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主食蔬菜是如何烹饪的?

如果你是个吃货,要回到秦朝时期肯定痛苦不堪,即便对吃没什么兴趣,如果面对秦朝时期的各种食物,估计也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

现在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在秦朝时期大部分都是不存在的。

秦朝时期的食物,不仅种类很匮乏,而且烹调技术单一,方式简单,做出来的食物,换作是现在的人根本就难以下咽,与现在的饮食差得实在太远。


粗劣的主食

今天的主食,不外乎就是大米与小麦,稻米脱壳加工成米饭,而小麦只要是磨成面粉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他的主食是比较少见的。

而在秦朝,可就没有这么好了,当时南方虽然种植水稻,可产量很低,只有贵族才能够吃得到米饭,而小麦虽然种植也挺多,却没什么人吃。

秦朝的小麦,仍旧以制作麦饭为主,并不是磨制成面粉制作面食。

麦饭实在太过于粗糙,很难吃,甚至于后来的人们,还习惯于用吃麦饭形容生活清贫。

事实上在古代,小麦的种植直到北宋时期,才真正超过了粟米,成为北方的一种主食,小麦在很长时间内,主要就是用于煮粥或者麦饭,面食的兴盛,也是从两宋才开始。


如果生活在秦王朝,那么可以选择的主食,也并不算少,除了很难吃的小麦与很难得的稻米这两种之外,还有不少其他谷物可以选。

最主流的就是菽与粟,也就是今天咱们说的大豆跟小米。

大豆的产量非常巨大,但是因为口感不好而且不好消化,因此在当时也是穷人主要的主食,稍微有条件的人家,往往都是吃粟米的。

秦朝的主食,也没有那么丰富,通常就是煮粥或者蒸饭,面食因为生产效率的关系,十分难得罕见,米饭也不容易见到,像是什么包子馒头面条之类,想都别想。


蔬菜与如今大不相同

现在的咱们能够吃到的蔬菜种类非常丰富,少说也有上百种,但是在秦朝,可没这么多。

比方说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辣椒、生菜等等,这些蔬菜都是之后的朝代,从西域或者美洲地区、印度、欧洲等地传入的。

秦朝就有而且至今常见的蔬菜,也就是青菜、韭菜、空心菜、藠头、冬瓜之类。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今天已难得一见的蔬菜,比方说葵菜、野豌豆、蒲草、白蒿、苍耳。

秦朝的蔬菜主要以野菜为主,还有少数种类的家庭种植,不仅种类很少,而且因为品种与现在完全不同,模样、品质也远远不如现在的,吃起来并不会多么好吃。


今天的菜肴,大多都需要经过各种精细的烹调与调味,需要很多的调味料,而在秦朝,原本就不太好吃的蔬菜,在制作方面就更一言难尽。

秦朝还没有出现“炒”的手法,其他的烹饪方法也大多没有出现,因为油与盐很难得,而其他的调料,主要就是各种酱,酸味来自于醋,甜味难得。

在烹饪蔬菜的时候,基本就是水煮,几乎没有其他。

不管是什么样的蔬菜,人们将其清理之后,通常就是切好,放进加了盐与酱的水中慢慢煮熟就这样吃,大部分都是水煮菜,偶尔会有蒸的。


在电视剧《神话》当中,赵高说秦朝没有西红柿是对的,但他随后就用铁锅炒菜,还在里面放辣椒,这完全就是在胡扯,因为秦朝也没有铁锅、炒菜,更没有辣椒。

秦朝人的饮食是十分匮乏的,主食与蔬菜都不是很好吃,而肉类的话,秦朝人吃的就非常千奇百怪了,秦朝并没有禁止吃牛肉的记载,也没有对于吃肉的限制。

在当时,只要有一定的条件,人们还是可以吃各种肉食。

贵族的餐桌上,往往都是猪牛羊、鹿肉、大雁之类,主要的烹饪方法就是烧烤或者炖煮,而寻常百姓们,几乎就是各种野物,比方说青蛙、鱼类等等,烹饪方法也一样。


整体来说,秦朝人的饮食大致上就是这样:

一,主食主要以粟米与大豆为主,小麦与稻米虽然有,但吃法与如今不同,秦朝的主食大多都是煮成粥或者蒸熟食用,非常不好吃。

二,秦朝的蔬菜品种与现在也有很大的差异,今天常见的蔬菜大部分在秦朝都尚未出现,而秦朝主要吃的很多蔬菜,如今已基本退出了餐桌,或者变成了药材。

三,秦朝的烹饪方式与调味都很单调,并不那么丰富,所以做出来的食物也不很好吃。

四,秦朝人吃的东西有许多都是很奇怪的,非常流行“酱”,秦朝时代有记载的酱就有至少一百七十多种,甚至还有用青蛙制成的酱,这也是当时饮食的特色。





好玩,说肉类肯定又有朋友不乐意了,因为要讨论到吃狗肉的问题,那个时候狗肉仍然是重要的肉类食物,只有皇帝贵族才能吃了牛羊啥的。还是主要说说主食和蔬菜吧。


先说主食,北方主要是小米,南方主要是水稻,再加上大豆,吃的方式基本就是煮干饭的方式。至于小麦也不是没有,但是基本上也是整粒吃,因为磨面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所以能吃上面的其实也是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大豆还是作为主食来吃的,当然吃的方式也很粗放了,就是直接整粒吃,或者做成豆豉调味,至于说豆腐那是汉朝之后的事情了。想想吃一盆煮熟的豆子都觉得尴尬,还好那个时候没有大蒜,要不然,放出来的屁够大家受的。


蔬菜的情况不容乐观,因为张骞还没有去西域兜一圈呢,中国人只能吃自己的本土菜。那本土蔬菜都有什么呢?像荠菜、笋子、蕨菜这种类似野菜的蔬菜我们就不讨论了,这里只介绍那些大量种植的蔬菜。


首先,第一大蔬菜是葵,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冬苋菜,冬寒菜,这种今天已经极度边缘化的菜,在当时可是百菜之王。因为它们的叶子表面还挺糙的,剌舌头,还有点黏糊糊的像秋葵的汁液,喜欢的人是真喜欢,但是大多数人并不适应。后来被大白菜取代的菜。

接下来,就是生活在葵的阴影之下的一帮十字花科蔬菜,蔓菁,萝卜,还有白菜的祖先——芸薹都是那个时候的主力蔬菜。特别是古代称为“葑”的蔓菁,因为富含碳水化合物,不仅仅是蔬菜,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当做主食。只是在土豆进入中国之后,这种蔬菜就被遗忘了,直到近来又被翻了出来,冠上一个“卜留克”的大名,重新登场。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蔬菜,那就是葫芦对,那个年代的葫芦可是很重要的蔬菜。因为替代葫芦的南瓜、西瓜、黄瓜、西葫芦都还没有出现,我们就只能吃葫芦。并且发展出了专用的菜用葫芦——瓠子。

作为调料的蔬菜,我们今天都很熟悉了,比如大葱,生姜,藠头这些都是有的,只是还没有大蒜和洋葱,因为张骞还没有生出来呢。


那这些蔬菜都怎么吃呢?

有答案说吃麻辣锅,那是不可能的,首先花椒在这个时候还是祭品不是调料,要么就是装神弄鬼的象征物,根本就是吃的。再者辣椒还在南美洲睡大觉呢。所以不可能有麻辣烫这种烹饪模式。

主要就是煮着吃了,煮成羹或者菜粥,还有一大部分是做成腌菜(菹)或者捣成泥吃了,好吧,在没有炒菜技术队伍的时候这也不失为解决方案。




秦朝时代,贵族包括皇帝,招待客人,最好的食物就是烧烤!除了烧烤,那就是炖菜了。
是不是感觉东北烧烤、东北炖菜这些才是饮食文化的根源。
现在的人,比古代的皇帝都享受,现在的人吃烧烤,各种作料都有,辣椒、孜然、胡椒,再加上各种酱料,烤起来味道香。
这些材料在秦朝的时候都没有,对了,连油都没有,什么植物油这种东西都没有,动物油,主要来源就是猪油,也只有贵族才能少量享受,平民基本享受不到。
因为当时的食物人吃都不够,别说养猪了。猪的食量可是非常大,就是那些贵族和大臣也一年吃不上几次猪肉,只有皇帝搞重大活动,才搞一头猪宰了,然后拿大鼎炖一下,祭祀完老天和祖宗之后,才拿大刀分解开,把猪肉赏赐给大臣。
这个习惯,到了汉朝还保留着,用大鼎煮一头猪,然后分给大臣。是不是很像现在的机关单位发福利?
当时的烹饪工具就不行,有身份的人家有大鼎炖菜,没有身份的,没有大鼎,只能用土陶做的罐子当锅使用,架在火上炖去吧。
中国一直缺铜,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也是缺铜。
当时没有铁,连武器都使用铜制品,而铜这材料又很脆,做锅也不行,关键是国家也不允许把铜这种资源浪费在制作锅上。
没有那种导热性的工具做饭,大部分情况,就是拿土陶器炖菜,炖汤,当然主食也都是这么做。
不是烧烤就是炖,没有油,没有各种材料,只有盐巴,还是那种粗盐,想想,就是皇帝都只能吃这个,也是蛮悲哀的。这种皇帝,让你当,你当吗?反正我是不当,因为我是吃货。
对了,当时的牛肉是不能吃的,属于高级保护动物,只有重大祭祀的时候才能宰一头吃,老百姓家里有牛的,你随便宰了,都不行,要判刑,而且刑罚非常重。
吃的肉类比较多的肉食就是羊肉,狗肉。不过,羊也比较少,也只有贵族能吃,老百姓吃肉比较多的就是狗肉!
当时屠户就是指杀狗的职业,樊哙家族就是职业杀狗的。有据名言不就是讲:仗义多是屠狗之辈。
在当时吃狗肉就是最大的肉食来源了,所以,把狗列为六畜之一。就是因为当时吃狗才是最普遍的。
至于鸡鸭鱼这些也吃,但是没有油的情况,都不怎么好吃。至于其他野味,鹿啊,麂子兔子什么的,因为工具也不多,抓捕起来也困难,吃的也不普遍,好不容易抓到了,就卖给贵族了。贵族拿到手,也就是炖或是烧烤了。
至于主食,就是稻谷、高粱这些为主,其他的就少了,还得把优质的献给皇帝。
至于青菜,也就更少了,我看了一下,当时连韭菜都得给皇帝进贡,呵呵,是不是皇帝想吃烤韭菜?东北烧烤的名菜啊。
另外就是水果,简直就是贫瘠,没啥可以讲了。
想想当时的饮食,那些想穿越的,就悠着点,真让你去了,饿不饿半死?




这个问题有意思,如今是一个吃货的时代,而作为一个美食大国,我们周围可以享受美食是五花八门。不过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吃饭的花样并不多。

首先在先秦时代铁器还没有普及,当时是没有铁锅的,所以什么“煎炒烹炸”都没有。那时候贵族用青铜鼎做饭,布衣百姓用陶锅做饭,而烹调方式也非常单调,就是煮,大火煮。有钱人家可以煮肉吃,穷人就只能煮些菜叶吃。(青铜鼎就是古代用来做饭的,人们在下面架柴,上面煮汤)

先秦时期中国的蔬菜是非常单调的,像是西红柿、胡萝卜、茄子、辣椒、土豆、地瓜、香菜、菠菜、豌豆、黄瓜,这些植物在先秦时期通通没有,所以秦始皇是吃不到西红柿炒鸡蛋的,也吃不上拔丝地瓜,甚至吃不到辣椒。因为辣椒原产于美洲,明末才开始传入我国的。辣椒最初在我国是一种观赏盆景,直到清末川渝一代才开始大规模吃辣。到今天为止,四川人大规模吃辣的历史也就才150年左右,而传统的川菜是非常甜的,因为古代四川盛产蔗糖。

既然啥都没有,那么先秦时期的人吃啥蔬菜呢?

其实当时真没有多少蔬菜可以吃,当时的人主要食用的蔬菜有:茭白、荠菜、蕨菜、韭菜、芦蒿、茼蒿,这些菜我们今天已经不怎么吃了。(荠菜现在已经完全退出了常用蔬菜的行列)

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天天吃水煮蔬菜,水煮肉的日子,那你也可以尝试去搞点烧烤。先秦时期烧烤还是比较流行了,你可以烤个羊腿,烤个牛蹄,这些都是没问题的,毕竟烧烤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烹饪方式,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会炙烤食物了。(先秦时期烤羊腿应该是比较流行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无论南方北方,秦代人吃的粮食主要是小米。

这主要是当年农业技术落后,灌溉水平差,小米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于土壤要求也不高,利于大面积种植。

然而,小米最大问题就是产量低。

所以当时南方开始留下稻米。

但秦代中国人主要活动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很少在岭南活动,甚至在江西、湖南、福建的人口也能不多。

所以,当时稻米种植还没有发展起来。

小米可以煮干饭也可以煮粥,怎么吃都可以。



当然,还有诸如黄米,大豆这些,有什么就吃什么吧。



秦代还没有铁制炊具,老百姓用陶制炊具,贵族也是如此。

然而,这些陶制炊具只能单纯的煮,不能有今天的煎炒炸之内,所以吃的口味很单调。

同时,陶制炊具不能制造的太大,因为当时的技术较差,不能煮大块的食物,比如肉类。

所以,煮大肉还需要使用传统的青铜器。

当谁都知道青铜器很贵,基本只有贵族家才有了。

说起来,秦代人吃的很简单,主要是主食和一些蔬菜炖出来的,没什么滋味。

而只有有钱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吃煮肉或者烧烤,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的。




高中时期我们学了秦始皇一统六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


秦朝发展应该不错,六国统一,贸易往来畅通,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关于那个时代人们都吃些什么,食物怎样烹饪?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秦朝的炊具

根据考古出土文物分析,在秦朝,铁器很少,主要是青铜和陶等制品居多,所以可以推测,在秦朝,食物主要的烹饪器具是青铜鼎、青铜釜和陶罐等。

由于炊具的限制,烹饪方法多样性无法和现代相比,主要分为煮、烤,什么煎炒炸都没有。炒菜用的铁锅,宋代才有,所有别想了。


首先煮,这个大家深有体会,什么食物都可以煮,很方便。其次是烧烤,烤是在原始人时期就开始的一种烹饪方式,肉类在火上烤熟就可以直接食用。

·

(烤)

秦朝人们吃什么


因为炊具分为青铜和陶,那可想而知,秦始皇吃的肯定是用青铜器烹饪的。

作为当朝的统治者,吃的肯定是最好的。

根据记载,秦始皇最喜欢吃鱼,民间还流传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日,秦始皇说想吃鱼,吃鱼不难,可是这可为难了厨师,据说秦始皇比较迷信谨慎,之前就传出用水煮鱼,被秦始皇理解为想用水煮他。

这个厨师绞尽脑汁做出了流传至今的鱼丸。

当时可不叫鱼丸,叫做“皇统无疆风味”。大家都看过胡歌主演穿越大剧的“神话”,剧中有一幕便是胡歌生病,想吃家乡菜“西红柿炒鸡蛋”,那时根本没有一个厨师知道这是什么菜,鸡蛋有,西红柿是什么,还没传入中国呢。

他们不知道这个“家乡菜”是距离他们几千年的菜品。

可见秦朝很多蔬菜是没有的,不仅没有西红柿、辣椒、白菜、萝卜等都没有,那个时代没有无辣不欢的人。想吃个小葱拌豆腐、麻婆豆腐都不行,豆腐是西汉才由炼丹师发明的。


那个时代蔬菜种类不多,主要有葵、藿、薤、葱、韭,肉类与现当代差不多,特别是肉不多,平常百姓不是顿顿有吃。谷物类的话,由于交通不便,南北差距大,北方主要是小麦和小米,南方有大米。

(葵、藿)

相比现当代,不说平民百姓,那个时代秦始皇的日常吃食放在现代,应该都不如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的吃食。应该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美食丰富的时代。

啥也不说了,中午先搞个可乐鸡翅吧,秦朝人是没有可乐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苔




其实秦始皇时代的人吃的比较简单,饭菜的做法也原始。哪怕是秦始皇本人,也没我们现代吃的有滋味。不过,那个时代的人能吃些我们现在“不准吃”的野味,如天鹅肉、鹿肉、豹子肉,甚至老虎肉,只要你有胆去猎,有命吃。


秦始皇时代的主食

秦朝有五谷,即稷、麦、黍、菽、麻


稷就是小米,主要是在北方种植。也是五谷之首,因为好种植。农民交租、政府储量、士兵发的口粮都是它。“江山社稷”中的“稷”就是说的它。


麦:也就是现在的麦子。只是我们现在吃麦子会磨成面,在秦始皇的时代还不会将麦子磨成面,所以当时只是简单的把麦子去壳吃。秦国有种刑法,专门针对女性,叫“舂”,就是罚她们舂米。


  • 这是东汉时的舂米图,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参考


但是,秦始皇时期是有“饼”类主食的,只是不是麦子做的,而是稻或稷的粉食,也就是大米或小米。麦类面食是何时出现的,目前尚无一致的定论,有一种说法是在西汉时才出现的。目前是在新疆哈密吴堡的一座先秦墓葬中已经出土了小米饼的随葬实物。


黍:应该是黄米,有粘性。北方的一些小伙伴应该知道,南方的年糕都是江米的,可是北方有一种黄米红豆年糕。不过我也有点五谷不分。小米、黄米什么的有时在名称上也搞不清楚。


菽:菽就是豆。


麻:主要吃它的籽。


除了五谷,那个时代的主食还有稻。但是稻主要是生长在南方,北方难得。那个时候的主食吃法主要就是蒸食,还有做成蔬菜肉粥之类的。


炊具

蒸饭使用的炊具有甑(zeng,4声)、鬲(li,4声)、甗。有陶制,也有青铜制。


  • 甑在上,鬲在下


甑+鬲,可组成一套甗。相当于现在蒸饭的蒸锅与灶。



蔬菜

秦始皇时代蔬菜有点寒酸,有冬苋菜,藿菜,也就是豆苗的嫩叶,薤菜,韭菜,小葱,瓜,那个时候的瓜是统称,可能包含瓠瓜。


  • 瓠瓜


此外还有野菜、水芹、菖蒲,总之都是些我们现在不常吃的菜。


  • 菖蒲


《诗经·采苓》中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说得就是百姓采野菜(苦菜)。可见,当时吃苦菜是很常见的,不然也不会被采集到《诗经》中。


那个时候还没有“炒”这样的吃法,菜主要是腌制成腌菜吃,或用水过一遍后切碎拌调料吃,还有一种就是和主食一起煮成菜粥或肉蔬菜粥。


当时的调味品也不多,有盐、姜、花椒、茱萸,蜂蜜也算一种,辣椒是没有的。梅子也可作为调味料使用。


这就是秦始皇时代的主食与蔬菜了。简单单调的很,很多东西都是现在不会吃的,做出来的味道也不见得好。所以,如果是要穿越的话,千万别穿越到秦朝。


我是阿斗,专注于秦汉及秦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欢迎关注我。




那时人们吃土豆那是不可能的吃老玉米,还有白面馍馍,那更是笑传了。这些外来物种的主食,也不过区区几百年。

吃小米加长枪俺看行,吃白花花的大米那叫一个香哟。再配上黄豆豆,再来点地瓜瓜才甜了。吃点西红柿和辣子那是不行地。胡萝卜也是时间早了一点那就吃点青萝卜和汉萝卜,吃点老豆角子俺看成。




吃货们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道历史常识普及题。秦始皇时代的人们到底都吃些什么?可能很少有人去查阅史料,往往都是通过历史类影视作品来获取。

秦汉时期的主要食用品

但影很多视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很难反映当时的人们的饮食情况。下面就普及一下秦汉时期人们的饮食情况,而秦始皇时代正是这一时期饮食的典型代表。

秦汉时期的饮食与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石磨的出现,使得秦汉时人们的主食吃的更加精细。从饮食结构上来说,秦汉时与商周时保持一致。

秦汉时期人们以谷物为主食,以肉类果蔬为副食。主食是以稻(大米)、黍(黄米)、稷(小米)、麦(小麦)、菽(大豆)为主,而“稷菽”是主食中的主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方人也吃上了稻米,但主要还是以小米和大豆为主,也就是五谷中的稷和菽。战国时期石磨的出现,使秦始皇时代的人们饮食发生巨变。

小麦和大豆都由粒食就改为粉食,小麦可以蒸煮成各种面食,再加上它又是一种越冬作物,可与稷菽等粮食作物轮作,是当时人们在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口粮。

秦汉时期的畜牧业、水产养殖及捕捞业都很发达,所以当时的副食品种也很多。饲养有马、牛、羊、鸡、犬、豕六畜,而肉食主要靠豕(猪)、羊、鸡、狗提供。

肉类和稻食一样,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用,平民只能靠五谷解决温饱。此外,秦朝时鼓励人大量饲养鸭、鹅、鸡来补充肉类的不足,家禽饲养已经发展成常态。

当时韩魏一带的人,特别爱吃狗肉。肉食中除了饲养的畜禽之外,还有狩猎而来的野生动物。另外,鱼和鳖也是这一时期人们喜爱的副食之一,尤其是流行吃鳖。

秦汉时期的蔬菜种类比先秦时期要多,人们主要以葵、藿、薤、葱、韭五菜为主,葵就是冬葵,当时被称为百菜之首。藿是大豆的嫩叶,薤(xiè)为草本植物。

此外,还有藕、笋,芥、芹、芋、菘(白菜)、萝卜等。秦汉时的水果主要以桃子、李子、梅子、杏子、枣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其它水果,西域的也不少。

秦汉时期食物的加工

秦汉时期的主食烹饪非常简单,主要是采用蒸煮的方法,稀饭用煮,干饭用蒸。稀饭主要分为糜、粥、饘、羹等种类,糜是将米加水煮烂,粥则是更为浓稠的糜。

饘(zhān)是更稠一些的粥,羹则是用主食和肉或菜加调料煮制的稀饭,这个貌似与现代的稀饭差不多。干饭则是将小米或麦粒,放在甑中用水蒸气将米麦蒸熟。

当时的石磨还没有普及,小麦蒸出来是饭粒状的,通常很难被蒸烂的,所以口感要差一些,被称为粗食。与麦饭类似的还有大豆蒸煮的豆饭,这是老百姓的主食。

比较富裕的人吃的是粱饭,就是用上等的小米蒸的干饭,通常与肉羹相配。老百姓的麦饭和豆饭通常配的是葱叶和藿羹,口感和味道自然不能与富人的梁饭相比。

秦汉时期的人们还喜欢将煮熟的饭制成干粮,通过阳光下晒干后便于保存和携带。秦朝时期能吃上豆粉和面粉的人不占多数,石磨的全面普及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

但达官显贵还是有福得以享受,面粉伴水揉制蒸熟的食物叫做饼,米粉伴水揉制蒸熟的食物叫做饵。还有南方的一种食物叫做糍,它是用糯米撒上豆粉做成的饵。

秦代的这些面食都是不发酵的,发面技术的发明要到汉代以后。与主食相比,秦汉时期的莱肴烹饪已逐渐精细化。当时的鱼类是以蒸煮为主,辅以酱醋芥等调料。

秦汉时期的菜类主要是与稀饭相配进行煮,其它的烹饪方法主要体现在肉类上。炙、煎、腊、脯、生食和腌制是主要的烹饪手法,调料主要是姜、椒、盐、豉等。

以上便是秦始皇时代人们的主要饮食和烹饪手法,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饮食可能过于简单和粗糙,但对两千多年前的人来说就是美食,很多人还享受不上呢。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可见,在秦始皇时代,人们日常基本食物和现在差不多。

秦始皇时代人们吃什么?

主食

五谷包括小米、黄米、大米、小麦和一些豆类,在秦始皇时期都可是见到。

不过因为当时农业技术问题,这些谷物产量都比较低,而且研磨技术也不好,想吃精米、精面是很难的,得先在地上挖个洞,把谷物放在里面,有人用木杵使劲捣后,再有人负责揉搓谷粒,然后另外用筛子过滤一遍,费劲儿的要命,普通人是不可能有这个口福的。

虽然秦始皇时期已经有了简单的石磨,但并不普及,大多数人还是吃谷粒,而并不是磨成粉。

别小看这些主食,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当时韩国为了消耗秦国国力,派出水利专家前去游说,让秦国开辟郑国渠,虽然的确花费了秦国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效果也是杠杠地----秦国因此粮食产量大增,为成为强国创立了条件。

水果

比如橘子、桃子、李子,都很常见。《春秋》中就有淮南为橘 淮北为枳的典故,只是想吃葡萄、西瓜、石榴之类,那就是汉代的事儿了。

肉类

家里也养猪养鸡,但不多见,牛是用来耕作的,更不能吃;但下河捕鱼,上山打猎很平常,野生动物才是最好的肉食来源。

菜类

这就比较让人傻眼了,黄瓜、西红柿没有、茄子、辣椒没有、土豆没有、元葱没有,除了韭菜外,就没什么正经蔬菜;大葱算是常见菜了,还有葵(冬苋菜)、藿(豆苗的嫩芽),想想就觉的可怜。

调味品

也是有的,毕竟盐是人们身体不能缺少的,不过盐也是稀有物,甜味有蜂蜜、酸味有梅子,姜有野生的,毕竟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

秦时期的烹调方法

主食烹饪

因为小麦不能磨成面粉,所以包子饺子烙饼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基本上蒸和煮就是主食的基本做法。

小米饭(粥)更常见一些,因为小米不那么挑剔生长环境,反而成了当时高产食物。

蔬菜烹饪

煎炒烹炸是别想了,毕竟就那么几种菜,能做出什么花样来,和现在的野菜差不多,怎么吃都不好吃,普通人也就在锅里里煮一下,放点盐就不错了。

肉类烹饪

肉最常见的是就烤,如果碰上手艺好的厨师,味道也许不错,还有人把肉做成肉泥粥,这就做精品菜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主食   秦国   蔬菜   时代   秦朝   先秦   秦汉   小米   肉类   大豆   小麦   辣椒   烧烤   食物   时期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