实上市场也并没有达到预期,LG G5连一半的目标销量都没有达到,用户并不会因为这样新颖的概念买账,也没有给手机厂商试错的机会,所以LG的模块化手机之路也遭遇了滑铁卢。

此外索尼、中兴、小米也曾发布过模块化手机的概念图,但并没有真机面市。目前仍然在模块化领域奋战的大概只有被联想收购的Moto Z了。配备了哈苏镜头、投影仪等扩展模块的Moto Z销量比LG G5还有惨淡。未来之星模块化手机最终只是高调入场,然后草草的退场。

模块化手机动了绝大多数人的奶酪

现在的手机基本上用1~2年就会更换,不是你不想换,而是你不得不换,因为日益增大的系统和APP会非常快的吃掉手机的硬件配置,所以手机厂商不断的升级手机的硬件配置,这就是著名的安迪比尔定律。大多数情况下手机并不是因为摔坏了,进水了,丢了而更换的,而是因为不好用而更换的。

手机变成一种快消品之后手机厂商才能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对手机进行升级换代,芯片厂商才能把工艺制程往7nm、5nm、3nm推进。假如手机变成模块化之后,用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换,那么手机厂商和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只会慢慢关停。

模块化手机销量惨淡是理所当然的,用户没有看到它的理想预期,所以期待值并不高,手机厂商和第三方硬件、软件开发者看不到利润,也就没有动力去开发更多的模块来进行更新换代。模块化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都很难实现大规模商用,何况是手机。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模块化手机曾经谷歌希望做成行业标准,因为谷歌从极客的角度出发来做一款酷炫的手机但是却忽略了大众用户对图手机的需求,所以谷歌的模块手机没动静了。

1、模块化手机美观性不足

模块他手机要兼顾不同的模块,而且注重一体化,很难做到漂亮,不像苹果,华为这样一体机,只适合极客,所以很多的大众用户根本不想尝试模块化手机。

2、设计缺陷,很容易散架

模块化手机因为需要模块化组合,所以很难结合到一起,手感也不太好,而且很容易摔成几块,和之前诺基亚的后盖一样,一摔成三瓣。

3、模块很难升级

模块化手机需要不同的产业链去做不同的模块,而手机升级需要各个厂商都去升级,而且模块是和现在的一体机关联很小,所以就需要全产业链配合才能升级,升级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4、逆潮流的设计

手机在2009年苹果发布后就成了一体机,不能更换后盖等等,而且手机的原件越来越差异化,美观化,所以模块化手机是和现在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你愿意用模块化手机吗?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不符合厂商利益

因为模块化不符合厂商的利益,只有谷歌一个在推,也难以推广成功。

大家都使用安卓系统,是因为能够降低APP生态开发的难度,大家能够共享一个生态,对抗强大的iOS系统。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去使用谷歌的安卓系统。而且安卓系统到目前为止并不收费(有新闻说谷歌的安卓系统准备要收费了)

如果变成模块化之后,那就以为手机厂商变成零部件的厂商。以前我们想要体验这个功能,只能用某一款的手机。但是做成模块化之后,你想要体验这个功能,只要买这个功能就好了。

对于小品牌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因为它们能够提供一些特色的零部件,赚一些钱。但是对于大厂商来说,它们最核心的功能只能当作一个零部件卖?这样会大大缩减他们的利润。他们肯定不干!所以,厂商才不推广!

模块化并不理想

再说,模块化的手机要不就是太丑,要不就是不防水,不符合未来的趋势。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为了模块化而妥协的的,这样影响到一些手机的功能实施。

例如,如果你的想你的手机拍照牛逼。那么你需要更大更好的硬件,可以是模块化之后,留给相机的位置就一定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你想拍照牛逼的需求了。




越是大的产品,越有DIY的空间,而小的产品,其实很多人是没有DIY的想法的,很显然手机的集成性太强了,模块化的好处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情况进行配置,这个自然是好事情,但是要形成协调性,后续调动系统方面均衡硬件,从而发挥出性能,这个就有点难度了!

先不说手机的模块化,就说台式机电脑也是不是模块化呈现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可以DIY模块化的电脑的,因为你自己要买很多的硬件,自己组装,组装完成之后还要根据主板型号设置BIOS,来进行对于硬件的适配,这个并不算完,适配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安装windows系统!

那么模块化的手机,是否要根据不选择的配件不同,如果后续一旦更新了手机的配件,那是不是也需要在手机上重新适配!其实你会发现电脑DIY的学习成本都很高的,何况手机,如果都是DIY的,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全球覆盖率不会有这么快的!


其实这些年,你会发现,真正决定着手机的价值的,并非是配置不够个性,硬件不够满足,其实现在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款式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层面,喜欢拍照、喜欢打游戏、喜欢颜值(更难会考虑DIY手机)因为这样外观就很难做到很美观,而且也容易让电子元件接口部分产生积灰的现象,如果出现模块化会不会很容易松动,如果掉落了怎么办,那可能会导致一个机型如果不去找到配件就会残废,甚至换句话说如果手机模块化的风险就是我们不知道模块化能不能持续的提供更新!

这个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一旦配置完成,软件系统方面的适配也是大工程!所以在电脑方面笔记本电脑和品牌的台式电脑,也有着不错的销量,那是因为品牌电脑已经完全组装好了,而且也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样有了问题也就是找售后,可以更好地解决,DIY方面的模块化的产品,更适合极客人群,喜欢自我创造力比较强的人群使用!

然而这样的人群还是少部分的,他并非是完全的消费主力军,所以谷歌推出的这个模块化是不成立的,当然摩托罗拉也有模块化,他的模块化更多是辅助工具价值,例如辅助摄像,辅助充电、辅助外挂电池,这样的好处就是让手机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有很强的续航。但是完全模块化才能开机,才能使用,这个就是一个很差的设计和发明了!


总之适合时代,要为时代进行添砖加瓦,要让这个时代更加美好的产物才会有更高的价值,而对于模块化对于打大多数人,还是有点不适应的,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当初模块化手机还真是一个大新闻。

谷歌提出类似于电脑主机一般的手机设计-硬件可更换的理念。就像电脑一样,想换那块硬件换哪块,比如觉得屏幕差可以更换高分辨率的屏幕,扬声器不好听可以更换扬声器模块,摄像头也可以更换为更清晰的摄像头。

我个人认为这个理念还是比较环保的,就比如我现在用的是三星 s7edge,老机子了,性能上已经无法和现在主流的手机比拟,如果我要换就需要抛弃这台手机再购买另一台手机,但是这台手机的屏幕扬声器以及摄像头基本都还满足我现在的使用,因为性能而要抛弃这些还能继续用而且用得还不错的硬件,着实有些可惜,所以如果有谷歌模块化这么一款手机我就可以仅仅更换CPU这块,其他的还能继续使用,这样我既节约了钱还避免了硬件上的浪费,一举两得。

但是这么一来就严重影响到了厂家的利润。一家手机厂商从产手机变为产零件,利润变化绝对天差地别,就跟买电脑一样,相同性能品牌整机和组装机比较,品牌整机价格明显会贵上一些,贵上的那一部分就是商家的盈利部分之一。上面还说到,我手机性能坏了只要更换一块CPU就又可以满血复活了,这样也严重影响到到了商家的销量。毕竟卖一台手机可以拿到整台手机里所有零件带来的利润而不是像模块化手机一样一个零件的利润。所以很多厂商很不愿意做。

这种手机注定做不好看。这个讲颜值的时代真的一款手机漂亮与否很大程度上关乎这这台手机的销量。

从整体性上来讲,真的太差了。模块化也注定了不耐摔也不支持防水。

苹果不会响应谷歌的号召,两家可是死对头。而且模块化也不是苹果的理念,会发现苹果的产品整体性都非常强,从高达10w的iMac到售价最低的iPod,基本上都是一体化,因此苹果的很多产品也被外媒评委最难修的产品之一,因为集合程度太高了,普通维修工人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很难进行维修。苹果在手机方面的号召力可谓是无比强大。

而且如果苹果做手机,安卓做零件,那么其实可以看做在手机领域其实就只有谷歌和苹果在争锋,因为不管是三星还是华为等等都只是一个配件厂罢了。心高气傲的三星还有华为等等等等手机厂商可不愿意谷歌的附庸。

专业性太强了。买个模块还要去看一下这块模块的数据,诸如什么lpddr3,usf2.1,imx380.......活生生把用户变成手机专家,而且这样对消费者而言要花费较多时间,学习成本太高,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中尽量缩短用户学习成本的理念。这么麻烦还不如买一下隔壁的苹果,不管什么配置,流畅就够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像谷歌眼镜一样,模块化手机也是数码发展的中被淘汰的理念之一,可是科技的发展注定少不了淘汰和发展,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支持那些为不断为科技发展提供新鲜理念的人,或许这些理念看起来很蠢,可是我们的发展哪一次不是蠢过来的?

在我看来模块化手机还是非常有未来的,只是目前的科技限制了它的发展,在未来以环保节约为核心的年代,这种模块化手机或许就会有一线发展的希望。




目前按照厂商实力做模块化手机不是问题,但是有两大因素导致厂商不愿意去做,首先就是利益,一台整机的利润多还是一个手机CPU利润高?厂商更愿意选择前者,毕竟无商不奸,所以愿意做模块化的几乎不可能,第二就是外观,以前有人体验过Google的模块化手机,第一印象就是厚,现在追求轻薄的手机时代,还有多少人想带一个特别厚的手机?




首先得承认,模块化手机是个很天才的思路,初衷也很好,既能让用户升级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也有利于环保避免浪费,但可惜实用性不佳,最终黯淡收场。

Google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是在2015年提出来的,按照设计摄像头、电池、处理器、存储等等都是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组装在一起,想换哪个就换哪个。

这样可以实现非常个性的手机,比如你需要很强的处理器但不喜欢拍照,再比如你需要超大存储但对处理器不敏感,再比如你就喜欢自拍而不用后置摄像头,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对应模块。

而某个模块有了更强的升级版本,也可以直接买来换上,而不用更换整个手机。

荷兰也出品了一款模块化手机Fairphone 2,而且抢在Google之前面世,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模块化手机。

但这种设计也存在致命缺陷:

1、美观性不足。因为需要兼顾不同模块,更注重实用性,缺乏一体化,很难做漂亮,因此只适合极客,普通大众根本看不上。

2、不耐摔。因为是模块化组合,很难紧密,一摔就很容易粉身碎骨,甚至一碰就散架。

3、升级之路不通。要想实现模块定制、升级,就需要各路厂商推出不同模块,比如高通给各种处理器,索尼给各种摄像头,这显然需要整个行业大动干戈,谁都领导不起来,就算有,不同模块的兼容性也是个极大的问题。

4、不符合产品趋势。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越来越复杂,手机整体设计需要厂商通盘考虑、综合设计,模块化显然是背道而驰。

5、手机更新换代太快。手机随时都在换代提升,很多人一两年就会换一部手机,价格也很丰富,还折腾啥模块?

LG、Moto后来也做了不少模块化手机,但不同于Google的理念,LG只是换电池,Moto只是扩展外接不同模块,并不是一回事儿。




谢邀!喜欢,就关注下~

确实,在前些年,谷歌推出了一款概念智能手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想要配置模块,比如电池容量、摄像头、存储空间甚至处理器,然后可以自行更换它们,谷歌把它称之为模块化智能手机。

在2013年的时候,谷歌旗下的Motorola的 ATAP(先进科技与计划)部门也拿出了模块化手机的雏形Project Ara。在预想中,把智能手机「分割」成多个模块,这些模块是可以独立的,用户根据需求购买对应的模块,然后组成自己想要的智能手机,如果有功能损坏了,换上对应的模块也可以实现维修。

然而在2016年9月2日,谷歌宣布暂停Project Ara项目,至此谷歌不再力推的模块化手机。在此期间,LG也曾推出一款模块化智能手机LG G5,它实现了Project Ara项目部分功能,可以更换电池,随后的LG也没有再推出其它模块化智能手机。

相应的缺点

吉普毫不夸张地说,Project Ara项目给我们带来了新得思路、新的设计,如果实现了模块化智能手机的量产,那么智能手机不再是同一牌子、同一机型的同样外观,是可以做到个性化,也能减少资源地浪费,也不会出现一处地方损害,整机无法使用的地步。

为什么Project Ara项目会停止了呢?其实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媒体做了一通分析,包括了统一性、机身厚度、空间利用率、散热等问题,都是要模块化智能手机要考虑的点。而且相比模块化智能手机,现有的智能手机在这些方面都在不断提升,至少要比模块化智能手机要好很多。

模块化智能手机在机身厚度、空间利用率上就差上不少,因为要考虑到模块的通用性,各类模块组合起来,会使得模块化智能手机不会很纤薄,至少现在的技术是实现不了又薄又能模块化。还有一点必须模块化智能手机要克服,因为是多种硬件组合,可能来自不同厂的设计,逼得系统、APP服务商要有很强的适应、兼容性,要避免软件、硬件之间的冲突等问题,以谷歌自己的能力,很难推动市场的改变。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模块化智能手机只存在概念中。但在吉普看来,模块化智能手机确实一个非常有前景地设计思路,困扰模块化智能手机实现量产的问题,只是因为现有技术并不支持,就如同无线充电技术一样,1830年理论已经被提出了,而实现呢?到了2007年才实现。

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三星   摩托罗拉   组合   手机   销量   智能手机   处理器   手机厂商   摄像头   模块   厂商   苹果   硬件   喜欢   用户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