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30年里身边有哪些东西在慢慢消失?

可能没有人注意到,但是不知不觉中这些曾经很风靡很火的东西都慢慢消失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带给我们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方式,可能在某一瞬间就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早已不同了!

下面这些消失的东西只有85以前的人知道,90后都见得少了,来看看吧!

一、火车票代售点

在那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买火车票要么去火车售票厅,要么就是去火车票代售点。

那时候几乎每一座办公写字楼的一楼大厅都有这样一个火车票、机票代售点。

那时候还没有12306等网络购票,也还没有实行实名制车票,每到春运期间,大把的黄牛倒票,再高价卖给需要的人。后来实行实名制之后黄牛才慢慢消失。


而这些车票代售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消失的呢?我翻遍了记忆,没有想到具体的时间,大概是在2010年铁路开通了12306网络订票之后。

从此在繁华的街边,在写字楼里,这种代售点就慢慢消失不见了。现在一些城市也能看到代售点,但是已经不多了,也可以说是非常少见了!

二‬、报刊亭

记忆里在繁华的街边几百米就有一个报刊亭,除了各种报纸之外,还有许多杂志,《知音》《读者》《故事会》这些,而且每个月或半个月会出一期新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日常娱乐除了看看电视,就是看一下这些书报杂志!

那时候我在外打工,每一期出的新杂志都会买上2-3种,因为杂志里面有连载的故事或小说,就一期一期的追着买,后来也和工友们交换看,这个月我买,大家一起看,下个月她买大家一起看。

这些报刊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大概就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少了,现在别说这些报刊亭很少见了,连纸媒报纸都很少人看了,那些年曾经很火的《知音》《读者》这些杂志不知道还在不在。


记忆里,我是在2010年用上智能手机之后就再没看过纸媒报纸没再买过报刊亭的杂志!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看书看报看新闻这些在手机里就可以看了!


三、手写信

有多少人还写信呢?

90年代有一位叫李春波的歌手唱了一首歌《一封家书》,把写给家人的信,用歌声唱了出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 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

这首歌瞬间火遍大江南北,在90年代,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听到这首歌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假期‬才会回家一趟,有些‬人‬甚至‬好几年‬都不能‬回家‬一次‬,那时候连座机电话都没普及,只能靠写信与家人联系。

那时候关于写信,还有笔友,靠书信往来沟通交流,也许是陌生人不认识,在一些地方留下交友信息,有想交友的就写信,于是就有了笔友。感觉有点像现在的QQ好友或微.信好友,互不相识,但通过书信交流,写一封信寄出去,等十天半个月收到回信,继续写继续等,一个月能来回两三次的样子,那时候的友谊单纯且美好。现在信息传递是更快了,发个信息马上就可以回复,还可以直接打视频打语音,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变成快消品了。


四、钢笔和墨水

说完写信,突然想起了需要加墨水的钢笔,我记得小时候,能用上一支可以加墨水的钢笔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老师的衣服口袋里也通常挂着一支钢笔!

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骗爸爸妈妈想买学校小卖部的零食吃,就是说我想买一瓶墨水,我有点记不清墨水多少钱了,我只记得我要了一块钱。

现在也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这种笔了,至少普通人家里几乎都没有了这种笔,大家都习惯了用更方便的圆珠笔、签字笔。


五‬、竹床

这种竹席以前是农村人家里必备的,在那时候的农村,连电都没通上,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

夏天的时候,热得不行,晚上大家都把自家的竹床搬了出来,那时候农村里的邻居们都还挨着住,大家的竹席都搬出来,一边吃晚饭一边聊天。

吃完饭之后,就坐在竹床上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很多小孩围着听!我记得讲得最多的就是打小日本的故事。每次讲打小日本的故事,大家都很生气,所以,从小我们的民族情节‬就很重!那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晚上‬除了大家一起聊天讲故事就什么活动了。

后来农村通电了,很快就有了风扇,有了电视机,慢慢的大家就都不再搬竹床出来了,再后来竹床就慢慢消失了!


六‬、收音机

收音机不能说完全消失了,有些地方还有,但是绝大多数人已经不用‬这种东西了。

收音机在90年代可是非常风靡的,我记得那时候农村女的结婚嫁妆里都有必备收音机呢!特别是那种还能放磁带唱片的,还带闪光效果的。简直不要太拉风!


现在,这种收音机可以用古董来形容了,收音机是怎么消失的呢?我想大概是有了电视机之后听收音机的人就变少了。毕竟电视不但可以听声音还能看到图像,还有更多丰富的节目!


以前听收音机的那些台其实很多都还有,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比如车载收听的电台,智能手机也有收音机的功能,可以收听很多电台!只不过听的人少了,我除了在开车的时候会听一下车里的电台,其他时候也都没有收听过!不知道,你们呢?会经常听吗?


七‬、打谷机

说到这个打谷机,我不知道这种称呼对不对,在我的老家是叫打谷机,就是专门筛稻谷和米的!

在农村,稻谷收完之后,有些是颗粒饱满的,有些是扁的没有米,就用这个打谷机过滤一下。使用的时候,稻谷在上面,手转动之后,就会有风,颗粒饱满的掉一边,扁的掉一边!

还有就是辗米,那时候辗米是米和糠在一起的,辗完回来还需要自己用打谷机过滤出来,糠一边米一边。 前几年我突然发现,现在辗米机已经升级了,辗出来的米从机器出来就是米和糠是分开的。所以,我家的打谷机还在,只不过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打谷机自然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八‬、缝纫机

缝纫机的消失,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了!

以前缝纫机的地位那是相当高啊,在农村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几乎是地位的象征,谁家里有衣服裤子破了自己逢不好的时候,就会拿去给有缝纫机的人家里去逢,一般来说,家里有缝纫机的还会做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还能传承!家里老大穿了传给老二继续传给老三......

现在谁有多少人衣服烂了会自己逢几遍继续穿啊?已经很少很少了吧!缝纫机的消失,正是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都是穿新衣戴新帽!

(不好意思,我是农村人只能将农村,不知道那年代的城里啥样)


九‬、磁带

说到磁带,00后的人大概就没见过了,磁带爆火在8090年代,那时候也是华语乐坛的爆发期,港台明星的歌曲也是那时候开始在内地火起来!

那时候喜欢的歌就要买一张磁带,我记得我买过的第一张磁带唱片是张信哲的,张信哲那时候真的很火啊,很多经典歌!

后来有了MP3的出现,听歌更方便了,想听什么歌下载到MP3听就可以了(那时候都是免费下载不收费),就没再买过磁带了!

磁带的消失,并不是乐坛的消失,现在的乐坛依然很好,也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只不过现在很少有免费的歌曲下载了,很多平台需要收费‬才能收听!


十‬、小孩子们消失的游戏与玩具

现在的孩子,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大部分孩子的玩具都是手机和手机游戏!今天带你们来看看我们那时候的玩具


1、橡皮筋

跳橡皮筋是女孩子们的最爱,各种跳法还带有不同的词呢!感觉那时候的孩子们运动细胞很强,可以跳很高,很多高难度动作都能跳!

2、跳房子

这个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游戏,多种玩法,在地上画出房子,扔一个道具在里面用脚把这个道具跳到另一间,脚不能踩线跳过去后也不能碰到道具,玩法多种多样。

现在农村已经没有小孩玩了,估计也没有人会画这种房子了,这个要彻底失传了。


3、抓石子

要说跳房子会彻底失传,这个抓石子的小游戏我至今记得。 5颗7颗9颗的小石子,最好是表面光滑一点的不会扎手,把石子抛在地上,捡一颗,向上抛起来的同时,手要抓地上的石子,抓着地上的再接住抛出去的。可以抓一颗、两颗、三颗,还有全部石子一把抓的。然后把所有石子向上抛出去用手背接住,再接抛出去用手心接住,就可以得分了!

我小时候可是玩抓石子的高手,同龄人里没遇到过对手!

可惜,这种小游戏也没有人玩了!


4、手弹工

这个很常见,但是真正农村那种手弹工就很少见了,农村那种都是用树枝做的,配上一根有弹性的皮筋。以前农村男孩子的书包里大部分都有一个这样的手弹工,放学一起切磋看谁弹得更远更准是大家都非常开心的事情!


5、滚铁环

男孩子们的最爱,有些是用一个自行车的车轮做的,有些是用一根铁丝弄成圆形,配上一根有点弯曲的铁条工具,在地上滚起来,人跟着跑。这个玩起来也是很起劲的,小时候能有一个这样的玩具,在小伙伴们眼里领导一样的存在!因为很多人家里没有这种东西!

现在农村的孩子们,已经不认识这种过去很威风的玩具了!


写在‬最后‬

其实还有很多慢慢消失的东西,比如:胶卷相机,二八大杠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的确凉衣服、俄罗斯方块单机游戏机等等.....

还有那些消失的东西呢?欢迎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人民币现钞正在慢慢消失!

满大街都是手机支付。




过去30年,说道在身边消失的东西,还真的不少。诸如:
点烟不用火柴了,
夜路不带电筒了,
剃须不用刀剐了,
邮电局不用去了,
报纸杂志不订了,
购物不用钞票了,
理财不去银行了,
问候不用写信了,
天气预报不听了,
咨询不用上门了。……
总之,衣食住行一手机,一机在手啥都有。探亲访友,畅游天下!




在我的家乡黑龙江,我们的农场,有一种植物己是毫无踪迹了!

记得最多的时候,无论是在大田里,在道边,无不摇曳着它们的身影……

特别是在大豆地里麦田里,一片片,一垄垄,影响着大豆小麦的生长……

为了消灭它,人们投人了太多的人工,农药。那时,在整个夏天的工作中,消灭它,就成了我们曰常的主要工作。

因为想让粮食增产,就必须得先消灭杂草消灭它,才能保护好粮食。

它,究竟是什么植物呢?那么横行一时?它,就是一种禾本科,草本植物~燕麦!

大家对它大概不会陌生吧?那个时候,在我们农场,它可是农作物中的最主要的杂草了。可以说是严重的影响了粮食的产量!

跟粮食争肥水,秋收时混在粮食里,又不容易清理,还影响粮食的质量和等级。当时,为了消除这一所谓的杂草,确实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燕麦,属于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株高一米以上。杆直立,光滑无毛。籽粒成熟时黄色,细长,有小绒毛……

因为它的杆比较坚韧,小时候我们就用它编蝈蝈笼子,抓了蝈蝈放在里面,挂在窗前,每天听它的鸣叫……

特别是燕麦快成熟的时候,人们都去撸燕麦籽,回到家里晾干,冬天喂鸭子喂鹅……

虽说燕麦有它的坏处,但也有它的好处。当时也确实解决了不少农家的禽畜的饲料问题。

那时,每到了夏锄时节,消灭铲除燕麦,就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了。毕竟粮食比它更重要啊!……

一晃多年过去了,不知是我们的努力还是农药的作用。一夜之间,我们突然发现,不管是在农田里还是在道边,很难再见到一颗燕麦草了……

欣喜高兴之余,不免又有些伤感。曾经视燕麦为公敌的我们,一下子又感觉少了点什么。

如今真是,想寻找一颗燕麦草都找不到。感叹之余,似乎有一种失落。难道燕麦就这样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吗?别的地方不知道,但至少在我们这里,在我们农场的周围,可是没再见到一颗燕麦……

燕麦的消失,似乎使能作物减少了一种天敌,但是不是也说明。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又消失了一种植物呢?

用科学的依据来说,消失了一种植物,对人类来说,并不是好的现象。但它确实是的的确确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见了,永远消失了……

对我们来说,曾经是我们的“敌人”,而如今我们的对手没有了,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




1.磁带。相信很多80后都是知道这个东西的,以前很多人家都会买个录音机,放歌听,里面放的就是磁带,一般一个磁带上面有正反两面,每面有十来首歌。

2.MP3。这个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当年很多人都随身挂一个mp3,走着路,听着音乐,很多学生也是下载一些英语来练习英语听力。

3.软盘。记得04年刚上大学那会,电脑课交作业都是用的软盘,一个好几块钱,也存不了多少东西,而且,软盘这个东西,非常容易坏,用几次就不行了。

4.座机电话。记得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装个座机还是很贵的,但是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座机现在除了单位还在用,家庭很少见到座机了。

5.马路上的报刊亭。以前马路上很多报刊亭,很多人争相购买体坛周报,读者呀什么的,后来随着电子媒体的不断发展,报刊亭也消失了。




现金

大家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手机支付,现金的使用越来越少了,距离现在最近的2019版人民币,说实话,我都没怎么见过![捂脸][捂脸][捂脸]


数字化支付,方便了大家,也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吧~



胶卷相机

小时候能照张相那心情是无比激动的,所以现在经常看到一些人童年的照片那可都是精神饱满、双目圆睁、动作夸张,甚至张大的鼻孔都在抢戏![捂脸][捂脸][捂脸]

没办法啊那时候想照张相片是多么困难!除非去照相馆,要么就得跟别人借相机,因为照相机属于高档产品,拥有照相机的家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记得那时候胶卷主要有富士、柯达,好像还有柯尼卡。印象中富士胶卷最贵,柯尼卡最便宜。

装胶卷是个技术活,搞不好曝光了的话,那整卷的照片就白瞎了,用当时的话来说,那简直就是“浪费表情”~[捂脸][捂脸][捂脸]

照完还要送到照相馆冲洗,等待照片的过程简直是太煎熬![呲牙][呲牙][呲牙]

当然现在胶卷相机并没有绝迹,但一般都是专业摄影师才会使用了,普通人都是用手机拍照~,连我的佳能卡片机都已经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吃灰了!

其他慢慢消失的电子产品也数不胜数:录像机、VCD、传呼机、MP3、磁带、录音机、游戏机等等。



信件、明信片

上学的时候会跟同学朋友写信联系,元旦也会寄明信片,但不知不觉就不再写信了,现在联系都是用微信~



大众舞厅

记得以前市里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大众舞厅,门票不贵,也就在三五块钱,有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甚至像候鸟一样穿梭在各个舞厅之间。

现在这种舞厅已经消亡了,想跳舞的话只能晚上去跳广场舞了![捂脸][捂脸][捂脸]

除此之外,有些东西虽然还没有彻底消失,但也在逐渐没落的路上了,比如游戏厅、网吧、KTV等等。

感觉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手机就够了~




有了自来水,小压井便消失了;小压井的出现,辘轳井便消失了,辘轳井都没有了,从此人们再也不用担水了,于是成水的水缸再也派不上了用场了,大水缸逐渐的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自从建成了面粉厂,毛驴们再也不用拉磨了,从此,刀枪入库,驴放南山,当驴们被养的膘肥体壮的时候,都被俏俏的拉到了屠宰场,从此驴肉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做成了驴肉火烧。

自从发明了拖拉机,圆盘耙,耕地不用牛了,牛们也被解放了,从此刀枪入库,牛放南山了,牛们再也不用耕田了,牛们再也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了,当牛们被养的膘肥体壮的时候,也被俏俏地送进了屠宰场,于是大街上的五香牛肉店便多了起来。

自从建成了大型纺纱厂,家庭妇女再也不用织布纺花了,织布机、纺花车从此也不见了。

娶媳妇嫁闺女小轿车组成了迎亲车队,再也用不着抬花桥了。

自从有了电灯,从此煤油灯便不见了。

这些个新旧替换,慢慢消失的东西多了去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磁带,cd,mp 3,信,电报,电话亭基本没有了,固定电话,网吧,歌厅,舞厅,还有纸币,也越来越少




过去的30年有哪些东西在慢慢消失?

我来回答!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80后,三十几年来确实有好多曾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慢慢消失。

1 .老式手电筒


在90年代的乡下,这种老式手电筒是夜晚出行的必备物品。尤其是当时读书还要晚自修,手拿老式手电筒走夜路才更加方便。

2. 煤油灯

相信每个80 90一代的小伙伴们在小的时候都见过。在电灯还没能完全普及的偏远山区,煤油灯是家庭的一盏盏灯火之星。

3. 拉绳式电灯开关


一条绳子牵动着电灯光的电源,如不幸把绳子拉扯断了或者弹簧失灵,只能关电闸后小心翼翼的修好。记得小时候为了试一下有多大电伏,我直接用手掌压上开关金属条,电得我一阵阵麻木,差点领盒饭。

4. 老式侣制饭盒


老式侣制饭盒有圆筒型的也有方型的,圆筒型的装得饭菜比较多,尤其是装白粥或汤水最方便。

5 .老式石头水磨机


这个东西,在还没有电器化的年代,全都是手动。大米 黄豆等等食材都可用这东西磨成粉末。随着电器化的普及,已退出日常生活,成为古董。

6 .28大杠自行车


看到这种28大杠自行车,是否令你想到小时候初次学习骑行的情景呢?反正我小时候为了骑行28大杠,手脚没少摔得一身伤痕。

7 .老式挂钟

你家里以前可否有这种老式挂钟呢?在安静的夜晚,听着钟摆动的声音很容易入睡但科技的发展,还是令它惨遭淘汰。

8.铁饭锅

煮饭时,一不留神看火,就令饭糊到你怀疑人生。小时候常因为这样,少不了挨父母一顿暴打。

9.老式木箱

在旅行箱还没普及的年代,当年读初中时是每个学生必带的物品。

10 .磁带 以及vcD机


小时候你可渴望家中有这么一个 vcD机吗?最终还是慢慢消失…

11 .电视天线


90年代的电视,没有这个天线,那只能看到电视画面上“雪花”一片。

12 .公共电话




看到这样的电话超市,是否令你想到当年的那个她/他?曾经一拿起电话便连续聊上好几个小时的人,你现在可还有联系?

13 .CD随身听

可能很多90后都不认得这个圆形的东西。它叫CD随身听,类似于mp3。可以放一张光碟进去,可以听音乐或者学外语。只是随着智能手机的进化,CD机 mp3 收音机 闹钟 等等都被智能手给干翻了,再也没见踪影!

14 .手机万能充

还记得这个东西吗?网上流行的那句话:“曾经它有个好牛逼的名字叫——万能充”!但一体机的出现,彻底令万能充失去市场。


写在最后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各种曾经的生活物品在慢慢消失。这三十年来,人性道德层面关系也在逐渐不见,邻里之间总有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小时候一大帮孩子共同学习 劳作的画面再也不见。曾经一个村的孩子就能满足一座村小学的生源问题,现在想凑足一班50人的学生都难。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我是@八零后的木子

图片均源于网络




春节的烟花爆竹;清明的香蜡钱纸;过年的年味;故乡的明月;雨天的泥路;街上的小偷;邮局的书信;肉身之外的思念;深夜出窍的灵魂;赶快读完借来的书;吃饭时嘴角的油;西装革履和领带;各地的方言;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确定是慢慢消失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东西   座机   胶卷   缝纫机   老式   墨水   石子   磁带   收音机   报刊   粮食   小时候   家里   年代   身边   农村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