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年真的是自己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吗?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也没有主动剌破房价泡沫,起码日本政府本意并不是这样想法,之前日本政府对房地产也进行过调控,但是房价屡调屡涨,根本不听使唤。当时,日本楼市早有失控的风险。主动剌破房价泡沫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是美国政府主动剌破的,因为美国经济有很强的自愈力,没几年风险化解掉,经济又可以茁壮发展。

那么日本房价是怎样下跌的呢?当日本人在为高房价而欢呼之时,美国政府突然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加息和缩表都开始了,而日本当时经济政策紧跟美国,就是美国搞宽松政策,日本也宽松,而美国现在收紧货币了,并且加息,日本也开始上调利率了,这样经历数次连续加息后,使得日本购房者的成本急剧上升,可能刚需还能坚持一下,但是炒房者肯定呆不住了,就开始抛售房产,而由于日本房价太高,购买力有限,`日本的房价就开始了大跌。一个跌去了七八成,从此日本经济出现了大衰退。

应该说,日本政府跟着美国频繁加息,是导致日本房价的主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使不加息,维持低利率不变,只要日元由升值变成贬值趋势,大量国内外资金也会抛售日本房产,还是要离开日本。

另一方面,房地产疯狂总要结束,炒房者买房不是做房东的,而是要变现获利了结的,当日本房价炒上了天后,各路资金也会主动获利了结,可能届时日本的房价会跌得更猛,更惨烈。

一个国家有房地产泡沫,不可怕,看你愿意不愿意剌破,如果不想剌破,想把危机往后拖,那就会出现泡沫越来越膨胀,危机越来越严重,或许像美国对待次贷危机主动剌破还好一些,越往后拖,房地产泡沫风险会越拖越大,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日本政府已经没有能力让它不破了。如果用上所有的力量,让它不破。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所有的人都投资地产生意,没有搞实业。没有经济来源,那什么维持高房价呢? 看如今的中国,在经济低迷的时代。投资地产,或许是最后一博了吧!前期捞到钱的正在退出(李嘉诚,王健林等)后面接盘的刚需族,或许会很惨很惨的~~(工资不够还房贷就悲催了)




与其说日本主动刺破房价泡沫,不如说是日本的一种无奈之举。

一、为什么要主动刺破房价泡沫:

在1991年刺破泡沫前的4年里,日本的地价疯狂上涨超过200%,甚至和比自己国家大1.5万倍的美国地价相当。

而当时日本的房子已经没有刚需购买了,只剩下投资客来回倒手房子,没有新的接盘侠,有没有投资刺激,为了避免泡沫的进一步扩大,导致经济全面崩盘,日本不得不主动刺破房价,寻求自保。

二、每一场房价泡沫,都伴随着大片区域的经济危机:

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造成全球性经济危机,这与美元的全球地位有关,更与美国房产泡沫有关。

香港1998年发生房产泡沫,整个东南亚地区经济危机。

这样的事发生的有很多,每一次都会给世界和人民带来严重后果。

三、日本房价不主动刺破,任由其发展,会产生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严重后果:

1、银行和百姓的钱大多压在房地产中,一旦房价泡沫扩大下去,百姓的钱会大量缩水,违约还不起房贷的人会越来越多,银行的钱将会大面积亏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将导致银行倒闭,国家经济滑坡,金融危机。

2、对于百姓,房价泡沫继续发展,物价会越来越贵,收入大幅度缩水,紧接着大量失业,就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一样大量人民失业,连饭都吃不上。

3、物价飞涨、金融机构倒闭不景气、人民失业,慢慢发展下去,将造成社会的巨大恐慌,极易造成社会混乱。

所以日本不去主动刺破房价泡沫,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的。

(我是李阿冰,欢迎点赞关注。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日本当年真的是自己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吗?

自己主动刺破房产泡沫?告诉你,不是,是美国将其房产泡沫刺破的,且刺得毫不留情,让日本经济倒退二十年。不,至今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面对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60%,且房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美国便要求日本与其签订了一份广场协议,亦即要求日本允许美国资本大量进入日本,且回报率不能低于5%。面对美国的强悍。日本也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美国资本进入日本大概5年左右的时间,美国政府看到日本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够大了,就要求美国资本撤离日本市场,就这样,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被刺破了,房地产市场崩盘,经济也崩盘。

所以,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是拜美国所赐。只是,日本是一个没有记性的国家,也不知道对错的国家,反而成为也美国的附属,时时处处听美国的,成为美国的盟友,也是让人醉了。




日本以为房价永远不会破,根本不存在主动刺破房价的。如果日本的房价任其发展,日本人现在就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每年卖几套房子就可以换来石油,换来电子产品,换来粮食。工人不用做工,农民不用种地,全国每天盖一套房子卖掉就够吃喝玩乐了,,,,。




其实我们和日本还是不太一样,日本人口少,当时对住房的刚需求基本已经满足了,剩下的都是倒腾房子的投机客,没有新的接盘侠,再怎么倒腾还是在投机客自己手中!咱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人口很多,刚需还有非常大的需求,而他们正是看中了这些刚需,所以抬高房价,房价再高都有一部分会接手的!我们的矛盾是:绝大部分有刚需的民众已经负担不起这么高的房价了! 刺不刺破其实都没有区别,都会有巨大的伤害,当然不刺破的伤害更大些,他会透资国民未来几年甚至10年的消费力,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骨牌效应,会导致实业颓败,消费不振,社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目前这种效应正在慢慢凸显!




日本当年确实主动采取了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措施,甚至在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停止了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日本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美国压力下推出了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策,最终导致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被人们称为“失去的20年”。

1985年,是日本房地产“泡沫”加速的起点,也是“泡沫”破灭的序幕

一切都要从1985年说起,这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而4年后,日本将达到房地产泡沫的顶峰。

1985年,世界各国都在计划裁军,减少军备开支,重点发展经济。1985年2月5日,在日内瓦开幕了40国裁军会议,主要讨论制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综合裁军方案等问题。

随后,同年6月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裁军100万。世界大多数国家开始逐渐从军备竞赛中脱离,积极发展经济,世界经济格局在悄悄变化。

此时的日本经济同样突飞猛进,在二战战败后,经历了数十年“封闭、管制”的经济发展,已经由“战败国”、“不起眼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甚至当时在日本流传“日本世界第一”的口号

此时的美国却开始出现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到了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 129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同时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美元。1985年9月25日,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五国签订《广场协议》,随后日元兑美元迅速升值,美国国债为躲避汇率风险,将大量资金流入日本国内市场,日本产生大量过剩的流通资金,也就是俗称的大量“热钱”涌入。

1988年的日本人:“有钱就买房买地吧!”,狂热助推日本房地产泡沫达到极限

1988年,也就是签订《广场协议》后的第3年,美国兑日元下跌了50%,日元迅速升值。

此时的不少日本企业成为全球头部企业,例如三菱、本田、丰田、索尼、佳能、松下、富士……等众多企业。日本东京是当时世界上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东京的GDP已经是纽约的3倍。

1988年,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为3.1万亿美元,已经达到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分之3,美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为5.2万亿美元。法国比日本国土面积约大1.5倍,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1万亿美元,只是日本的3分之1。拥有851.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巴西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0.3万亿美元,土地面积约为日本的22倍,GDP却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

市场明显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却仍然持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仅1986年 1月到1987年2月一年的时间,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刺激大量的资金由银行存款流向股票、房地产市场。

1988年末,日本人在集体狂欢,股票暴涨、房价暴涨。1985年东京的商业用地指数为120.1,而到了1988年,东京商业用地指数飙升至334.2。

这个时期的日本土地价格到底有多离谱,有人这样形容,“这个时候的日本,仅东京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日本房价、地价的过快上涨已经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土地价格高昂导致日本企业很难扩大生产;土地价格过高阻碍了日本政府建设、发展城市;“天价”住房导致大量的日本人买不起房。

刺破泡沫,“失去二十年”

日本政府在持续降低银行利率,并保持低利率多年后,终于在1989年5月,不得不反向而行提高银行利率,控制通货膨胀,采取货币收紧政策。

1989年5月到1990年8月,日本银行5次上调利率,大藏省(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机关)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行业的贷款数量,而日本银行则要求所有的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包括房地产和非房地产行业),到了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完全停止了房地产贷款。

日本政府一系列货币收紧政策,刺破了经济假繁荣的泡沫。首先是股票大跌,其次是地价暴跌。

1990年日本的股票下跌40%,随后,地价下跌超46%,至此,日本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出现10年的经济衰退,接着10年经济停滞不前。

房地产泡沫从产生到破灭,日本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日本作家池田信夫在《失去的二十年》的开篇就引用了村上龙的一句话,“这个国家什么都有。要什么东西就有什么东西,唯独没有希望。”难以想象生活在20年“没有希望”的国家里,会有多绝望?

由日本房地产泡沫反思我国的房地产发展

我们国家的房地产行业要吸取日本的教训,不能只顾眼前的短暂繁荣,而忽视了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泡沫较小的时候刺破它,比泡沫任其发展到不能控制的时候再去刺破,危害要小得多。

地价稳定、房价稳定,国家经济才能真正稳定,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连住房都买不起,还谈什么共同富裕。

愿社会所有人,居者有其屋。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观点。




有许多人认为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行业产生的泡沫是日本政府是主动刺破的,但其实不然。在那时,所有人都不认为这是泡沫,而是房地产的过度繁荣,包括日本决策层。因此日本决策层的紧缩政策,初衷是为了调控。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日、德、英、法)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宣布伸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多次降息,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另外,由于1970年代起,日本银行业受困于制造业的融资案件,纷纷倾向于把资金投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以上因素叠加,在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更为明显。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到后来,由于房地产实在是过热了,日本政府又开始了迅速的加息,一下子把利率有二点几提升到了6点几。这个操作实在是太疯狂了。加息会让人们的持有成本迅速上升,也就让这个泡沫变得不那么坚实了。而在这个阶段,日本的房价竟然还在涨。也就是说泡沫还在变大。

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加上数次连续加息后,房地产的资金链开始断裂,支撑日本房地产的信用体系瓦解,同时日本的刚需购房成本剧增,房价暴跌,弃供现象开始出现。

此外在汇率方面,由于日元升值,日元在全球的购买力急剧上升,日本外贸遭受重创。而在广场协议签订前后,美国早已布局,低价收购日本资产;等日元升值后,再大肆抛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泡沫的破灭。

意识到房地产泡沫后,日本政府决策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泡沫,但做法是欠妥的。首先是在广场协议后,日元有升值迹象,但还不严重。此时日本希望松绑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以对冲外贸损失,这是对的。但殊不知宽松的政策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猛涨。而当时日本只想完全摆脱日元升值带来的危害,以稳定经济增长,哪里管得上房价。

最后,日本政府在中间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不知该怎么做,啥也没保住,最终导致了这个泡沫的破裂。


结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是一系列国际国内原因的综合。




对于当时日本房价泡沫破裂,与美国利率政策、国际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对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主要是这几个因素综合推动,一个是房地产市场价格本已远远超出合理承受范围,超出了房价价格中枢本身;一个是房价利率不断攀升,过高的房地产市场利率,加剧了购房者成本,加剧了泡沫破裂速度;一个是外部利率环境、国际政策等因素影响,加快本地资本外逃压力,而本土资金吸引力、投资环境的好坏,或多或少影响到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吸金效应,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本外逃压力,而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往往会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多因素综合反映,而过高价格终究逃不过价值回归,这也是给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现象的一种警示。




是曰本自己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


因为房地产泡沫严重拖累了日本的国民经济,房子是商品,但它是固定资产,不是流动资产,商品在流通中只能增加其价值。第一此商品到达一定程度会饱和,第二此商品的使用寿命又不能增加。第三此商品利润高,大家都会来投资,炒作。甚至举债来投资。此商品泡沬将会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炸。炸了!敢想象此商品的威力吗?受伤害的是国家经济和民众。


所以日本多么的不愿意不情愿,也必须主动刺破房子这个商品的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日本   泡沫   主动   房地产   地价   美国   房地产市场   日元   日本政府   房价   当年   资金   美元   政策   国家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