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给孩子起名字都叫:狗剩,铁蛋?

怕不成人,叫的名字臭,阎王也不收。阳间好养活,爸妈心头肉。名字虽另类,神见鬼也愁。成材不成材,名字不过求。




我是1960年出生的,又生长在农村。经历和了解当时农村人给孩子这样起名字的。一般把男孩子叫“狗剩”、“铁蛋”、“锅石”、“栓柱”等等…。给女孩子一般起名字叫“x琴”、“x艳”、“x玲”、“x梅”…等等。我觉得当时的农村人之所以给孩子这样起名字,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父母本身没文化,缺文化底蕴的原因。二是当时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更差,新生婴儿成活率太小(我们那时候,在山沟里时常能看到遗弃的死婴)。所以,农村人父母为了让孩子活下来,就给孩子起这样靠天保佑“皮实的”、“结实的”、“牢靠的”、卑贱的名字。担心名字起大了,怕擎不住而夭折了。




铁锤,石头,狗蛋,杰妮,石根,狗剩,孬人,货孬,扔孬,臭孬,香孬,铁蛋,狗孬。




我有一个同事子妹六个,家里很穷,父母亲都没文化,他们给这几个孩子取的名子分别是,老大是儿子取名叫背斗,老二是女儿取名叫蓑衣,老三是儿子取名叫背肩,老四是女儿取名叫锄头,老五是女儿取名叫撮箕,老六是儿子取各镰刀。

我们知道的以前开过几次玩笑,人都大了在没开过玩笑了。不了解的牙根就不相信,哪有给孩子都取的是农具名字,后来才知道因为家里太穷了。




因为那时候农民文化低,医疗条件也不高,起这些名字孩子好养活又可以不求人给孩子起名。

说一个给孩子起名的笑话,这是我们这里的真实事。有这么一家夫妻俩口都没文化,在生下第一个孩子时丈夫发愁孩子叫什么名字,媳妇想了想说让丈夫到大门前看碰上什么说话就给孩子叫什么名字。丈夫一拍大腿说好主意,立刻跑到大门外赶巧碰上一个人在高喊卖尿罐,丈夫立马回家告诉媳妇说咱孩子有名字了就叫尿罐,媳妇也高兴地说尿罐好听又好养,从此后孩子就叫尿罐。

不过两年媳妇又生了个孩子,不等媳妇发话丈夫立马跑到大门外去看,正好有俩个孩子在你奶奶你奶奶骂架,丈夫如获至宝到家告诉媳妇说孩子就叫奶奶吧,媳妇难为情说叫奶奶不好怕颠辈,没办法只好叫奶奶。

天有不测风云,奶奶因病医疗条件不允许给死了,媳妇抱着奶奶痛哭流涕,丈夫在旁边劝媳妇







说,千万不要伤心,奶奶死了还有尿罐在,看见尿罐我们就像是看见奶奶了。

说归说言归正传,那时候的孩子多大人都照顾不周,随意给孩子起个名字就行了,只要能叫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文化又高,生的孩子更骄贵,给孩子起名更是铰尽脑子,起的名字更好听大气。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生活一辈更比一辈幸福。




因为哪个年代农村非常贫穷落后,医疗条件不好,家里孩子又多,起个狗剩,石头,叫化,罗头,狗不理等等这样的名字,只是为了好养活,盼望孩子平安长大,没有别的意思。




问:为什么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给孩子起名字都叫狗剩,铁蛋?

起名字都是跟着时代走的,六十年代的农村给小孩儿取名早就不是狗剩铁蛋了,五十年代也很少,那是四十年代以前的事了。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村的同伴里就没有狗剩这一类的小名,都是建国,国祥,四顺,跃进,得宝,志勇,永顺,平安等,还有就是小年儿,春牛,大虎,小虎,大羊,小鼠儿,小马儿,小三儿,小四儿,卫生,跟起等,都是吉祥和纪念的小名。

六十七十年代比我们小的小名,就是卫东,永红,大会,光明,跟明,志安等名字。

比我们大几岁的人,就有狗剩这样的名字了,什么傻子,粑粑蛋,碡蛋,蛋子,和尚,老道,小猫,小狗,狗人,好听一点的是锁住,栓住,留栓,留锁等。

取狗剩一类的名字,应该就是为了好养,过去农村缺衣少药,有病都是找跳大神的三仙姑狐三爷的去看,所以小孩的死亡率特高,村西南角的乱葬岗子就是埋小死孩子的地方,传说命贱的孩子好养,所以,没有科学知识的时代,人们就给孩子取这贱名字。

这是刘姥姥说的话,叫以毒攻毒,刘姥姥给外孙取的名叫板儿,板儿他爸就叫狗儿,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取的名叫巧姐儿,如果凤姐的是个儿子让刘姥姥给取名,那一定是狗剩了,以毒攻毒好养活。




确且地说是解放前农村小名叫狗剩、铁蛋的名字的确不少,人们为什么会起这种名字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名字都带有时代的印记,反映着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解放前前农村穷,医疗条件也很差,尤其是像天花、脑膜炎之类的传染病一旦得上基本上是九死一生,解放前我姥姥一共生了我母亲等11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我母亲一个,还有我的一个亲戚,解放前生了四个儿子,大的都十岁了,小的2岁,春天脑膜炎流行,不到一周4个孩子死了3个,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人们就起名狗剩、铁蛋一类名字愿望孩子好养活。

第二是农村人解放前文化水平很低,多数都是文盲,所以给孩子起的小名都很土气。生女的叫大妮、二妮、三妮,生了男孩,因为旧农村普遍重男轻女,怕不长命就起名狗剩、铁蛋什么的,比如还有叫南屋、北屋、西屋的等等,因为那些文绉绉的名字他们起不出来。

过去农村的孩子有小名和大名之分,孩子生下来父母起的名叫小名,我们上面说的都是小名,孩子上学的时候再由老师根据孩子宗族每一代的起名字序起上大名,也叫学名。自从孩子起了大名之后,小名只有家族中的长辈可以继续叫,外人及平辈、下辈只能叫大名,再叫小名被视为不敬。




70年代中后期,在陕西三原、泾阳、富平一带干活。那一年的秋天,阴雨直下了一个多月,公路都轧成了大坑。没邻居的房子都用木头顶着墙,公社社员冒雨收玉米,拔玉米杆。播种小麦时直接把把麦种撒在地里,上面撒上薄薄一层土,麦苗长的迟不错。一个多月后我回家时,阴雨还没有停。




那时人没水平,不考虑名子起的是否文雅,关键是省力,随口而出,比如弟兄两个,大的叫根水,二的叫水根。两字一颠倒就是名子。

还有的就是娇养,前面生几个女孩,后来生一个男孩叫圈牛,锁牛,意思是圈着,锁住不让跑了,总之过去的人给孩子起名子,一是封建迷信,二是省力,极口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刘姥姥   农村   名子   解放前   小名   媳妇   大名   奶奶   丈夫   儿子   女儿   名字   条件   孩子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