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喝酒时的入座顺序和敬酒顺序有什么讲究?

山东人喝酒时的入座顺序和敬酒顺序,讲究太多,我尽量说得简单,让外地不懂的朋友能直观了解一点吧。

一、山东人喝酒时座次

这个在正式场合非常讲究,若是你不懂,千万别先坐下,免得尴尬。教你几个小诀窍:

1、酒店里看椅子摆放与酒杯里手绢摆放的花式。

仔细看椅子,即使是圆桌,够星级的椅子摆放,也会是三三相对配两两相对。总之你一见三张椅子一起的,若不是主人,也不是副陪,那就别坐那里,这位置是主陪+左右两个主客,副陪+左右两个副客的位置。

注意桌上酒杯内手绢的花式,满桌只有主陪与副陪两个位置的手绢叠放花式不同,一看就明白。

2、若椅子和手绢看不出,在山东农村做客,讲的是北为大,东为大。

在酒店房间里,面对门口的位置是主位(山东人叫主陪),主陪正对的位置是副陪,主陪右手是第一主客,主陪左手边是第二主客。副陪两边是俩副客,若有三陪,则在旁边侧陪。

山东人讲究尊老,作为小辈要记住,主人和主客副客不落座,不要抢先坐下,会让人觉得不懂礼节。若是你是主客,也要等主人安排请你上座,谦让一下,千万不能自己主动先去坐下。

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要学着带眼色,领导在座,要多主动给客人添茶倒水,菜上来不动声色地顺时针把菜转到主客与主陪位置,这时候主陪一般会给两位主客布菜,敬客人先吃。

年轻人切记:上来菜品一定先敬客人和主人,千万不要自己先一筷子下去,那你的人品刷一下子就下去了一截了。

二、山东人敬酒顺序

山东人敬酒,先是主陪领酒,一般会先讲下领几杯酒,几起喝出来。酒桌上多是三六九的数字,三杯,三起喝完一杯,或六起喝完一杯。这个没啥固定模式,完全看领酒的主陪的个人能力。

主陪领完,交接给副陪,副陪再领着喝。一般主陪副陪配下来,大家基本六七成酒意了,此刻边陪(又叫三陪、四陪)就要开始领酒。这些都进行完,主人宣布开山。主客回敬,副客回敬,各种互敬,基本打一圈下来,就喝大了。

这种敬酒,还有些喝酒次序,比如右手端杯往左边顺序依次干杯,左手端杯则右手边开始依次干杯,谁都不能挡霸不喝,否则下面进行不下去。又什么不能随便与人碰杯,碰杯要干杯,还有什么站着碰杯坐着喝,站着喝酒不算等等,我到现在也还弄不清呢。

山东各地区,敬酒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比如胶东烟台地区,喝白酒爱用大杯(三两三的杯子),一杯一口闷,三起,或六起的节奏。高密地方用小杯,看着不起眼只有几钱的容量,可他们敬得多,开山后打满桌的喝法,就是一个人站起来敬酒,打满一圈(全桌客人),车轮战,这个敬完那个又站起来开始,厉害的会跟每个客人喝三个。阿兮经历过一回,真是怕了,关键酒桌上的人找各种理由都能喝酒,比如第一次见面,上来鱼喝个鱼头鱼尾酒,鱼背鱼肚酒,同行喝一个,敬在桌女士们一个,……有一次我一看不好中途溜了,去外面随意看看,再后来就是到了酒桌坚决不端杯,只喝水。

酒桌套路深似海,量浅的,我劝您真的别端杯,或者开始不要敞开了喝,留点最后回敬的量。意志薄弱了,是顶不住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些言辞攻击的。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现在山东人喝酒也没有酒桌猛劝的了,喝多喝少自己随意,但酒桌上的礼仪,还是要讲的。




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酒文化实际就是儒家文化和官场文化的延伸,现在更是职场文化的延伸。山东人的酒场,特别讲究,甚至超过了国宴的礼仪。许多山东企业家等成功人士,都喜欢在酒场上识人看人用人,所以,了解一下山东酒文化,非常有必要。

第一,要知道你坐在那里?

山东的酒场座次,那是第一道文化,坐错位置,这场酒就喝不下去了。酒场总有主客之分,酒桌上最主要的四个人的位置是绝对不能坐错的。主人一号位是主陪。主人二号位是副主陪。客人一号位是主宾,客人二号位是副主宾。所以,这四个位置怎么判断呢?

一般正规酒场都有座签,如果没有座签,你怎么找准位置呢?首先,冲着正门的位置是主陪,主陪右侧是主宾,左侧是副主宾,主陪对面是副主陪。其次,看主陪背后一般有一幅画,或者主陪对面有电视机。再次,看主陪和主宾的酒杯里的餐巾布要高出一大截,提示你这是主要位置。见图所示。

第二,要知道敬酒顺序。

敬酒顺序是山东酒文化的第二道文化,这是特别讲究的规则。职场小白,切莫到场后乱说话,只要乱说话,长辈和上司一定觉得你不懂规则,怎么堪当重任?经常看到不懂事的小年轻,一上桌就很活跃,甚至站起来“主动”敬大家一杯。你以为你很豪爽,别人看你傻子愣头青。

山东酒场的开场,一定是主陪现场。主陪还要先请示一下主宾,“我们开始?”这些客套话都是程序,以示尊重的意思。然后,主陪要先敬祝酒词。一般是喝三杯三句话。第一杯祝酒词,一般是欢迎酒。第二杯是感谢酒,第三杯是预祝合作愉快酒,等等。要看当时的场景来说应景的祝酒词。

主陪三杯酒三句话说完,要交权给副主陪,让副主陪敬酒。一般是主陪一大片,副陪单个练。通常是副陪敬三杯酒(也有敬四个或七个的)。第一杯敬客人集体,主人方可以不喝,也可以陪着喝。第二杯单敬主宾,第三杯单敬副主宾。副陪敬酒之后,是不是可以说话了?错了,有的地方,还是三陪四陪,呵呵,轮番上阵敬酒。有的酒场,客人还轮不到说话,就被喝倒了,这样才显得待客热情呀。

第三,要知道自己敬酒的规矩。

主陪、副主陪敬酒之后,往往主宾要抢先发言,集体回敬一个感谢酒。这样子,酒场上就进入了“战国时代”,可以互相敬酒了。但也是讲究敬酒顺序的。

一是主陪要从主宾开始,单个敬酒,俗称打一圈。副主陪,也要打一圈。有的热情的主宾,也要打一圈。这是规定动作。这三套规定动作做完或者在做的过程中,才是其他人发言敬酒的“时段”。

作为下属,敬酒一定要有敬酒顺序和规矩。一般要从主宾、副主宾依次开始敬酒,基本是按照职务高低来排序的,当然差别不大,也可以按照座次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敬酒也可以。

作为下属、职员或者年轻人,一定要保持对长辈和上司的尊敬,主要体现在敬酒的程序、喝酒的状态和说话的意境了。主要的礼仪是,下级酒要倒满(大杯白酒或者大杯红酒也要多倒一些),原则上要比上级和长辈量要多一点。最好的双手捧杯,酒杯要略低一点上级长辈的酒杯,以示恭敬。敬酒词,也要体现尊重职义,比如,感谢培养的话,感谢指导的话,祝福事业发展和身体健康的话要多说,然后来一句,我先干为敬。

综上,知道以上三点,基本的酒场就能应付下来了,至少不会丢分了。但是给人印象,要加分,那么还有许多细节文化要学习。总之,山东酒局上,首先要讲规矩,其次要讲尊敬,再次要长眼神,如果表现得好,还可以在上级和长辈眼里加分,助力职场发展。




山东人在酒文化上东西区别很大。西则讲敬几个酒,酒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开始互敬。胶东不行,酒制度森严,过去违规捏鼻孑强灌不假,可能胶东人称半岛象牛角尖一样,好客之际,酒桌上专挑毛病奖你几大杯,不醉不休。

现在开车不喝酒,文明多了。但入座顺序与敬酒习惯自古至今没改。因此很多人极关注乳山习俗。要见世面,以婚庆为主题,而习俗在酒店基本统一,乡下才让你开眼。

入座顺序,第一桌叫首席,只八个人,还从婚庆来讲,这桌的主客位雷打不动由女方来客有资格坐,胶东人崇拜舅舅为尊,今天不行,女方送客的人为大,至尊至高。

送客,烟台地区女方只来两个送客。乳山一个送客,还可来几个头面人称开箱。送客不是谁都可。要求父母周全,家庭和气,有儿有女的,有文化,有见识,能言会道而且量大,一般女方的哥叔为主。有人不够条件一生不能当送客的。

主客下车进家,主人接到客屋让送客的来人在主位位坐好,由两个陪客的专程服务。

位置,东为首,首席相对房子好。一般在迎门设首席,叫中堂。中堂设地下坐八仙桌八个人,这桌不可多人或少人。

炕上坐客,主客坐个立提前要铺毛毯。现在有沙发上的坐垫可代替。

首席八个人,第二位坐在主位对面,可由男方舅舅坐,三四席为主人的其他客人坐,三席与主客并坐,四席与二客并坐。桌孑后面为后客位。注意这桌的后客也比其他桌的三四位高。

这桌男方主人刻意找岁数好,面相好,见识广的人来坐。原则这桌能多喝而不醉为好。能从开宴到结束一个人不跑算成功。

只女方开箱和送客的在男方舅舅主持下由首席陪客陪吃合包蛋,每人一碗,吃多少不定。过去十二个,必须吃完,现在随便,碗内有肉片加虾仁汤。吃完则分到各人位置。

统计人数把每桌人数写在纸上,厨师安人数分配菜。

开宴由男主人到首席来敬第一杯酒,客人自报身份及与主人关系,这里风俗自古没改。桌面四碟精美的带选型的凉菜是辅菜不是酒菜,由火腿香肠蜇皮变蛋等组成,不注意你吃了,准备将酒。

热菜是鸡打头,要双杯。两杯酒后由陪客的拿主客的筷子把鸡头翅爪取在空碗,然后选一块腿肉放到主客碟内,用双手把筷子送到主客手中,主客动筷后其它人才能动。否则是大不敬,酒令开始。

牙签手纸陪客能安时送到你手中。每人互相监督,喝酒不尽一滴将一杯,不开玩笑,每个菜总有奖酒。

然后对虾海参鲍魚肥蟹四大件,每件一杯酒,安次序。以后的羊小肥,烤鸭等也是一个菜一杯酒。鱼是第十个菜,鱼以后六个八个不等,酒每菜要多几杯。

酒文化由魚始。

婚庆对菜品有严格要求,豆腐白菜带白色不上席。山珍,豆虫,蝎孑,大头蝗全不让上。鱼更严,不带鳞不行,刀鱼巴鱼在婚宴上见不到。崖孑镇至今有拜鱼的风俗。以前风行,每村每族有木头刻的鱼。鱼进家主人要叩头。然后上真魚。

鱼来了。端菜的由初高中来完成,每人端一个木盘上摆一盘鱼,鱼背向前,学生排一队每桌一条。同时外面放鞭,男主人领着妻孑新郎新娘来开始敬酒,每人喝双杯,然后女主人新郎新娘每人都敬双杯。敬酒后男主人同主客握手,告知招待不周,请原谅。

主人走后陪客看进度,如果主客不推杯,则可巧立名目提议吃鱼正面多少,背面多少。

此时凉菜可以吃,但有一菜一杯或两菜一杯。胶东杯在乡下以七钱九钱不等,二十杯了每人超一斤半。如果主客用手向前把杯推到盘子边上,陪客的则主动把茶换新,给主客敬茶以便酒。鱼还没动。

大家都提意吃鱼,陪客的则还用主客的筷子把鱼肚挑块肥肉给主客。鱼,摆放有讲究,肚向客,鱼头在客右,鱼尾在左。主人动筷,别人才能动。宴席上吃鸡吃鱼用主客两次筷孑,分虾蟹用公用筷子。

客人如要求看姊妹是表示客人要方便,而后到新房。此时新房又摆了一桌,高级干果,点心小吃,鱼虾鲍鱼是最大的四大件。酒则也是好一点的。主客要同主人同饮。

这个场面客人还要喝,有人故意不喝,等现在喝,叫赴小席。是补充宴会不足。还有一个身份是代表女方全家的。双方在此交换意见,对以后的计划。如女方父毋什么时间来,还有分家等。

此宴可放心喝,喝多了上车回家也不丢人。

此时别的桌,还没吃鱼,还在敬酒。乳山喝酒鱼难吃,就是这个原因。醉酒,往往是违规被敬醉了。




曹操煮酒论英雄,喝的是酒,论的是英雄。我们现在请客喝酒,喝的是酒,论的是人情。

酒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事情都可以用酒来解决,事情能不能办成办好,就看交情到不到位,交情到不到位,就看酒桌生能不能喝高兴了。为了办事,喝的就不是酒,而是一种社交和礼仪。酒桌之上,座位安排,敬酒顺序,都显得很重要。

无论是山东还是河北,全国各地,其实酒桌文化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怎样让别人高高兴兴、痛痛快快地喝下你端起来的酒。把别人喝醉喝高兴了,是所有酒桌上通用的法则。但是怎么让别人喝下你的酒并且愿意为你办成事?这就需要很多技巧。

酒桌座位安排,视主客双方身份不同而定

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最忌讳的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更忌讳的是搞不清楚别人的身份。请客吃饭也好,日常聚餐也罢,一定要分清主次,你是领导,主席非你莫属,你是小兵,找个角落坐下就好了。

社会永远分三六九等,无论是在山东河北还是四川重庆,酒桌上的座位都不是可以乱坐的。

如果让你来安排一场宴请,一定要搞清楚酒桌上的座位主次:

第一,面朝大门的位置一般比较尊贵。为什么?因为视野开阔,稳如泰山,能够方便地享受到服务人员的服务,不必起身。

第二,客人应该比主人享受更尊贵的位置。因为来者是客,中国文化是以客为尊的。所以客人应该坐在主位,主人坐在主陪的位置。

第三,越是靠近主客的位置,越显得尊贵,而且右边比左边更尊贵。所以和领导吃饭,坐在领导旁边的,要么是领导的红人,要么就是二领导。

敬酒要主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求人办事,少不了要请人家吃饭喝酒,目标就是让客户满意。这样的情况下,你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等人家来敬你。

通常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北一带,主动敬酒的人应该表示自己的敬意和诚意。体现在你的动作上,酒杯端起来,自己的杯子必须低于对方的杯沿,以示敬意。碰杯之后,干脆爽快,一饮而尽,以示诚意。对方干不干,可以随意。

如果有领导在场,千万不要当出头鸟,一切听领导的意思。领导让你上,端起酒杯就过去,不要磨磨蹭蹭;领导的杯子还没有端起来,也不要着急,先吃几口热菜垫一垫。

如果你抢在领导的前面站起来先敬酒,就会显得你不懂规矩。比如人家站着敬你酒,你坐着说不喝,酒杯都不端起来,就显得你傲慢。

第一杯酒,一定要做一个自我介绍。喝酒喝的是交情,不要酒喝了,人家连你是谁都不知道。等到大家氛围到了,可以主动敬酒。敬酒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忽悠,千万不要傻傻地别人让你喝你一抬脖子就干了。

喝酒看起来是小事,反映出来却是人的文明和修养。如果对方喝不下去,不要强人听难,更不能出言不逊。

中国人喝酒喜欢劝酒,尤其是北方,几乎是逼你喝下去。“灌酒”和“逼酒”可能是酒桌文化中的糟粕,喝酒为的是高兴和痛快,适可而止,没必要喝到人事不省,这样反而容易误事。


作者:江雪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说山东人饭桌上的规矩多这是有渊源的。上溯可以到春秋战国时期,定规矩的人是管仲。对于如何入座,如何上菜,酒杯的摆放位置,晚辈如何给长辈倒酒等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到网上找来文章看看。

所以说,山东人在饭桌上的规矩传承的是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礼仪,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谈入座和敬酒的规矩,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一些哪?要记住这些规矩也很简单,看下面。

规矩之一 正对大门的为主陪

主陪可以理解为饭桌上的主人,他是请客一方的主角。通常负责掌控全局,一般都是请客方职务最高的,或者年纪最长的,或者是这次饭局掏钱的。

规矩之二 与主陪相对的为副陪

顾名思义,这是主陪的副手,通常酒量比较大,善于活跃气氛,有时要为主陪挡酒。一般来说,单位饭局的话,是办公室主任坐那里,朋友或者私人聚会,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人坐那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求人办事要付账的人坐那里。

规矩之三 以右为上

有了主副陪,再坐下来的人就很容易安排了,右手为上,左手为次。就是主陪的右手坐的人,是主宾,主任左手坐的人是副宾。同理,副陪右手的是三宾,左手的是四宾。

规矩之四 三陪四陪侍候局

通常挨着主宾和副宾的叫三陪,四陪。他们的任务就是协助主陪照顾好主副宾,吃好喝好。是侍候这个饭局的,通常有一定的酒量。

以上是按照标准的8人桌来的座次。如果是10人的,主副陪,主副宾位置不动,其他人原则上要请客方穿插着坐在客人之间,方便照顾客人吃饱喝好。

再来谈一下敬酒的规矩。

规矩之一 主陪带酒

酒宴开始,主陪等第一个热菜上来后就可以领酒了,也叫带酒。

规矩之二 事先约定带酒的数量

无论是主陪还是副陪,都要在开始领酒前定下喝多少,通常是三六七九这样来喝。就是主陪喝三杯或者三口喝完一杯,副陪也喝三个,这是六个。有时让三陪带一个,这是七个。但是如果约定的是九个,那就是主陪三个,副陪四个,三陪和四陪各一个。

规矩之三 主副陪要打圈

约定的三六九喝完了,主副陪要分别从自己的右手开始,依次和客人喝酒,通常是喝两个。

规矩之三 三四陪单独领酒

主副陪打圈结束后,三四陪可以打圈,也可以单独和主副宾喝酒,通常也是两个。

规矩之四 请客方的加深酒

在结束上述敬酒后,如果喝酒的双方聊得好,可以主宾双方喝加深酒,以示加深感情。

规矩之五 要有敬酒辞

所有敬酒和带酒的人,每喝一个都要有敬酒辞,祝酒辞,下个人的敬酒辞不能和上个人的相同,谁说的好,说的有意义,谁就能引来喝彩,酒也就一干而尽了。

规矩之六 客人回敬主人不允许不喝

主副陪,三四陪全部程序走完,客人可以回敬了。客人回敬,主人必须喝下,喝几个喝多少,都不能讨价还价。

规矩之七 主陪收场

双方酒足饭饱,酒宴结束时,通常主陪做最后陈词,进行总结发言,然后结束。

规矩之八 不留杯中酒

酒宴结束的最后一杯酒必须喝尽,不能有余留。

最后一点说明,一场酒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请客方对大家情绪的调动,敬酒和带酒的水平高低是关键。

所以,对请客方各个位置的人都有不同要求,民间曾有过一个戏说,主陪敬酒靠权威,副陪敬酒靠暴力,三陪敬酒靠脸蛋,四陪敬酒靠耍赖。

靠权威,是指主陪通常位置较高,说话有份量的人,不喝也得喝,这是命令。靠暴力,是指副陪敬酒通常强拉硬灌,死缠烂打。三陪通常是个漂亮的女性,娇滴滴,撒娇撒痴的把酒敬了。四陪通常是请客方位置最低,年龄最小的,如果不依小卖小,不耍赖的话,有时候酒劝不下去。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邦,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

酒席座次:

“主陪”位置:

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庄主,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

“副陪”位置:

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传统意义上,这个位置应该坐请客买单的人。但随着近几年请客腐败之风的盛行,一般情况下,陪客者是倾巢出动,因此实际上,掏钱这样的小事是用不到第二顺位的请客者亲自出马的,所以,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三 陪”位置:

这是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的一个称呼,实际上这个位置跟上面所说的“主陪”和“副陪”的称谓,在山东省内各个地方规矩并不太一样。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但在济南,好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大家如果对当地风俗不是特别了解的话,不推荐大家坐这个位置。

“主宾”位置:

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由于许多人对山东喝酒的猛烈程度有所顾及,所以对山东规矩略知一二的外地客人,有时会选择让酒量大的人来做这个位置,这是不对的。请客的规矩更多的时候实际是一种礼仪,实质还是一个尊重。如果出现上述的情况,实际上真正的主宾不会少喝多少,名誉的主宾一般会被灌倒(因为你不是最尊贵的客人却坐在主宾位置,只是因为你能喝酒,做客的肯定要把你陪好),所以客人会得不偿失,切忌切忌!!!

“副主宾”位置:

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三宾”位置:

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四宾”位置:

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敬酒注意事项:

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首先是领导之间互敬,接下来才能轮到自己去敬酒。无特殊情况,要顺时针敬酒,不要东一个西一个,让别人看着不舒服,感到厚此薄彼。

敬酒时要起身,双手举杯以表尊重。

敬酒时如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记不能比对方喝得少。如果碰杯,自己率先喝完附带一句敬语:“我干了,你随意",显示利落大方。

要时刻注意领导或者客人的酒杯,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代酒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

敬酒时端起酒杯,右手拿杯,左手垫住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要永远低于别人,以示尊重。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尤其是酒文化在齐鲁大地广泛传承与发扬,直到如今的国宴入座顺序,依然按照儒家文化的传统在应用!

先来说一下入座顺序。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主人也或叫做主陪,正对门而座,主陪的右手边就是最尊贵的客人,叫做主宾。而主陪的左手边是次于主宾的第二客人,也叫做副主宾。主人的正对面叫做副主陪,也就是山东所谓的侍候局的,副主陪的右手边是三宾,左手边是四宾。其他剩余座位是陪同人员,顺序较为自由,但也是主陪右厕身份或辈分高于左侧人员。

再说一下敬酒的顺序。首先主陪先行开酒,主陪敬酒因地域或文化差异,主陪敬酒的杯数略有不同,大部分以二、三、四杯(口)为主。主陪之后是副主陪敬酒,但杯(口)数原则上以不超主陪。之后是三陪,四陪,一直到主人方敬完酒。等主人方敬完酒后,宾客方开始答谢,直到从主宾敬酒答谢完成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主宾在本桌敬酒程序中剩最后一杯,等宾客酒足饭饱之后,主宾提议,所有在座的一起喝下最后一杯“辞壶”,也有叫“止壶”酒,这样一桌酒席从落座到敬酒才算正式圆满成功!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酒桌文化又因地域民族有所不同,但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宾客,就是圆满成功的宴会!




众所周知山东是中国酒文化最正宗的地区,在山东十七地市也不尽相同。经过查找有关资料,【嗝搞笑】今天仅仅对山东酒桌座次安排进行分析阐述,如有不当,请各位多提意见。
一、酒桌上的角色要想彻底弄明白山东酒文化首先你要了解的不是酒,而是酒席上的种种角色。1、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主人(请客方、庄主),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就是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根据餐巾叠法确定位置的说法基本无用,但有一点,在山东全省是统一的,即主陪的餐巾折叠是最高的,或者主陪位置的餐巾颜色跟其他不同;另外在一般的酒店,没有看桌的服务员时可以根据筷子数量确定主陪和副陪位置,这两个位置筷子是各两双,其中一双便是我们常说的公筷。2、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传统意义上,这个位置应该坐请客买单的人。但随着近几年请客之风的盛行,一般情况下,陪客者是倾巢出动,因此实际上,掏钱这样的小事是用不到第二顺位的请客者亲自出马的,所以,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3、三陪: 是请客一方的第三顺位,乍一听这个名字不好,其实这个位置上的人也需要较好的“口才”,即会劝酒,让客人高兴。在山东省内各个地方规矩并不一样,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但在鲁中地区好像比较流行,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主宾喝酒。4、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由于许多外地人对山东喝酒的劝酒习俗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对山东规矩略知一二的,有时会选择让酒量大的人来这个位置,这种不对的请客规矩更多的时候实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个尊重。如果出现上述的情况,实际上真正的主宾不会少喝多少,名誉的主宾一般会被灌倒(因为你不是最尊贵的客人却坐在主宾位置,只是因为你能喝酒,陪客的肯定要把你陪好)。对于山东人自己来说这个位置的必是今天酒席上最为尊贵的人。5、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边。6、三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边。7、四宾: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一般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二、位置安排首先给大家上几张图。

图一图一中一桌共十人,这是比较正统的人数和位置布置。在家里有婚宴,温居,或者孩子考上大学请客时一般是这样安排,当然也可能在其中坐上几个小孩。这个时候会在每一桌上布置两到三个陪酒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这两个陪酒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都是在门口位置了,即主陪的位置在三宾或者四宾的位置一个负责倒酒带酒,一个负责上菜带动吃菜。靠里的位置自然也就都让给客人了。这样的话主陪的位置也就成了主宾,主宾的位置是副宾,副宾的位置是三宾,五宾的位置是四宾,六宾的位置是五宾,七宾的位置是六宾,八宾的位置是七宾,四宾或者三宾的位置是八宾。说明一点,对于五六七八的安排各地方有所不同,不必深究。即第三顺位以后的客人是依次排列在主宾和副宾之后,俗称“往上座”。

图二就像图二所表示的一样,确定好主宾副宾、三宾四宾和主陪副陪的位置后,其他人按职位、年龄顺序入座即可。需要说明的还有三陪的位置在个别地方是比较讲究的,三宾和四宾的位置在大部分的地区是按以上的方法划分的,但在个别地方规矩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大家在无法准确把握当地风俗的时候,可以不变应万变,按照主人或者请客方的安排来坐,防止出现尴尬。

图三图三所显示的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过年了初三到十五每天都来客人,每次只来两三个的话就是这样安排,这时候陪酒的就多于客人了,所以年后走亲戚喝醉酒回家出事的不在少数,因为你要跟所有的人都喝过来,不斤半也要八两吧!度数稍微高点估计就得晕,所以劝大家过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大家都做好了(入席了),那就开始喝吧。各位,谨记:山东做客,尽管敞开了喝,如果不能喝,那你就说我不能喝,如果你没有海量,居然还点头说要喝,你会后悔死的。
真的没跟你开玩笑。

如何优雅地拒绝劝酒?
您记住喽,上了酒席,便是生死契阔,一旦给你倒上,就是入了不归的路了。所以,拒绝请选择在一开始。
那边说了:“啤的白的?”
你说:“我不能喝。”
“哦?是吗?我也不能吃,谁能吃?吃些吧,少吃便是!”
呵呵,这是骗人的鬼话,你莫要信他。
你只管说:“我近些日子 痔疮/肩周炎/肠胃炎/湿疹/胆碱能性荨麻疹/Y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又犯了,一喝酒就会血流成河。”
尽量选择听起来很恐怖的学名,现编也行。
“我懂,你是在骗我。”
你不要笑,只管语重心长:“真的,真不能喝,喝点饮料就可以了。”
你的语重心长让他感觉你不是在开玩笑。
他如果再劝,你就再说。
等倒上饮料,一桌人,尤其是已经满上白酒的,便会望着你:“嘿,那个,俺们都吃酒,为何独独你不吃?”
“我不能喝的。”
“来都来了,吃些!”
不管他如何劝,都是虚劝,不要信。
自然有演技派的,讲究劝得情真意切,你若信了,那就等着趴下吧。
只管坚定你的信念,真死劝你喝的,肯定跟你不熟的,道理很简单,你不能喝还劝你喝,那不叫热情,那叫矫情。
真喝出胃出血,他不会管你,你说他是爱你还是仅仅为了在酒桌上装逼?
所以,少年,请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可是少年,你既然选择了喝,就得搞明白它是怎么个喝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门口为鸿门,脸对着门口的,便是主陪,屁股对着门口的,便是副陪。主陪旁边是主宾(即主要宾客),副陪旁边是副宾。你不去乱坐,自然有人给你安排,切记,远离门的那条线,此为万金大法,远离罪恶,究竟涅槃。
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主宾,那你没法远离,若你是饮料,那便同他们一起喝,他们喝酒,你喝饮料,若你是白酒,就按照下面说的。

坐定之后,便开始吃酒捉菜。
一杯白酒,喝几个,有讲究。
有时候是四个。
有时候是六个。
有时候是八个。
不可胡逼乱喝。
这一杯白酒下肚,我便不是我,你便不是你了。
为何?
酒后吐真言。
牛逼吹开了,世界也就热闹了。
于是你的身边,一侧是统领九州四海、两京一十三省的明朝杰出政治家,一侧是在山东高密和莫言一起种过红高粱的优秀文学家,对面那个,居然认识省委秘书长的七舅姥爷,他兼有国家受迫害妄想狂,扬言打到海对面,坚决消灭美利坚,好生威风!咦!还有那先前闷声不语的小黑脸,我去,我勒个去,他竟如此了解你那边的风土人情,还知道343路通往锦里。你才知,去年约莫五一前后,他跟着生产队去你们那里修过中铁二十局的项目。
而你也喝多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当然你高考以后就不读书了,可能没什么可朗诵的。但你可以讲,你认识几个清华北大的同学,有个还考上了哈佛。重点描述他们如何轻松考试过关,如何用智商碾压吾等学屌。
注意拿捏分寸,当真是要说奇闻。
不要在乎事情的真相,说别人的故事,不要吹自己的牛逼。
就算真牛逼,也不要显山露水,否则你接下来的日子会忽然多出许多朋友,都是那天你说你月薪二十万后凑过来的。

主陪和副陪领完一整杯白酒,往后就是随意定几口了。
你只管跟着主人喝,他举杯,你就举杯,第一轮喝酒时,千万不要说你敬谁,等后来自由发挥时,自然会有人敬你,一般是你俩喝两个。选择喝酒的,中途是不能换饮料的,所以依然建议不能喝的,死活不要喝。等陪酒的杀出来敬你,你始料未及,却也无可奈何。
一口白酒,等同一杯啤酒。
注意,喝酒碰杯时,年龄和辈分小的,杯口应该在年龄和辈分大的下面,辈分优先于年龄。
称呼上,如果没有亲戚关系,比你大的就喊哥,比你小的就喊弟,大太多的就喊叔,轻易不要喊大爷。

如果你只是其中之一,在山东吃一桌不太熟识的席,最好选择闷不吭声,如果大家都很熟悉,一切规矩就都不是规矩,而是束缚了。
《增广贤文》有言: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酒席不是圣地,也不是牢狱,酒席只是将社会上的美好与肮脏聚集在了一起。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繁文缛节里有诸多可谓之恶习的东西,但也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当你看见一个孩子只顾着抢吃的,将好吃的菜品全端到自己面前,整个脑袋遮住盘子,便晓得“过犹不及”这句话真是至理。繁文缛节令人讨厌,蛮横无理让人作呕。分寸,分寸很重要。另外,我们那里以前说喝酒不说喝酒,说吃酒;吃面条不说吃面条,说喝面条;吃光一样东西不叫吃光,叫做“啖净”。




我居住的海滨城市与山东一海之隔,很多人的祖辈都是来自山东,因此至今我们这里的老人提起山东都称为“山东家”。

我们这里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甚至包括口音都跟山东差不多。我的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老家都是山东的,因为在“山东家”至今还有亲戚,所以经常去走亲访友。

山东人能喝酒是出了名的,不过我觉得山东人喝酒不是能喝,而是能劝。如果不了解他们喝酒的规矩,那么在酒桌上再大的酒量也受不了他们的“轮番轰炸”。

山东因为是孔孟之乡,酒文化和喝酒的讲究也很多,可以说不论是乡宴还是家宴,都有一些说道在里面,更不要说大的正是的宴请了!

山东人喝酒时的入座顺序和敬酒顺序有什么讲究?

我去过很多次的山东,跟山东的亲朋打过很多次的交道,对于他们喝酒时的讲究还是多少了解一些,就来说说我经历过的山东人喝酒的那些事。

一,山东人喝酒的入座顺序

  • 山东人请人喝酒叫“做东”,这个请客的主人要是在家里的话,肯定是坐东朝西的主座上。如果是在饭店里就餐,那么主人肯定是坐面对包间大门的位置,这个是主座。
  • 客人来一般是坐在主人的右手边,这样便于主人招待、布菜。主人的左手边按年龄、辈分或职位的高低逐次落坐的是自己家的陪客。坐在末席的一般是年龄小的、办事比较机灵的,这方便给酒桌上摆菜,以及给大家倒酒和敬茶,以及催菜和一些杂事。

二,山东人的敬酒顺序

  • 山东人喝酒前要等到菜都上齐了,然后由主人讲几句,也就是欢迎辞以及这次酒席的目的等等。说完会跟大家提议把杯端起来“走一个”,然后大家坐下来开吃。
  • 这个时候主人旁边的陪客也要站起来敬一下客人,然后以此类推,不过坐在末座的人这时候是不敬酒的。
  • 主人这边的客人敬完酒,客人也要开始回敬,如果客人这时候把握不住自己,那么基本就会被陪酒的人带入高潮。最后大家喝的差不多了,或者菜基本全齐了的时候,坐在末座的也会上来敬酒,这个时候如果客人已经喝的差不多了!那么基本就会被末座的这位灌的东倒西歪,因为做为酒桌上最后一个,而且忙前忙后大半天,不跟这位小弟喝点是不太懂礼貌的。

三,山东上菜时的讲究

  • 在山东喝酒上菜时菜的摆放也有很大的规矩,一般都是菜的中间部位对着主座的主人和客人。
  • 如果是鱼的话,那么鱼头对着谁要喝几杯,鱼尾对着谁要喝多少,都有很多的劝酒词。
  • 山东酒席菜的最后一道肯定是鱼,而且大多时候这鱼是酸甜口的糖醋鱼,而且是整鱼上桌。糖醋鱼这道菜在山东的很多餐馆都有经营,但是平时的点单率并不高,不过一道一些正是的酒席,那么这道菜肯定要有,而且是最后一道菜取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这也是【糖醋鱼】能够成为鲁菜经典菜式的主要原因吧!
  • 山东喝酒后的主食一般以面条为主,都是直接上一蠱面。这面基本都是混汤面或打卤面,大家用小碗一人来点,喝点热汤也算是解解酒。如果是给客人践行,那么最后的主食肯定是饺子。

现在山东喝酒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因为很多年轻人在外喝酒是很随意的,不过要是逢年过节或者举办大型的宴请,对于这些还是很讲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山东人   顺序   讲究   酒场   陪客   顺位   酒席   山东   尊贵   规矩   主客   客人   主人   酒桌上   位置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