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积食、不消化怎么办?

孩子积食有危害,金牌月嫂2个食谱搞定!

 

现在天气冷了,很多孩子食欲都不好,有些身子弱的孩子,还会咳嗽、发热等,这有可能是因为积食。有俗话说“十孩九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们喜欢给孩子补这补那,生怕孩子营养跟不上,其实大多情况下,都成了营养过剩了,孩子很容易有积食的问题。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积食?

1、孩子的口气酸臭

2、舌苔变白增厚

3、孩子起床眼屎变多,这可能发热了,需要注意让孩子消食清肝。

4、便便干结粗硬、颜色发黑,说明有热,如果便便还很臭,这是已经积食了

 

有上面表现2种以上,说明孩子积食了,孩子的脾胃弱,得及时处理,不然会引起发热、咳嗽、闹肚子等问题,对孩子的脾胃伤害不小,会影响到孩子往后的发育,不可不重视。

我孩子1岁半积食了,还好当初月嫂在的时候,跟她请教了不少关于照顾孩子的问题,她有教过如何缓解孩子积食的辅食,下面给大家说说!

 

焦米苹果粥

用料:大米一小把、苹果半个

做法:大米洗净,泡半小时沥干水下锅炒,一定要全程小火,不停翻炒,会糊!炒至焦黄,出香味,然后加水煮开。苹果切小丁下锅继续煮,煮至软烂,煮至你想要的任何浓稠度出锅。

 

山楂酸梅汤

用料:乌梅2-3颗、山楂7克、甘草3克、陈皮5克、红糖或冰糖(调味的,可不要)10克、水2000ML

做法:所有材料倒入玻璃锅, 倒入2000ml的纯净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使得料包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至水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煮好之后汤渣捞出,倒入玻璃器皿装好放凉就可以饮用啦。

 

辅食的种类多样有营养,可宝宝脾胃弱,开始吃辅食后容易积食。日常可为宝宝加些沙棘红果粉,放在流质辅食或者热水冲泡,里面是有山楂粉、山药粉、沙棘粉、鸡内金粉等酸甜的粉末,但是没有葡萄糖,健脾消食,宝宝脾胃好消化好,胃口也就好了。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先天不好,后天的脾胃更要好好养,而小孩子脾胃就比较弱,平时吃的不注意就容易积食,积食之后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病症状,所有平时吃饭的时候要注意:1、忌吃过饱,吃的太多就积食,消化不良,2、忌追着喂饭,现在家长怕孩子吃得少,成天跟着孩子身后追着喂,使劲塞,结果越是追着喂,孩子越是不好好吃饭,最终恶性循环,而且容易把小孩子脾胃弄坏,3忌吃零食,零食吃多了,孩子就不会好好吃饭,而且五谷为养,没有很好进食五谷,身体必定不会健壮,4、忌冷热不均,不吃寒凉生冷的瓜果,因为脾胃怕寒怕凉。总之,平时如果有积食可以经常揉揉肚子,按摩。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积食可以试试四君子汤或余柑煮水喝




可以给孩子按摩肚子 绕着肚子顺时针按摩 然后再逆时针按摩 这个其实日常也可以做 帮助胃肠道消化 具体方法可以百度下或查一下搜索软件 当然如果去医院让医生诊断最好




谢邀。我作为一个年轻妈妈,孩子一生病,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常常自责怎么没把孩子照顾好。

还好孩子现在已经八岁了,生病的情况少之又少。最难的就是三四岁的时候,三天两头就生病,我煎熬得足足瘦了十斤。


我孩子三岁时有半年这样的情况:时常说肚子痛,一会儿又缓解了;有时候吃得多,偶尔胃口不好;口臭,汗多,睡觉不安分,滚来滚去,到凌晨四五点开始咳嗽,白天也断断续续咳嗽。

咳嗽才两天,我就带他去医院拿了药,结果好了两天又开始咳嗽,这样反反复复四个月,孩子脸上的肉,肉眼可见地减少了。

孩子他爹还说,“这孩子这么早就开始抽条了,以后一定跟我一样是个高高瘦瘦的帅哥。”

“你儿子这是感冒了,生病了,还抽条……”然后大吵了一架,气得我一天没吃饭。

后来只能求救我妈,边打电话边哭,把我妈也弄得很着急。“你带孩子看过中医没?不要急,你小时候也有这个情况,后面看中医说是积食,你先带孩子去看看,我明儿就过来!”


果不其然,医生给帮我分析了一通,一下子就找到了生病的根源:

孩子有口臭,说明体内有内热;晚上睡不好是因为内有积食生湿化热,外有感受热邪,“胃不和则卧不安”,凌晨四五点咳嗽,是因为这个时间段肺经当令,积食生湿化热,煎熬津液为痰,痰热灼肺,孩子就会咳嗽。

积食咳嗽和其他咳嗽不一样,不但要清肺止咳,更重要的是消积健脾。只要帮孩子消食导滞,咳嗽的情况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平时可以给孩子多吃消积的食疗方,我叫它山楂六物膏。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会儿把制作方法发给你,我这就给你配材料。


拿到后我马上动手做了起来:

1、先把山楂、鸡内金、山药、茯苓、橘皮、大枣、麦芽,用清水洗去浮尘,再炒一炒;

2、放进电饭煲中,加水,加冰糖,熬煮至软烂,将材料捞出来;

3、转到锅中用大火收汁,直到冒出浓密的泡泡;

4、小火再熬一会,保持冒泡,持续搅拌至少20分钟,经过煮制会逐渐变成褐色,并且越来越浓稠;

5、趁热装进,清理好的瓶子中,冷藏储存。喝的时候只需要取一勺,用温水冲开服用就行。


我当天晚上就做好,给宝宝吃了一次,当天晚上确实睡得安稳了一些。

第二天,我妈来了,惊喜地发现,她也带了一瓶山楂六物膏来,“这其实是我自己吃的,人老了,脾胃功能大不如前,稍微吃多了就容易积食、消化不良,我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也要舀一汤匙,冲杯温水喝,才容易睡着觉。


我才发现,自从有了小家,妈妈就慢慢被我遗忘了,我一有事,妈妈也是跑得最快的一个。

妈妈就这样在这边待了两个月,帮我熬山楂六物膏,帮助孩子恢复,放了学带他跑一跑,促进脾胃消化,看着孩子的恢复情况慢慢补充营养,这才花了两个月,生龙活虎的孩子又回来了。


妈妈还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惦记着家里的鸡鸭,回家去了。我就在网上挑了这款成品,没想到效果不相上下,味道还更好,酸酸甜甜的,孩子更爱吃了。

每次都买三瓶,全家都在吃↓↓




小孩刚端起饭碗就被姥姥姥抢了去?儿科副院长教你3个“绝招”,消积食,长大个子

孩子放暑假了,周末,王女士带她儿子去郊区的奶奶家。刚到没一会儿,对门的小男孩布布就来找她儿子玩儿。布布和她儿子同年生,但个子却只到她儿子下巴那里,布布看起来脸色黄黄的,不怎么有精力。


到晚上的时候,王女士看布布脸色差,眼睛盯着她手里的饭碗,于是她就给布布也盛了一碗饭,可孩子刚要吃就被布布的姥姥抢了饭碗。孩子姥姥说:布布不能吃晚饭,要是饿了吃点苹果和香蕉,喝点水。 王女士惊讶地问为什么?孩子姥姥说:布布的脾胃有积食,一定得是吃得太多引起的,晚上得饿着。


在中医来讲,孩子的积食和吃得太多有关系,脾胃的消化量有限,消化不了的就会积累在脾胃里,形成“积食”。话说回来,让孩子饿着确实能让没消化完的食物进一步消化,但是却不能从根源上使孩子的积食症状缓解。


孩子有积食,从这几个“表现”就能判断出来,家长们对照一下:

1、大便干燥,排便的时候很困难;

2、嘴里的酸臭味重,舌苔是黄色的或者白色的;

3、面黄肌瘦,瘦瘦弱弱,精神不佳;

4、常常生病,咳嗽、发热、腹泻和呕吐;

5、放屁多,臭味重,很刺鼻;


【孩子有积食“别饿着”,儿科副院长教你3个“绝招”,消积食,长大个子】

绝招1:

7种药食同源的食物煮水喝将精心准备的橘皮、薏苡仁、山楂、鸡内金、榧子、百合和蜂蜜等7种食材一起加水熬煮一小时,在孩子吃完饭后半小时内给孩子泡水喝,能帮助孩子调理脾胃,脾胃好了,积食也就好转了。


橘皮:中医里也叫陈皮,它开胃理气很在行

薏苡仁:健脾胃和止腹泻,针对孩子常见的脾胃不适症状

榧子:消积食和通便蜂蜜:孩子喝起来不苦,还能补脾胃


绝招2:

别让孩子吃到撑小孩子对“饱”的感受不是很强烈,因此家长们要严格来管控孩子平时的饮食,在荤素搭配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让孩子吃到七到八分饱就可以。


绝招3:吃完饭常运动,防止孩子消化不良或长得太胖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本来就弱,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也比成年人弱,因此在饭后半小时带孩子做做运动、散散步或者跑跑是很有必要的,能预防孩子得脾胃病。


孩子长期有积食,最好的办法就是调理脾胃,而不是饥一顿饱一顿,家长们别做错了!




积食一证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若是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很多有积食的小朋友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往往个头矮。

为什么宝宝更容易积食呢?

原因一:脾胃弱。

小儿有三不足:肺、脾、肾三脏常虚。所以小儿脾常不足。中医认为胃主要的功能是受纳食物,脾主要的功能是运化食物。当吃了过多的食物以后,脾胃不堪重负,就会导致食物堆积,不能消化,从而引发脘腹胀满等病症。

原因二:宝宝不能自制。

3岁以内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原因三:长辈不能给孩子健康饮食。

俗话说:“小儿若要四时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

这里说的长辈,包括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包括带孩子的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长辈往往希望孩子多吃,尤其是肉食,辛辣的食物等。吃得多了反而会造成积食。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孩子身体带来损害。

导致宝宝积食的坏习惯有哪些?

1、睡前吃很多。睡前吃很多,不利于消化吸收,容易碍脾胃。

2、幼儿园吃了晚饭,回家还吃。相当于多吃一顿饭。

3、多肉少菜。吃的油腻的肉食,味道重的食物太多。菜吃得太少。

4、长辈让孩子强吃。长辈凭着个人的感觉强喂强吃孩子。

5、挑食偏食。孩子挑食偏食。

6、猛吃猛喝。看见喜欢的食物猛吃,多吃。

7、遇见不爱吃的饭菜少吃少喝或者不吃不喝。

8、爱吃零食。零食过多,对脾胃也造成一定的负担。

9、爱吃凉的食物。有的孩子吃的食物太凉,造成脾胃虚寒,不能消化食物,而导致食积。

如何辨别宝宝是否积食,有什么症状表现?

长辈不能给孩子健康饮食。

1、食欲不振、厌食,有时会恶心、呕吐。

2、肚子胀热、胃部不适、嗳气酸腐

3、睡眠不安。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4、手脚心发热、口臭、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5、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

6、舌苔白且厚、或者略微黄腻。

宝宝积食如何调整?控制饮食外的缓解方法:

一、按摩方法:

1、捏捏疗法

让孩子俯卧在床上,家长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着督脉以及两旁的膀胱经,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每晚一次,每次捏3-5遍,多了可以到10遍。

2、揉中脘

中脘穴在胸剑结合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家长用手指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呈顺时针按揉,称为揉中脘。揉中脘大约3~5分钟。接着再用两个手掌叠放在一起放在中脘穴上,自中脘下直推到肚脐,称为推中脘。推中脘大约100次。每天两到三次。

3、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50-100下,每日两次。

二、其他缓解的小方法:

1、户外运动

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适当活动,可以让气血流畅,所谓气血流通就是补。身体活动了,脾胃也健,有助于消化,减少食积。

2、饭后散步

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首先就是要少吃点,孩子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吃的太多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表现。

其次可以用点中成药,可以用点王氏保赤丸,也可以用萝卜煮水喝,连萝卜一起吃点,吃萝卜喝萝卜汤,既能促进消化,也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积食排出体外。还可以给孩子日常喝大麦茶,有健脾开胃促消化的作用。




宝宝积食消化不好,饮食需要少食多餐。吃一些比较营养易消化食物。宝宝长期积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一旦发现宝宝有积食现象,应尽早进行饮食调理纠正。1.宝宝幼小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平时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三岁以内的宝宝食物要以软烂为主。避免一次喂食过多。2.宝宝积食通过饮食调理不能改善者。应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从三月份到现在,孩子状况百出,不是喉咙发炎就是咳嗽,最近两天咳嗽加重、半夜哭闹,搞得我很是闹心。”范女士最近被五岁半岁儿子频繁出现的症状搞得抓狂,昨天到医院一了解,才知道这些症状都是因食积引起的。

现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的生活也如同过年一样,鱼肉海鲜,甜品零食,想吃就吃。而过于丰盛的饮食,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们来说,往往会造成负担。孩子平时如果吃太多肉和零食,极易导致食积,而食积可诱发胃肠不适、感冒、上火等。


儿童极易发生食积,由于儿童脾胃后天之本有待发育,食物往往不能完全消化,在肠道形成停滞性的残留。这些残留到达一定积量时,就会造成肠道无法正常蠕动。如果不节制饮食,会让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上不消化,下滞留大便,引起腹胀,造成胃肠系统性的运转失常。

孩子积食一般都有什么样的表现


1、感觉腹部胀、发热;

2、舌苔颜色比较严重、发白;

3、大便干燥或者酸臭;

4、放屁很臭、不停地放屁;

5、一直在打嗝、有股酸臭的味道;

6、发育比较慢、长得比较矮;

7、不想吃饭还总是闹情绪;


以上就是孩子积食的一些表现的症状,积食的时间长了有时候会引起发热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发烧,喝了一些退烧药也不管用的原因,孩子积食一定要重视,不然时间长了表现的可能会更严重一些。

孩子积食,妈妈一定不要劝着吃饭


在发现孩子食积后,不要再劝孩子吃饭,更不能硬喂,让他们的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晚上睡前不加餐,晚上八点后就不用吃任何东西,可以少量喝水。让胃部不那么饱满,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睡好比吃好重要得多。

孩子积食、不消化怎么调理?


1、吃完饭以后让孩子多运动运动、不要一直在家里面待着。


2、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推拿。


3、喝点热水或者是蜂蜜水。


4、吃饭的时候选择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之类的。


5、老中医的调理方法:红枣、山楂、鸡内金、山药、百合、茯苓、 莲子等放在一起用水煎服后煮开喝下,味道是那种很甜的一般孩子都是可以接受的。山楂和鸡内金还有山药都是健脾的。百合是帮助睡眠的、安神的。茯苓和莲子也是有健脾的效果。




宝宝如果有积食、消化不良,首先饮食上注意给宝宝吃软烂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给宝宝熬粥,像小米粥有比较好的补脾胃的作用。另外,可以吃煮烂的面条,注意煮时不要放太多油,不要太咸,太油、太咸都容易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如果宝宝食欲比较差,不想吃,可以少喂,可以少量、多次的喂温开水,保证水分的供给。如果宝宝想吃,可以吃粥和面条。另外,可以给宝宝进行顺时针的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如果宝宝大便没有解,可以用开塞露刺激通便,缓解积食。另外,可以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还可以吃健脾胃的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鸡内金   孩子   舌苔   脾胃   肠道   山楂   小儿   长辈   症状   平时   食物   不好   晚上   饮食   宝宝   不消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