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课本中有哪些知识,实际上是错误的呢?

作为学化学的同学,等你到了大学或者实际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一部分你在初高中学习的化学知识都是错误的,而且错误的相当离谱。。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会接触到氧化铝,然后再高中碱金属这一块儿重点讲了氧化铝的两性,就是既与酸反应也与碱反应,就包括你现在随便百度,也会百度出来的结果就是这样。

百度百科给出的氧化铝的基本信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无机酸和碱性溶液,几乎不溶于水以及非极性溶剂。

但是事实是。。。。氧化铝有多种晶型,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α型氧化铝和γ型氧化铝。

α型氧化铝氧化铝就是俗称的刚玉,我滴神,这个刚玉连王水都不能溶解它,何来的既溶于酸又溶于碱,我们之前就想把刚玉溶解做测试,但是什么都不容能溶解它,说好的两性氧化物呢,课本上的是不是都是骗人的。。。。

氧化铝还有另外一种晶型,就是γ-氧化铝,这种氧化铝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结构的氧化铝是才是真正咱们学到的氧化铝,也就是活性氧化铝,因此现在每次一吐槽说初高中的知识有明显的错误,我就会举这个例子。

还要一个关于化学的例子,就是在有机化学这块儿,大家学到的就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对吧,但是这个百度就会告诉你,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百度百科这次就告诉你了,乙酸乙酯是溶于水,溶解度是10%/ml,这就是为什么你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要用到饱和碳酸氢钠来分离了。




实际上要举的例子有一大堆,部分是不严谨所致,部分是编书时理论正确后来被推翻了。

不严谨的错误主要在政治,历史上,政治大家都知道……这个知道就行,我不多说。其次,历史上。课本都是从夏朝开始计算中国历史,但是考古学是不承认夏的,因为出土的东西太少,唯一能够例证的是千年后的史记,但是拿不出实物证据考古界是不会相信的。还有就是近代史,其实历史课本把近代史删减的不成样子……知而不说等同于故意误导,至于为什么我就不说了……

科学发展导致的课本错误则是在生物上。具体是哪一版不记得了,但是只要记住海带不是植物,或者说不是生物定义上的植物即可。生物种类划分不是动植物真菌那么简单,具体可以百度。

总之,高中初中的知识大部分看看就行,只是为了考试,想要学点什么,你得学会自己求证。




初高中历史课本,在写西方中世纪之前的历史的时候,基本全是造假,居然能精确到年月日什么的,要知道,西方引以为信史的记录书籍总共两本:《荷马史诗》相当于我国《山海经》,而且长达几百万字是写在羊皮上的,当时的生产能力可能这么好么?如果真有这么好,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本所谓的上古信史书籍呢?另一本是《圣经》。西方但凡靠谱的历史学家都不敢这么写。

看西方影视剧,说到关于中世纪之前的历史,动不动说,这就是《圣经》里说的什么什么之类的。以前光以为影视剧增加传奇色彩用的,后来才知道,人家西方就是把那个当信史用的




这张图大家都很熟悉吧,一张不同物种胚胎发育的阶段对比图,可以看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行鱼类两栖类到兔子人类,形态都是那么相似,可以说几乎一模一样。这张图证明了所有动物都有一个相同的祖先,也佐证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这张图在90年代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当中也被用以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但实际上这张图根本就是伪造的,作者对早期胚胎大肆修改随意添加,为的就是支持自己的偶像达尔文,更匪夷所思的是这张图不仅走入了世界各地的教科书,而且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人提出质疑。

这张胚胎发育图的作者海克尔是德国人,早年从父愿在大学主修医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然而海克尔根本放不下自己热爱的生物学,医生这份工作是不错,但是他根本就不喜欢啊!一想到自己一辈子都要拿着手术刀,海克尔的内心很崩溃。

他25岁那年,放弃了自己即将起飞的医学生涯,毅然投入了生物学的怀抱,进入了耶拿大学,攻读动物学博士的学位。而这一年,达尔文出版了那本举世瞩目的《物种起源》。

海克尔对达尔文这个观点非常感兴趣,海克尔原本就特别爱绘画,业余画了许多的生物图鉴,他对达尔文这种通过博物学途径观察鸟类得出的观点非常欣赏,他盛赞《物种起源》是一次“初次、严肃的科学尝试,这个尝试把一切有机界的现象,用一个伟大的 、统一的观点来解释,并且用可以理清的自然法则,代替不可理会的奇迹的位置。”

后来,他写了一本叫《放射目》的书,书中记录了他新发现的144种放射虫,是海克尔的成名之作。书中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第一次表白,还用进化树的形式将各个物种画了出来,。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是插图大量涌入学科课室的时候,而海克尔博士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为了便于理解胚胎学课程需要有生动的示意图,海克尔本人又非常擅长绘画,便担起制图的重任。

在海克尔之前,就有生物学家意识到某些动物的胚胎在发育早期会非常相像,甚至无法辨认。海克尔在自己的制图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特点,他觉得这是证明自己偶像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非常好的证据。但事实告诉他只有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早期胚胎才会相似,但是没关系,海克尔天生就是个艺术家。

于是海克尔胚胎图横空出世,全世界都沸腾了,这不就是进化论最好的证据吗?上帝啊!说好的世界是你创造的呢?

这张图被当做经典,几乎每每提及进化论总要配上一张海克尔胚胎图才称得上完美。100多年来这张图就静静地躺在教科书里,即使天天研究胚胎的专家也从不质疑。

直到1997年,一位英国医生,他研究了半辈子人类胚胎,从没有发现人的胚胎在发育阶段有任何一丝像鱼的形态!

海克尔的诡计这才初见端倪,他不仅了几种胚胎本来就比较相似的物种做代表,还对这些胚胎做了很多手脚。海克尔甚至为了能让画出来的胚胎更相似,人胚胎的心脏、肝脏等大部分内脏,手、脚的胚芽都被海克尔“挖掉”了,他还加长了脊椎,画出了尾巴一样的结构,这样的“人胚胎”确实和鱼的胚胎相似。

其他动物的胚胎图也被海克尔动了手脚,比如鸡的胚胎在早期没有色素,海克尔却将鸡胚胎的眼睛涂黑。而胚胎的大小也被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而所谓的生物重演律,就是基于这样虚假的图片推出来的。

那是不是海克尔就罪大恶极?

其实海克尔并不是个无可救药的民科,也不是个执迷不悟的艺术家,1891年,他更改过他的胚胎重演图,还将鱼的胚胎图删掉了,这正是争议最大的部分。然而,他的更改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全世界流传的教材中,印刷的胚胎重演图仍然是最初、错漏百出的那一个版本。

至于造假,海克尔也已经付出了代价,他的胚胎重演图还没出来多久,耶拿大学就有别的教授指责他造假。后来,他也因此失去了耶拿大学的教职。

2010年底,生物学家们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论:海克尔的理论是对的!

胚胎重演的情况确实存在着,那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古老基因是真真实实地在胚胎发育时期表达了出来,只是,这些古老的相似的基因更倾向于在胚胎发育的中期,而非早期表现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各个物种的胚胎确实都存在重演现象。而这些胚胎,并非在早期最为相似,而是在中期长得像,生物学家们给了这种现象一个新名字——发育沙漏。

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不是吗?胚胎一开始并不一样,发育到一定阶段,就走到了一起,过了这个阶段,又开始向各自的方向奔去。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还没有定论。




可能我愚钝,初高中课本上的错误至今我都没有发现过,可是我在小学课本上发现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一旦按照教科书上写的做,那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在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编辑,经湖南省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委员会2006年审查通过的《生命与健康常识》中,关于“溺水怎么救助”的内容中,有两处“致命错误”。

在教科书的第42页,“溺水怎么救护”的内容,为第一个错误。把落水者打捞上岸后给他们做急救,教材上写的是把人们肚子里面的水给倒出来,实际上溺水的人,主要的生命威胁在于大脑缺氧。把人倒立起来把水倒出来,这种办法只会耽误真正的救护时间。况且小朋友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做不出这么大的动作。在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可能会把溺水者勒出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做心脏复苏,人工呼吸,抢救溺水者的黄金时间只有三分钟。提脚倒立,膝顶腹部控水不仅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而且可能会导致胃部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

而且教科书不应该鼓励小朋友涉水救人!小朋友年纪还那么小,连自保能力都没有,还如何去救人!

还有另一个错误是,如果发现落水者,要怎么游泳靠近他,托住他的下巴,用仰泳的方式将他拖上岸。这种救助方式对于大人来说都是很难的,现在却被写在教材中,是要鼓励小朋友下水去救人吗?对于小朋友就是一个严重的误导。小朋友发现落水者只需要向大人报告,呼救就好了,救助落水者的任务交给大人或者专业人员!

这本教材是2006年审查发行使用的,基本上在湖南全省都在使用,而且还使用了很多年。这样子错误性的救护方法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小朋友知识量很少,缺乏辩解能力,课本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正群的。课本上面怎么说,说什么都是对的,殊不知,他们相信的课本上面教的东西是错误的!

如果发现溺水者该如何救助

  1. 当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时。应及时拨打120,同时注意溺水者保暖,等待救援。
  2. 当溺水者昏迷,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跟脉搏时,应及时拨打120,并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密切观察溺水者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 当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无脉搏时,应当立刻清理口鼻异物,持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等待救援。





初中二年级语文节选纪晓岚《河中石兽》,说石兽掉入河中许久,打捞应该去上游而非原地或下游。原因是河水冲刷石兽底部,形成沙穴,石兽跌入沙穴朝上移动。

当年读到这篇文章,就怎么也想不通

流水的确可以制造出沙穴。但泥沙受到水流冲击,究竟能产生多大、多深的沙穴来?

沧州地处平坦的华北平原,河流水速缓慢,冲击沙子本身就很困难。而且“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压在沙子上,沙子承受压力可想而知。流水要冲走石兽重压之下的沙子,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石兽底部与沙子接触,当接触面少于原来一半,石兽重心才会下沉,才能沿逆流方向,倒掷于沙穴之中。

正如老河兵所言,因沙穴存在,石兽才会倒掷。随着石兽每一次倒掷,重心不会抬升只会下降。石兽不断地倒掷于新的沙穴之中,那么新的沙穴必定越来越深,石兽也会逐渐地下沉。

假如河床水平,石兽逆流而上100米,石兽的重心大概已下降1米。圆球逆流而上超过100米时,石兽早已在河底泥沙水平面之下。此时,新的沙穴如何形成?石兽又如何还能继续前行?

按照纪昀所述,它行至数里之外,它在泥沙之下的深度又会是多少?《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假如石兽确实在上游数里外,也不会是河水冲击所致,可能是有人打捞、搬运石兽,使石兽弃掷于上流数里外。

河南省实验中学曾做过类似实验,发现石兽根本就在原地,位置没有改变。

上世纪中叶,山西曾打捞唐代铸造的两尊大铁牛,发现铁牛虽然淹没千年,但位置也还在原地,和纪晓岚讲述的现象完全不符。

纪晓岚的这篇文章选入初中课本,根本不合时宜。要么让学生冥思苦想也不知所以然,要么让学生被动接受结论,从而误导以后的类似判断。




这样的问题挺好,推动科学的发展就是要有怀疑精神。吃瓜群众了解的多了,专家更不好干了




张衡的地动仪,正儿八经一张图放在哪里,给我感觉那就真的。但后来才知道,那是解放后根据史书寥寥数语语,焉不详的句子,想象中做的。就是说实物是啥不知道,后来造的这个好像真地震时也不报警。应该严谨些注明是后来想象制作的,否则真是真东西和假东西一一起放课本里,也真是不妥?




当年历史书上讲公元纪年法,耶稣诞生是公元元年(0年),然后第二年是公元一年,往前是公元前一年。但其实耶稣诞生就是公元一年了,前面是公元前一年,根本没有公元元年这个年份。还有讲居里夫人,因为没钱所以买矿渣提炼铀,说用矿渣要付出十倍的辛苦。但其实正因为是矿渣,把有用的金属都提炼出去了,所以铀含量反倒比原矿高了几十倍,是更容易提炼了。不知道现在的课本上还有这些低级错误么。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篇文章,标题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文中写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象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现在50多岁的人都学过这篇文章。

运动员奔跑的速度和离弦的箭的速度相差10倍以上,这个比喻明显不恰当,速度相近快个2到3倍都可以,如比喻成导弹的速度就更离谱了。

读阅这篇课文己有40多年了,读过这篇课文的人有数亿人,当年不知是怎么审稿的?有没有其它人质疑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乙酸乙酯   克尔   达尔文   课本   信史   错误   氧化铝   进化论   胚胎   物种   教科书   沙子   公元   小朋友   高中   发现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