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民看不起基民,也不信任基金经理?

因为现在基金经理差一点不不负责,管什么输赢反正我是旱涝保收,什么手续费托管费,加上历年股票分红的股息足足有10%,你理解这什么概念吗?比如你一只基金规模在1000万,那就拿走100万,各种费用拿来发放工资,而且每年都差不多,这么好的事那里去找?而且他不用为买基金我们负责,反正你人傻钱多,骗一个算一个,你经常买基金你们就发现,有的基金规模越小,最好到清盘那种程度,那就是不负责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了,还有更为离谱是,基金经理负责任一连挂好几基金那里,平时也没有调仓换股,这样数年下去,基金跌的不成样,苦了我买基金的基民了!如果侥幸盈利了就是基金经理功劳,随便给点汤我们喝,如果输了自认倒霉吧!这种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导致了,与其让基金经理败光我们钱,不如我自己去操作就是输了也心甘的心理来到股市,自己操盘输赢都是自己操作,才导致股民看不起基民人傻钱多那种不知所以然输钱!







股民看不起基民是有原因的。股民是玩大炮的,基民是玩鸟枪的,不在一个层次。

第一,资金方面

股民一般是从几万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而基民呢?基金门槛很低,多数是十元百元起购。股民多是财大气粗的选手,一手交易起步,少则几百,多则几十万,而基民往往是几百的定投,或者几千的购买。所以从资金量上来说,股民也看不上基民那点小打小闹的钱。

第二,时间方面

股民往往穿越牛熊,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动则是股海生涯几年十几年的老股民。股民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从心理上来说,有一种过来人的心理优势。不经历过大牛市和大熊市,不可以与之语炒股。而基民普遍是小白,看见APP里推荐的,比银行存款高,就一头杀了进去,还没经过时间的洗礼。

第三,技术方面

股民要想在股市玩的转,没点技术含量是不行的。所以股民的日常就是看新闻看政策,复盘分析个股K线各项指标,均线,量能,PE,PB,百分位,MACD,KDJ等等。让一个股民和一个基民凑一块吹牛,保证股民能把基民吹晕。

第四,不信任基金经理

主动型股票基金最看重的还是基金经理的水平。同样作为操盘手,股民觉得还是自己操作靠谱点。毕竟自己炒股,船小好调头,进出方便,而把钱交给基金经理,需要很大的信任。而且,基金是持有多只股票的,股民则更喜欢研究通几只股票,自由买卖。而且,基金经理有爆出建老鼠仓的行为,这对基金经理这个行业也是个摸黑。

最后建议,小白玩基金练手,等搞明白股市了,则可以小金额慢慢炒股了。最后发点福利。




在部分股民眼中,基民是比自己更绿的韭菜。

举个例子。

股民就好比拿着筹码去赌桌上玩,因为没技术没运气,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而基民,就好比拿着筹码给你了一个陪赌的女郎,让她给你下注,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都没自己上手玩两把,就输得一塌糊涂。

而且,不论输赢,她们都会先问你要小费,这岂不是亏大发了?

但现实情况是,一个长期混迹于赌场的陪赌女,比起偶尔去赌场玩的客人,更懂得赌场。

虽说她们也不能包赢,但至少对于不同牌桌的玩法规则,了解得很清楚,不会盲目地押注。

毕竟给客人赚钱,他们才能更长久地在赌场里生存下去。

这就好像玩21点,一些不懂规则的赌徒,手上已经拿着两张10的时候,还在选择要牌,结果可想而知。

这部分股民不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认为自己才是最专业的,但现实情况是能跑赢基金平均收益率的股民,还真是为数不多。

基金经理并不是一个人,基金经理是一个团队,他们具备的研究能力和择时能力,是大部分股民并不具备的。

因此,综合来看,基金的综合收益能够跑赢80%以上的股民,这等于给那80%的股民多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偏见地认为自己比基金经理聪明的股民,必须要有能够超越基金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是那20%。

今天聊个话题,哪类人更适合玩股票,哪类人更适合玩基金。



股票vs基金

很多人对于基金的认知,并不全面,单纯地认为基金就是投资一篮子股票。

还有一些人认为,即便基金更厉害,自己也可以跟着基金买股票,基金买什么自己跟什么,何必去交管理费、认购费、赎回费。

投资基金最大的优势,是借助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尽量避坑一些垃圾股。

基金公司也有踩雷,但踩雷率远低于普通散户,而且几乎没有踩到过任何的杀猪盘,几乎不存在无理由的净值暴跌情况。

当然,个别基金出现过大面积回撤也是很正常的,整个市场一定会有个别案例,但从大多数情况来看,从概率来看,基金踩大坑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这也是为什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跑赢大部分股民,甚至跑赢大盘的。

优秀的回撤控制能力,是基金的法宝,而这本质上是由于基金拥有强大的投研能力。

当然,基金也有对应的劣势,那就是基金投资偏向于价值投资,以业绩预期为导向,并不注重对于题材的投资。

我们都知道,市场短期内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定是具备热门题材的股票,而并非那些业绩长虹的白马股。

之所以不去捕捉热点,是因为基金的投资是流程化的,并不是以短期炒作为主,绝大多数股票的配置,需要经过行业研究、上市公司研究、价值区间研究等三道坎,才能入场。

持有时间短则半年一年,长则五年八年,在基本面没有出现重大变故,业绩预期没有明显下滑之前,并不会有太多的调仓举动。

这也就决定了,在大牛市里,基金能给到的超额收益,是相对比较低的,优秀的股民能把握的机会一定会更好。

牛市持股,熊市养基,由此而来。

当然,到底是选择股票还是基金,肯定没个定论,股票有股票的优势,基金有基金的好处。

有能力的人,股票结合基金一起做投资,可以有效地扬长避短,达到更好的组合投资效果。

当你没有把握一定能自己管好钱的时候,不妨双管齐下,自己掌控一部分,交给别人打理一部分,让实际情况去跑一个结果出来,谁的收益更高,再去做决定。



哪类投资者适合做基民

说实话,我认为至少有80%的人,更适合做基民,而不是股民。

这并不是因为只有10%-20%的人在股市里赚钱的原因,而是这部分人对于股票投资的认知,有很大的偏差。

想要参与二级市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素养。

如果明显不具备的话,借道做基金投资,明显会更合适一些。

1、没有股票市场投资经验。

如果你没有任何股票投资的经验,优先选择基金投资总没错。

你都不知道股票市场是个啥,还不找个专业的人先领领路?

投资的成功率,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增加的,所以新手入市,如果不靠运气,压根没法赚到钱。

或者说,即便靠着新手光环赚到了钱,如果没法快速总结经验,钱也很快就会赔进去。

基金本身并不需要你懂股市,只需要你能判断市场的大逻辑,知道当下这个阶段是不是适合投资即可。

跟风买基金容易亏钱,如果能独立思考,找到合适的时机去参与基金,赚钱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2、股票投资明显跑输指数。

还有一类人,也比较适合买基金,就是在股市里输钱的人。

当然,有些人会说,熊市里都在输钱,所以,这里说的输钱,就是跑输指数。

如果你在股市里,属于排名靠后的那50%,那还是建议转投基金的怀抱。

毕竟,基金的平均成绩,肯定挤进了前50%。

股票市场不是不允许亏钱,而是要有参照物,比如大盘指数。

有一个专业名词叫α回报,就是超额收益,比起指数来,你赚了多少。

跑赢指数是股票投资者最入门的目标,也就是成为前50%的投资者。

3、愿意做中长期投资,缺乏投研能力。

还有一些人,他们其实懂一些股票投资,看好一些行业,希望做中长期的投资,分析行业红利。

但对于股票的选择,需要一定的投研能力,这是绝大多数散户不具备的。

这时候,基金的优势就相对明显了,投研能力更强一些,更容易找到业绩不错的股票。

借道基金投资一篮子白马股,也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

基金即便没有百发百中,但是持仓中绝大多数还都是优质的白马股,能伴随时间去成长,享受到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4、时间精力有限,无法深入研究股票。

对于时间精力有限,无法深入浅出研究股票的人来说,选择基金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

毕竟挑选基金,只需要参考规模、风格、基金历史业绩等排名指标即可,比起研究一家上市公司要容易许多。

股票本身需要投入时间去研究,基金则会好很多。

当然,这也不是说买基金就很随意,就可以买了不去管,而是相较之下,基金更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把钱交给专业人士打理,这种做法在海外很早就盛行,不仅被接受度很高,实际的投资回报率也确实都不错。

5、情绪管控能力差,管不住手爱操作。

还有一类人,很适合投资基金,就是那些容易在股票市场里迷失自我的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情绪管控能力很差,管不住自己的手,喜欢做高频的交易。

别看股票交易的佣金现在普遍在万二,双向就是万四,加上印花税,过户费等,也不是小数目。

如果每年的交易总金额是账户资金的十倍以上,那很明显手续费远高于基金的管理费等各项费用。

重点还不在费用,而是交易频率很高,亏钱的概率也很大。

尤其是那些容易被情绪影响,甚至失控的股民,容易在短期内高频交易,导致巨大的亏损。

这类人,先学会耐心地持有基金,看懂股票市场的规律再说。

以上五类投资者,真的该考虑一下去体会一下当基民的乐趣了。



哪类投资者适合做股民

当然,有适合当基民的,就一定有适合当股民的。

虽说只有一小部分人,但这部分人天生就更适合把钱拽在自己手里。

天生的股民有以下三个特征。

1、对交易敏感,盘感好。

说实话,这个是天生的,属于天赋技能。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操盘手,交易员,他们对于数字敏感,对于交易敏感,有天赋。

有些人说,盘感是玄学,但其实不是。

对于盘面的洞察能力,压根就不是玄学,这是一种对市场情绪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于盘面异动的捕捉能力。

没办法,有些人天生就有优势,这是老天给的,没法强求。

勤奋决定下限,但天赋决定了上限。

2、情绪稳定,不容易受外界影响。

从交易心态上来看,情绪稳定的投资者,往往会更有优势一些。

他们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更冷静客观地分析思考问题。

我们都知道,很多不必要的交易,或者错误的交易,都是在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做错的。

情绪会让人追涨杀跌,让你没有办法理性思考,甚至病急乱投医。

情绪这个东西,一半靠后天的磨练,一半是天生的。

有些人天生就慢性子,做事不紧不慢,内心波澜不惊,就天生适合交易市场。

在这一点上,有些人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热爱股票,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

热爱股票这件事,还真不是每个人都一样。

有一些人把炒股当投资的一种,有一些人那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热爱股票。

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股票,才会不论风雨,不论涨跌,都会关注着股票。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其实研究股票很有意思。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很没有意思,尤其是在亏钱的时候。

热爱是动力的源泉,“股痴”在股市里成功赚到钱的概率,肯定是大于普通股民的。

以上三条,是先天适合做股民的人,但股市中赚到钱的股民,并不一定都是先天具备天赋的,还有很多是后天努力得来的。

后天有能力在股市里赚钱的股民,有以下三个特征。

1、善于总结经验。

股市就是一个高级的找规律的市场,找到规律的人就能赚到钱。

那些善于总结经验的股民,往往能更快地通过摸索和交易实践,找到市场的规律,并且懂得利用规律来赚钱。

复盘、做笔记,都是很好的方式方法。

而那些靠运气在赚钱的人,往往喜欢凭着自己的心情去做总结,多半时候会重复地去踩同一个坑,亏钱的概率自然就更高。

股市中的规律有很多,找到其中一个就能赚钱,压根不复杂。

举几个例子,找到均线多头排列的买入,上涨概率肯定大于50%,找到股东人数减少的去布局,赚钱概率也必然大于50%,找到放量的股票去跟进,上涨概率还是大于50%。

很多事情都不复杂,需要自己去总结,去寻找方法。

2、执行能力很强。

后天能培养的另一种能力,叫做执行力。

股市中,有多少次你是因为执行力,导致的亏钱,有考虑过吗?

明明原本有计划,却临时变卦,产生了幻想,想再等等。

交易举动的变形,是导致交易亏钱的原因,同时也让交易总结变得越来越难做。

执行力,是一切的根源,不仅在股票交易中,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一样。

股票交易中,执行力更重要,交易的走形程度直接影响了交易的成功率。

同时,执行力也是规避情绪波动最好的利剑。

执行力是可以培养的,也一定要去刻意地做好,去做到有执行力。

3、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最后一条,很多人容易忽略,就是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即便在交易市场里,也是一样的。

捕捉细节的能力,同样需要后天去培养。

股市里的细节特别多,可能是一则公告,是一个异动,是一个政策。

对于股票的分析,不管是技术面,还是基本面,也同样需要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每一个细节决定了你交易的成功率,越注重细节,成功率越高。

要记住,细节永远决定成败,你和那些交易高手的差距,就在细节上的把控。



作为股民,你是不是看得上基金经理,根本不重要,因为有人喜欢投资基金。

基金经理凭自己的本事赚钱,股民也凭自己的本事赚钱。

自己做自己的选择,用结果说话。

最后,用三个投资圈的法则来总结。

投资圈法则1: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些人喜欢基金,有些人喜欢股票,都没有关系,赚钱就行。

投资圈法则2: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你可以买股票,也可以买基金,两者都有,也没问题,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投资圈法则3:鞋合不合脚,自己知道。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盈亏会告诉你哪一类投资更合适,不必执着地去输钱,要为赢钱找方法,找途径。




这些年,基金业传出的黑幕、老鼠仓事件还少吗?

想买哪个基金,直接查看它的十大持仓,然后直接选前三名个股买就好了,有必要多交费用去买基金吗?




不要买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主要是四个原因:1.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一进一出,几个点没有了。而这恰好就是基金公司的利润。2.基金经理的水平不一定比你高,也是一样的追涨杀跌。3.免不了有老鼠仓。4.股票型基金在股票下跌过程中,也要保持相当高的仓位,说是为了稳定,其实是拿基民的钱当炮灰。




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扛大炮的看不起玩鸟枪的。下面,咱们具体分析一下:

一、账户资金

先放几个数据吧!

1、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达1.75亿户。按此计算的话,年内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10.49万元。人均炒股资产从33.8万元上涨至44.3万元,涨幅达到31%。2020年A股两市全年成交额达到206.12万亿元。

2、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8.88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基民规模突破8000万。如此估算,基民人均账户资产大概23.6万元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股民不管是数量还是资金量,都要远高于基民

一般情况下,股价都要几十块钱甚至成百上千的也不在少数,即使买上一手,最少都要几千块钱,像茅台这种股价上千的股票,甚至要十几万才行!所以,没有一定的资金量,是没办法炒股的。

而基金门槛很低,多数是十元百元起购。绝大多数基民往往是几百块钱定投,或者几千块钱购买。所以从资金量上来说,股民也看不上基民那点小打小闹的钱。

3、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平均的。根据下图可以看出,大部分股民账户资产还是集中在50万以下,并且近一半是1—10万元,这个还是比较符合客观印象的。

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照《中国银河证券公募基金分类体系(2020版)》的三级分类标准,2020年主要基金类型平均业绩分别为:标准股票型基金收益率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59.57%,长期纯债债券型基金收益率2.69%,普通债券型基金(可投转债)收益率4.02%,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2.02%。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超14%,远超此前机构公布的股民全年平均3.6%的收益。

所以,虽然股民看不上基民那点投资的钱,甚至,很多股民亏掉的钱都要远大于基民的本金,但赚钱才是我们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广大股民不要打我)

二、投入时间

1、MobTech大数据显示,中国股民主要集中在25岁至44岁之间,这一年龄段股民占比超过七成。45岁以上“银发族”股民仍在坚守,占比13%;男性股民占比接近75%,是女性股民的3倍左右。

2、2020年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90后占到了一半以上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基民的平均年龄要比股民更加年轻,而且,参与投资的时间也要更短。股民往往穿越牛熊,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动辄是股海生涯几年十几年的老股民。不管是经验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更占优势。而基民普遍是投资小白,很多理财和投资市场的基本知识都搞不清楚。

3、但有利就有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认为更合理。虽然很多基金经理的水平有待提高,但仍不乏有很多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得到广泛认可的基金经理,是值得我们信赖的。说到底,就算是多年老股民,仍然有很大概率亏损,而基金只要长期坚持定投,可以说,亏损的概率几乎为零!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2020版),报告显示,疫情之后,90后更爱攒钱了,2020年上半年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4成,平均不到4天要往余额宝存一笔钱。

其实,就像10年前的老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如今被打脸一样,如今的年轻人,在投资理财上其实总体要更有规划、也更敢于尝试。至少我接触的很多4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的理财方式还是仅仅停留在银行定存上,就连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敢买!或许,这才是“被银行收割的人群”!(广大中老年人不要打我)

三、投资技术

1、股民要想在股市玩的转,没点技术含量是不行的。所以股民的日常就是看新闻看政策,复盘分析个股K线各项指标:均线、量能、PE、PB、百分位、MACD、KDJ等等

另外,越是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的人,越看不起从事低风险投资的人,仿佛投资理财是一个比胆大而不是收益的游戏!

虽然做高风险投资的人,总会有部分人成为富豪,而低风险的投资活动,决定了它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有一定的限制,但相比而言,成为富豪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们不能因为有人买彩票发财了就一窝蜂都去买彩票,努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2、基民可能根本不会关注股民关注的那些,只知道所买基金的基本面,比如基金评价和历史收益率、基金经理怎么样、持仓股票属于什么行业、规模等等,只要选择一只好的基金,长期持有并及时止盈就好了!

3、总的来说,技术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听说过职业股民,但却基本没有职业基民。因为,股民需要开盘时时刻盯盘注意动向,不开盘的时候也要研究公司基本面、分析各项指标和财务报表、看时政新闻,不然,可能一分钟没注意,就风起云涌行情有变!

对于有正常工作的股民来说,很有可能会落到工作和投资两边都被影响的境地!而基民就轻松多了。这些工作只需要交给基金经理去做,毕竟就算自己亲力亲为,也不一定有这个耐心和能力!虽然每年都要付出一定的管理费,但相当于花钱买服务,还是物超所值的!

四、不信任基金经理

股民不信任基金经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标不完全一致股民当然把盈利作为最重要的目的,但基金经理为了扩大基金管理规模,以赚取更多管理费。目的的不同造成操作的不同和责任心的不同。前者因为是自己的钱,一定是抱着对自己和资金负责的态度来操作,二后者有可能一味地追热点、迎合普通投资者。虽然业绩和收益率会很大程度上决定基民是否购买这只基金,但情绪化的、投资理念不成熟、知识不完备的普通基民很多时候只是凭感觉做决定!

2、基金经理选择难度大。目前基金经理总数近2500个,要从中选出管理水平高的经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他需要具备长期业绩优秀、调整能力强、管理基金时间够长等等条件。有的基金可能长期业绩优秀,但近期拉垮;有的经理但看年化收益每年都不好,但可能总有一两个季度业绩很突出;有的可能但看某一年业绩很好,第二年在市场热点轮动时盲目固守不能及时调仓;有的虽然近几年业绩都不错,但可能刚买没多久就卸任这只基金的管理经理……

3、成本更高。这个好理解,同样是1万元,买基金可能手续费要好几百,但股票只需要几十块钱,无形中拉低了自己的收益率!

4、投资周期更长。股市中玩短线和超短线的大有人在,每只股票可能赚个两三点的收益就卖出。但如果基金这么玩,都不够付手续费的。基金适合长期持有,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收益率!

5、规模大,船大难调头。一般情况下,每只基金都有重仓的股票和行业,不会轻易更换,即使短期业绩不好,也不会调仓,进而会影响收益率。但对于股民来说,可以随时赎回买进,不存在这个问题。

6、收益率更高。虽然股民并不比基民赚钱多,但出现牛股的几率却更高。很多股票一年翻几倍,甚至几个月就翻几倍,即使总体市场行情不好,夜总会有牛股引领市场;但基金一年能做到收益50%就已经很好了,每年的收益冠军,行情好时也只是翻倍多点,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有可能全军覆没!

7、内幕交易丑闻。前些年,基金经理老鼠仓等新闻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也影响了很多人对基金经理的信任。虽然现在已经基本杜绝了,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的个人建议就是,对于投资小白来说,最好不要直接参与股票投资。可以先买基金,同时了解一下股票交易的总体行情和具体规则,毕竟风险更低,直接冲进股市很大概率沦为韭菜;然后,小仓位买点股票试试,但还是以基金为主。

相信我,拉长时间轴来看,市场上80%以上的投资者,收益率好不如啥都不懂只定投基金的小白!


如果觉着我说的多少有点用,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关注,谢谢!




股民看不起基民,是因为两者有许多本质上的不同,如追求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股民不信任基金经理,是因为两者的目标、利益、操作方法有较大不同,有些主要方面不值得信任,如道德底线、职业操守、收入方式、操作方式等。

股民、基民有许多本质上的不同:

股民的股市梦想和追求、股市投资实战方面,通常有以下特征:

1、追求在股市投资中能够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把自己的本金交给基金经理了,如同坐在台下看戏一样,除了被动地看,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可是通过股市投资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初心和梦想,别人能够替你着想、帮你实现吗?

所以绝大多数股民都有一个成为股市职业投资人的梦想,每天不断学习、复盘,把自己成长为股市投资专家和实战高手、赢家。

2、追求通过股市投资获得财富大幅增长。

不否定一部分基金经理能够通过抱团取暖、新发行基金推高老基金持仓老股票的方式,做高一些基金的市值。但是基金经理是长期持仓、很少波段操作的,这就注定了每年持续保持较高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股民可以根据波段趋势来波段操作,甚至在下跌波段中完全空仓,基金经理是不可能这么做的,除了在波段高位少量减仓来应对基民的赎回。

3、自信自强。

股民自信,追求自强。

因为自信的人生,才够快乐、精彩。

终身追求自强,才能不断改变、成长自己,不断变得专业、职业,那才是真正的自强。

生命不息,自强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功地做好每一个波段趋势行情。这才是真正的股民豪情和快乐。

4、艰苦创业。

许多股民,是把股市投资当作一门生意来不断刻苦学习研究的,甚至当作一项终身事业来艰苦创业的。

至少我是这么想、这么做的。

如同读书一样,坚信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用心读书、领悟通透,十年寒窗,定有所成。

5、追求百折不挠、螺旋式上升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

雪水自青藏高原,一路东流而下,百折不挠。因为它的认知、目标是汇入大海,每一次轮回都会升华生命、获得新生,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常人在二维平面世界看到的来回往复、无意义循环。

这就是我所认知到的快乐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

在股市投资生涯中,就是用心研判大盘的波段趋势,研究有大资金运作的潜力个股,追求波段操作上80%的成功率。

股民和基金经理的目标、利益、操作方法有较大不同。

基金经理的目标,是平时每个交易日尽可能满仓,好最大限度地提取管理费用;年底了,再冲击一下排行榜,争取下年能够多发行基金,可以再管理一只基金,多拿一份高薪。

基金经理的利益,除了保底高薪、基金管理费用提成,还有券商交易佣金的返佣、高位接盘的报酬、帮助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的报酬。

比如股价维持在高位,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票质押能够多拿到现金、能够不追加保证金、能够到期高位减持,还能够按最近2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去增发和配股获得更多融资。

基金经理的操作方法,就是涨高了减仓、跌多了再补仓。

股民是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热点,切换股票操作的。

基金经理有些主要方面不值得信任。

比如道德底线、职业操守、收入方式、操作方式等,缺少刚性规定、自律和公众监督。

具体说,在股票选股和仓位管理上,主要考虑市值的稳定,回避大起大落、防止基民集中赎回,是一切从保住自身饭碗着想和操作的,而不是按照每年的基金盈利来提取管理费用。

甚至有叶飞爆料过基金业私下做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拿好处费的事。

写在最后:用心研究每一个大盘的波段趋势单元

大资金大多数就是在此时此处加仓做多的。

因为,研究每一个大盘的波段趋势单元,是我的一个股市追求,也是波段操作的依据。

验证查阅《行情总在绝望中产生》

用心研究每一个大盘的波段趋势单元


您受益,请点赞

点击头像,进入“@养生投资”主页,可每天主动、及时获得更多分享。

关注@养生投资,飞越股市漫长牛熊时空|安康快乐日常生活养生,“低估值、低价位”底部趋势价值投资稳健盈利↗(个人观点,仅作交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也不是你说的股民就看不起基民。这个怎么说呢?比如说炒股票吧,股民是自己炒股票,这个道理你肯定是容易理解一点,股民自己去证券公司开户,或者在网上手机上开户,绑定一张银行卡,然后自己选择购买股票就可以了,程序其实就这么简单。基名如果买的是股票型基金。原理也是变相的在炒股票,只是自己没有亲自参与其中。这个时候基金公司就是你炒股票的代理人一样,只是你不知道,基金公司拿你的钱买的什么股票而已。和股民买卖股票一样,都要交佣金和手续费。自己买卖股票的好处是当时卖出,资金就马上回到自己的账户里面,还可以继续购买股票,基金就没有这个便利条件了,你的先申请赎回,最快明天钱才能到账。为啥大家不怎么信任基金经理,这个道理也容易理解,这个都是签订了风险协议的,是亏是赢你是后果自负,基金公司炒股票赚了,你也划得来他更划得来,但是如果亏了,那是你划不来他还是划得来,反正本钱是你的,

他也没有出半毛钱,亏了你也得给手续费和佣金,这块费用你是一分不能少的。这个也是股民和基民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是股票和基金的区别。




在我看来,股票和基金就像是高富帅和经济适用男,我们炒股还是买基金,就像是在相亲市场择偶。择偶目标是高富帅的人对自己信心爆棚,容易瞧不起喜欢经济适用男的人,然而,和高富帅在一起就真的更幸福吗?不见得!


01 选择高富帅的人,总是对自己特别自信。

  • 第一,股市神话多,基金市场则“平平无奇”。

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的任意一年,前1%的股票表现都远远优于位于前1%的基金,平均高出244%。股市神话不断,从2006年至今,茅台涨了150多倍,腾讯更是涨了359倍,想一想,如果能抓住一只牛股,还买什么基金?

  • 第二,炒股有技巧,而基金看似“傻瓜操作”。

不得不说,炒股真的很有参与感,既要看盘,还要选股,涉及到的技术更是不计其数。炒股的人,没有几天,都会变成“炒股高手”,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相比起来,基金确实像是傻瓜投资,本质就是把钱给别人打理,于是,“自力更生”的炒股人自然看不上没有技巧的投资小白。


  • 第三,管好自己的钱,不用担心“老鼠仓”。

基金市场的发展历史不上,发展前期,爆出的丑闻还有不少。有的基金经理搞老鼠仓,损公肥私;有的基金经理互相抬轿子,诱骗资金入场,基金业绩有多少水分,让人疑虑。

于是,炒股人就要说了,我付钱请你帮我理财,基金经理却坑我的钱,你说这口气怎么平!

02 选择高富帅一定更幸福?不一定!

说了这么多,炒股就一定更好吗?看看今年的收益,截至2020年12月23日,A股市场上,48.3%的个股是下跌的,而赚钱的基金是99.3%。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年投资个股,赚钱概率大约是52%,而如果是投资基金,这个概率就是99%。

  • 第一,股票业绩分化严重,垃圾股比牛股多得多!

A股中,牛股很多,但是垃圾股更多,如果以一个班级作比,股票班就是学霸和学渣并存的班级,而基金则是成绩相对平衡的班级。

投资股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投资基金则可以相对稳妥的获取收益。然而,喜欢安稳生活的人,应该多于喜欢惊险刺激的。


  • 第二,炒股是门手艺活,不是每个人都有“金刚钻”。


股市的常态是七亏二平一赚,股市的不确定性太大,真正能从股市赚钱的人,是少数。广大投资人在投资技巧上是缺乏的。

比较而言,基金经理专业人做专业事,他们能够用专业化的投资技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更高收益。

  • 第三,基金投资省事省力省心,适合更广大人群。

最后,在我看来,买基金看起来“傻傻投资”,但是投资省心一点不香吗?每个人都有生活、有工作,几个人能够随时盯盘呢?对于大多数人,付出一些管理费委托他人理财,是值得的。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美国学者波顿麦基尔做过一个实验,让猴子投飞镖选股,其回报和基金经理人差不多,这是对基金和理财机构极大侮辱。

自己投资是对自己能力测试,买基金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股民   经理   基金   波段   收益率   概率   投资者   收益   股市   业绩   资金   能力   操作   时间   股票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