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药吃了五天,不再吃会有什么后果?

看你的意思是吃了五天的抑郁症药物,而且出现了明显的缓解,所以打算见好就收,是这个意思吗?这哪是什么见好就收?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抗抑郁药物治疗周期

一般的抗抑郁药都是缓慢起效的,临床上甚至规定一种抗抑郁药物,如果两到四周治疗无效,才会更换抗抑郁药物。这也说明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疗效。

而直到我们的抑郁症状在药物治疗下完全消失或者HAMD评分≤7分。我们仍应该巩固治疗4-6个月,之后可以视情况减少治疗药物,但仍要进行必要的维持期治疗,以便减少疾病复发几率。

一般抑郁症患者的维持期治疗原则是这样的:

首次发作建议维持6-8个月,

第二次发作建议维持治疗两年,

如果是三次以上发作,建议长期服药,减少复发几率。

过早停药的后果

  • 如果在治疗阶段停服抗抑郁药物,一定会导致治疗迁延不愈,
  • 如果在患者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停药,也就是没有进行必须的巩固治疗,那患者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疾病的复燃,
  • 如果在巩固期之后选择停药,也就是没有进行必须的维持期的足量、足疗程治疗,抑郁症的复发几率会变得大的多了。


再来说一说你的情况,一共吃了五天抗抑郁药,你这是打算达到何种效果?五天能治好的抑郁症吗?可能有吗?我觉得起码我们要明确服药的原则是--必须遵医嘱。医生的医嘱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是多年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晶!

忠告

抑郁症是慢性病,病是一天一天得的,也不可能一口吃过胖子,不管医生建议你服多长时间的药物,一定有他的必然道理,如果坚持服药可以减少复发几率,甚至可以让我们不再复发,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抗抑郁药物服用五天停药,结果就是起不到抗抑郁的作用,跟没吃过药一样,抑郁症症状也不会减轻,会继续维持抑郁状态。

抑郁症患者主要是某些神经介质不平衡导致处在抑郁状态的,但抗抑郁药物并不是服用后直按作用于不平衡的神经介质,而是药物被神经系统吸收后会激活神经免疫系统,从而抑制某些神经介质受体,使导致抑郁的神经介质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当神经介质平衡时,抑郁症状就减轻了。但药物要起到这个作用,需要连续服用2一3周后才启效,启效后要不断坚持服用才能真正起作用。

所以服药5天抗抑郁药就停止服药,是不会起到任何治疗作用的。





本人吃过抑郁药,大概也是吃啦五天左右就停药,因为差不多就不用吃药,其实说心里话,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抑郁很闹心,建议还是吃一点时间,慢慢自己调节,自己的找人说话,散散心,自己的意念强大,抑郁就会好,吃药的好处让你能好好休息大脑,别胡思乱想,吃一点时间吧,战胜它,我已经好啦,希望你也能战胜它




按照抗抑郁指南,抑郁症到了中度就需要药物治疗了。否则你几乎无法从抑郁状态下走出来。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都要两周起效,四到六周达显效。吃了五天,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效果。停了你的抑郁症就得不到改善。其它也没什么。一切回到原点而已。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成都秋水长天,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抑郁症治疗用药的问题,是精神科医生才有的处方权,而一般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则没有处方权,并且用药也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由此,对于治疗抑郁症是否用药或怎么用药,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没办法给出专业的意见和针对性性的建议。至于通吃药以后有什么后果,个人建议还是到医院咨询精神科医生。在遵照医嘱的情况下,做号更有效的治疗!!




如果确诊为抑郁症或者焦虑症,要正规,按疗程服用,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作用。如果3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可以减量服用并继续巩固6个月左右。如果停药后复发3次以上的,建议终生服用。

在临床上,往往失眠、焦虑、抑郁是相生相伴的。到底是失眠导致焦虑和抑郁呢,还是焦虑和抑郁导致睡眠。很多时候是难以区分的。


抑郁药会不会上瘾?

焦虑、抑郁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但是会有撤药反应,不能把撤药反应和成瘾性认为是等同的。当我们服用焦虑抑郁药后,药物改变脑内各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让人感到快乐,使行动力增强,但这种递质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停药过快,可能会出现症状的加重,所以建议缓慢停药,如果症状好转,低剂量维持3个月作用,最终达到停药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抗焦虑药是哪些?

百忧解通用名是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俗称为五朵金花。

以上内容由“海哥谈睡眠”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抗抑郁药起效需要服用2周以上,加药和停药需要逐量停药,否则不良反应会比较大




可能反弹,加重,或者撤药反应。

如果是医生开的处方,最好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否则可能前功尽弃,而且,失去治疗时机。




会「剩很多」!

哈哈开玩笑,这事儿你们听专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羟色胺   普兰   成瘾性   医嘱   几率   介质   焦虑   症状   抑郁   药物   患者   后果   神经   医生   效果   建议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