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真的有用吗?

1、缠论的来历及简介

缠论最早出自新浪博客,是缠中说禅的简称,网友普遍认为作者为李彪,于2008年10月31日因鼻炎癌去世,被尊称为“禅师”,而且禅师的很多炒股事迹在网上广为流传,每当清明节或禅师忌日,很多缠友会自发在网上以各种方式进行祭奠缅怀,也说明了缠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这个理论的诞生地在美国华尔街,影响多大可能无法想象。缠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独立于道氏、江恩、波浪等理论自成一派,结合了几何学、物理力学等相关理论。其基础定义包括笔、线段、中枢等。

2、缠论的中心思想及主要理论

前面提到缠论的伟大之处在于独立于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自称一派,所用到的概念如笔、线段、中枢等也是缠论自身开创,而且形成了完成的交易理论。缠论的中心思想或者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走势必完美。这个定义是缠论的精髓也是核心,只是它有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甚至有点“玄”。简单来说就是缠论分析市场走势的唯一性和必然性,这也是缠论区别于其它理论而伟大的地方。举例来说就是走势出现一买后那么必然会出现二买,下跌结束后必然会是盘整或上涨,这就是必然性和唯一性的举例。

(2)缠论的三类买卖点。缠论中提出市场中存在且仅存在三类买卖点。这也是缠论真正与操作买卖相关的重要部分。定义分别是:第一类买卖点:某级别下跌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跌破最后一个缠中说禅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第二类买卖点:某级别中,第一类买点次级别上涨结束后再次下跌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第三类买卖点:某级别上涨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低点不跌破中枢上边缘的中枢破坏点(最高点)。

(3)缠论提出了中枢的概念。后面会提到中枢的标准定义,可以说中枢是缠论的核心定义,没有中枢无法阐明整个缠论。

3、中枢的标准定义

中枢的标准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简单的说比如日线中上涨-下跌-上涨三段就构成一个中枢。任何一段走势中必然存在一个以上的中枢,比如盘整中包含一个中枢,上涨趋势中必然存在两个以上中枢。

4、三类买卖点的标准定义以及图解

第一类买卖点:某级别下跌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跌破最后一个缠中说禅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

第二类买卖点:某级别中,第一类买点次级别上涨结束后再次下跌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

第三类买卖点:某级别上涨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低点不跌破中枢上边缘的中枢破坏点(最高点)。

5、对于缠论的自我理解。

(1)缠论的任何买卖点都是通过背离来实现的。一买就不说了,很简单就是本级别的底背离。二买三买则可以通过低级别背离进行买卖。

(2)缠论中比较有价值的买点在于一买的进入段a和二买的离开段b;还有就是B-b,也就是第二个中枢小于第一个中枢时,它的离开段b把握更大。

(3)对待缠论的卖点应该比买点严格。比如很多缠论的二买虽然成立,但是介入的意义不大,但是一旦出现卖点无论一二三卖,都应该出现先。




天妒英才!

我看过缠师原博文,确实在6124点之前说过:大盘到此今生无憾!他提前半月就几乎是每天都提醒粉丝快逃。

我认为缠师确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方法,但他的缠论主要目的是吸睛,行文立意以奇诡见长。所以真正要掌握缠论得从外向内学。缠论的分析精髓应该掌握在当年与他共事的同事手里。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直接、粗暴的。缠博就象是给一个艺术珍品蒙上了纱,你可以欣赏却不可以瞭然,想通过博文掌握缠论-永运只似是而非,无数缠迷坠入术中,助其成就天下第一名博。

有一事实各位必须清楚:李彪作为亿安科技的首席操盘手,玩垮了无数庄家、大户、甚至老鼠仓,斗心计无出其右。他若真想教给你东西-条理会非常清楚、简洁明了。除非他故意隐其大部露出一角-让你好奇、让你着迷。他作为数学天才他做得到。他的第一个马夹是"喜欢数学的女孩",什么意思?他习惯遮掩真相,让你着迷,不要你看得太清楚。“缠中说禅”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缠,就是缠绕、纠结,中枢,可以直接理解为均线。禅,就是道理、正解,涨跌,哲学,可以直接理解为斗心机。

从人性上看,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宝贝遮盖起来不轻易示人。即使他想炫耀也会至少隔一层纱-只让你感受个大略-愿意裸露示人都是大路货,根本不是宝。谁能将自己呕心沥血得来的看家绝招广为传授呢?徐翔牛逼吧?他第一想到的就是把毕生心得教给儿子。

妙法难入众耳,

佛陀只渡有缘,

悟道无关出身,

善果全赖修行。

不信请看股市,

满眼都是贪人,

幸运只是少数,

何必执念追寻。




缠论现在不是有用没用的问题,缠论已经变成了宗教理论,炒股洗脑术。知道什么意思了吧?简单的理论,人为复杂化,一句话分三次说。几句话说清楚的东西,他来个笔,线段,中枢,背驰,级别,一大堆的东西解释一遍。

学习缠论的人,基本没有学过波浪理论,混沌理论,道氏理论。如果学过这些基础的经典理论,那么缠论就容易看明白是什么架构了。这种技术分析方法,就是迷迷糊糊,似懂非懂,才能吸引人,迷惑人,所以类似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教,都是洗脑技术。最后,就是运气好赚钱了,归功于缠论,不赚钱亏损了,归责于自己,觉得自己没有悟透。

炒股需要那么复杂的东西吗?缠论中所用到的都是常规的技术分析,加以添油加醋,画蛇添足,用些貌似高深的数学推论,有点高数基础的人,都觉得搞笑。

炒股要大道至简,缠论却背道而驰,化简为繁,现在变成一种炒股洗脑术。不信的话,看看有多少缠论的信徒会评论说,"你不懂,你没学会,你没学透,缠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缠论天下第一,缠论是唯一说清楚走势的理论",事后分析一套一套,天花乱坠,实盘一愣一愣,呆若木鸡,天天在悟,实则已经学废。这些人很容易被洗脑,是做c销的好苗子。

股市里本质是什么?资金。辅助热点题材,人气,基本面。配合经典的量价时空分析,就搞定了。形成自己的模式后,炒股越来越简单。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没有哪种技术分析方法好或不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只要能稳定盈利就是完美的。所以我从我学缠论的经验讲两个方面,一个是缠论的优势三个,另一方面说一下弊端有三个。

我先说优势。

首先,我觉得缠论是给了我们一套非常严格的级别划分标准,并且这套标的条件准近乎是苛刻的,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那一块;这个点如果没有学好,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很容易出错,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并且缠论能完全的把波浪理论的核心思想容纳进去,缠论形成了一个包容性非常大的技术分析体系。

其次呢,缠论对于特定的级别,买卖点机会的选择有非常标准的界定,它能让交易处于一个持续的机械分析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MACD和布林带指标来进行有效配合,通过这样来寻找入场的最佳时机。

通过对价格走势级别的划分,能够让我们知道如何调整市场的放大镜,既可以看到全貌,又可以看到细节。

然后我说一下止损,对于止损环节,我有自己的想法,之前我一直纠结于是该用抛物线指标呢,还是用20周期均线指标,还是说使用前高前低这样的压力致肠胃,还是说用固定点位止损?

其实,我觉得缠论对于价格的点位是非常敏感的!有很多时候,对于某个点位,它无论如何就是不能破,哪怕是破了一个点,那么就意味着原来的结构即将发生改变。因而,我们完全可以以这个点位作为结构变化的止损点位。

那么其实对于一波行情能持续多久这个很多人都纠结的问题,也是很多技术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缠论也能解决!

我打个比方如果是日线级别的结构出来了,那么根据缠论的标准,下一个类笔的形成就至少要5根K线也就是5天;如果说要构成日线级别的线段,那么至少需要13根K线,加上实际走势的复杂性,则至少需要20天以上。

有此我们就能够做大致的预估,就不用担心明天行情就结束了,反而可以喝着茶很淡定的看着价格自己去演绎。

至于具体的交易机会,我们则完全可以用更高倍数的放大镜来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2H级别、30M级别,甚至5M级别去发现更细致的交易机会,这都是确定性高的策略。


我总结一下,缠论这个方法,毕竟只是一个技术分析研究体系,它是不可能对市场存在的所有情况都能够做到非常全面的归纳总结的,因而我们实际当中去的应用过程也会很复杂。

然后,我简单的总结了下我习缠论的过程中遇到的坑,也就是弊端在哪

弊端一是某些行情中不存在同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

我们按照缠论的技术分析研究体系来看,第一类买卖点就是底背驰或顶背驰的点位,但是在实际走势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同级别中很少出现如此标准的形态结构,直接V型反转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我们非要等到标准的第一类买卖点出现,那时估计就没机会了。后面的行情直接进入了第二、第三类买卖点的运行中。所以,不用过于看重第一类买卖点,或者可采用更小级别的走势来分析。

弊端之二就是第一类买卖点是假的。

通过线段和笔的划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背驰段,然后很开心的入场做多了,第一类买卖点也是成功了,价格顺利推进。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会期待第二类买卖点的出现,因为赚大钱的机会来了。以买点为例,在第一波价格上涨过后,我们肯定会去等待价格的回调,类似波浪理论中的二浪回调,然后很开心的买了进去,等第三浪启动。然后发生什么了?怎么价格还是继续的往下跌?还创新低了呢,不对呀,书上不是这么说的啊!

这时才我们才能基本确认,我们碰到 假的 的第一类买点了,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刚才的反弹仅仅只是构筑了一个更高一级别的 下跌中枢 而已。我们在交易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多的,这上面我就吃过很多次亏,最后终于找到相应的办法去规避它。

弊端之三是缠论的核心是不预测市场的,但又可给出相对明确的方向

有人许多人认为,通过学习缠论的技术研究体系应该能预测后面价格的走势,像波浪理论一样,第一浪出来后就可以预期第二浪的回调,第三大浪的上涨。是的,的确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缠论和波浪理论一样是具有类似的预估效果,很多时候的话还能把大致的运行时间也给预估准确。

可以即是这样,为什么还说是坑呢?因为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形态结构确定的情况下!

如果当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时,就好像我们开车的 过程中突然遇到了一块大石头挡住去路了,那么我们还能继续往前开吗?肯定是不能!缠论当然也是一样道理,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那么此前的预估就错了,就必须顺应新的环境调整方向和节奏。如果我们不进行调整的话,那和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啊,有很多时候就算是你画的结构图形没得到市场验证,那也没事,是因为市场结构变了,重新应用理论调整一下,做出新的路线规划图,这样就好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需要走一步看一步,脚踏实地,戒骄戒躁。

我们综合起来来看,在实际的操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还是在第一类买卖点,其实所有的第二类和第三类买卖点都是更小一个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这点如果能处理好,那就能比较好的应用缠论来分析了。

我说的这么多基本解释了缠论到底靠不靠谱的问题。

其实呢市场上,还有非常多的技术派的分析高手,有很多种不同的套路,只要是能稳定盈利就是完美的,没必要去纠结。


希望大家看完,点赞加关注,谢谢!




炒股十二年,学缠论八年,先开始在缠师博客上学习,下载到手机学习,后又买了发行缠师的书学习,本人资质愚钝,学而不厌,反复研习,至今还是幼儿园的水平。15年牛市本金翻了4倍,去年几乎赔完。春节前已经心恢意冷,心念已定,如果年前炒股还没有起色,就要象自己戒烟一样(本人抽烟二十八年),把炒股戒了。天意弄人,年前到现在已赢利百分之八十。缠师的书你看懂了,在炒股中就要执行,卖点卖,买点买,只买日线上涨趋势的,下跌趋势的不理会。我的执行力还是差点。现实的例子,今天 硕贝德 冲高到19元多,五分钟macd已经顶背驰,昨天日线成交又是巨量,就这两点,今天就要冲高卖出,然而又等了等,最后少赚5个点卖出,当然,此股日线上涨趋势还没有变,留了一点底仓。实话,近期涨停板抓了不少,没有吹牛,都是落袋为安。但是离缠师说的钢铁战士还差太远了。看了缠论这么多年,真的很感慨,人要战胜自己真的很难,贪嗔痴慢疑,炒股时各种妄念总在左右大脑的神经。缠师说炒股就是学佛,我深有体会。如果要写缠论或缠师这方面的,还可以写很多,还是算了吧。如果真的想炒股,只需要将缠师的书看懂并在实战中历练执行,就会比大多数靠天吃饭的人強很多,执行力真的很重要。







一部理论靠不靠谱主要看适合不适合自己,有没有用心去接触它,无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或是道氏理论,国内运用娴熟的人比比皆是,但若我们不会用,就说不靠谱,明显就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参悟透。

金融市场你若没有个一招半式想要在市场游刃有余的行走于风险与利润之间谈何容易,只有在市场走的越久,才发现自己永远只是在一个学习阶段,人生不亦是如此吗?谁能说自己此生能参透做人的真谛?

回归主题,缠论靠谱吗?

我们知道缠论是由禅师创作,其中不乏对走势进行了,分笔、分段、中枢和背驰与三个买卖做了介绍,如果你有学过波浪理论,悟透会容易点,以波浪结合来举例,一买就是一浪,二买就是二浪,三买三浪为划分,波浪是以五浪为推动浪,缠论是以三段为趋势,波浪推动浪中以二四浪为推动中的调整浪,缠论是以中枢统一称呼为调整结构。

在数浪中国内确实有高手,单纯的数浪其实比较难,因为浪型会变化,才有千人千浪,市场走势和你数的不一致,那就是数错了,有的时候做一件事情要下苦工,可以去熟读波浪法则,类似这种,一三五浪可延长,每段细分五小浪.....。而缠论可以说结合了一些大家所长整合为一个理论,包括了笔分型,线段,中枢等,就是把趋势分解细化,再结合均线和背驰理论来脱离掉一些不确定性的趋势,以达到更好的判定市场。

无论是缠论还是其它理论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就好像看过的一部电影,当每个人成年后都要去山上拔一把剑,但不是每把剑都适合你,你需要找到那把能在市场保护你的剑。

而大道至简,越学到后面才发现,简单的越好,并且这种简单不是你眼睛看到的简单,是你在市场身经百战后的内心的简单。

欢迎加关注探讨。




我的操作以缠论为技术来源之一,说几句:

(1)缠论中有些思考是有价值的。剽窃了威廉姆斯、艾略特、阿佩尔的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创造,能完全无用吗?有用!另外,缠师自己的思考也有很多是有价值的,而且相当深入。虽然窃取了别人的理论,但阐释的很明白,值得肯定。

(2)缠论当然是有用的。操作级别大一些,多做大波段,少折腾小级别,用缠论赚钱是可能的,也有很多人能用缠论赚到钱,但是能用缠论赚钱的人,都是些取其长、去其短,能够灵活运用缠论而不迷信缠论理论文本的人,那些迷信缠论并把缠论当作圣经的人,大多是不断用缠论亏损的人。

(3)缠师剽窃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并且狂妄自大已经是个毛病,缠徒拉帮结派攻击异己尤其令人感觉讨厌。老子、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自己不可能完全正确,允许不同意见,一干缠徒却不能接受外人对缠论的批评。这已经是宗教,不再是科学。

学缠而不迷信,活学活用,缠论还是有很大价值的。

刚才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三笔和六笔还是不是同一级别中枢的问题,将回答附在此处:

(A)这种问题,连缠论原文都不要信,直接打开大一级别的图,看看大级别上是不是也构成中枢了,比背诵原文重要。

(B)按缠论原文,周线一笔在60分上是趋势了,但实际上呢?有时周线一笔在60分上只是线段,甚至只是一笔。日线周线同笔,60分钟日线同笔的事太多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简单信书和教条主义,会把人搞傻了,可是很多缠徒一直执迷不悟……




谢邀。这个问题好比题主在问,炒股技术真的有用吗?在我看来,技术有用也没用,也就是说你可以认为缠论有用,也可以认为缠论没用。

1、缠师发明缠论以来,无数投资者已经验证了缠论对A股的实用性,毕竟这是一门由中国人发明并深深植根于A股市场的炒股技术,而且它的内涵还是非常广的,缠论可以解释A股的一切技术现象。

2、缠论还是比较复杂的技术,人们常说千人千缠,很多人理解不一,分型之后可以再分型,中枢之后还可以中枢,趋势可以有多个中枢,结束可以有多次背驰。级别可以不断的扩大或者缩小。只有完成了的,才是完美。判断完成也是一个概率而已,并非必然。

3、股票要想盈利,有2大关键因素,一是概率,二是赔率。毫无疑问,概率越高,越容易赚钱,赔率越大,单次获利更多的可能性越高。但是,股市还有2点是大家公认的:越是短线,涨跌越不可预测。另外,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这些都是被反复验证的,而在这些被验证的道理中找到尽可能的确定性的盈利机会,就是技术的作用了,缠论就是可以极度深入细节的技术。

4、然而技术毕竟是细节,越注重技术细节的人越容易迷失,所以真正的赚钱的投资者往往不关注技术,只关注趋势,比如熊市布局,牛市收获,关注的大势,关注的是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的宏观层面,此时,技术在他们眼里是没什么用处的。

所以我说,缠论有用也没用,技术有用也没用。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缠论是有用的。

市场上的操作理论本来就不多,能够存在就一定有存在价值。缠论中的”不测而测“相比较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中的某些固化的东西显的更灵活,也更实用,因为市场本身就是多变的,这和这几年流行起来的混沌理论有相似之处,可见这种不测而测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操作理念越来越受到欢迎。但这份灵活也许让人无法适从,导致了很多人觉得没多大用处,其实是不对的。

缠论作者以数学的方式去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性,这份严谨的做法却让人学起缠论觉得很困难,晦涩难懂。其实初学者可以先绕开那些,先了解笔、线段和中枢的定义,以及这些和三类买卖点的关系即可大至了解缠论了。然后再自己判断这套理论是否适合你。

我个人认为缠论的中心思想有两点:

1、走势终完美。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有生死的,了解这生死(其实就是转折点),对操作是很有帮助的。

2、不测而测。不要去猜市场会怎么走,某级别的某种走势是否开始或结束盘面上已经给出答案,只要顺势而为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觉得学缠论很容易进入三个误区

1、在小级别中绕来绕去,最后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有些人甚至误以为缠论是让人高频交易的,其实了解缠论中枢的三类买卖点后,你会发现并不是那样的。

2、缠论属于操作技术层面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识别“ED男”。缠师在开始时就说了,至少要建立三套不相关的系统去筛选。比如,日线级别的三买,在熊市里多数都是多头陷阱,而在牛市里那多数是最佳的进场时机。

3、缠论里用了很大篇幅去讲如何去寻找那最低的买点,这也让初学者抄底抄到半山腰,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高手死在找底上”。缠师说过“最好在二买点进场”,连缠师水平那么高的人都要在二买进入,初学者却老想着一买的低点进场岂不是自找苦吃。

我们都知道《缠论》这名称是后来人给起的,作者当初只是在博客中以随笔的形式根据读者的提问一步一步展开的,现在的缠论只是摘取了博客中《教你炒股票》系列中的那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是作者的思想,作者反复强调重要的是《论语》,可是连学缠的人也很少有人去读那部分。《教你炒股票》的那108篇,我个人觉得是作者未完成的作品,在那仅存的108篇中只介绍了K线微观(笔和线段)的演化,而并没有提及中枢和中枢间的关系,以及“三个甄别系统”的另外两个,这不仅仅是作者的不幸也是《缠论》的不幸。

《缠论》是作者在病危时留下的作品,“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何况作者是修佛之人不会打诳语的。作者能够准确说出998的低点和6124的高点,以及提前一年预测到美国将发生大危机,这些在他的博客中都写在那里证明着,可见他是能力非凡的。

缠师说过能全部领悟他的思想的全国不超过五人,愿缠师在天堂不再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线段   中枢   买点   波浪   卖点   走势   级别   趋势   理论   结构   操作   简单   作者   财经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