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贫穷国家怎么不开动印钞机疯狂印钞?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关于疯狂印钞这件事儿,历史上很多国家都干过。直到出现了一个连美钞都敢印的津巴布韦,后面的国家才不敢这么干了。

东非小国津巴布韦,并不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原始国家。相反,早在公元前1100年前后,这片土地上就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津巴布韦

19世纪末,和非洲其他国家一样,津巴布韦沦为了西方殖民地。1980年,津巴布韦获得独立。

独立之后的津巴布韦一度成为全球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津巴布韦风光秀丽,拥有维多利亚瀑布、大津巴布韦遗址等5处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首都哈拉雷更是被誉为非洲“花城”。哈拉雷市中心高楼林立,甚至要超过同一时期的上海。

钞票

转折发生在千禧之年。那一年,津巴布韦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改。但是由于太过粗暴,津巴布韦的土改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农业生产陷入崩溃,国内经济萎靡不振,国际资本外逃严重。

由于经济濒临崩溃,税收锐减,津巴布韦国库很快就见底了。没钱了怎么办?不知“通货膨胀”为何物的津巴布韦当局马上就想到了印刷钞票。

印刷钞票

印刷钞票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国家几乎不用花费一分钱,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资金,给公务人员发工资、给学校拨款、给医院补贴。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瞬间就没有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只要白纸管够。

于是,津巴布韦央行马上开启印钞机,24小时不停地印刷津巴布韦币。

几个月后,津巴布韦普通民众突然感到手里的钞票不值钱了,原来买一个馒头只需要5毛钱,现在却要掏2块钱。

疯狂印钞

2004年初,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24%。2006年的2月,印钞上瘾了的津巴布韦央行再次开启印钞机,印了21兆元津巴布韦币来偿还IMF的欠款。5月,在当局授意下,津巴布韦央行又印了60兆元津巴布韦币。2007年6月,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来到了11000%。

2008年,津巴布韦当局已经不满足于印刷固定面值的钞票了,开始推出无记名支票。这种支票金额随便填,但是有最高上限,分别是50亿元、250亿、500亿和1000亿。

面值100万亿的津巴布韦钞票

2008年6月,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1200000%,这还只是官方的公布的数据。然而,津巴布韦当局继续对通货膨胀视而不见。12月,津巴布韦再次发行了面值为100兆元的津巴布韦币。这种货币不仅外国人不认,就连津巴布韦本国人也不认了。在市场上,100兆元津巴布韦币只能兑换25美元。

恶性通货膨胀下的津巴布韦

通货膨胀下的津巴布韦,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出门买菜要推个独轮车,去的时候车上装满钱,回来的时候车上装两棵白菜。到了饭店,吃饭之前最好先付钱,不然等你吃完饭可能就付不起饭钱了。津巴布韦的大街上出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小摊贩,专门买卖钞票。

卖钞票的津巴布韦小摊贩

除了印钞,津巴布韦当局还实行了汇率双轨制、价格双轨制。在价格双轨制规定下,当局禁止全国的商店跟随通货膨胀涨价。也就是说,本来一个面包的市场价格是1万元津巴布韦币,而当局规定商店只能按照原来的500元津巴布韦币进行出售。这样的话,商店卖出一个面包就赔9500元。

商店可不是傻子,他们马上就把店内的面包、牛奶、方便面等所有商品都藏了起来。有人上门来买东西,店主一律回复两个字:缺货!

疯狂印钞之下,津巴布韦人已经买不到面包了

所以,走在津巴布韦的大街上,人们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买不到面包,除非使用美元。很多人饿得前胸贴着后背,已经陷入了绝望。

而此时的国际投资者,早就望风而逃了。

2009年,津巴布韦宣布停止印钞,因为印出来的钞票早就不够支付购买印钞纸张的费用了,而市场上也不认津巴布韦币了。无奈之下,津巴布韦当局废除了本国货币,开始启用美元、南非兰特等外国货币作为法定货币。

津巴布韦街头

津巴布韦废除本国货币的当天,巴国内所有公民和企业的银行账户全部清零。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之前一直持有津巴布韦本国货币,纵然你拥有亿万财富,那么从这一刻起,你的全部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

2016年,津巴布韦又缺钱了。怎么办?继续印钱!

然而,众所周知,津巴布韦的本国货币早在2009年就被废除了,那么它这次又该怎么印呢?这个问题难不倒津巴布韦央行。

美元

津巴布韦央行行长宣布,本次将发行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的“债券”。“本次发行的债券将和美元等值,并与之前发行的‘债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

表面上说是印刷美元债券,实际上就是印刷美钞。

写在最后

疯狂印钞的本质就是:对内抢钱,对外耍赖。

(喜欢请帮忙点赞加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有呀,多的是,你只要上网查看,比比皆是。只是自己印钱自己花,就象被窝里眨眼睛...自己哄自己开心,除了浪费纸张,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穷人更穷,人心恐慌,真没啥意义。如非洲的津巴布韦,钱以百万千万、亿万为计量单位,一千亿津巴布韦可以买三个鸡蛋。还有索马利亚先令、伊朗里亚尔、越南盾、印尼卢比、老挝基普、缅甸币等等,钱也不值钱,拿它买东西,别国不认可,除了难得换算,还真费力费劲费脑筋。

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人们的吃穿住行乐,都离不开物质生产、经济发展这个基础,只有物质生产越多、越丰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提升,才能充分保障民众广泛消费需求,物质丰盛不短缺,价廉物美,幸福感觉才畅通光临。

钱这个货币东东,只是为了人们互相间的交易方便,其发行数量应该与物质经济发展同步、相匹配,才能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和社会安宁,否则,在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贫穷国家,单方面滥印钞票,尤如引洪水漫灌,除了淹死平民百姓,推波通货狂涨,失去信用价值,啥作用不起。

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敢猛开印钞机,那是因为美元为国际流通货币,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买卖,暂时以它为标准核算过账,再说它有先进高科技利润垄断作支撑、军事强大实力作保护神,薅世界羊毛,他国除了哑巴吃黄莲、打落牙齿往肚吞,敢怒不敢言、暂时无力抗争而己,一旦实力生成、机会来临,谁还愿意甘受剥削、挨棒槌三根呢?




最简单明了告诉你,假如一个国家就10个烧饼,国家印钱10块就是烧饼就是一块钱一个,国家印钱100块烧饼就是10块钱一个,这个道理告诉你印钱再多也没用!




很多国家在遇到危机之时,曾经都想过,或者最后都采用了打开印钞机,钞票越印越多,想渡过难关之后再将钞票逐渐收回来。但是真正打开印钞机之后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最终的结果还是这些国家民众受害了。

钞票并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它仅仅是交换的媒介而已。那么一个社会中,应该有多少钞票进行流通?其实是要对应商品交换的总额进行挂钩的。在全球进入到信用货币时代,那些作为发行钞票的备付物,例如黄金和他国货币,他们的价值总和仅仅是本国发行钞票对于汇率的一小部分。这些黄金和他国货币是作为最后等价物出现的。所以信用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一个国家应该流通多少钞票呢?举一个最简单的货币发行的要求来说。假如一个国家商品流通总量为365亿,如果每天的商品流通是一个亿,那么此时这个国家只需要发行一个亿的货币就够了。当然前提是不考虑储蓄和货币乘数以及等等复杂的因素。假如这个国家开启印钞机,发行了两个亿的货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一倍,否则多余的货币去买啥东西呢?没有东西可以买。

当然我们可以去拿津巴布韦做一个具体说明,这可能是近十几年来观察一个国家货币体系崩溃的最好例子。在新世纪到来后,津巴布韦进行了土改,在一定程度上驱赶了外国资本和外国的那些农场主。但是本国农业民族也没有能够及时跟上,一个农业国就此陷入到崩溃的危机。国内经济猛烈下滑不教,国际资本外逃严重。在津巴布韦民众短暂的收回土地的狂欢之后,但是后续生存怎么办?

津巴布韦央行采取了印刷货币的办法,但是正如之前我给大家讲的金融逻辑,物资供应在减少。那么多印刷出来的货币,追逐有限的物资,自然就会物价普遍上涨。而津巴布韦的货币只能在国内流通,在国际上大家不予认可,那么所有的货币贬值,只能由本国民众来承担。最终物价恶性上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财富的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原来讲过一个经济规律,在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穷人将逐渐陷入到绝对贫困,有限的财富反而会被掠夺。

但是美国开动印刷机可就情况不太一样啊,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一大部分的美元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那么多印刷的美元,其实就是由世界所有国家帮他共同分担贬值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我们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在暴涨。而美国国内到了今年的第2季度才开始物价上涨。这就是多印刷的美元逐步回流到美国国内的滞后反应。如果这个国家不开始回收做印刷的货币,那么未来物价一定是逐步上涨的。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开动印钞机,多印刷货币,其实就是对于本国民众的一种掠夺行为,通过财富的再分配,让政府可以获得财富的逐步聚集。




高中毕业应该都不会问这种问题




在物品交易中,货币是买方与卖方用来衡量交易物品价值的工具。按照经济规则,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应该等于或略小于国家经济价值的总量70%,一旦超过这个数值,就被视为货币超发。货币超发的越多,对国家经济的危害就越大,在物价急速上涨的情况下,恶性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人们手中的货币将很快失去价值。国家的进出口秩序与金融秩序会被打乱,社会将陷入动荡。随之而来,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会严重下降,国家信用也将陷入破产。

通俗点讲就是,你当别的国家的都是傻子吗?你有多少都东西,就印多少钱。钱印多了,汇率自然就会贬值,而且是印的越多,贬值就会越快。当国家信用破产时,你们国家的货币就会变成连厕纸也不如的东西,擦屁股都嫌它硬。如果你让我举个例子的话,“印钞之王”津巴布韦就是最好的例子。


罗德西亚首都 索尔兹伯里

津巴布韦原称罗德西亚,因气候宜人,盛产农产品而闻名全球,被誉为“非洲面包篮子”。在1990年以前,津巴布韦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在1990年后由于粮食产量日趋下降,粮价升高。政府为了控制粮食价格,采用暴力手段,实行“快车道”土改计划,强行征用3041个白人农场,用于安置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的白人农场主为了维护自己权利,开始不断游行抗议。


2000年激进派领导人穆加贝上台后,为了维护黑人的利益,稳定国内动荡的局势,于是采用强制手段将抗议的白人全都驱逐出境。然而当这些白人管理者被驱逐以后,不仅使津巴布韦白白损失了大量高层次管理人才,同时还使土地管理和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下降,结果造成了在各个产业链上商品供应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穆加贝的激进做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弹,他们联手对其展开严苛的经济制裁,使津巴布韦的经济陷入严重困境,通胀开始了。

通胀发生后,物价随之大涨,人民要求调薪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任政府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决定以大量印制钞票的方法解决薪资问题,结果在商品供应短缺的情况下,物价迎来了一轮又一轮上涨。为了平抑物价,津巴布韦政府只能继续印钱,于是钞票的发行量再度升高。通货膨胀持续发酵,恶性通胀开始了。

到了此时,津巴布韦本应积极调整政策,解决国内矛盾,寻求国际谅解,吸引外资,稳定币值,结果穆加贝政府不但没有出台任何缓和矛盾的政策,反而又推行了更为激进“国有化运动”,强迫外资公司将自己的股份低价转让给津巴布韦本地企业。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导致仅存的外资企业纷纷出逃,津巴布韦终于走向绝路。



在2000年以前,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5.5%的水平,以非洲的标准属于正常,津巴布韦元与美元的比值约为1:1。但是自穆加贝激进政府上台以后,津元就开始大量贬值。2001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为112.1%,到了2005年通货膨胀率又增长到了585.8%,到了2009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直接爆表,暴增到了231000000%。津巴布韦元与美元的混率达到了250万亿:1,津巴布韦主权货币彻底沦为废纸。(通货膨胀带给这国家最大的好处是,再也不会有抢劫案了。抢了一提包钱连个鸡蛋都买不了,“投资回报率”太低了。



有一位外国记者对津巴布韦当地居民进行采访时得到了的这样的回答:

津巴布韦现在的高物价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的,以前津巴布韦的生活成本非常低。现在的生活处境对于他们来说非常艰难,他们每天醒来都会发现自己又变成了“穷光蛋”。因为物价每天都在贬值,今天挣得钱,如果没花完,明天就会变成废纸。超市的员工几乎一个小时就会更换一次价格标签,一颗鸡蛋的价格从最初的100津巴布韦元涨到了1000、1000万、1000亿、10万亿…


由于货币超发,导致国家信用崩溃,邻国断绝了与津巴布韦一切贸易往来。国家因买不到邻国的煤炭,全国性停电从一周一停,变成了每天都停;工厂因没有足够的资金进口原料,不得不减产、裁员;医院、学校因为付不起工资,只能停业、停课。就连食盐、味精、鸡蛋、牛奶、面粉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也是时断时续。津巴布韦人的生活此刻就好像陷入“流沙”之中,他们既无力自己摆脱困境,又得不到政府的救治,就只能在痛苦中越陷越深。绝望与无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永恒的主体!!

据统计:因生活水平过低,津巴布韦国民的预期寿命下降到了39岁,为了躲避这场灾难,约有1/6的津巴布韦人(2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越境逃至邻国南非。



总结: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生产力(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着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超发的货币越多,国家主权信用就贬值的越快。一旦国家信用值归零,货币就只是一张废纸!




钞票对应的是购买力,当物资数量不变,钞票金额却成倍飞涨的话,那面临普通人的,将会是地狱一般的生存模式。要想分析贫穷国家为何不开动印钞机疯狂印钞的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个国家都有哪些贫穷原因。

众所周知,地大物博且人口不多的国家,是很难贫穷起来的,所以相对应的,若一个国家人口多却资源少,那就先天挣扎在贫困线上,比如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他们那些面积不大的国土上,生活着远超于负荷的人口,国境以内又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不仅常年日照都能把田地晒的裂口子,临近海域的国家还时不时就会遭遇海啸等自然天气的威胁。

除此之外,突如其来的政策地震,也是会让一个国家进入贫穷的原因之一。毕竟人心不足蛇吞象,当政者若没有严苛的法律监管,很容易掠夺老百姓的财富掖进自己家的口袋,假如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那么身后的万丈深渊就是其国民需要经历的一场噩梦。

对于人口多且资源少而导致贫穷的国家来说,疯狂开启印钞机模式,是治标不治本的一件事。就好比一个锅里就放了五块鸡翅,印出5面额的钱,等于可以各买到一个鸡翅,但锅里鸡翅的量不增加,哪怕印出一个面额的钱,也不过是膨胀了几百倍再去买同样的鸡翅而已。除了会让生活在这里的人,用起钞票来更不方便以外,只会加速各行各业的崩塌。

再来看政策变动会导致贫穷的国家为何也不能疯狂印钞,这就像中医治病讲究要找到病灶,从而对症下药。既然该国家是因为某项政策让国家进入贫穷,那么这个政策的颁布是否能行,就是值得再三商榷的一件事。

只靠疯狂印钞来解决国内需要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再因印钞带来连锁反应通货膨胀,那本来只是动荡一下的国情,就会更加危机四伏。所以很多贫穷国家,哪怕整日被挣扎在温饱线的困窘折磨着,也不敢开启疯狂印钞这个更为可怕的“猛虎”。

不过也有一些胆子大,不信邪的国家,比如大名鼎鼎被通货膨胀玩死的津巴布韦,这个国家先是占了会导致贫穷的人口多,资源少这个先天劣势,毕竟同属于非洲国家,生存条件天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本来就跟玩游戏一样,既然开局没人家有优势,那苟住猥琐发育,也是可以徐徐图之,逐渐发展起来。

但津巴布韦却下了一剂猛药,突如其来的土改,让国家一下子就从上到下运转不灵了。人活于世,吃喝最大,田地承担着生计重任,是轻易变动不了的。津巴布韦的土改政策,让许多靠种地为生的人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得倒贴着种地,赔本的买卖自然没人做,那整个国家一下就更加物资紧缺了。

缺少物资怎么办呢?津巴布韦的每个人都要吃饭,医院、学校等机构还等着福利支持,请求资助的消息像鹅毛一样飞到当政者的桌前。虽然已经很明显,这场危机就是由于土改引起的,但到手的利益舍不得抛弃,他们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疯狂印钞,反正白纸没有钞票值钱。

短时期内,津巴布韦的缺衣少穿情况得到了改善,大家的薪水能发下来了,做生意的也有资金再次进货了。可之后的结局,想必每个人都知道,紧跟其后的通货膨胀,让人们发现钱越来不值钱,推一车钞票都无法换取一颗大白菜了,津巴布韦至此就可以看到结局了。

疯狂印钞跟通货膨胀,就跟双胞胎一样令人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确实可以延缓危机的到来,就像海啸来袭,拿木板围了一个大坝挡住了呼啸的海水;可恨它则是,被蓄力的海水当冲破木板的那一刻,力道将是之前数倍的杀伤力,可以瞬间吞噬掉一个政权。

就拿民国来看,本身发行的货币一角就顶一角的购买力,一个银元就是能下馆子点一桌子菜的价值。可到了末期,超量发行货币,同样让货币大大贬值,好几百的袁大头都买不到一盒火柴,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饿的没办法连树皮都啃光了。

由此可见,疯狂印钞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无异于敲响了丧钟。基本就是到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的危难局面下,当政者才不得已选择投入大量钞票引入市场的举动。毕竟他们的视角跟生活着的老百姓不太一样,老百姓其实不太在乎头顶天子是谁,只要安居乐业,政治清明,谁当权都一样。

可当政者就得保住自己的位子,他一旦被推下去了,哪怕国家依然富足,跟他也没多大关系了,留给他们的归宿,痛快一点就是头掉了碗大个疤,折磨一些或许还要监狱过完下半辈子。

因此,经济学经常把通货膨胀跟银根紧缩放在一起来说,这往往可以形成一个连招,通常用于政权更迭之际。毕竟通货飞速膨胀之下,每个人的财富就跟被掠夺一样,不知怎么的就不见了,如往年不看重的吃喝用度花费,都能占去大家几乎全部的资产。

等人都没辙,集力迎来一个新政权时,随着银根紧缩,人们又会发现,钱重新变得值钱了起来,就跟内存过载,格式化过一样,大家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奋斗。当然很多人会质疑有一个开启疯狂印钞却安然无恙的国家,那就是一经历经济危机,先疯狂加印钞票的美国。

之所以美国仿佛成为例外,原因之一就是美元在国际上的信任体系,会让众多的国家一起为超负荷印出的美元买单,就好比众人拾柴火焰高,疯狂印钞的风险被分摊掉了。

其次,美国会在疯狂印钞的同时找一个对手来比划,从而达到转移国民矛盾的目的,假若把对手真给干掉了,那从该国得来的好处,就能缓解掉疯狂印钞的通货膨胀问题。因此,贫穷国家无法做到如美国一般又有人托底又能转头单挑他国,疯狂印钞是不可取的选择。




国际贸易中能够成为大多数国家公认的硬通货币的数量屈指可数,目前排名最靠前的就是当前的美元,全球外汇比例占到了60%,接下来就是欧元占到了20%,日元占到了5.6%,人民币占到了2%左右。其他国家的货币基本上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流通度是远远不够的。

而我们能够看到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都是当前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国,对于那些贫穷国家而言,他们一旦打开自己的印钞机疯狂的印钞,那么等同于是经济自杀。因为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也就是所谓的汇率锚定或者说价值锚定。

为什么当前的美元这么值钱,全球都认可美元?原因就是二战后期美国的数代精英阶层耗费心血打造出来的金本位,让美元直接与全球的黄金挂钩,后来金本位崩盘以后美元又陆续和其他贵金属、战略石油、大宗商品陆续挂钩,这才保持住了美元的购买力。

比如像当前的津巴布韦就属于妥妥的贫穷国家,在2000年以后因为经济开始急速衰退,津巴布韦的政府开始利用印钞来刺激经济,这导致短期内因为津巴布韦币没有价值挂钩和锚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津巴布韦的官方货币兑换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呈现出了大幅度的贬值。津巴布韦国内的天量通货膨胀率也最终导致津巴布韦的货币政策崩盘。

所以学过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能够明白,货币不会凭空的产生,也不会凭空的消失,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货币背后所锚定的都是价值需求和价格锚定,即便是当前的美元,也不敢肆无忌惮的打开印钞机,而是要衡量美元汇率与全球其他国家价格矛盾之间的平衡。




首先要指出,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一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即钱能买到东西,印更多的钱就能买到更多东西,在此基础上也就引出该问题,那便是为何穷国不是直接印钱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虽然问题的理论非常荒谬,但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中就可了解,无论哪国纸币都是一种一般等价物,是为促进交换效率而产生,本身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上下浮动空间极大且与一国综合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为何有的国家纸币堪比黄金,有的国家纸币却一文不值。所以以货币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虽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部门但不是唯一部门,即使像英国这样老牌金融大国,拥有英镑这种全球重要国际货币,面对当前经济困局也不敢用单纯的印刷纸币来代替经济发展。因为英国综合经济实力已不足以支撑英镑在全球的地位,必须依靠多年来积累的英镑国际信誉。一旦开始无限印钞模式,英镑的国际信誉会迅速崩溃,英镑也就会成为一堆废纸。



此外,任何国家内部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都有一定上限。正常经济运行中,每一年发行的货币都是根据对全国经济生产总量的评估来发行。简单解释,就是本年度本土大概会生产多少商品并假定这些商品都会在本土交易,以此为基础计算市场可能需要的货币总量。同时,除个别国家完全开放本土外币交易外,大部分国家还要针对进出口贸易顺差换算相应的本土货币,将顺差部分收归国库。从中不难看出,如果发行货币严重超出本土市场实际需求量且该货币又不是国际货币,不能被他国消化,那会造成非常严重通货膨胀,本土金融体系将有崩溃危险。

除货币本身运行限制外,市场现实运行也要求必须将货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题目中对于无限印钞票的判断有一个大前提,即市场上提供的各种物品没有限度。但实际经济运行中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无论物产多么丰富,本土所能提供的各种产品总量也有一定上限。这种情况下,更多的货币并不会必然买到更多的东西,只会让各类产品变得稀有,从而出现“价高者得”的现象,在海量货币刺激下不断涨价,形成经济领域常讲的通货膨胀。



同时,过度印发本土货币还会冲击本国在全球的金融信誉。现代经济发展中,国家金融信誉非常重要。如果一国有着良好金融信誉不仅有利于获得国际贷款,本国货币也更容易为他国接受,在国际贸易中也容易得到更多信任。一旦滥发纸币,国家金融信誉极易崩溃,既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贷款支持也很难吸引外国投资者。所以经济运行是一件非常复杂事情,过度印刷货币无异于饮鸩止渴。固然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将增发纸币作为重要经济刺激手段,但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没有任何国家能承受通货膨胀失控的风险。




首先要了解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

你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印钞问题,所以你要了解一下印钞的原则,如何印钞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话,那我们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不分昼夜的连续不断的印钞,这样的话,每个国家就可以制造大量的印钞机,印钞机越多,雇佣的工人越多,造的钱就越多。所以到了最后,哪个国家想富有,就制造许许多多的印钞机,这样一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钱的发达国家,你觉得合理吗?

事情当然不能按照这样发展,因为钱多钱少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富有程度,关键是看自己国家的钱,有没有价值,值多少?这也就是汇率问题,为什么一美元和一人民币不是等价呢?这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那么决定一个国家的钱可以印刷多数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下面我详细回答这个问题。

用一些简单的道理告诉你,一个国家的钱多钱少,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财富,劳动就可以创造价值,当然一些自然资源也是财富。比如说一片肥沃的土地价值100美元,然后你在这块土地上种植了果树,果树开花结果,那么此时此刻,该片土地就价值500美元,因为你在这块土地上花费了时间,投资了金钱,消耗了精力,所以这块土地变得有了价值。

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国家人口多,去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被纳入国家财富当中,什么样的东西才会更有价值,那就是技术含量高的东西,所以要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你才能创造出高科技,那才能提升国家的财富。

非洲国家本身原因

非洲一些国家,自然资源很多,但是他们不愿意利用,而且非洲人特别懒,好吃懒惰,很少去创造一些东西,所以即便人口多,也没有创造出有价值的财富,所以本身国家就很穷,这样的话,发展不起来。

钱是什么?钱的数量多数并不能代表价值多数,不论这个国家有多数钞票,这些钞票的总价值还是要等同于国家的财富。同样举个例子,假如说南非国家财富为3000亿,那么如果南非国家制造3000张钞票的话,每张钞票就价值一个亿,如果南非制造3000亿张钞票的话,那么每张钞票的价格只是一元,所以印钞机印刷再多的钱也没用,印刷的多了,只会让钞票贬值。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后续可也关注我,向我提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津巴布韦   贫穷   疯狂   国家   非洲   通货膨胀   美国   钞票   物价   货币   东西   价值   美元   财富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