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最容易得精神疾病?

感谢邀请,现在随着精神压力大,人们精神方面随时会出现心灵上的打击出现一系列症状,病人可能意识不到。各个年龄段都不少,从高中的学生到老年人发病率都很多,也就是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应该引起重视。

什么是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典型症状

1.感知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错觉、幻听、幻视、幻触等

2.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不连贯、思维贫乏、思维散漫、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等;

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等;

4.记忆障碍记忆力增强、记忆力减退、遗忘、错构、虚构等。

典型症状有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遗传倾向,受较复杂的多因素影响;多种精神障碍共享遗传易感基因。

2.神经生化因素 各类神经递质、神经肽、神经营养因子与精神障碍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3.神经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功能障碍与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具有高共病率现象,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与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4.脑结构和脑功能因素 脑的机构和功能与精神障碍相关,但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 5.环境因素 社会、心理等环境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什么人容易得精神病

1.家族史,有家族史的病人会出现遗传倾向,会加重病情,后天诱因发作,

2.精神病病因,.挫折:挫折是引起精神病的主要因素:学业的,家庭关系的,工作上的等等;诱因都会诱发

3.环境,不好的生活环境会引起精神病人们通常在生活或是工作压力大或是受到严重的打击下,无法承受,或是在遇到亲人或自己有严重的疾病或是亲人死亡,无法接受,受到很大的刺激下容易得精神病

随着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很多在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了规范、合理、长期的使用药物的条件下,部分是可以治好的

1、CCMD-3,中国精神病症诊断标准(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分类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

2、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低收入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这是一个医疗界长期观察到的现象。在近几年甚至有不少研究通过影像学扫描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大脑构造都与收入更高的家庭长大的同龄人出现了不同。但是,这种不同仍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解释,依然有不少观点认为可能是环境因素:包括环境中的压力、营养状况、环境污染等等。

然而最近,Nature报道了一项研究——之所以穷人更容易发生精神疾病,是由于贫穷把他们的表观遗传因素都改变了,他们的DNA使得他们生来就更容易患病。




答:除了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之外,有研究认为,还有这些不健康的性格之人比较容易被诱发精神疾病:

暴戾性格:这样的人把控不了自己的不良情绪爆发,经常会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突然爆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攻击性很强,完全不考虑影响不计后果,发作之后,转瞬即可恢复平静。

偏执性格:这种人性格固执、脾气倔犟、心胸狭窄、敏感多疑、鼠肚鸡肠,喜欢嫉妒或对人拈过拿错、计较挑剔,急躁易怒,常会动辄与人发生摩擦,自以为是地责备他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劝告。

分裂性格:这样的人性格内向,怪癖、孤僻不合群,平时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不爱交际,工作上我行我素自行其是,遇事喜欢钻牛角尖,说话颠三倒四,思维跳跃奇怪,对人言辞不注意场合和分寸。

跌宕性格:这种人的主要特点就是情绪十分高涨,待人尤其热情,对工作也格外主动,对身边的事物颇有兴趣,对他人的私事好奇心忒强,擅长社交且非常活跃,常常富于幻想,然时而情绪又一落千丈,对生活前途悲观。

癔病性格:这种性格也称“演戏性格”,心理情绪极不稳定,突然晴天又突然阴天,情感突然很浓又突然索然无味,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说变就变、自我否定,做事粗枝大叶、大大咧咧,酷爱幻想,喜欢暗示,常把想象当现实,对人情感肤浅游移不定,喜欢做作装腔作势,对人对己都言过其实不诚实,依赖性忒强。

抑郁性格:这样的人的情感常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常常深切怀旧抑或怀疚,思维及意志行为常常会被自己强烈抑制,自卑自责自厌感很强,对不愉快情境和生活矛盾不易摆脱,遇事容易倾向消极与悲观,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充满灰暗忧伤的情感。




压力十打击十刺激十想不开=精神疾病!人生在世不称意,极易影响人的情绪,情绪的波动造成了控制系统的混乱或不平衡,想不通造就了忧郁,造成了失眠与失望,重则体质出现下降,免疫系统变差,疾病也随之而来,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所有机能系统失衡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个人如果遇人遇事不论好与坏,想得开才能避免这一切问题的发生!浪人胡言。




iPSYCH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儿童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感染与儿童期和青春期精神障碍风险的增加有关。该研究首次对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丹麦出生的所有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人员观察了所有从出生就接受治疗的感染,与随后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生任何治疗过的精神障碍的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感染住院的儿童患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84%,服用抗精神病药的风险增加42%。此外,一系列特定精神障碍的风险也更高,包括精神障碍、强迫症、抽动症、人格障碍、自闭症和多动症。

感染和随后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影响大脑,并成为发展严重精神障碍过程的一部分。这些新知识可能对进一步研究免疫系统和感染对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这些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感染与精神诊断之间的时间相关性特别显著,研究者观察到,由于感染而住院后的前三个月,新发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5.66倍,感染一年内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也超过2倍。


大话精神,为您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这里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一所高校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或者老师会问到我们,什么人最容易得精神疾病?

我根据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实践的经验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这个人有家族精神疾病遗传因素,即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所说的个体精神疾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家族中父亲、母亲两支中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家族患病经历,那这个人就容易得精神疾病。



第二,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也就是说,这个人的人格是精神疾病易感性人格,例如具有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分裂样人格、焦虑型人格、抑郁性人格等人格特征的人也容易的精神疾病。



第三,与这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一是抗精神打击的心理活动的强弱,心理活动强度弱的人,容易的精神疾病;二是心理活动的耐受力低,经不起外界的刺激;三是心理康复力不好,在遭遇精神创伤以后,恢复不过来,从此一蹶不振;四环境适应能力低,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环境,特别是不能适应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如果这个人的心理素质不高,经不起外界刺激的影响,也容易的精神疾病。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重情多虑的女士》一般患病的女士,大多都是因为感情不顺,在恋爱中被骗或在婚姻中被抛弃造成的。

她们怀揣着美好的希望,真心爱恋着对方。

当被对方占有玩弄后,不顾女方的苦苦挽留,毅然决然的和女方决裂。

女方受不了心里打击又怕别人笑话无语诉说,只好把苦闷憋在心里。总是神情恍恍惚惚,无排解自己的情绪,时间久了精神就出現了紊乱現象。不知不觉的就活在了自己的情绪里,无法自拨造成精神障碍。

由其情窦初开涉世未深时,一旦离群索居,思情不能转移及时化解,病情就会随着时间一步步加重。

如果家人,同事,朋友能及时给予疏导,重新进入朋友圈。来一次不知不觉的移情别恋,就可能浴火重生。重新绽放出迷人的青春风采,迎来崭新的人生。

还有一些个例,因男人出轨,在外包养小三。女方又离不开男人,总是性情抑郁,无法控制情绪。

自己总是偷偷的生闷气,由其是生气后不知不觉的进入了睡眠。因气结瘀胸,精神阻塞。一觉醒来就会神情混乱,不知不觉的就变成了精神病人。唉!着实令人婉惜。

在此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战胜情感的魔难。勇于面对困难,冲破思想的牢笼。敞开豁达的胸怀,任它风髙浪涌,不论荆棘险途。都能坚强不屈的面对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迊接绚丽的明天!




好像与经络寒湿便秘有重大关系!




我是心理医生小蒋,关注我,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小知识,如有疑问,可以私信我。


我们身边有些人,或者总是哀愁满面甚至自杀,或者莫名奇妙担心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或者耳边响起莫名的辱骂、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威胁……他们渴求健康和快乐,却身患精神心理障碍,并不知晓或惧于治疗。

精神疾病往往还遭到部分人的歧视,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之所以遭到歧视,是由于大家的不了解甚至误解。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一提到精神心理疾病,就将其与“疯子”、“走大街的”等同起来。

出来的形象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浑身脏臭、自言自语、行为怪异、甚至冲动打人。

其实,这只是精神卫生领域所服务的对象中的极少数,却被部分人理解成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形象大使。

话说回来,即使是那些蓬头垢面、自言自语、行为怪异的患者,同样应该被理解和尊重,不应该受到歧视,因为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

据调查就我国来讲,大约有1.73亿的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这么庞大的数字还不包括青少年和儿童。

心理精神疾病不会无缘无故就找上你折磨的,肯定是你有了让它趁虚而入的机会,才会生病。而这个机会的赠予者,主要有四类人。

1、上班族:强大的工作量,激烈的行业竞争,再加之微薄的收入,让很多人身心俱疲。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心理问题自然不请自来。

2、在校学生:社会生活的进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优秀的教育只能出自名校,这也成为了很多家长逼迫孩子学习的借口。而孩子每日无休止的学习、考试、外加老师和家长的言语压力,心理问题日渐成型。

3、空巢老人:家里的年轻人不是上学就是工作,对老人经常疏忽,老年人没有交流的对象,心理问题就悄然滋生了。

4、遭受过重大创伤的人:比如丧偶、离婚、亲人离世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在经历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慰,也非常容易造成心理精神上的阴影,当事人在影子里走不出来就成了心理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大脑神经环路、神经递质系统出现问题,表现出一系列症状。

一旦出现类似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及早诊疗才能及早康复,勿要偏信偏听、胡乱服用药物,或者单纯的依靠自我调节,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没有哪些人容易得精神病,只要刺激够大,伤害够大,所有人都有可能得精神病,性格偏激的更加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精神疾病   精神病   精神障碍   人格   情绪   思维   性格   神经   因素   风险   发生   精神   儿童   环境   心理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