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喜欢传统服饰(汉服、唐装)却热衷于过洋节什么心理?

因为商家可以卖东西啊,所以不管是什么节日,最初都是商家开始炒气氛的。传统节日因为国人都懂节日的含义所以不能搞得太过分,而外国的节日国人知道节日含义的不多,那就随商家吹曲解呗。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因此也无不打着封建的烙印: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各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欢乐。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即使是户外多人参加的扭秧歌活动,也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没有全民狂欢的性质。

洋节就不同了,它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而在吃的方面,则没有那些严格的要求。

有人认为,洋节时尚、娱乐性强,充满浪漫和狂欢的情调,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青年人只是将洋节作为一个表达情意的工具,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日子,在洋节的背后,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青年人过洋节不仅是社会开放、生活富裕的表现,也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融。现在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只要是有益的,可以不论中国、外国,传统、从消费的角度讲,多一个节日是好事,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

节日也好,文化也好,没有东西之别,只有古今之分,只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别,没有中国的、西方的区别,都是人类的文明。坚持的原则无非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喜欢过洋节的年轻人,可能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崇洋媚外,认为,西方的空气也是香甜的,跟着外国人过洋节,就沾上了洋气,自身也高尚了许多;一种是,认为过洋节时尚,年轻人喜欢赶潮流,什么时尚,就追什么。这样,才觉得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新潮,是进步;一种是,爱红火,喜热闹。不论什么节日,只要能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天天过节更好。管他什么节,只要我快乐,都过。至于,商家炒作洋节,无需多言。商业炒作所有的节日,为赚钱吧!无论什么原因,过洋节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最好不要干涉,各行其便!




其实很多孩子只是为过节而过节,没多少知道其中意义。当然情人节除外




思想活跃




年轻人觉得好玩!




年轻人过洋节大多数都是凑热闹罢了,不管是什么节,他们只想着开心快乐就行。




现在人生活好了,过洋节的人,大部分人找个借口热闹一下而已,文化根基没有。




这都是社会效应,商家卖传统服饰,但是他也进行洋节的宣传,怎么说呢?我觉得这并不矛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革故鼎新   新潮   年轻人   社会   阖家   唐装   传统节日   青年人   中国   封建   国人   含义   节日   传统   商家   服饰   心理   喜欢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