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的照片没有油润感,是怎么回事?是设置问题,还是相机问题?

谢谢邀请!

“油润”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德国产的镜头的,人们常说的某某镜头有“德味”,就是指用它拍的照片,色彩鲜艳,过渡自然,看上去就像油画一样。

要想拍出的照片“油润”,不仿注意以下几点:

1、曝光准确(白平衡、ISO、光圈快门等等设置准确)

2、相机宽容度设置成最大

3、用RAW格式拍摄

4、适当的色彩调整、自然而不过度

5、当然,有条件的话,试着用用“德头”

一孔之见,希望你能满意!




个人认为还是镜头问题,并且是关键。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优质良好的镜头,所拍摄的画面,不仅画质锐利清晰,而且油润色彩艳丽,特别是全画幅镜头,并且,是价格比较高的那些镜头。因为这些镜头做个和材料都是上乘的,什么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便是如此。

比如很多定焦镜头,表现最突出的是200定,还有变焦镜头,如大三元之一的24-70f2.8等。镜头是一个方面,相机本身也是至关重要,也是看价格和品牌,目前单反中,以色彩和油润的照相机,个人认为尼康d850尤为突出,实在是感觉没有其它单反相机能超越。




照片的“油润感”是一种观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用一些量化的指标去考量。但是在我们的照片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差异。与油润感相对的就是干涩。



举个例子德系镜头都有一种特别迷人的风格,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德味”,这种感觉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油润感。色彩浓郁厚重而有层次感,对比度高,反差还很细腻。下图使用徕卡M10拍摄注意暗部细节非常棒。





油润感是如何拍出来的呢?首先是相机和镜头,尤其镜头,能够有高对比度,高锐度和反差,色彩好的镜头,一般都是顶级镜头的素质。入门级镜头很难拍摄到这种感觉,因为内部镜片用料不够,光线修正不到位,色散控制不行,导致照片锐度,色彩下降很明显。


尼康很多镜头都有这种感觉,最近在使用尼康105 1.4就有这个油润的感觉。

相机的要求当然是底大的相机了,去掉低通滤波器的机器能够拍摄锐度更高的照片。相机内部设置要尽量把色彩和对比度加高一些。但是不要过高,会起到反作用。

拍摄过程中油润感的照片一般要在光线好的情况下拍摄。光线亮度足够,保证相机出片清晰度和纯净度足够,然后就是光线的角度了,避免有直射的硬光。

最后可能就是后期了,图片后期修出油润感。注意后期尽量避免过度锐化和对比度的调整放置细节丢失严重,重点处理色彩和暗部细节。

坦白讲如果你上了油润感的道儿,后期没法满足你…

感谢您的点赞转发,更多攻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优秀摄影作品,学习实用摄影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和留言。




这个问题本身提法欠妥!摄影作品不是油画,哪有什么油润感?摄影作品讲究的是清晰通透色彩还原精确,色温与自然吻合等等,只有通过后期处理的作品,才是一些艺术效果!比如色彩浓郁……




拍的图片油不油润,虽与感光元件有一定关系,比如“狗头”就难以为之。但是,主要还是拍摄过程中的问题。

油润是鲜亮润泽的意思,犹如女子细嫩的皮肤“凝滑如脂”。而对图片而言,是指画面光泽、细腻、富有质感,色调纯正艳丽,就像是抹了油脂一样,格外清新鲜活。

这般美妙的图片,当然不易拍出。那么,拍出的图片为什么没有油润感,或者说如何拍出油润的图片呢?

拍摄时机的把握

光线影响画质,不同的光线效果迵然不同。比如午时的花朵焉拉瓜叽,怎能拍出油润感?又如阴天光线昏暗,植物毫无光泽,也无法拍出油润的图片。所以,应该选择清晨太阳刚升起或雨后天晴,此时光线柔和、色温偏冷,风景清洁透亮,花草沾水带珠,色泽鲜艳,容易拍出油润的图片。

拍摄题材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拍出油润感的,或者说有些景物本身就不存在油润感。比如老屋、废墟、石壁、古董等,只需拍出质感,表现其凝重即可,不必去讲究什么油润。但是,诸如风景、花卉、绿植以及人像等题材,如果能拍出油润感,无疑更加生动和美妙。

拍摄技巧的运用

拍出的图片有没有油润感,涉及诸多技巧问题,比如感光度、快门、对焦、曝光等。试想,一幅不够清晰、欠曝或过曝的图片,还谈何油润呢?因此,除了做到精确对焦和测光外,应寻找最佳角度,避免表面反光;应设置低感光度,减少画面噪点;应利用曝光补偿功能,使曝光更加精确;应使用脚架,确保拍摄的稳定性。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如果拍摄花草之类,最好备一个小喷雾器,通过喷酒水雾,使花朵和叶子表面晶莹剔透,拍出的图片自然充满油润感。




拍摄的照片不油润,显得很干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拍摄时间及色温管理

2、设备质量

3、存储及参数设置

4、准确曝光

5、后期调整技术

6、个人对色彩的管理能力

细述起来七七八八太多了,此略。

(下图为iPhonr X 拍摄、欧洲街道)





照相软件问题




从字面理解“油润感”,犹如被桐油润过的藤器,发出清澈的光泽。

那么相片的油润感中的油就是光线

润则主要体现在色彩的细腻过渡,没有明显的断层及颗粒感。

现代数码相机,特别是手机,感光元件小,均以数字方式成像,因此总能给人以涂抹的“数码感”,要拍出细腻的色彩过渡,不是很容易。

这就得借助光线。

光线既能塑造色彩,光线也能破坏色彩。

直射的强光,过硬,会破坏色彩。

逆光,则将色彩完全隐藏。

最好的光线,莫过于侧逆光。

要拍出油腻感,

首先,被拍物体表面不能光滑。

凸凹不平的表面可以很好的吸收光线,只反射部分光线到相机,这就使得相机接收到的光线“柔”,太光滑,则全是反光,看不清楚物体表面细节,容易过爆而刺眼。

其次,侧逆光。

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射在物体凸凹不平的高光局部,形成奇妙的漫反射,把物体的颜色自然细腻的塑造出来。

第三,后期

后期主要是对杂色及噪点的处理。

特别注意,小心锐化,能不加就不加。


原创不易,请关注@摄影师五指山一下吧。




外行不懂,可能:相机;天气;摄象;人眼;技术;印纸;洗法;后期处理有关。谢请参考。




润可能就是有过度(层次),得是高档相机、镜头才能实现。我用70-200头加增距镜后拍出的图片感觉就是画质和层次都差好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锐化   尼康   相机   照片   色温   画质   物体   光线   后期   细腻   表面   镜头   色彩   自然   数码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