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诗词专家讲起诗词知识滔滔不绝,很专业,为什么做不出比较有分量的诗词?

谢谢!这个话题,我昨天答过了,我今天,想补充几句;离开泥土芬芳的作品,都会枯燥无味,不管你有多大的腕,离开生活自然的境界,你就不会写出读者喜欢的作品。任何诗词也好,诗歌也罢都要去体验生活的根基,而读者就是这根基的检验者。作品要来源于生活,再把作品交与生活!

任何作品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当中的作品,都会枯燥无味!闭门造车不可取!就说这么多,完全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野狐试答

题主好,你说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 诗评家和诗人不同

诗歌评论和写诗有很大关系,但又有不同的分属,所谓术业有专攻。诗词专家讲起诗词知识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这就对了,他们专门研究有关诗词的专业知识,他们能写出来有分量的诗词当然更好,写不出来也不奇怪。古代有很多诗歌评论家也没有经典的诗词传世,甚至没留下几首好诗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刘勰有《文心雕龙》、钟嵘有《诗品》他们论诗论文头头是道,大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没见他们有几首经典的诗歌传世。所以你说的问题,不是问题。

二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诗歌鉴赏,诗歌评论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分析;而诗歌写作更偏向于感性的表达。两种不同思维方式都很出色的人也有。既理性又感性,既有传世诗论、文论,又有传世诗歌、文章。曹丕有《典论 论文》,开文论之先河,也有《燕歌行》这样开七言诗之先河的经典传世诗作;欧阳修一代文坛泰斗,诗文传世很多,也有《六一诗话》……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如此吧,李白、王维、李商隐等好像在理论上没有多少建树吧,他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都很突出,杜甫也是只言片语的几首诗来论诗,和他诗歌的创作相比就不算什么。

总结

真正的诗歌理论家也是靠真才实学来混的,我们应该尊重人家,当然也会有不少半瓶子醋,他们到处招摇撞骗,这些假大师就不足信奉了。如何区分两者,那你自己首先要能识货呀,但肯定不能用作诗来测试诗歌理论家。




诗词评论专家是靠嘴巴吃饭的,专业知识丰富,但实践的不多。他们有的可能养尊处优,没有遇到好的意境,舒发不出心中微妙的情怀。就像现在有的专家说起别人来头头是道,如果叫他去干不一定比被说的干得好。不过也有好多评论起来犀利,自己诗词写的也很好的,如:胡应麟,张德明……等。




这是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问题。纯理论的东西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是空洞的,脱离现实的。有一定质量的诗词必须有生活,生活是诗词素材的源泉。那些诗词专家前期也是有较好的作品,后来当官了,脱离了生活实践,高高在上,凭空暇想,怎能写出与民情相关的好诗词呢!




严格一点说,专家和写作者,实际上是分工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

专家之所以是专家,其原因是掌握着诗词的传承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优质诗词的美学鉴定能力。也就是说,专家有可能写出优质的经典评论,但不一定就能写出优质的诗词。这也与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写作悟性有关。所以说专家写不出好的诗词,是正常的。再比如说,有一些杂志社的编辑,也许他能当一名优秀的编辑,但不一定就能当一名优秀的诗人。纵然他每天阅稿无数,也是不行的。一个道理,这几乎是一种规律或自然现象。

说点不是题外的题外话,写作是需要天份需要悟性的,而悟性又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比如说,写诗词的作者好多好多,但真正写得好的也不见得多。这就完全归咎于一个写作者的悟性问题了。

陆游就曾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就是说,好的文章或诗词,本来是自然天成,大手笔无非是偶然得来。所以,一个专业写作者的实践能力必须要强,一个写作者必须要专注于实践和生活现场。

而专家则不需非要去生活中实践。专家只执着于诗词的理论知识和发展方向以及诗词的内在即可。所以说,二者分工不同,写作方式和内容也就不同了。

如此一来,专家写不出有分量的诗词,并不就是可耻的,换言之,一个写作者写不出精彩华丽的诗词理论文章,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了,专家可以给写诗词的作者授课,指导,甚至如以上提问所言,专家可以滔滔不绝,点评作者诗词的或优或劣,讲述优质诗词的意境之美,分析一首诗词不成功的原因所在,但专家不一定非要写出优质的诗词。这是不可勉强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写作者也就应该有相应匹配的专家。专家有如在大海里航行的舵手,而写作者只管一味的划船前进就行了。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彼此依赖,彼此信任,促进交流,从而达成默契和共识。如此,诗词的发展才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才会进步向前,熠熠生辉。




我来答:某些诗词专家之所以讲起诗词滔滔不绝,自己作的诗又不妙绝,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严重脱离实际。部分专家高高在上,甚至足不出户,天下景物,人间世事全靠手机电脑电视来知晓,灵感不感,感悟不深。故写不出好诗来。
二是有些专家受平仄格律限制,缩手缩脚迈不开步,不敢冲破平仄,因而写不出意境美的好诗来。三是有些专家接触社会和人民大众太少,各种人,各种民间语言、趣事见闻不了解,作出的诗空洞、生僻或多用很少有人知晓的典故,甚至有的专家硬装古代人,写文言文句式,有些字发音也用古代发音。这样的诗在网上发表,人民大众欣赏不了,根本不看,看了也说不懂不好。
我认为以上三点是某些诗词专家写不出好诗来的主要原因,众友以为如何?同感者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谢谢邀请。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哦!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命题。理论归理论,要自己真的实践起来未必行得通。

如文艺评论家与作家,似乎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譬如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也许非常畅销,深受读者喜爱,然而在文艺评论家的眼里那简直是糟糕透顶的一部作品,各种挑刺,各种批判,甚至全盘否定。我曾听先生讲过一则趣事,大概是大约十年前,先生受邀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当时有位文艺评论家十分严厉地对莫言的作品提出了批评,理论上当然没什么问题,评论家说得头头是道,无可挑剔,莫言在会上一言不发,直到会后聚餐,自然与该评论家同桌,莫言笑着问评论家:“我很好奇,你有如此高超的理论水平,不知道你写一部小说会是什么样子?”评论家一笑,不做辩解,也是一身沉默是金的风度。我好奇问先生,对呀,评论家既然有完美的理论,他写一部小说,应该是完美到无可挑剔吧?先生回答说,评论家或许就不会写小说。但你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评论家批评一部作品,其重心不是否定,而是希望肯定,“评论家批评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不是否定他,而是希望肯定他,也不是不要他,而是希望要一个更优秀、更好的他。文艺评论的功用,是对文学现象的监督,他就好比一个有职业精神的记者,在行业领域里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不是摧毁,而是重建,希望某种现象能够改善,甚至达到完美的程度。

理论讲的是一种既定的尺度和规矩,要求一种必须遵循的界限,任何人也不能够打破和越界。而实践中则不同,它比较直接——不论如何,我达到目的就行,甚至不择手段。作家靠的是灵感,可能会出现理论上各种行不通的东西,但当灵感迸发的时候,作家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游走,身在其中,恐怕走也走不出来,甚至天马行空。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首先我们不能否定诗词专家专而精的理论水平,它和优秀的作家同样具有真才实学,只是专注的重点不同。所谓术业有专攻,理论家就是理论家,诗人和作家在这个领域肯定不能和他们并肩,兼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诗人和作家有没有呢?当然有哦!可毕竟是少数。我家先生说过,当一个诗人和作家完全按照理论那一套来创作,那他别指望能写出什么好作品来,理论是死的,人的情感是活的,小汐认为,真的灵感,无关于任何理论喔!

一个对诗文学有兴趣且非常认真的人,他不会仅仅专注于一种诗体,他或许不会写传统诗词,但或许他能写出很好的现代诗、自由诗,即使他什么也写不出来,但至少他能写出非常优秀的评论文章。

但是诗词专家为什么非要能够写出诗词呢?让一个研发飞机的人去驾驶飞机,他一定就会驾驶吗?其实他也没必要去驾驶飞机,因为他的职业不是飞行员。

真正的诗词专家的职业功用是,通过专业的理论的知识,帮助诗词作家对各种出现、以及尚待实验、发掘的诗都有勇气去尝试。翻开笔记本,看到我曾记录下来先生说的话:“现代人写传统诗词,只要不出韵,其实不必刻意去讲究平仄格律,因为根本没必要,只要言之有物,吟诵畅顺,就已经很好了,非要把一句通俗易懂的诗句用格律来弄拧巴,格律是严谨了,可真的就好吗?尤其在这个讲究多元的后现代,各种文化碰撞交融,总不能钻进古人设置的套路中走不出来,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当然要有不同的文化出现,这才是文化进步,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突显出一个优秀诗人的才具。

很多喜欢挑刺的网友很少真正懂格律,只晓得用什么诗词格律检测的软件,复制粘贴,然后按下确定,看看被“标红”的字有多少,以此来判断一首诗。说真的很好笑,软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啊,机器能替代一个人的灵魂和情感吗?

处于好奇,我也用这样的检测网页来检验古诗,检测结果下来吓我一跳,很多古诗都不可能获得完全通过,难道我们的古人,包括很多伟大的诗人,他们的格律也会出错吗?

一般人认为,但凡研究诗词对联的专家,讲起诗词理论口若悬河,如果连这个都不会,那肯定是“砖家”了嘛。说实在的哦!专家就是专家,人家在专业领域的确不差,还真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糟糕!自从网络发达以后,我们的很多专家一直被“戏化”,甚至被“妖魔化”,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文化没落的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宁夏大学有一位老先生,是一个研究传统诗的老专家,每次讲座完毕,就会有人兴冲冲找他作诗词,结果是悻悻然而去,当然是不满意。先生曾带我去听过他的讲座,课后一起聚餐,我问老专家为什么不认真作几首给他们,如此应付,可能不太好吧?人家会想您一个诗词专家,居然不会写古典诗,不但会被笑掉大牙,甚且成了种罪过哦!老专家笑呵呵道:“说实话,我还真没应付,要说写个对联,我还能胡诌几句,可诗词不是那么简单,牵涉到对仗和平仄等格律,麻烦得很!我没你老师那么厉害,几杯酒下肚张口就来,要挑毛病还得坐下来认真研究一番呢!我是曲子缚不住的那种人,所以别看我讲得好,但真要让我当场来写,我未必能逐一应命。”

我是比较喜欢写现代诗,不喜欢写古典诗,之所以写,是先生逼我学,逼我写的。我根本没想到先生教我传统文化,其中还得修诗选课程。用先生的话来说:“书法绘画音乐这些你都学了,如果不学写古典诗,那岂不是非常遗憾!”于是,以我“永不服输”的个性,我开始在先生的教授下学习写古典诗,展开了学诗之路。虽然现在还难入先生法眼,但唬一唬那些写打油诗的人,倒能搪塞得过去。

但是先生也说了,了解并会写就行了,不必非要那么专那么精,原话好像是:“中文的领域就是中国文化的领域,范围大而广,学术各有专精和偏好,没有谁规定非得要写出具有唐宋那种水平的诗词,你当做一个爱好就行,想填词就填,不想填词就写诗,凭你心性自然发挥。”

然而,真的学习起来,先生说话就前后矛盾起来,对我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并不是可以我可以凭借心性自然发挥。譬如他说诗坛上还有人举证古典诗和现代诗之分野,这个实属多余,就现在的诗而言,何为现代,何为古典?不是一眼就可以判别的吗?我问先生:“不是说不必刻意讲究平仄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严格要求我?”先生说:“既然学了,就学到精吧?诗之为诗,要有起码的‘秩序性’和‘音乐性’,秩序性的维系靠得就是严谨的格律,音乐性的达致,靠得是和谐的音韵,这就是诗词的规范,严谨的格律能让诗的节奏分明,合节拍的音韵能能让诗读起来悦耳如天籁。格律要懂,但不必守死理,如今文化和生活多元化,很多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都有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如今写古典诗,能够遵照百分之五十的格律规范,就已经很好了。我说的同样是现代诗的话题,现代诗也不能没有起码的规范,你不要去学诗坛上所谓的什么打破脚镣的诗,什么诗坛黑马,诗坛新派,那些炒概念是流行文化中的糟粕,根本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因为中国文化是有母体的,是有根基的,就算你是杰克撒下的魔豆,枝叶通天了,但你还是脱离不了它的根。”

所以哦!我们现在的所谓的自由诗,似乎毫无约束,“自由”到随性,随意,涂抹近似呓语,我想,还是讲究点规范比较好吧,诗既然是艺术的一种,总得有点艺术含量吧。

说着说着就没完没了啦,再说下去恐怕就答非所问了喔!

刹车,止步!学无止境,继续努力吧!

童小汐书法(2019)

童小汐书法

童小汐古典诗作




谢邀,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深刻体会,有些专家确有真才实学,善意指出你的作品误点,应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可也有l专家l,纸上谈兵,在百度上度些诗词平仄,对人家作品横加指责,什么平仄不对,格律不行,什么一踏糊涂,你点他的主页,有的写两首诗意平平,有的一首没有,有的甚至一文没有主页零。对于这样的专家,不去理他,省出时间多写一首诗,如遇天天指责你的专家,只好拉黑他。




好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实践中的体验,大自然的景观,日常工作和繁杂的生活琐事,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

至于某些诗词专家虽然显得文化底蕴较深,理论上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确做不出有分量的诗词,其主要原因就是脱离了实践,靠书本只能是死搬硬套,所谓触景生情丰富多彩,是要亲临大自然和生活实践当中去体验感受。毛主席知识渊博,在行军的路上视察的现场可以即兴出口成诗词,是因为毛主席亲自领导指挥红军南征北战,体验民情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毛主席诗词》深受人民敬仰和喜爱!




谢邀;

我个人认为,诗词专家讲起诗词知识來滔滔不绝,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实检。

诗词大都有感而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一定能偷來好诗!也这能作为参考分析。

常去领略大自然旖旎风光,细心观察身边湖岸、水泊。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给你带來无穷享受和乐趣,更会让你陶醉在其中。作为诗词专家的你稍微点缀、修饰一下就会写下有意境和有分量诗词、歌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滔滔不绝   诗词   专家   格律   平仄   诗坛   理论家   评论家   分量   诗人   诗歌   古典   作家   理论   作者   知识   作品   体育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