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优秀老师不在一线任教,而争先恐后到教育辅助岗位呢?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他们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我们要承认优秀教师以前作出的贡献,不要老盯着优秀教师转到辅导岗位,教师是脑力劳动者,随着教龄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优秀老教师的身体和精力不如年轻教师,他们转到辅助岗位目的是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把机会和平台让给他们,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整体提高。

正如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他们头上的光环。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在体育场上拼搏。到时候会转向幕后从事教练工作,他们会培养出更多年轻的优秀运动员,也是给了年轻运动员施展才华的机会,推陈出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优秀教师转到教育辅导岗位,并不能说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不优秀,教师的成长也有一个过程。很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一个规划,认为教师是一个一眼望到头的职业,无论怎样努力,也就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是从一线教师中成长起来的。

在某些教师眼里,优秀教师转到教育辅导岗位是一种偷懒行为,因为教育辅导岗位工作压力小,更适合养老。如果老师有这种想法,说明这样的老师还是一位普通的老师。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定位,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成长状态,不同的教师,角色定位不一样,工作性质也就不同了。





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当代中国的教育,是评价机制严重失衡的教育。评价一个老师优秀不优秀,就看你教的学生期末考试分数高不高。哪怕你知识水平再高,上课上得再好,考试成绩赶不上别的老师,你就不比别人优秀。曾听说过这样的事例:某校一位特级教师与一个代课老师同教一个年级的同一门课程。特级教师的课自不待说。那位代课老师呢?一上课就让学生打记要考要背的内容,当堂必须记熟背诵,否则放学后留下来加倍处罚。到了期末考试后,代课老师教的班级人平分要比特级教师教的班级高。舆论哗然,特级教师老没面子,下期力辞教学,去干二线教学辅助的工作。就是这种评价机制,在学校领导、家长,甚至是老师学生中影响很深。许多老师不敢花精力去钻研探讨教学艺术,都用多花时间多逼学生死记硬背来求得教学效果好,以得到好老师的名声。在这种氛围中,谁愿意到一线教书呢?





这个问题来的太巧了。前天我刚和我朋友聊天,他原本是一个二线城市重点小学的高级教师,去年下半学期,他辞职到一个大型连锁教育机构做了老师。针对这个问题,他给我了一下的原因:

工作压力小

他在学校是高级教师,事业编制,工资什么的都还说得过去,也比较稳定,还有寒暑假,原本他是我们羡慕的对象。但对他来说,在学校做老师,每天有写不完的教案,做不完的PPT,每年班级都有升学率考核,平均分考核。一个班那么多学生,他不可能面面俱到,偶尔有那么几个学生学习下滑,领导和家长都会追究他的责任。

本来教学任务就够繁重,每年还有职称评比,职称考核。即使到了寒暑假,还经常会有家长和学生微信咨询各种学习问题,难以有自己的私生活。

到了教育培训机构,压力就小很多。学生少,家长领导要求少,只要把孩子的趁机提高,皆大欢喜。

时间自由

老师也是公务员,也是朝九晚五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不能耽误,平时请假什么的都很难。尤其是晚上,大部分白领晚上的时间都可以自己支配,他们晚上还要改卷子,写教案,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可以说只要学生没有放假,老师就是24小时待命。

到了辅导培训机构,每天的课程不多,自由时间比较充裕,没有那么多考核,他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收入差距

做老师的时候是事业编,但工资待遇也是绩效考核。基本工资加上课时费和其他补助,一个月扣去五险一金到手也就七千多。

到了辅导机构,由于他是高级教师,讲课效果好,每天两个大班的课程,晚上两个一对一辅导,一个月下来扣除保险之类的,到手一万五左右。这个收入还可以提升,只要他有精力接更多的课,还可以往上涨。

工作环境轻松,心情愉悦

学校是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等级森严,领导最大。其次在学校做老师,家长给的压力也很大,很多学校的领导,面对家长的投诉,哪怕是不合理的投诉也会直接批评老师。这样的作风让老师很压抑。

到了辅导班,他和老板之间是雇佣关系,更确切是经济合作关系,我出服务,你出钱。双方更对等,心理上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教师也是一个职业,工作要不开心,要不钱多。如果有不开心,钱也不多,那估计是很难留住人的。




大家好,我是何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是现在的教育管理制度所造成的。一线教师要求比较严格,考勤、作业、教案、备批改辅、控辍、家访、各种考试考核、迎接各种检查验收丶集体备课、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真是名目繁多,好象哪一項任务都特别必要,教辅岗位就好多了,不用备批改辅等工作,时间充足自由呀。应该是给一线教师减负,让他们回到教学岗位中去,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一家之言,谨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作为在一线任教二十几年的教师,教师普遍待遇不高,课时津又很低,在一线任教比较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早晚自习都有课,比如在我目前的学校,大部分教师不愿任教语数英,而愿意任教历史地理生物,因为语数英老师需要上早晚自习,而且每天有课及作业,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所得的收入甚微。更多的教师愿意去教育辅助岗位任职,因为任务相对轻松,补贴又比较高,被公认为“香饽饽”。




优秀教师不想再一想教学,的确有这样的现象。原因实际很简单:

第一:教育辅助岗位工作轻松,至少没有压力。

现在的一线教师,压力很大的。升学压力考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每一位老师。

特别是很多工作多年的优秀教师,更是不堪重负。那怎么能减压呢?很简单,只要不教课,自然就没有压力了。

教育辅助岗位,虽然工作量也不少,但不上课,就不用担心学校考评,压力是不存在的。这是很多教师不愿上课的主要原因。

看看下表,是我们学校对老师的考评。谁敢说自己没有压力?年年如此呀!

第二:教育辅助岗位,钱也不少挣。

我们学校每年算绩效,教育辅助人员和一线教师差不了多少。

多工作但不多挣钱,你还想努力工作吗?

我原来的搭档,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自从老公当上另一个学校的校长后,就到后勤处了,每天检查一下学生的卫生,在校园转转,一天任务就完成了。用她的话就是,那怕每月让我少挣500元,我也不想上课,太累了。

但实际上,能去后勤上的都是有背景有后台的,学校在算绩效时,这部分人员并不少。

不用上课,钱还不少,干嘛要上课?

第三:接近领导的机会多。

别小看学校的不上课人员,他们和领导接触的机会更多。

一般的老师,每学期和校长说话的次数都是有限的。但那些不上课的人员就不同了,学校杂七杂八的事他们都参与,和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更多。和领导关系熟了,自然好办事。

实际每个学校不是优秀教师不想上课,哪个老师也不想上课。很多老师是没办法,但凡有机会不上课,都不会上的。

目前的一线教师,压力大,工作量大,但职称可能也评不上,绩效可能也不多拿。他们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没有任何成效,又累的一身病。所以目前很多老师都想开了,也不评职称了,只要不上课,干啥都行。




人往高处走




你的判断是错误的,在一线的老师基本都是很优秀的




一、职称晋升到位了。

这部分人占了大多数。职称一般都已经聘上了高职,不想再在一线拼命了。拿着高工资,找个轻松的活,悠哉悠哉,何乐而不为呢?

二、形势所迫。

不断升级的校闹,使得部分老师不敢在认真负责的去教书育人了。特别是本校有被“校闹”迫害的老师,活生生的事例就在身边,说不害怕都是假话,找个闲差,明哲保身吧。

三、自身的经历。

经历过校闹,打击太大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得不到重用,心灰意冷了。

四、压力大,身体状况不好。

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外加身体不好,在一线已经吃不消了。

五、家庭原因。

孩子照顾,老人有病,等等。到教辅岗位没有早晚自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好回答,因为教辅岗位压力小、待遇好、适合养老呗。大部分人嘛,总是拼搏奋斗过后,希望来一点安逸的生活。优秀的老师,更是如此。

你要这么想啊,优秀的老师为什么前期优秀?因为他以前特别拼嘛,把精力都耗费得差不多了、身体也败了,所以,功成名就、高级到手、各类荣誉等身之后,就顺理成章想着给年轻老师让路、铺路,退居二线养养老了嘛。这也不是教师队伍里特有的问题,任何机关事业单位,大抵都是如此。只不过,教师队伍关注的人多,让人感觉这个问题更明显罢了。

再仔细去分析一下,一些优秀教师退居二线教育辅导岗位,虽然看起来是教育界里的大损失,但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原因这里我也简单地讲一讲。

1、教育,比得更多的其实是精力。

比如,教师不同于医生。医生是越老越香,满头白发的医生代表着自己的经验丰富,但是,满头白发的老师呢?则代表着你的精力不济。与学生相处,更多的时候不光光靠经验,而是“相爱相杀”的精力。

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1个人对几十个人,大部分时候,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和学生们相互“厮杀”。从早上七点——到晚上9点半,其间要教学、要管纪律、要管学生的情绪,绝对不是一个满头白发、随时有可能血压升高、心肌梗塞的老教师能吃得消的。

所以,我现在其实特别理解一些学校里,老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现。毕竟,如果当了班主任,但精力又不济,最后伤害的就不仅仅是自己,同时也是整个班的学生。

2、教育辅助岗位,教辅岗位更适合老教师。

教育辅导岗位,其实也有点学校里的“领导”的味道。这样的工作,重在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别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活,教师队伍里关于利益的分配,同样也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会麻烦不断。

这样的活,老教师和新教师相比,当然是优秀老师、老教师更加能服众、更加适合咯。毕竟,这么多年在学校混,人家还是或多或少会卖你一张老脸的嘛。所以,老教师退居教辅岗位,其实是有一点学校里的定海神针的味道。

3、大量的优秀教师退居二线,但是,更大量的优秀教师,其实还是活跃在舞台上嘛。

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教师,尤其是优秀的老教师退居二线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更多的优秀教师还是活跃在教学一线嘛。比如,在我们学校,很多老师评上了高级,虽然现在参加活动、公开课的激情少了、次数少了,但是同样也还是带着满课时量的学科教学量、默默在耕耘嘛。

这些老师,没有了往日出风头的兴致,现在沉下心来,在自己的一抹三分地里默默躬耕,我认为,这样的他们,对教育的贡献才更大。

结束语:

我总认为,优秀教师是一个相对概念。教育比得是精力、比的是情怀,只要是一个认真负责、对学生在耐心付出的老师,他就是优秀教师。

所以,没有什么优秀教师退居二线的讲法,留在一线的,为教育在激情付出的,都是教育线上的优秀教师。虽然他们可能没有荣誉、没有称号、没有各种奖项,但是,教育不是靠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撑起来的,而是靠这些老师实实在在默默耕耘出来的。


你好,我是君山,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也喜欢喜欢一些教育问题上的探讨,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岗位   优秀   老师   争先恐后   职称   优秀教师   精力   家长   压力   领导   教师   时间   学校   更多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