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习俗令人不解:全家同睡一个“炕”,小夫妻难道不尴尬吗?

这个事我必须替东北人解释一下,也给不理解这个问题的朋友说清楚,你要弄明白以后心里就不会有这样的误会。

我老家是河北北部的,具体一点说就是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我们这里和东北辽宁省的朝阳市、凌源市都算挨着,所以很多习俗和东北基本一样,同样也是以睡炕为主。


我一个湖南的朋友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说一家人或者很多人睡一个炕确实不合适,应该是每一个卧室都设计一个炕,这样就会避免这样的尴尬。

我告诉这样的想法能实现不?

早些年能实现,因为早些年的老房子结构都比较简单,基本就只有四部分屋内结构,两边各有一个住人的屋子,中间这部分再以中间为界横向分两部分,前边一个是做饭的烟火灶台这部分,可以理解为厨房,后边一个是吃饭的地方,可以理解为餐厅。


这种四分式的结构早些年来说还算比较新潮的,甚至多数家庭的房屋结构比这还简单,干脆中间这部分都没有隔断,直接就是厨房和餐厅通着,这样两边一个卧室的三四型结构,我们这边土话一般都把两个卧室叫“对门屋”

对门屋住人咋安排呢?比如儿女都没结婚的,要是儿女都还小,多数都是和爸妈睡一个屋,再或者说儿女大了就有的会单独搬到对屋去住,这是儿女成家之前比较普遍的安排。


等儿子成家结婚以后,不常住的那个屋就是儿子未来的婚房,但是诚心的说一句话,正是基于这种两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结构,确实造成了很多家庭婆媳关系比较紧张,因为同在一块生活接触的多,锅碗难免就会碰到盆。

但是这样的结构本质上可以实现每个卧室都有炕,毕竟总共才俩卧室,也能各安排一个灶台生活做饭。

但是新翻建的房子结构变化就很大了,比如说增加了客厅、洗澡间,像厨房和卫生间也都单独出来了,原来老式那种两边的卧室,也会根据比例再分出前后两个卧室,这样相当于一个家里至少就有四个卧室。


后边新增加的两个卧室就没法弄炕,因为有炕就涉及到灶台和烟囱的问题,甚至靠后的这两个卧室基本就是和客厅相连接,把灶台搭客厅里吗?这是不现实的,再说没见过谁家有两个以上烟囱吧?所以拿现在来说,不管房屋结构多复杂,也都是两个卧室有炕就行了。

那后边的两个卧室睡人怎么办?这个很简单,往里边放床就是了,所以儿女姑爷啥的回家住的地方就多了,可以到有床的屋去睡,反正卧室就是多,选床选炕都是可以的。

回答楼主的问题:东北全家人睡一个炕,小夫妻不不尴尬吗?

从来没有这样的说法,没人告诉你东北人全家睡一个炕,更别提和小夫妻睡一个炕了。

全家人睡一个炕的意思是啥呢?比如说爸妈和孩子,但是仅限于自己家血亲这种,当然有的家庭也会把剩余的一个老人安排住一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同时烧俩炕麻烦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人睡一个炕特别冷,尤其东北这边冬天冷大家都知道。


但是像你所说的小夫妻这种情况绝对没有,首先我告诉你基本的礼仪忌讳我们北方人也不差事,小夫妻就是岁数小的儿媳,老公公他也大不了哪去,睡一块不合适这是不用说的,前边我也说过这个解决办法了,早些年住对门屋或者有单独建房的,现在都去城里买楼了。

比如说小两口突然回老家了,公婆一般都会提前把对门屋的炕烧好,长期不住人的屋灶火还不好烧,有时候都需要提前烧几天,但是现在新房子卧室多了,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像我7岁之前,我就是和爸妈、姥姥、姐姐睡一个屋,等我7岁以后,我姥姥和我、姐姐我们就一块到对屋去住。

到了后来姥姥去世、姐姐出嫁、我上学,对屋就一直空着没人住,有时候我上学回来也是跟爸妈住一个屋,因为那个屋太冷了,我妈也嫌烧那个坑麻烦。

再到后来比如说姐姐姐夫回来了,都需要在家里住怎么办?就是姐姐和妈妈住一个屋,我和姐夫爸爸一块睡另一个屋,不过这样的情况维持不到两年,后来我家就翻建新房了,那会儿光卧室就有6个,两个阳面的卧室有炕,其余的都是床。

所以您说问的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不知者不罪吧!

另外我还告诉你北方这种“炕床两存”的安排有啥好处?

首先这就多了一个选择,比如你家历来就只有床,那你不管卧室多少,说白了也就是选择在哪睡床的问题。

但是北方就不一样,可以选床可以选炕,尤其是腰腿酸痛的人,睡炕绝对比睡床适合的多,炕的保热性比床要好很多,老人常说长大了以后上学工作的睡床多,将来老了很容易一身病,侧面就是在说这个问题,是有一定关系的。


再说一个好处就是,大铁锅做饭确实比较好吃,在炖肉这回事上体现的就特别明显,还有铁锅炖类的饭店出来的东西也比较香,而北方就是用炕外的铁锅做饭加“供暖”,我倒觉得这样的利用效率很好。

如果你家里没有炕,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可以设计一个,结构并不复杂,网上很容易找这类的教程,但是注意炕的最上面要用黄土做坯子比较好,底下的支撑结构可以用水泥没问题,也来体验体验北方的炕吧!

经过网友的反馈,我给大家补充几个问题供参考!

一、炕怎么取暖,是不是需要一直烧柴?

其实炕和灶台是连通的,中间就是隔着卧室的墙,连通的洞就在墙的位置,这样灶台生火做饭的热气就进入炕里,炕就会有热气。

那么为什么炕会有热气,和炕的结构有关系,炕的平面一般都是用黄土脱成的坯子,面积大小就是(50×50)c㎡左右,厚度在5-10cm左右,里边在放上碎屑稻草这样,两者的拌和保温吸热效果就很不错,所以炕能烧热。

关于是不是需要一直烧柴的问题,夏天北方天气也很热,灶火根本不怎么烧火做饭,蒸米饭用电饭锅,炒菜用燃气灶或者电磁炉,除非阴雨天气需要把炕烧一下去去潮气。

剩下的春秋两季,春天依然偏冷,其实炕就成为主力了,秋天变凉,炕也是主力,基本做饭炒菜用大锅的就多,这是因为天气的原因需要加强对灶台的使用,这样睡觉炕才不凉。

冬天的话炕的使用频率就更高了,有的还要在灶台边安暖气供热,同时冬天还习惯把饭在锅里蒸一会儿,就是为了让炕更热一点,但就算是冬天,除了集中在做饭时间这个前后,也不用一直烧柴。

总的意思是说冬天烧柴时间相对长,除了做饭饭后还会烧一点,夏天几乎不怎么用灶火烧炕,春秋使用频率适中,根据天气变化调节。

二、睡的炕是硬的还是软的?

炕本事是硬的,毕竟全部是土的结构,但睡在上边只能说可软可硬,这个完全是根据习惯去控制。

首先炕上会铺那种专用的地毯,底下是胶皮性质,上边是带图案和略硬一点的毛毛那种,地毯上还会铺那种床单,只是这个床单是根据炕的面积而定。

喜欢硬的人,可能直接铺上被褥就睡,喜欢软的人,床单上边还可以铺软毛毯一类的东西,铺的越多睡的就越软,就看个人喜欢软炕还是硬炕了。

三、“小夫妻”不尴尬吗?关于尴尬的那点事,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楼主问的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部分所在,我着重回应一下这块吧,有很多网友提到了,可能我说的需要仔细意会导致看起来没说明白。

有网友说,中间隔着一个纱帐避免尴尬,我只能说极少数会有这种情况,但我确实没见过,我只见过夏天为了防蚊子支蚊帐的。

具体关于尴尬的事,其实文中有些地方大家可以仔细感觉,绝大多数家里不止有一个屋,哪怕两个屋有炕它就能睡人,所以真有这方面需求的可以到另一个屋。

还有就是比如两个老人就是爷爷奶奶都在的时候,那老两口肯定是单独一个屋的,前边说的对门屋就是这种居住结构存在的意义。

睡一块多数是集中在,老人只剩一个了,自己的孩子还很小,所以就集中睡到一个屋里,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尽管看起来不方便但其实也是为了省别的事,比如少烧一个炕省不少麻烦,夏天的话也会分开一下,因为北方的夏天也并不凉快。

比如孩子大了,孩子到6、7岁这种,会安排孩子到另一个屋睡,也有的和爷爷奶奶单独睡一个炕去,但是到了冬天,可能又会选择集中一下,这又是天气的原因,北方的冷那是真冷,零下15以上那不是闹着玩的。

和小夫妻这种都睡一个屋的有没有,我可以说有,而且不说多但也不能说极少,这是受到家庭条件的制肘,可能另一个屋那是实在住不了人了,这样安排只是为了临时应付几天,估计都有新的办法在应对,不会长期这样的存在。

一般都是闺女儿子或者女儿女婿突击的一块回来几天,实在没地方住就凑活挤挤那种,前文我也提到了,小夫妻这种儿媳妇儿是存在于对门屋这样的结构,所以大家关心的那种问题其实不是问题,隔代夫妻关系这种一般强行一直睡一个炕的概率很低,只是可能碰见有的网友见过的多一点而已。

总结就是说,一家人包括小夫妻都挤在一个炕上,无外乎就是三种情况:

一,家庭条件确实有限,实在没那么多住人的地方;

二、考虑到北方特殊的冬月,取暖效果这种住在一个屋会好点;

三、临时性的安排,或者其他条件的限制,比如长期不住人的屋炕比较潮又凉等等吧,当然具体原因可能一个家又有一个家的考虑。




以前在黑龙江农村插队时,生产队副队长家有四个兄弟,三个都结婚了。还有一个老父亲和一个还没结婚的小儿子。

这家人全家老小住在一起,一家人很团结,从不吵架,三个儿媳妇性格都很开朗。媳妇们轮流做饭,不做饭时到地里干活,挣的工分当零化钱用。

有三间屋子,当年全是泥巴墙茅草屋顶冬暧夏凉。中间是厨房。东西二个房间各有南北大炕。老父亲和儿子一铺炕,三个儿子各一铺炕。每铺炕都有炕帘。到了夜晚,炕帘就拉上了。一铺炕就是一个小家庭。他们可能早以习惯了,也无所谓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寒地冻的东北只能睡大炕。不知道现在的东北农村有没有这种现象了。

我们生产队有5个知青,三个女的二个男的。女的住南炕,男的住北炕。和当地社员不同的是中间有一堵泥墙,还有一扇门。我们住的南炕就是一个独立的房间。有墙也有门。如果不大声说话听不到对面的说话声。

我们都是知青,来自同一个地方,做梦都没有见过和想过,到这样艰难困苦的地方,因此我们就如自己的亲兄妹。

男知青睡在北炕,写信告知杭卅家里的父母,他们们也放心。现在想想是他们为我们增设了一道安全岗。不过当年农村的治安管理确实非常好,没有进屋的坏人和小偷。偷的都是生产队的粮食。




我是呼伦贝尔的,典型的东北人。父母是当年闯关东来到东北的,抱着我哥和我大姐。我们这几个小的,是在东北生的,打小就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家是用土坯建的房子,一长排,从一端进入,能一直通到另一端的屋子。

从左侧第一间是门斗,第二间是厨房,第三间是母亲和我们四姐妹的卧室,我们母女五人睡在一铺大炕上,我最小,睡觉时紧挨着母亲。第四间是父亲和哥哥的卧室,他们父子也睡在一铺大炕上。

大哥比我大十九岁,哥哥27岁结婚,那时我8岁。

记得哥哥结婚的时候,是结在第四间爸爸和哥哥的卧室里,哥哥和嫂子只在家住了三天,哥哥就把嫂子带到上班的地方定居了。在那三天里,只有哥哥和嫂子两个人住一间屋子的。

所以,即使在东北,也不存在几辈人和小新婚夫妻住在一起的现象。就是有,也是一间大屋子里有南北两个大炕,中间拉个帘子。可千万不要把东北人想象得那么不堪粗俗。

为什么东北人总是很多人挤在一铺大炕上呢?就是因为东北天气太冷,为了节约取暖用的烧材,才不得已挤在一起。

现在大多数的居民都住上了集中采暖的楼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更不存在很多人睡一铺大炕的现象啦!现在刷视频刷到东北人,他们是为了博人眼球,才会自黑。其实他们只是在那个房子里拍视频,平时是不住那里的,你可千万别当真!




虽然不是东北人,但是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个卧室都有炕,有一个大炕全家人在那里吃饭。




哈哈哈,这个事情作为一个东北人,有必要解释一下,我是能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误会的,因为我到了重庆以后,还会有同事问我,在家是不是睡的炕,会不会硌的慌,我会解释,现在东北也逐渐城市化了,我们也睡床的[泪奔]


其实,不是一家人都睡在一个炕上的,而是分开的,左面和右面会有两个屋的,小夫妻自己一个屋,长辈一个屋,或者像我小时候就喜欢和爷爷奶奶睡一起,一铺的炕上不会挤着好几代人的!

睡炕是因为东北很冷,炕的走烟通道一般和灶台连着,这样做饭烧了柴火的话,炕上就会很暖,大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度,睡个热炕头简直不要太舒服,尤其是谁要是有个腰酸背痛,烙一烙,这就是东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家不要想法那么粗俗!




如果想要让炕热起来就得烧水,但是如果一家人弄几个炕,那其实花费的时间是比较多的,所以在东北的家里,干脆都是烧一个炕,直接供全家人睡,毕竟这是最方便不过的了。

并且其实东北的人们对此是不会感到尴尬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毕竟东北人本身的性格就是比较开放和大大咧咧的,并且都是一家人,都是觉得很正常的




过去东北老房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间房”。

何为五间房,就是方向坐北朝南,中间是厨房,有灶台、水缸、碗架子等摆设,厨房的南北两端有前后门,厨房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两间半房,合到一起就是五间房。辽沈战役的东野指挥所就是这样的房子。格局基本是一个大的通房是两间面积,南侧整面墙都有窗,窗台下边是一条大炕。北侧完全是一面墙,没窗,排满家具。大通房再往里是半间内房,炕和外屋是一条炕,可是炕上也砌了墙。也就安排出了一个私密空间。一般就是给新婚小两口住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那种老房子已经慢慢不见了。

其实过去的东北,人口很多的家庭,在有新人成家的时候,多数都会申请批地盖新房,没有给新人置办新房的时候,老房子的“里屋”就成了临时住所,有需要的两口子就可以临时进里屋睡一晚。

众所周知东北农村很冷,过去取暖主要是依靠火炕。所以一般房子不会搭两条炕烧两坑柴火。那么分屋也一定是在搭好整条火炕的基础上。

就算没有夫妻生活的打算,不进里屋,和父母同住在大炕上的小夫妻,一般也会在中间拉个帘子,或者摆上炕柜、老式皮箱子等家具做以“隔断”。

所以广大网友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不必太好奇,东北人虽然民风彪悍,但不代表没有礼义廉耻,即使是深夜,夫妻私密生活也不会暴露在家人或朋友面前。

(东北老房子外观,当然这不是“五间房”格局 有点类似于三间房)

(东北老房子入户厨房灶台)

(东北老房子大外屋通铺,其中最粗的原木称“梁”,梁上面横向细一点的圆木称“檩”,一般想隔段,会在梁上挂帘或者在梁下摆上炕柜。

(东北老房子里屋半间)




我82年的,小时候,全家六口人睡一间房,南北炕,我和爷爷奶奶睡南炕,爸爸妈妈弟弟睡北炕,我家情况算好的,在我12岁那年,盖起了三间大瓦房,在全村算是前三四家盖砖瓦房的。




不是东北习俗令人不解,而是有的人的想法实在是令东北人不解。

东北地广人稀,大家盖房子都是盖起一排,开旅馆都够用的那种。每个屋里(仓库厨房厕所浴室麻将室等除外)只要可能住到人的,不是盘炕就是摆床,为啥非要要老的少的一大家子日常都挤一起睡觉?可能吗?东北人最在意老少辈分人情伦理,除了未成年小孩和父母或者祖父母一炕睡觉,别人可能吗?

除非像大年初二这类大节,女儿女婿难得回趟娘家,喝酒不开车回去,晚上留宿一次,还真有可能挤一回大炕,为的是大家一起彻夜聊天说笑,男的躺一边女的另一边,困了迷糊一会,天亮走人。都是亲人和亲情,没有尴尬。

所以,有的人如果对东北的冬天有火炕取暖,羡慕嫉妒恨,就请直接说。不要不带大脑的黑地域。




小妹带着成年儿子去大姐家拜年,晚上就和大姐她的儿子女儿睡一条炕上。他们也没觉得尴尬。

有一个小妹带着已成年的儿子,去七八里地的大姐家拜年,中午和晚上做了好饭吃后,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小时候的事,长大以后的事 ,孩子们的事。东家长西家短,陈芝麻烂谷子,聊起来没完没了。几位年轻的表兄妹,也有自己的话题。两家的孩子都成年,他们就这样挤在一条大炕上,一个挨着一个。

白天做饭炖肉做菜烧了很多火,屋里还生一个小煤炉 ,穿着棉衣的他们,一点都不觉得冷。

两个表兄弟睡炕角,两位老姐妹睡中间,大姐的小女儿睡炕头。把大姐夫挤到西屋睡,他铺一张熟狗皮,那屋没生炉子,平时也不烧火,那条炕有点冷。孩子们都不愿意睡那屋,都挤在生炉子的挂棉门帘的暖屋里。

那一年正月初,下了一场大雪 ,屋外滴水成冰, 堂屋也没做封门。一开门西北风呼呼地就往屋里灌,屋里的水缸结了一层层冰。他们睡觉的时候,把便盆放进睡觉的屋里。两个老姐妹晚上肯定要起夜方便的,不知她们通着自己的儿女方便,是否会觉得尴尬。

年轻人如果没睡着的话,也许会用被窝捂着头。几位表兄妹年轻肾好,也许不用起夜方便。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那时过年亲戚们互相拜年,有的喜欢住下。一人一床被子,一个褥子。

他们合衣而睡 ,睡觉之前,说话聊天,也没觉得尴尬。

南方人是不是很佩服他们这种相处方式。

我说的是华北某地的事,这里没有小夫妻与公婆一起住一条炕的。不过到了冬天,有的人家,不管是父母还是成年儿女,住一条炕的。因为那时的柴火没那么多,一家人一般只生一个炉子。没生炉子的屋和没烧火炕的屋,冬天冰冷冰冷的,他们睡一间房子,一人铺一床褥子,盖一床被子,人挨人睡,也挺暖和的。

那时条件不好,不像后来农村许多人家生暖气,每个房间都暖和。客人来了,如果想住下,随便住那间房子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东北人   尴尬   夫妻   灶台   习俗   屋里   儿女   卧室   全家   不解   炕上   家人   冬天   儿子   哥哥   厨房   两个   结构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