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的"粗茶淡饭",是指的什么?

粗茶淡饭,用汉语解释为,粗:粗糙、简单;淡饭:以前盐比较匮乏,也是稀有之物,一般穷苦家庭是买不起,只能无盐炒菜,菜里无油盐,只能称为清淡下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据老农口述,过去农村存在闹饥荒,千万家产不如粮食一担,有钱难买一升粮。后来农民存粮意识强烈,勤捡节约,风调雨顺防饥荒年。粗茶淡饭就成了民间的口头禅。

农村劳动人民现都以杂食粮为主,对身体健康长寿保驾护航。以前条件坚苦的时侯吃树根树皮,野菜充饥,每当吃上粗粮时总会感觉幸福生活确实不易,且行且珍惜。

看看现实的社会风气,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儿童娇生惯养,父母满大街追着喂饭,怕饿了没吃饱。老人们看在心里,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家中粮千担,儿孙靠买饭度日,这就是新时代的幸福。

提到粗茶淡饭,我们想到的是粗粮,是比较有营养的饭菜,对于农村的老农,粗茶淡饭是过去的回忆,是朴素生活的一种作风。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粗茶淡饭,也能过一辈子。大家有同感吗?一起聊聊。






农村老人说的"粗茶淡饭"是指的什么呢?主要表达的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生活比较简朴,吃的饭菜特别简单。

在五六十年代里,那时候的生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农民的生活特别简朴。听老人说:在那个年代,他们是在生产队干活,集体干活,实行大锅饭,每家每户必须每天都去生产队干活,以工分来算钱,一天最多十个工分,一个工分一毛钱,十个工分一块钱,每天必须有一个劳动力去干挣钱,否则就没有钱,可想而知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那么多孩子,全靠劳动力换工分来生活。一个劳动力一年最多能挣300多块钱。那时候的钱也特别值钱,一毛钱可以买好多东西,一分钱就可以买十个糖,钱特别值钱。有的家里的孩子特别多,生产队分的粮不够吃,就捡一些菜叶呀,挖一些野菜来充饥生活。哪来的钱买茶叶?不就是老人说的"粗茶",就是在树上采摘的老茶叶,老茶叶采回来晒干,泡茶饮用。

老人说在他们那个年代里,吃的饭特别的清淡,清汤寡水,饭里就没有油,能吃饱肚子啊就算是好的生活了。更别说在饭里放盐了,一毛钱一袋盐都对他们来说是特别的难。吃肉更别提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生产队里给挨家挨户分一点肉过年。

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年代是多么艰苦,生活是那么的简朴。







粗茶淡饭,从字面上理解,粗茶:粗糙、简单的茶水;淡饭:古时盐比较匮乏,是金贵东西,穷苦老百姓买不起,因此只能无盐下菜,称为淡饭。

据科学家研究指出,现在的“淡饭”是指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它既包括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鸭牛羊的肉。通俗的讲粗茶淡饭应该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蔬菜水果也位列其中。而不是一昧的素食,不沾荤腥。


农村老人说的粗茶淡饭,是指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家农田耕种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农家产品,不是在外面市场买的大鱼大肉和温室大棚种植出来的反季蔬菜,以及精细加工过的副食产品。

过去养猪需要从初春开始,一直养到年末宰杀,称作年猪。在村委大喇叭里吆喝吆喝,村里老少爷们就把猪肉都分了,以备春节时用,根本不用出去买肉。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连猪都是自家养殖,也就是农村老人说的粗茶淡饭。

父亲提起过日子,总是说:只要大人孩子都旺旺盛盛(胶东方言健康的意思),粗茶淡饭填饱肚子就行。这里的粗茶淡饭指的是:粗糙、简单的饭菜,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的生活态度。

记得生产队的时候,父母为一家人的粗茶淡饭日夜奔波。白天都在生产队干活,晚上父亲要到场院里去看粮守夜,为的是多挣工分,多分粮食,一大家子的人都眼巴巴的等着分粮吃饭。 母亲在家里搂着三个孩子,相继哄孩子们睡觉。如果赶上夏季暴雨来临前夕,生产队割麦子日夜大会战,就不顾得晚上在家里看孩子了,父母在生产队日夜抢收麦子,只有八岁的姐姐就临时充当大人的角色,在家看着六岁的弟弟和三岁的妹妹,哄他们入睡。

那时生态环境好,猫头鹰也多,大人不在家,猫头鹰蹲在墙头叫得声声恐怖,胆小的姐姐吓得哇哇大哭,把两个小的都吓醒了跟着一起哭。等有从门口经过的大人听到哭声,赶紧捎信给在场院打麦子的母亲时,又累又饿的母亲一路小跑回来看看,姐姐为此没少挨揍。

天亮的时候,疲惫的父母回家,会有几根香喷喷的面鱼带回来,那是生产队给每个参加会战的社员集体管饭,大人没舍得吃,省下来带回家给孩子们吃。几个孩子一拥而上,眼巴巴等着大人发话开吃,天天地瓜干玉米饼就咸菜,早就吃够了,眼前的美食岂能错过?母亲把几块大的分给孩子们,只留一块最小的和父亲撕开小口放在嘴里尝尝,转眼孩子们吃得精光。现在想想,父母饿着肚子干了一夜的重活,只是为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为人父母真是不易啊。

那时候家里养的几只母鸡,下蛋后哪舍得吃?攒到五个,就是农村人说的半把鸡蛋,十个为一把。赶紧提到集市上换回几斤粗盐,两封火柴,这是过日子必须要用得着的,当时盐七分一斤,火柴五分一封。

平民老百姓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省,只是为了让一大家子粗茶淡饭吃饱肚子,我们的劳动人民如此勤奋努力,才会有国家繁荣昌盛的今天。




粗茶淡饭有益身体健康,这是指出身在最下层的人民,他她们手中钱少,买不起大魚大肉,只好粗茶淡饭,填饱肚子而巳,因为这些饭茶营养低,所以引不起现在所说的富贵病。

他们常年劳动強度大,所吃的饭菜根本不讲营养,据我所知,吃菜偏咸,爱吃肥肉。吃饭也无规律,专家认为不科学,却发现这种人反而长寿,于是就认为是长期粗茶淡饭的好处使人长寿。举一个例字,人民自汉朝发明豆腐而言,就和豆腐同吃,而赞青白碧玉板,红嘴绿鹦歌的同吃的好处,近代互然出了科学家指营养学家指出不科学,说两种同吃而得结石,而古人吃了这么多年却没有这方面的病历。吃盐多而得血管病,而长期吃咸的穷人们这方面例孑却极少。吃猪油易得三高病,这种人长期吃猪肥肉猪油反而身体健康,而营养学家却没法解释,最后无奈的宣称这是长期吃粗茶淡饭带来的好处,于是粗茶淡饭成力时尚,这是根本不了解这些人吃粗茶淡饭长寿的原因。

第一,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长期体力劳动者,吃咸才让他们干活有劲,出汗多身上的汗.渍成一片盐霜隨汗都排除了,所以吃盐多反而更好,而粗茶淡饭的代名词就是吃糠咽菜,除不知营养价值都在粮皮上,比如麸子喂猪毛发亮就是证明,而这种人吃肥肉身体反而更好,有次电视上有一采访一老妇人寿星长寿秘诀,回答让人出乎意料,她长期就是喜欢吃肥肉喝酒。可见长寿并不是吃粗茶淡饭的原因,前时期报道一名养生专家才四十多岁就英年旱逝,让人不胜惋息,但人们又想养生专家那么懂养生,反而不长寿又如何解释呢?实际上长寿是长期劳动的结果,你如果上农村调查,长寿人基本上都是长期劳动的人,而且都是啥也吃,而不是光吃粗茶淡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对于古代人来说,粗茶淡饭,汉语词语,粗:粗糙、简单;淡饭: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买不起,因此只能无盐下菜,称为淡饭。

2、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出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3、对于现代人来说,粗茶淡饭”要科学解读,它是指俭朴生活,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粗”的茶、“淡”的饭。

4、粗茶淡饭”应该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不大吃大喝、营养过剩;也不提倡一位素食,导致营养不良。

5、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寒舍简陋,粗茶淡饭招待不周,请多包涵,这个意思就是来到寒舍有什么什么吃什么,农民自己种的食物,比不上燕窝龙肉,但是确实自己劳动种来的。

6、在以前大多数农村 买不到什么海鲜海鱼 就是很平淡的农民自己种食物养殖的食物来作为招待,甚至平时家里没客人都舍不得拿出来吃,只有客人来了,才有得吃,不是什么珍贵食物,不像城里可以买到大鱼大肉




粗茶淡饭就是生活很俭朴。改革开放前,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差,吃的没什么讲究,填饱肚子即可。我小时候记着,大人们从地里拾来的各种菜叶子,全部晒干,平时往饭食里掺和。喝汤时掺一把、糊饭里掺一把、饼里掺一把、窝窝头里掺一把、最下菜的是包菜包子等等,一切五谷杂粮,用石礳磨下来,麸皮也不扔。所谓的粗也包括糠皮子,全能吃。我们这儿有个习惯,就是用牲口的油炒点儿玉米面,当饿得不行了或者有个病痛的,抓上一把用开水一沏,喝上一碗,享受极了。这才叫喝茶!那时候,穷苦百姓能讲究什么呀!常年有粗茶淡饭就不错了!喝茉莉花茶,北方人有几个见过茶叶的,甭说喝茶了!现在不同了,说话别亏心,吃点儿粗粮叫养生。虽然吃点儿粗茶淡饭,和以前比是两码事!




五谷杂粮时令菜




如果问现在的孩子们粗茶淡饭是什么,他们肯定不知道。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想吃什么就赶紧去买。如果问年轻人他们可能会说粗茶就是质次价底的茶叶,淡饭就是没有什么味道的饭吧。但是如果这个话题问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可就身有感触。其实在六七十年代以前能吃上粗茶淡饭就已经不错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挨饿,在那个经济萧条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吃。我的父母辈们其实喝茶就是指白开水,只有过年时招待客人才能喝一点价格便宜的茶叶。至于淡饭指的就是吃糠咽菜,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吃的主食就是胡萝卜豆腐和地瓜豆腐。说是豆腐其实就是胡萝卜丝或地瓜丝掺入一点点黄豆面煮的粥。再配上用胡萝卜淹渍的咸菜疙瘩,一家人就是吃这样的饭充饥。到了七十年代才能吃上用地瓜面或玉米面做的饼子,就饭还是以咸菜为主,我想这就是粗茶淡饭吧。




粗茶淡饭是一帮普通人的生活,不是富贵佳歺,而是农村最低的生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比如:农村常用的:玉米,高梁,荞麦,小麦,红茹,土豆,等等!




农村老人家说的粗茶淡饭是什么?我是农民的优雅,我来告诉大家属于我的粗茶淡饭。因为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我还不是老人家,但是我一直都是粗茶淡饭的生活着。

记得小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但是挣工分的也就是爸妈加最大的一个哥,一个姐,其他稍微大点的可以给生产队放牛啥的,一天也有两分工,所以我家日子过的比其他家庭都要艰难。

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件事情,六月的大热天,家里人都出去做工去了,妈妈要就洗好了米,我就在家负责烧火煮熟。隔壁有几个老奶奶也在家煮饭的,但是她们煮饭很快就熟了,我烧火烧了一个多小时,锅里还在咕嘟咕嘟个不停,那个天热啊,还是烧的茅草。

那天妈妈一回来我就问,为什么人家的饭那么快就好了,我家的得烧那么久,我妈妈跟我说;“傻孩子,人家的饭全部是大米,咱们家没那么多米,还有萝卜粒,红薯干,所以没人家快呀,虽然粗茶淡饭,但是能吃饱就是好”。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粗茶淡饭”这个词,那年我七岁,这个词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小时候喝茶,家里有个不大的水缸,刚刚好可以装一锅开水,茶叶就是屋后面的树上摘的。爸妈告诉我说是棉花茶,大概就是叶子有点像棉花叶吧,几片叶子放下去,开水马上变成了黄中带红的琥珀色,一缸茶可以一家人和一整天。

这样的日子一直我十岁那一年,我终于吃上了梦寐以求的全米饭,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米饭,那么香甜,梦里吃饭都会吧唧着嘴回味无穷。

到了现在,粗茶淡饭早已经不是粗茶淡饭,仅仅只是一种自谦或者客气的表达方式但是在我的内心里,那却是一段艰难而又充满温馨的童年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粗茶淡饭   农村   长寿   生产队   工分   穷苦   简朴   茶叶   大人   肚子   食物   父母   农民   简单   孩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