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上有用慈善抵税收的方式方法可行吗?

不行




我认为不应该。交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不折不扣地依法落实。慈善是个人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奉献爱心,如果用慈善抵税那会把公益善举扭曲变味,就失去了慈善的应有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1.国家对纳税人对慈善事业的捐赠是鼓励的。因此对不同性质的慈善等公益事业出台了不同的抵税政策,一般情况下允许企业或者个人在规定的限额内抵减应纳税所得额,也有一些特殊事项允许全额抵减应纳税所得额。比如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捐赠允许全额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2.因为抵减的是应纳税所得额,并不是直接抵减应纳税额,因此一般情况下,对慈善事业捐赠捐赠的金额会大于抵减的应纳税额。也就是说,如果你捐赠1万元,抵减的应纳税额一般会少于1万元。不过实务中确实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会导致获得的抵税收益大于捐赠数额的问题,就是在极少数税收政策规定的临界点附近可能因为捐赠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后适用低税率,这样会导致这种特殊情况的出现。比如小微企业正好超过了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临界点,如果捐赠一定金额,可以避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的临界点,这样获得的税收利益会大于实际捐赠数额。

3.对慈善事业捐赠国家是鼓励的,实务中也发现有人利用慈善事业达到偷逃国家税款的真实目的。这种情况就离贡献公益事业的初心背离了。比如网络曝光的某公司捐赠产品用于公益事业故意夸大捐赠金额达到抵减税收的目的,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发现会进行查处。

4.对慈善事业捐赠接受对象一般税收政策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一般要求是县级以上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红十字会、各类税收政策明确公告的公益性基金会等。





作为资深会计师,我需要提醒一句,政策上是有关于捐赠抵税的优惠条款的。但是在实操中需要注意,必须通过有关部门认定并注册的慈善机构对外捐赠才可以,比如通过槽点巨多的红十字会,需要获得他们的证明单据,最后税务部门才会认可。除此之外,自行捐赠或通过其他得认可机构捐赠,都是无法实现抵税的。




是可行的。

目前我国的税法对捐赠是可以抵税的。

对于企业来说,有限额捐赠扣除: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还有全额捐赠扣除: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全额捐赠扣除还有: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全额捐赠扣除不限于上述的情况,只要是在税法明确列示的范围内的都可以,不在范围内的就按照限额捐赠在税前扣除。

对于捐赠的政策,个人也同样适用,个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向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捐赠),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在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中扣除的,扣除限额分别为当年综合所得、当年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百分之三十;在分类所得中扣除的,扣除限额为当月分类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百分之三十。

在增值税上,用于捐赠也有很多优惠,如用于新冠疫情,还有扶贫捐赠的货物免征增值税等。

举个例子,我有个客户在新冠疫情时捐了1000万元,享受全额税前扣除,因此抵扣了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0万,少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为1000*25%=250万元,相当于名义上捐赠了1000万,享受了抵税的好处后,实际上企业仅承担了750万。

国家是鼓励企业做慈善的,在税收上给予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这也为创造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给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




可行啊,现在的政策就是这样规定的,慈善捐款可以抵消应纳税款。




肯定不可行,张捷教授已经剖析了这个方案,慈善抵税是把国家的分配权转移到个人手上,那如果真这样,慈善怎么做都有资本大鳄说了算,比如索罗斯他经常大笔大笔的把慈善款分发给颠覆中国的组织里,他需要搞哪些国家就给相关组织发钱让他们分散瓦解造舆论,等哪些国家国本动摇了他再过去利用资本运作收货果实,你说如给真这样做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有活路吗?中国的商人自古都口碑不好,历史上都处于被监视与遏制的状态,这潘多拉的盒子诸位您想打开吗?




这是哪个专家学者还有领导搞得,税就是税不能相抵,至于鼓励慈善可以用别的方法,税收国之根本。这不是给偷税漏税开绿灯吗,美国现成的例子就在眼前,这个方法是想毁了中国。




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




当然不可行!你看看现在的所谓慈善机构。他们己经把它发展成盈利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慈善   税收   社会   税额   临界点   公益事业   限额   疫情   全额   社会上   公益性   所得   公益   有用   组织   方式   方法   国家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