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时尸体会有哪些变化?还存在基因吗?

2014年,殡仪馆3名工人火化78岁老人时,炉内传来一声巨响。工人们惶恐不安,立刻拉下电闸,发现炉壁上有白色的液体。看到眼前一幕,高高举起铁耙,朝排气风管砸去。

任何人都要面对死亡,不管生前有多少财富,最后将只会剩下躯体。关于尸体处理的方式,每个国家不一样,如今用得最多的就是火化,这种方式更加环保,避免土地浪费,被更多的人接受。

生命终止以后,体内还有丰富的组织和器官,虽然功能停止,但也会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高达900度的火化炉里,会产生怪异的变化。甚至还有人会觉得,尸体火化以后,还会存在基因。

78岁的老人,在火化时发出爆炸的声音,现场的工人冒出一身冷汗

78岁的王大爷生活在农村,去世之前身体还算硬朗,独自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子女都在外地打工。

在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老人吃过不少苦头,到了晚年,子女孝顺,每个月给的生活费都用不完。饮食方面,王大爷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肥肉,隔三岔五就会上街买几斤肉放在家里。

2014年冬天,大爷准备做饭,去外面抱柴火进厨房,不小心摔了一跤,突发脑梗,生病住院,最后还是走了。

子女回来打理丧事,将遗体送到县城的殡仪馆,但是在火化时,发生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让火化工感到无比震惊。

据3名火化工人回忆,当老爷子的尸体烧了20分钟后,炉内传来一声巨响,接着又是噼里啪啦的声音,里面就像放鞭炮一样。

当时工人们都傻眼了,从来没有遇到这种事,马上将电闸拉下,打开火花炉的观察窗,发现炉壁表面有白色的液体。

随后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断定,这具尸体在炉内爆炸,产生巨大的气压,脂肪以油状的形式溢出,粘在炉壁表面。

王大爷的遗体内部脂肪太多,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在熊熊大火燃烧之下,有的器官会收缩,大量气体被释放,就会产生爆炸类似的声音。

由于炉内与外界压力差太大,再加上排气风管后段不是很通畅,容易造成炉壁爆裂。

师傅拿起身边的铁耙,将排气风管砸断,才让里面的气体快速排出,避免更大的危害。

遗体火化时,在高温的作用下,肌肉脱水,骨骼产生剧烈收缩

农村地区,人去世以后,即使开了死亡证明,也会将遗体存放三天,之后才拉到殡仪馆火化。也许有人就会认为,是不是怕遗体会复活,才会放三天。

死后复活,只会出现在神话故事里,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事。

其实在殡仪馆,确实出现过遗体在火化时有活动的现象,但那不代表复活,只是在高温的作用下,身体组织发生的各种变化。

比如说一个活人,遭遇火灾,大脑产生的反应就是保命,身体被燃烧,瞬间产生的高温无法适应,出现各种生理反应,下意识会在地上翻滚,或将四肢蜷缩起来。

在断气之前,还会自主呼吸,但空气都被一氧化碳的浓烟取代,死后可以在鼻腔内发现黑色的烟尘。

正常死亡的人,遗体没有知觉,不会产生痛感,但是焚烧时也有可能会活动。

遗体在火化之前,工人会在体表喷洒特殊的燃料,每具遗体需要5~8升燃料,以保证进入火化炉之后充分燃烧。

进入火化炉之后,火苗首先会吞噬衣物和毛发,接下来是皮肤,这个时候骨骼和肌肉快速脱水,受到强烈刺激后,四肢有可能会发生收缩或弯曲。

从化学的角度来说,遗体内的组织大部分是由无机盐组成,占总重量的5%左右,在高温环境下,水分和无机盐被分解,形成无机物,若是燃烧不充分,骨骼就不容易燃烧殆尽,发生收缩的几率会更高。

骨骼中的无机物,是一种钙与磷结合的羟基磷灰石,填充在网状的结构中,性质稳定,不容易被破坏。

人体中的骨骼,纵向拉伸强度高达930~1200千克/平方厘米,比花岗岩的硬度还要高,在火化时,需要600°C以上的高温才能烧成灰烬。

若是燃烧中途,炉内温度不够,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躯体会活动,甚至还有可能会坐起来。

现在的火化炉,燃烧的温度有870-980°C,火化尸体时发生可怕的变化并不多见。

遗体火化时,高温会使体内的气体膨胀,从喉咙的位置排出

人去世以后,首先是心脏停止工作,其他的器官得不到氧气供应,也会慢慢衰竭。体内的血液停止流动,组织和细胞开始腐化,停止新陈代谢的功能。

机体功能丧失,在密封的环境下,没有免疫力的压制,腐化物质会滋生大量细菌,分解成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气体,还有一些废物残存。

另外,遗体内的食物,没有及时排出,发酵以后会产生大量微生物,形成气体,看上去体表会有膨胀的现象。

遗体内聚集的气体,会通过人的鼻孔、嘴巴、耳朵等器官向外排出,就会闻到臭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臭。

将尸体平放起来,重心靠下,肠道内的压力会将气体往外挤,肛门就会有废物排出,因此会有堵肛门的操作,也算是留住逝者最后的尊严。

殡仪馆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使得人们来到这里会感到恐惧,比如遗体在焚烧时,会发出类似哭喊的声音。有的人则会认为,是逝者火化时感到痛苦,才会“哭泣”,其实这种想法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

人死亡后,大脑没有血氧供应,各个器官也会停止工作,面对再大的痛苦,也不会有感觉。

火化遗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高温焚烧以后,压力升高形成反差,体内的气体从喉咙喷涌而出,产生共振,频率达到20赫兹以上,周围的人就能听到这种奇怪的声音。

比如说有的人遭遇事故非正常死亡,身体器官变形或损毁,在火化之前,工作人员首先会对伤口处理,切开出气的通道,焚烧时能让气体顺利排出。

死者肺部含有氧气,再加上其他有害气体,在火化时高温会让大量气体从喉咙排出,若是出气通道不畅,气体共振的频率较高,就会听到类似哭喊的声音。

有些溺水的死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遗体内有积水,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当这些气体快速穿过积水时,肠道会收缩,气体和液体也会流动起来,产生奇怪的声音。

遗体火化后,基因去了哪里

基因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依靠细胞分裂,产生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只有细胞存活时,才会有基因的存在。

DNA一般是通过碱基配对,合理排列形成基因,配对错误或排列位置不对,就是所谓的基因变异。

基因想要得到遗传信息,就需要细胞来合成蛋白质,来促进它的生命运动,正常的基因,是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也就是人类的46条染色体。

基因的DNA这么强大,但它并不耐高温,受热以后产生的磷酸和含氮基团,虽然可以有一定的阻燃效果,但还没办法面对60°C以上的高温。

遗体内的细胞被烧毁,也就意味着基因也会被烧毁。

火化炉的温度在800°C左右,试想一下,这么高的温度,连骨骼都化为灰烬,更何况是微小的细胞。

人类是恒温动物,正常的体温水平维持在37°C左右,生病身体不舒服,会出现体温波动,发烧时则证明体内的细胞受损。

大多数细胞,可以承受48°C的高温,即使是含有过氧化氢酶较多的红细胞,可耐受的高温不会超过55°C。

遗体刚进入火炉初期,温度还不是最高,所有的细胞就会分解,成为无机质,上面的DNA也会断裂,基因信息也会焚烧殆尽,更何况遗体要焚烧几十分钟,肉体和骨骼全部碳化,最后化为白色粉末,交给家属。

而骨灰里主要是由钙、磷、碳等物质组成,就和有机肥料差不多,里面的基因也就不复存在。

写在最后

遗体推进火化炉后,燃烧温度会慢慢升高,刚开始皮肤表面会有红斑或水泡产生,要不了多久就会炭化。接下来体内的脂肪会燃烧,产生大量尸油和气体,蒸发以后,肢体偶尔会发生收缩或舒展。

由于家属失去亲人,很难控制情绪,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以为逝者还活着,这只是个人的臆想,没有科学依据。

遗体经过几十分钟的高温燃烧,有机物和细胞会消失殆尽,大块的骨骼也会粉碎处理,最后只剩下一摊白灰。

充分燃烧的遗体,连骨骼都化为粉末,更不会含有基因,它已经在燃烧的过程中,伴随气体排到空气中。




感觉火化是最残忍的了,需要目睹自己的亲属被送进火化炉焚烧,那种心情是难以言说的。至于焚烧的时候,尸体是有变化,这个实属正常,至于基因的话,恐怕一把骨灰里已经没有个所以然了!

现代化的高科技焚尸炉,自动化程度十分的高,尸体被送入大大的燃烧室,首先喷射可燃气体或液体燃料,点燃后经过加压和助燃,尸体就会被充分焚烧。尸体火化的时候,身体里的水分不到10分钟,就会完全被蒸发掉了,其它部分都会碳化,因此不可能存在什么基因了。

我觉得火化是不能接受,现在武汉现在有种新方法,冷冻到了一定的低温后,在振动一下,最后就成了骨灰。

其实,大家都觉得土葬,最符合实际心理需求,归属于大自然,土归土尘归尘,火烧尸体太什么了,感觉还是土葬好!落叶归根!




上个世纪90年代,太姥姥的尸体被推进了火化炉,在几百度的高温下,皮肤瞬间碳化变成黑糊糊的一片,随着炉温也越来越高,体内的脂肪开始燃烧,并发出“滋滋”声,就像一块肥肉被摁在烧红的铁板上,随后炉子里又传来“哭喊声”,我妈都被吓傻了……

这不是传说,也不是编造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当年我妈亲眼目睹了太姥姥的整个火化过程,回来后,整整半年都是半疯半傻的状态!所以,现在的火葬场基本都不允许家属现场观看火化过程了!

火化尸体真的有那么恐怖吗?火化时尸体会有哪些变化,今天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聊!

有人说火化尸体,就像烤乳鸽,现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无情和残酷!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的尽头终究是死亡!不管你从哪里来,最终都要回归大地,入土为安,只不过如今的火葬太过于残忍!

有人曾经来玩笑说,焚烧一具尸体,就像烤一直乳鸽,其实火葬场火化尸体远比我们想象的冷血和残酷!毕竟,架在烧烤架上全身散满了佐料的是我们渴望的食物,而躺在火化炉前穿着寿衣的是我们心中念念不忘的亲人!

焚烧尸体的燃料一般分为柴油、煤气或者天然气!而一般火化炉的温度为900-1000℃,这个温度在焚烧法中有明确规定,这个温度也足以使所有可燃物质充分燃烧,剩下的只有灰尘和不可燃物质,只需要30-45分钟之,100多斤的尸体最终只剩下一堆白骨,基因也随着高温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火化尸体的燃烧的具体过程和尸体各种各样的变化!

尸体的燃烧过程,当然是由外而内的,但是燃烧的时间是很快的,一般不会超过45分钟!火化炉的温度是一点一点升高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尸体的燃烧也会越来越剧烈!

第一,当温度升高至200℃,尸体的表皮上毛发以及身上的衣物瞬间收缩,开始燃烧并冒出一股浓浓的黑烟,升温很快,这也是一个迅速碳化的过程!

第二,10分钟后,随着燃烧温度越来越高尸体的表皮也已经燃烧殆尽,这时全身上下的脂肪在高温烘烤下,开始逐渐冒出很多油渍,甚至会“滋滋作响”,如果死者生前是一个胖子,这个过程就像在烤乳猪一般,在高温烘烤下,身上的脂肪全部被烧成油,流了出来,并随着温度的身高,也开始燃烧起来!

第三,接下来,就容易发生一些诡异的事情,甚至会让人感到恐怖!

尸体继续燃烧,肚子就如同正在打气的气球一样,不断在膨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死后,一般会放置2-3天,才会被送进火葬场进行火化,此时死者身上各个器官的肌肉组织和软组织还没有完全僵硬,并有一定的弹性跟水分,特别是一些溺水死亡的人,体内的积水会更多!

当火化炉里面的温度逐渐升高,这些肌肉软组织在高温的烘烤下,会快速收缩,地蒸发出水分,这个时候就能看见尸体的四肢开始抽动,有的尸体反应比较大,如果炉子空间允许,甚至会直接坐了起来。

第四,至于在我妈妈在火化炉外听到呼喊声,其实也是一种假象。

远离很简单,就是热胀冷缩,尸体的肚子在燃烧过程中快速的膨胀,说明里面的气体越来越多,而这些气体就会顺着人的七窍排出去,比如嘴巴,耳朵以及鼻孔等这些有孔的地方!

当一股气流快速的经过喉咙,然后从嘴巴排出的时候,由于产生了共振现象,就会发出一种类似呼救的声音!这种声音,在那样的环境下,一定会让现场的亲人产生臆想甚至恐惧,甚至会像我妈妈一样,认为火化炉里的太姥姥还活着,其实这就是一种假象而已!

最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以及时间的推移,尸体很快会化为一堆白骨,像手指骨脚趾骨包括牙齿等细小一点的骨头,基本都会被高温烧成碎末,随着高炉烟筒排入天空之中!剩下的基本是头盖骨,脊椎骨,胯骨等大块的骨头,如果火化时使用的是密封性较好的捡灰炉,火化完毕后骨灰形体会基本保持完整,哪个部位是头,哪个部位是脚,都能看出来!

尸体火化后,到底还能剩下什么?

要想知道,尸体火化后是否还存在基因,首先我们要清楚人体的组成部分!

人体的95%都属于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这三种元素组成的),比如人体的脂肪、水、蛋白质等,在900℃的高温燃烧下,基本都会化气态回归大自然!

而剩下的5%左右,属于无机物,(主要由钙、磷等元素组成),比如人体的牙齿,骨骼,特别是手,脚,脊椎骨,头盖骨等会以碎片的形式留下来!这些碎片也就是我们要带回去的骨灰,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等不易燃烧的物质!你可能不会相信,一个60公斤左右的成年人,火化后就仅仅剩下3-6斤的骨灰!

那么这3-6斤灰白色的骨灰里,还存在基因吗?

什么是基因,基因是由什么组成的?

基因是人体中一种物质。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是细胞,细胞中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每个人的体细胞的细胞核里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中含着遗传物质。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许许多多的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是呈直线排列的,以螺旋型的形式存在染色体中。

基因是一种核苷酸,由四种核苷酸组成,这四种核苷酸分别用符号表示a.t 和g.c,如果把dna比喻成一部书,那么身体所有的遗传密码都是由这四种化学成份组成的,当然四种成份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


简单的说,基因是真正极少数具备遗传特性的DNA片段,我们将这些DNA统称为基因。所以,基因的本质还是DNA,而DNA的组成是脱氧核糖核酸,什么是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

说白了,DNA是一种有机物,它存在于生物的细胞核中!我们能从风干了很久的血迹或者精斑中提取到DNA,也能从远古的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中提取出DNA,但我们很难从火化后的骨灰中提取到DNA,为什么?

DNA属于有机物,而尸体经过高温焚烧后,残留物质都已经变为无机物,组成元素以钙、磷、氧、碳为主,根本不可能存在DNA,更不可能存在那种特定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了(也就是基因),尸体正常火化后,基因也就随之消失了!

顺便说一句,想法设法提取骨灰中的DNA,还不如采集死者生前丢下的烟头,嚼过的口香糖,用过的牙刷,沾有精斑的内裤、床单等样本!想要在一堆骨灰中寻找死者的基因,简直是痴人说梦!

写在最后

我个人觉得,火葬对于送别逝者的亲人而言太过于残忍,对于逝者更是一种不尊重!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孩子的身体受到一些损伤,父母都会于心不忍,感到痛苦!死去的人,虽然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在火化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疼痛,但是如果他的父母目睹这一切,一定会悲痛欲绝!

其实,不管是火葬还是土葬,失去亲人的那份悲痛都不会减轻!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接受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我们更要明白一个道理,死亡意义并不是让我们悲伤和难过,而是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珍惜现在,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一切触手可及的东西!

最后,再多说一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死了,即便被火化了,其实他的基因依然可以存在,为什么?因为基因是可以遗传的,不管留下的是死者的父母还是孩子,或者是兄弟姐妹,你们身体中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与死者相同的基因!

所以,你可以把这份特殊的基因遗传,也看做是生命的一种延续,好好活着吧!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九泉下的亲人!




火化是最残忍的了,亲眼目睹自己的亲属被送进火化炉被焚烧,那种心情是难以言说的。

至于焚烧时尸体有变化实属正常,至于基因,恐怕一把骨灰里已经没有了吧!




现代化的焚尸炉自动化程度高,尸体被送入燃烧室首先喷射燃料,点燃后经过加压和助燃,尸体被充分焚烧。尸体火化时,身体里的水分完全蒸发掉,其它部分都会碳化,不可能存在什么基因了。




2015年抚州85岁老太太寿终正寝,好端端的遗体在火化炉发生爆炸,由于温度过高只能任由骨灰四溅,亲属得知后当场崩溃了!

人生在世受尽磨难,没想到正常离世,却在火化炉再遭一劫,换做谁内心都没法接受的。

据火化师事后回忆:将老太太遗体送进火化炉都是按标准流程操作,大概30多分钟,火化炉突然像放鞭炮一样,由于温度过高,工作人员尽管发现异常,但还是坚持火化,结果一声巨响,感觉整个火化室都在震动,于是被迫打开炉子,发现老人的骨灰四溅,放遗体的金属垫板也被炸碎。

家属最开始也感觉到异响,但第一次经历也不懂,直到打开火化炉看到里面一片狼藉,当场就崩溃失声,心疼老人又遭一劫。

工作人员也说,几十年都没遇到这样的怪事,但遇到一次一辈子也忘不了。



有人说:遗体火化时,会叹息、会哭、会抖动、甚至会立起来,火化师会用金属叉戳破身体组织,这样能让遗体燃烧充分,从而将基因彻底燃烧掉,骨灰只有2-3公斤,身体缩水9.5成以上。

‬那遗体火化的流程是怎么样的?遗体在火化炉的变化是真的吗?

第一步、避免“假死”,审核严苛!

当遗体运到火葬场,必须见“死亡证明”,否则工作人员可以拒绝火化,这样是为了确认身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毕竟 “假死”的案例还是有的。

确认信息后,化妆师还会再次确认遗体有无生命体征,有无尸斑,最重要是检查遗体内是否有金属遗留物,遗体外由于金银首饰,待跟家属达成一致后,给遗体定妆容,遇到遗体残缺不全的,还会拼凑、缝补,给逝者最大的尊重。

第二步、给遗体泼洒柴油,体型越胖用油越少!

很多亲属不理解为何要给遗体泼洒柴油,觉得这是对逝者的不敬,实际上这是必要程序,因为怕燃烧不充分。

一具成年人的遗体,大概需要20千克柴油,胖的人用的可能少一点,因为身上本来有脂肪,而骨瘦如柴的人,反而要的油多一些。

第三步、用金属叉戳破身体组织,防止尸爆!

这也是争议最大的,所以一般在火化时是不会让亲属全程参与的,在家人看来这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这是亵渎遗体的行为。

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给遗体翻身,用金属叉戳破身体组织,也是没有办法的举动,不然会引起尸爆,那样对遗体才是最大的不敬。

因为遗体有一种现象:巨人观!

遗体的组织开始产生气体膨胀,例如四肢肿大、胸腹长包、眼球爆出、嘴舌雍长,甚至全身肌肉也会像充了气的气球。

如果不用金属叉戳破,时间一长可能会产生爆炸。

第四步、火化时的种种现象,要用科学解释!

遗体进入火化炉后,有时候会“叹息”、“会哭”、“会抖动”或者“会立起来”,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要相信科学。

火化炉的温度会从预热的200°,一路飙升到1000°左右,最开始是毛发、衣物烧成灰,然后燃烧脂肪,接着是肌肉和五脏六腑,最难烧的就是骨头,有时候还要用专用器械锤骨头,燃烧一般持续1-2个小时。

之所以有 “叹息”的声音,那是因为身体的脂肪在燃烧,就好比烤肉串一样,五花肉声音就大,瘦肉就小。另外燃烧产生的气体,经过肺部、食道,就伴随“叹息”的声响。如果是溺水的,肺部和胸部挤压空气,燃烧后震动喉管声带,感觉在哭一样。

至于遗体“会立起来”、“抖动”,这就是肌肉收缩的原因,因为遗体在进火化炉之前还有水分,一旦高温水分迅速蒸发,肌肉就会收缩,从而带动软骨节抖动,甚至是立起来。

第五步、整理移交骨灰,也许还有别人的骨灰!

可以明确的说,你拿到亲属的骨灰只剩2-3公斤,关键有些还不是亲属的,因为火化炉是流水作业,为了提高燃烧效率也不可能每次清理那么干净。

当然在移交骨灰之前,工作人员还会用专用容器碾碎大块骨头,毕竟有些不可能完全烧成灰烬。



看到以上火化流程,有些人又会把火葬跟土葬进行对比,这种争议一直都有,但火化是不可逆的趋势。

目前全国只有10个左右的少数民族保留着土葬习惯,当然有一些偏远的山村在沿用土葬。

关于土葬,这个争议最大,特别是大夏天,保存遗体也是一个大难题。

在自然温度下,遗体会有不同的变化:

去世2个小时,会有尸斑,面积越来越大,直至右下腹出现暗绿色,也叫尸绿。

去世12小时,微生物出马,肌肉和组织被消化,遗体开始软化。

去世2天,遗体内产生气体,有膨胀的迹象。

去世3天,出现“巨人观”的现象,全身浮肿、膨胀,就像充气的气球。

去世20天,遗体的肌肉等软组织基本腐烂,形成液态物质后逐渐蒸发,遗体就只剩一堆骨骼。

土葬看似给了逝者体面,实际上当埋下土的那一刻,看不见的变化更心酸。

‬遗体为什么要火化?

1、火葬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火葬就是一个骨灰盒,落葬或者放在公墓比较省心,火化会将一切都化为灰烬,这样避免有些疾病的传播。

而土葬只是封土,棺材又是木质结构,一旦腐蚀,里面的液态物质就会流入到周围土壤,甚至威胁地下水;有些家属还会在棺木上涂防腐液,但这些含有重金属,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火化占地少,节约土地、木材资源!

如果是土葬,棺材占的位置远远大于骨灰盒,而我国看似国土大,实际人口分布不均,不可避免会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散在全国各地的墓地,不便于管理,一旦涉及征地拆迁就比较麻烦。

而且土葬选位置,也容易造成邻里纠纷,甚至还会演变为肢体冲突。

上好的棺材需要大量的树木,以4个头的为例,其材质以梓木、楠木为最佳,柏木、松木、柳木、桐木也不错。不管是什么材质,都要砍伐树木,造成树木的浪费。

3、火葬一个电话可以解决,但土葬麻烦!

现在农村想找八大金刚抬棺比较难,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家就剩一些老人,以前是相互帮忙,以后没得指望。

而火葬,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



‬遗体火化,基因去了那里?

有人说:高温1000度左右,什么基因都灰飞烟灭了!

基因,大家感觉很近,实际又很远,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儿子像妈,女儿像爸,这就是基因的表象。

基因实际属于遗传物质,简写是DNA,学名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形状就是我们见到的双螺旋结构。

其实基因只是DNA序列上的有效遗传片段,也就是有功能的片段,如果用火烧基因,就可以理解成火烧DNA。

那被高温灼烧的基因到底去了哪里?

对于DNA来说,其实是非常耐烧的,甚至被当做防火材料。

科学家从鲱鱼精液中提取的DNA,用于提升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DNA受热后,会产生磷酸和含氮基团。前者结构稳定,燃烧后行成稳定的碳化层,后者受高温释放氨气,而这气体可以阻燃。

做饭菜时,产生的嘌呤,就是DNA在高温下的产物,但这个温度不足以让它消失。

但在火化炉,持续1-2个小时,接近1000度高温,哪怕DNA能阻燃,也无济于事,最终氮N和磷P分子会在高温作用下,变成气体排出。

基因随着高温气化,那骨灰又是什么?

火化后的骨灰、骨片,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和钙磷酸盐,这个已经不含基因,这也是逝者最后的体面,不然什么都剩不下。

‬写到最后!

逝者为大,愿天堂没有痛苦!

火化是不可逆的趋势,科学安葬,也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尽管火化过程会出现一些不可理解的现象,比如“叹息”、“抖动”、金属戳破组织等,但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亲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过激举动情有可原。

遗体火化的基因,其中的磷酸和含氮基团,随着高温被气化,最终回归到大自然,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火化时尸体会碳化,最后只剩下无机物,不存在基因了。




遗体火化看似神秘,实则没什么稀奇的,在殡仪馆工作的人员就明白,在烧遗体的时候,无论火化炉里传出什么声音,即使看到死者突然坐起来,都不要理会,一定要按照正常的程序将遗体火化后,把骨灰交给家属就可以了。

火化现在成为了主流的处理遗体的方式,土葬仍然必然的做法,不管你直接埋人还是火化后,其实都要埋到土里面,区别只是在于普通土葬不经历火化环节,不经历殡仪馆的一系列环节,可以不用在这上面花钱,而火葬其实就是要经历殡仪馆一系列环节多掏钱,最后掏钱完还是土葬埋入地下。

火化流程大约是这样的,火化炉温度在进炉的时候为900度左右,尸体在进入炉子之前都是要经过遗体的装扮入殓的 ,有的地方在推进火化炉之前会切开肚子,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尸体在焚烧过程中胀气产生一些非同一般的情况出来,而火化现在一般分为三种方式,一种是电炉,一种是气炉,一种是油炉。

进入火化炉,关上炉门后,炉子里面的温度会短时间内调高到800度以上,尸体在高温炉里面周围的衣服以及一些纸质的木质的东西全部着火,尸体表面也会快速肿胀起泡,会产生噼里啪啦的声音,在热效应的作用下,尸体内部气体膨胀,肚子会变大,如果没有开膛破肚,那么气体会从气管喉咙流出来,会发出一些类似痛苦尖叫的声音。


很多人都想过这一个沉重的话题,当你死后会被如何处理?很大的概率,就是被送进了火葬场,遭遇熊熊烈火的燃烧,出来就变成了一堆骨灰,然后安葬到墓地,从此人生画上了句号

如果说还存在什么基因,那就没有了。剩下的只有:

人焚烧后骨骼化成的灰,人体骨灰X射线粉晶衍射中显示,和磷灰石很相近,因为火化后,人体的有机质已经全部燃烧,剩下的成分就是无机质,元素成分以钙、磷、氧、碳为主。





2005年,殡仪馆在火化一位叫王师傅的遗体的时候,突然,火化炉中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火化炉的门都被震得松动了,现场工作人员大惊失色。

工作人员马上靠近火化炉仔细查看,发现炉中确实发生了一阵激烈的爆炸,工作人员马上关掉了火化按钮,把王师傅的遗体从火化炉膛里推出来。

此时王师傅的遗体已经火化了一半,露出了骨骼,等到骨骼冷却下来后,工作人员使用工具翻了翻他的骨架,突然,一个神秘的金属在骨灰中露了出来。

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了警察,王师傅的死因,或许跟这个金属物有关。原来几天前,王师傅在山村里为一户人家操办丧事,那天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王师傅在雇主家操办丧事。

当他给村民敬酒的时候,远处响起了一声巨响,几乎同时王师傅倒在地上,脑袋炸开了锅,旁边的亲友身上都沾上了血液。如此惊悚的一幕把村民们吓呆了,那天王师傅就这样魂归西天。

当时警察到现场调查情况,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大家都以为他是被雷劈死的,村民们纷纷议论,说他一定是生前干了坏事,才遭到如此的报应。随后,王师傅就被送到了殡仪馆火化。

这才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警察对那神秘的金属物进行调查,发现那金属好像是一枚炮弹,最后证实,王师傅是死于当地有关部门发射的防爆炮弹,那炮弹出现故障,从高空掉落,不偏不倚砸到了王师傅的头部,才发生了这样的惨剧。

幸好火化的时候出现了异常,才找出了王师傅的死因。说起火葬,许多人表示太残忍,火葬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比如,火化时听到哭泣声,看到遗体突然半坐起来。

人去世后关到火化炉中火化,这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般情况下,医学上确定人去世之后,按照传统习俗,会在家里停尸三天,这样能让亲友们进行悼念和祭拜,与此同时,逝者的亲属会跟殡仪馆联系,确定火化的时间,同时开具死亡证明。

三天后,殡仪馆会派出车辆及相关工作人员把逝者送到殡仪馆,逝者到殡仪馆之后,并不是马上就送去火化,而是由宾馆的工作人员查看一下尸体,他们要看一下遗体有没有尸斑,以此来确定逝者已经去世。

如果有尸斑,他们才敢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之所以要如此谨慎,是因为怕出现假死,毕竟这世界上有人在火化之前醒过来,也有人在送进火化炉之后醒来。

确定没问题之后,相关的入殓师会对遗体的遗容进行修整,对一些意外去世的,像王师傅那样,需要进行整容,尽量还原成生前的样子,让逝者风风光光地体面地离开人世。

办好一切手续之后,就会有工作人员把遗体推到火化间,有人说,在火化之前,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会用刀把逝者的肚皮划开,划破内脏,这种情况十分残忍,是在以前设备较落后的时候就需要如此操作。

之所以这么做,是担心人在火化的时候,由于气体在体内堆积而出现爆炸,所以要提前对遗体进行分解处理。不过现在火化设备比较完善,已经不需要在火化前破坏遗体。

当遗体被推进火化炉之后,火化工会按下按钮,火化炉上面的喷油枪对着遗体进行喷油,随后 喷 火 枪 喷出火,遗体就开始在熊熊烈火中燃烧。

火化炉的温度很快上升到200度,逝者身上所穿的寿衣最先着火,紧接着就是皮肤和毛发开始燃烧,随着温度的升高,遗体内的残留气体会在高温中逐渐膨胀,逝者的肺部会被撑大,有些气体从喉咙排出来,气体冲击声带发出呜呜的声响,感觉就像人在哭泣一样。

当皮肤在高温中逐渐收缩时,遗体紧绷的皮肤会牵动关节,遗体看起来就像半坐着,他的手和脚也变得弯曲,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逝者活了,却不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遗体在火化炉中变成什么物质?

人体的毛发与皮肤燃烧之后,化为一缕轻烟,从排气口排出去,当火化炉的温度上升到400到500度的时候,遗体上的脂肪开始着火。这些脂肪会变成流动的油脂,最终,在烈焰中燃烧殆尽。

当火化炉的温度上升到600度时,人体的肌肉开始燃烧,肌肉在大火中最先丧失的是水分,慢慢变成了像碳一样的物质,在火光中几乎被烧尽。

最后,火化炉的温度上升到800到900度,此时,遗体只剩下骨骼,骨骼也会在高温中燃烧,最后变成骨灰。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5到90分钟,时间的长短,要看逝者的体重和年龄,年龄大肥胖的人,燃烧的时间长,年龄小体弱的人,燃烧的时间短。

不管是什么人在火化之后都变成一堆白色的灰末,这些灰末就是骨灰,骨灰其实是一些无机物。人体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能够被燃烧的大多是有机物,如皮肤、毛发、肌肉、脂肪等,这些有机物最终有的化为水,有的化为二氧化碳,有的化为二氧化硫,最终以气体的形式排出火化炉。

那么,在这过程构成人体基本单位的细胞以及细胞当中的遗传物质基因都到哪去了?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组织再构成各个器官。反过来说,人体的任何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就包括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核中包含着人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的片段就是基因。所以人去世之后构成各个器官的细胞在大火中燃烧,细胞中的蛋白质已被燃烧,最终会被火烧尽,变成一些气体及其它物质。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也难以幸免,而基因是一种多肽链和核苷酸,虽然它储存着人体许多遗传信息,但说到底,也是一种物质,是一种可以被燃烧的物质,所以最终基因也会在大火中被烧尽。

或许有人会问,那些留下来的骨灰是否残留着基因呢?

这样我们就需要了解骨灰的成分了,人体的骨骼是由多种无机物,比如磷、钙等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是白色粉末状,是不能被火烧尽的。

这种物质的性质十分稳定,可以在骨灰盒中保存很久,如果溶解在水中,渗透在地下,会成为土壤的肥料或者使土壤岩石化,最后,成为岩石和矿物的一部分。

如果骨灰进入空气中被风吹散,将溶于雨水之中,最后或进入生物体内,或成为地球的一部分。这些骨灰中是没有基因存在的,因此,不可能存在这个人的遗传信息。

如果是土葬,人的肌肉皮肤腐烂之后,剩下骨骼,骨骼中或许能保持少量的基因,但是,火化是在将近1000度的温度中燃烧,再多的基因也会被烧尽,因此,经过火化之后,不能留下逝者的任何基因片段。

为了悼念逝者,缅怀亲人,有的人就利用骨灰的性质,把它制作成钻石,在美国,有一家公司能够利用高温技术,加上一些催化剂,从骨灰中提取碳元素,把亲人的骨灰提炼成钻石。

这种方式跟制造人造钻石的方式是一样的,可以进行第三方认证,这种钻石就做骨灰钻,一些经济实力较好的人会把亲属的骨灰制作成项链或者戒指,戴在身上就觉得好像亲人陪在自己的身边一样。

骨灰钻由于需要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制作成本较高,根据钻石大小不同,收费大约在3万到20万之间。虽然价格很昂贵,但是仍然有许多人选择。市场需求很高,到目前为止,全球至少有三千个家庭已经为亲人制作了骨灰钻。

写在最后:

哪怕是把亲属的骨灰制作成骨灰钻,里面也不可能含有他的基因。

人死万事空,生前再辉煌也化为一缕青烟,有人惧怕于火化的残忍,提议改为土葬,可土葬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年,国外有一种新型的丧葬方式,叫做冰葬,最先是在国外流行,近几年,我国已经在武汉开始试行。

所谓的冰葬,就是把人体放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这样的低温液氮可以让有机物很快脱水,遗体如果在如此低温环境下浸泡,再利用超声波振荡,就可以把遗体变为粉末,是真正的粉身碎骨。

这种冰葬技术比起火葬更加人性化,也能起到节约土地资源的作用,只是因为费用的高昂,让许多人无法接受,当然,对于这样的一种新型丧葬制度,也有人表示难以接受。

用这样的处理遗体的方式,或许就能够保存人体的基因,只是不知道这样一种技术要等到何时才能得以全面推广。如果有这种丧葬方式,你能接受吗?




在高温密闭的火化炉中,人体的所有有机物都会燃烧殆尽,形成水蒸气从排气系统释放出去,剩下的就是人体的骨头了。工作人员会把较大骨头进行处理,让其变成小骨头,然后再次进行火化。当这些骨头完全成为粉末状后,和炉子中的灰烬混合在一起,得到的物质就是骨灰了。

真正的骨灰是棕灰色的物质,形状也没有那么细腻,这是因为人体的组织非常耐高温,经过长时间的燃烧,骨灰的颜色就会变得偏暗一些。

人体火化后,有机物都燃烧殆尽,剩下的就是无机物了,经过科学的手段检测,在X射线粉晶状衍射中显示,骨灰的结构和磷灰石相似。

另外,碳酸钙在5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会发生分解,所以人体的骨骼烧完后,剩下的就是以钙、磷、碳为主的无机物,因此可以得出,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磷酸钙。

骨灰中还存在着一些矿物质,例如钾盐、钠盐和少量碳酸盐形成的碳等,但是每个人的骨灰成分都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基因、饮食、年龄等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我们以饮食为例,如果一个人长期吃素,其骨灰中锶元素的含量就会较高,海鲜类食物吃的较多的人,骨灰中的重金属成分就会高一些。

磷酸钙本身就是一种不溶水的物质,因此骨灰在是能很好的保存下去。另外,骨灰中的一些无机物成分,这些成分是不会发生变质的,所以即便在多年以后,骨灰也还是粉末状,不会有任何变化。

所以火化后如果有残留的话还是可以用于基因检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基因   尸体   无机物   土葬   逝者   殡仪馆   遗体   骨灰   骨骼   气体   高温   细胞   物质   温度   人体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