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真的能替代阿司匹林吗?

小剂量(75~100mg)阿司匹林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药物。但有极少数人服用后会出现胃出血等毒副反应。

三七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可获取的良药。而且三七并不会出现胃出血等毒副反应。那么,三七真的能替代阿司匹林吗?

阿司匹林和三七作用比较

阿司匹林是在1899年由拜耳公司开发的解热镇痛药。之后的临床实验中又被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是房颤、脑梗死、心血管高度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无症状心肌缺血等)的一级预防良药,同时对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等疾病预防的二级常用药。

三七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主要成分为:皂苷、氨基酸、黄酮、生物碱等。三七作为历史上的“止血神药”,其止血而不留瘀。近代发现三七还可以补血、活血散瘀,具有止血化瘀双向调节作用。

与阿司匹林对应的三七活血散瘀作用相比,三七的药理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起到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和三七毒副作用比较

阿司匹林的毒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其口服后可能造成黏膜上皮细胞层完整性丧失,黏膜屏障被破坏。但是,心脑血管血栓类疾病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利远大于弊,通常医生会同时加用奥美拉唑来保护胃粘膜。对胃出血高危人群,血小板低或者血友病(易出血)、痛风(易导致尿酸堆积)、哮喘、甲亢(易导致过敏)引起高热的病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三七在历代文献中被描述为无毒药。但是,随着现代临床使用的增加,三七的毒副反应报道陆续增多,如口干、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出血倾向(痰中带血、鼻、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甚至诱发食管炎、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肝肾损伤等。因此月经期间、过敏体质者、人参过敏者慎用。


三七是否可以代替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已得到国内外公认,可用于一级、二级预防。而三七暂无公认的、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学,其论证主要来源于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疗效研究均局限于小样本研究。

较于阿司匹林,三七相对起效缓慢,很少用于二级预防。虽然有文献发现单用三七总皂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是,尚无文献认为三七能替代阿司匹林。而更多是使用三七、阿司匹林协同使用,来增强抗血小板聚集。

因此现有的临床经验等不足以证明三七可以替代阿司匹林。

三七在未进公认的、科学的临床试验方之前,仍需谨慎使用。针对于不适宜的人群、不适宜的用法用量,有可能能产生毒副反应。因此三七应遵医嘱使用,且不可胡乱使用。

以上有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上海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王嫣斐提供答案!




首先可以肯定,直到发文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三七可以替代阿司匹林!

同样阿司匹林也无法替代三七!

本来就属于两个系统,为什么非要替代呢?

各有所长,各取所需,真是看热闹不怕事大,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三七和阿司匹林,更要客观的看待中医药和西医药。

只要是对人类有用的就是好的,只要能解决人类的问题就是好的!

我们分别看看这两位!

三七,400多年的历史。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近年来,掀起来三七热,无论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都考虑广泛的使用三七,更是有一部分人群把三七作为保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作为传统的活血止血药物,也算是元老级的化瘀药物。 只不过近年来对于三七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更为广泛。 三七总皂苷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 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对脑血管缺血缺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三七的毒副反应,如口干、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出血倾向(痰中带血、鼻、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甚至诱发食管炎、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肝肾损伤等。因此月经期间、过敏体质者、人参过敏者慎用。

这些证据是有人证实的,但从来没有专家或指南,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可以只服用三七,而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上百年的考验,最初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及关节疼,后来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从此被推上了神坛。

阿司匹林的好处:

目前抗血小板指南指出: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朋友必须吃。 具体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脑缺血,四肢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等血管斑块或狭窄或闭塞的情况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其目的就是预防这些病变进一步加重。 这些人群,吃肯定比不吃好,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

而对于一级预防吃阿司匹林,就是说还没有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只是有高危因素而去预防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方案,过于复杂。 需要具体评估,王医生只能简单说50岁以下,70岁以上的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阿司匹林有好处或坏处,不建议一级预防。 而50-70岁的朋友,您需要去医院找个心内科医生算算,评估一下,看有没有必要吃阿司匹林。

上图是我国服用阿司匹林的建议,需要根据年龄,吸烟,血脂,血压,血糖水平来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建议吃不吃。

这个也比较复杂,大家看看就得了,这些事情是医生的事情。 阿司匹林虽然有好处,但也不是对谁都会有好处。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1.最常见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的人,不能服用,会加重出血;非肠溶阿司匹林如果不与餐同服会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

2.全身脏器活动性出血,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

3. 过敏反应 哮喘 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会引起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

4.血液病,需要血液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夺。

5.饮酒后,孕妇。都会增加风险。

阿司匹林是上世纪西医中三大伟大药物之一,经受了上百年的考验,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七是经过四百年洗礼,中医药界不老的神话,以其自身独特的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唯一验证好不好的方法很简单,能给患者解决问题。我们不要谁瞧不起谁,其实谁在生活中只用中医不用西医,或只用西医不用中医呢?

我们要尽可能把中西医的长处更多的挖掘,为更多的人服务,而不是在那争吵,有那些时间多看会古典医学,多看会最新进展难道不好吗?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左上角,查看更多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虽然,三七粉目前已经被很多心脑血管患者所推崇,但是小眼睛医生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三七粉是不能取代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三七粉就有明显的区别的。


三七粉是非常传统的中药制剂,阿司匹林肠溶片是西药制剂,虽然相比于三七粉诞生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明确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的时间要长的多。

阿司匹林肠溶片甚至一度被推崇到“神药的地位,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脑梗塞患者,心肌梗塞患者,只有你没有任何禁忌症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希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因为确实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效果是具有非常雄厚的临床研究支持的。

从阿司匹林肠溶片诞生以来,已经有几十年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临床实验,根据这些药物临床实验,明确发现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延缓患者死亡和降低住院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好转。

目前来说,三七粉仍然缺少大范围临床研究支持抗血小板聚集和延缓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三七粉具有明确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但是目前支持三七粉的价值主要是来自于过去中医书籍所积攒或者生物化学实验严重的,但是关于药物大面积临床实验确实还是比较少的。


因此,三七粉取代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地位还是有长一条路需要走的。

我是小眼睛医生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我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当然是不能。三七虽好,但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梗塞(阿司匹林是有大量可靠证据的,而且最新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甚至可以抗癌,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三七可以止血,又可以用来散淤血,云南文山产的最好。平时的跌打扭伤(云南白药,片仔癀中均含有),痔疮(三七化痔丸)用用没问题,因为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是说到预防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心梗、二次脑梗,我觉得大家还是要用证据充足的阿司匹林。

再来说说两者的副作用,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和三七都有副作用。但是阿司匹林有严格规范的制作流程,标准的用法用量,因此绝大多数副作用是可以预料、可以防范和可以控制的。

但是三七的制作、使用随意性较大,尤其是一些朋友还把三七当做保健品,磨成粉天天在家狂吃狂吃狂吃。我相信中医专家都看不下去这样吃的。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不错的用药组合,马应龙痔疮栓加三七化痔丸,两者搭配起来用,治疗痔疮急性发作效果真的是好啊。前几天我痔疮犯了,痛的走路痛,开车痛,用了两次就好了,内服外用,都是国产药。




三七真的能替代阿司匹林吗?

不能!

现在经常有人喝三七粉来代替自己的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甚至还有人用三七代替阿司匹林,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危险,也没有依据。

三七,是一味中药,主要作用是活血止血、化瘀消肿。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三七皂苷”,目前临床上认为三七皂苷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脂等药理作用。

然而,三七目前的各种作用还停留在研究层面,实际应用还没有得到验证,不能盲目将其用于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是为了预防血栓,避免发生心梗、脑梗等危险事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阿司匹林尤为重要,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阿司匹林,三七更不能!

三七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平时养生保健可以用它,比如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三七粉来辅助降压,还会起到养生的功效,但是千万不可以替代降压药。



患有疾病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认真服药,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且定期做好监测,保持良好的心态。至于其他的辅助治疗手段,就是患者个人的选择,三七是一种不错的辅助治疗方式,但是前提是在专业中药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三七,不要乱吃。

吃之前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吃,比如孕妇、经期女性、体质偏寒的人最好不要服用三七,对三七、人参或含有三七、人参制剂过敏,就不应服用三七粉。三七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紫癜、腹痛腹泻、过敏性药疹、头晕呕吐,甚至是过敏性休克,如果服用三七粉后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并就医。每天服用三七不可过量,2-6克即可。

总之,即使三七再好,也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千万不要乱停药。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三七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三七可以活血化瘀,而阿司匹林可以稀释血液,既然如此,要防心脑血管病,只用一种行不行?此外,是不是三七可以替代阿司匹林呢?毕竟三七是中药,而阿司匹林是西药还很伤胃”。这是不少人对三七和阿司匹林的认识,也正因如此才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认识很偏面甚至是错误的,比如阿司匹林不会使血液变稀,它没有稀释血液的作用,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人之所以要服用,是因为它能与凝血细胞血小板上的聚集因子相结合,使其失去相互间聚集粘附功能,从而阻止血栓形成。

因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心脑血管病的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斑块一旦发生破裂,其中的粥状物暴露在血液中,就会吸引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因为这种斑块破裂的情况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发生,而血小板每天又有10%死亡和新生,所以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而三七是一味中药,它内服可以养血,可以帮助机体改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局部血脉不通的问题;而外用可以止血,促进血液的凝固。所以,服用三七并不能像阿司匹林一样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作用,不能起到阻止心肌梗塞、脑梗塞等梗塞性疾病的作用。

由此可知,二者在心脑血管病等的防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更不能相互取代了。那么,两者可以同时服用吗?

上面已经说到的,两者之间没有冲突,是可以同时服用,但前提是要经过医生评估需要服用,而且服用时也是有要求的,比如阿司匹林每天都应服用,才能体内有连续的药效,起到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常用量是每天100mg;而三七粉每天服用1-3克即可,不宜多服,尤其是体质偏寒的人是不宜服用三七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这种血管病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疾病因素上来说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是导致因素,从生活因素上讲,包括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作息紊乱常熬夜、长期紧张焦虑等都是诱发因素,所以要防心脑血管病最根本是积极治疗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无论服用三七还是阿司匹林都不能改变这些因素的致病作用,不过是在血管病变发生后阻止更危险后果发生的手段,坚持执行医生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才是明知之举。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三七是一味传统中医药材,含有皂苷、黄酮、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既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能够起到止血的作用,在活血化瘀作用方面,三七与阿司匹林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能够起到一定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作用,对于冠心病、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虽然三七具有阿司匹林类似的功效,但无论是在预防高危人群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在已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血栓再次发生方面,都难以替代阿司匹林,其原因在于三七起效缓慢,作用有限,尚无大规模的研究证据支持。相比较而言,阿司匹林药理作用明确,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之一。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活性有着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对于预防血栓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阿司匹林目前推荐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适应人群有:①已有冠心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稳定型斑块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已有支架介入、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心脑血管手术者;③具有男性大于50岁、女性绝经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肥胖、吸烟、早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中三项及以上者,这类人群未来十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于10%。

阿司匹林在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也有胃肠道不适、出血、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所以,对于存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出血体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对阿司匹林及水杨酸类药物过敏、孕期最后三个月的人群,应禁忌使用,同时也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我们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监测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者调整治疗药物。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关注@全科扫地僧,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阿司匹林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就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三七则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进而达到防治血栓的目的,而且三七的成分对动脉血管内皮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看上去好像三七更胜一筹,但是我们不能只考虑药物的作用和效果,更要考虑其疗效是否稳定!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证明阿司匹林明确而又稳定的疗效,而且其药理作用、服药禁忌、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都有着明确的说明,对它的使用我们“知根知底”;

三七的成分很复杂,每一种成分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这些成分的含量及配比对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但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预,每一块三七,甚至是同一块三七的不同部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其配比都有着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使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无法数据化其成分的有效剂量,对获得稳定疗效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也是疾病的治疗中的一个很大的变数!

所以,三七更适合防病,或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但是却不能取代阿司匹林的地位!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是各的功能,我每天中午6克三七粉,晚上四片阿斯匹林,半片沙米替坦,一颗维生素D丸。

阿斯匹斯防血栓,三七活血化淤,养颜美容,提气补中。





三七当然不能代替阿司匹林啦!

首先三七是中药,而阿司匹林属于西药,临床上同类药才可以考虑代替,既然三七和阿司匹林不是同类药,那么三七当然不能代替阿司匹林了。但现实情况是许多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却都在用三七粉代替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这种一些养生节目和商家对三七的夸大宣传不无关系!

近几年的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前段时间的“莎普爱思”事件暴光后,医药广告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治理非法医药广告和我们囯家当前的反腐一样,任重而道远!当前的医药广告仍然很疯狂,比如鸿茅药酒,益安宁,等广告药仍然在某电视台滚动播出,还有西洋参,金石斛,阿胶,三七等中药广告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三七粉”更是无人不知,各大电视台养生节目,互联网,各大药店都在无时无刻地,想方设法地,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三七已经成了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神药,所以造成近几年的价格飞涨,而老百姓疯买的奇怪现象!不可否认,广告的力量真是无穷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阿司匹林   缺血性   血小板   脑血管   高血压   血栓   动脉   血管   抑制   药物   患者   作用   疾病   医生   发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