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机里拍摄的照片都是手机拍的吗?有没有相机拍的照片,发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呵呵!刚好用相机去拍了几张照片。









我平时发照片,都是从手机发出去,每次拍照回来,相机照片转到电脑,在电脑上后期完成,最后再转到手机上,所以说,手机上相册里,几乎全部是单反照相机拍的照片,现在发几张看看:









我是摄影爱好者,有好几个单反相机,随发几张作品,请欣赏!















我手机里用相机拍的手机拍的都有,但为什么要发你这儿呢?其他地方不能发吗?




再好的手机拍出的照片还是无法和单反相比的。无论从色彩饱和度,画面清晰感等,手机照片都远逊于单反。但手机轻便。所以也是纪录日常生活点滴的好办法。我平时比较喜欢用相机拍然后转到手机相册欣赏!以下照片前三张是手机拍的。后面都是相机拍的。效果一看便明了。


















这些都是用相机拍出来,其实还有很多,我都发在头条上了,有空可以看看








我第一次用相机拍照,是在1967年2月。当时,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由上海刮起的夺权“一月风暴”席卷全国。有的造反派不仅夺政府的权,还妄图冲击军队。这让谭震林、陈毅、叶剑英、聂荣臻等一批开国将帅愤怒不已。他们在一些会上怒斥四人帮乱政乱军,传说谭震林在一次会上拍案而起,把手指都拍骨折了。不久,四人帮将此称作“二月逆流”进行批判。我家乡的街上也被被人四处刷上“揪出军内一小撮”、“坚决反击二月逆流”等大标语。

当时,我已离开同样动乱着的学校,回到家乡。看到这些标语,认为是反党乱军的行为,决定拍照作为证据。我的一个同学,历史系的,他父亲是县农业局的秘书,保管了单位的一台120单镜头相机,而且留在相机里的胶卷还有剩了几张没用(一卷胶卷拍12张),于是我们就用这相机拍下了街上的标语,冲洗后送去省军区接待处。

1968年,我们从学校“毕业”。为了纪念同窗之谊,我们又借来相机,拍了一些纪念照。从此,我对拍照便产生了兴趣。1974年,我调到县委宣传部任新闻“通讯员”。宣传部有一台120双镜头“禄来福来”相机,因为常年锁在柜子里很少被人使用,机身、镜头都已发霉。我把它寄到上海修理,此后,这相机便跟随着我,一直到1983年我调离宣传部。

在宣传部的十年时间里,我用这台相机,记录了县里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悼念毛主席逝世、粉粹四人帮集会、拖拉机开进我县、县城面貌、农村面貌、兴修水利工程等等。离开宣传部时,我将绝大部分照片底片留在了宣传部的书柜里,可惜没受到重视,被后来人当作垃圾全扔掉了。

所幸在不经意中,我保留了一点照片或底片。2018年,自治州征集老照片,我有四张照片被保留。一张是县里召开粉碎四人帮大会,一张是县城70年代旧貌全境,一张是拖拉机开进长顺,一张是茅草屋打米房。

为了不让一些珍贵的照片丢失,我在使用智能手机后,便将有的老照片翻拍进手机里。这些翻拍照片有反光,加之过去我的摄影器材、技术、照片冲洗设备和技术都差,因此照片效果不行。好在这些东西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录,有,总比没有好,聊胜于无吧。

图1县城召开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追悼会

图2庆祝粉粹四人帮,县城集会(底片)

图3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长顺县城(底片)

图4毛主席逝世追悼会

图5最后的农业学大寨会

图6上世纪70年代县城改建的主要街道。县机关所有工作人员都参加了劳动。

图7改革开放后,农民拆茅草屋,修砖房

图8苗乡母子

图9赤脚医生们















单反——wifi——手机——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长顺   宣传部   相机   照片   茅草屋   手机   县里   底片   胶卷   追悼会   逆流   会上   标语   县城   镜头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