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阿里离职的员工对其评价相差甚远?

校招进的阿里,在支付宝待了几个月,早已经离职。在支付宝供职的这几个月月天是我这辈子最黑暗,最抑郁的,下面说说抑郁的原因:

1、人员变动大,内部斗争激烈,美其名曰拥抱变化,实际是内部派系压榨。

刚入职的时候任职商户事业部,结果任职两个月不到面试我的运营总监和事业部总经理被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樊XX斗倒,运营总监离职,事业部总经理(老阿里人)被靠边站,直到最后被迫离职,试用期还没过面试我的人反而都走了。

2、内部专业人士少,很难听进员工意见。

在商户事业部的时候我提出支付宝是最有资格最适合做全网商品搜索的,因为对用户来说,用户的痛点是愿意去小网站接受更低的价格,但是不愿意介绍小网站购买的风险(网站不发货,货品有问题等),而小网站苦于没有推广渠道,推广成本高,也很难做大,而支付宝当时提供的担保交易功能可以完美解决双方的痛点,总经理和运营总监也对这个方案很感兴趣,但最后做这个的是淘宝出来的一淘,砸了十几个亿去做广告,就是不肯上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我不知道这中间有什么内幕),结果现在做的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不是背靠淘宝,早倒闭二十次了。

3、不适应企业文化,时常遭排挤。

团队接近二十个人,明里暗里各种排挤我,比如做事不配合,暗地里冷嘲热讽,各种打小报告,故意表现出他们的团结来孤立我等等,有一个同事居然因为我在靠窗的位子她想跟我换我没换结果从此不跟我说话,还到处说我违反了阿里的六脉神剑企业文化,不愿意团队合作。

4、团队相当不专业,没办法正常做事,天天浪费在各种内部斗争中。

我后面去的部门,团队二十个人,一年预算才100万人民币,你告诉我,一个这么大的公司,一个这么大的市场部门,100万人民币预算能做什么??市场部门团队工资一年估计都上千万了,这就是我说的专业人士少,完全没有做事的流程,于是每天各种蹭脸去找合作伙伴拿资源,各种不花钱的媒体挖掘,什么新媒体推广,什么视频推广,什么微博APP,总之只要不要钱的我们都去尝试过,不管效果如何,然后突然去央视砸了个电视广告(我至今不知道支付宝投电视广告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花了2000万人民币,据说是高层领导提出要做,所以钱不是问题,一次就花了我们20年预算。

5、加班多,实际没事做,但就是要加班来体现你适应企业文化,很少有自己私人时间。

前面说了,可做的事情少,按道理应该很清闲吧,不对,每天早上9点多来,晚上9点多走,没有加班工资,说这就是阿里的企业文化,支付宝大楼从早到晚都是灯火通明,加班原则就是要比总监来的早,要比总监走的晚,否则你就是不适应企业文化。

6、你的直接老板,而不是你的绩效表现和做事的能力决定了你的生死。

在支付宝工作,你的表现怎么样完全是由你的直属领导一个人说了算,我在第二个部门的时候,半年总监都没给我到过绩效打分,按道理绩效是要一个月评一次的,结果年底直接给我个3.25,没有其他理由,你是新人,还不会巴结领导,和领导搞关系,你不做3.25谁做3.25,至于你做的事情怎么样,who cares?

天天加班,被同事排挤,被领导轻视,没事情干也要天天待在公司十几个小时,内部各种斗争,换你你能不抑郁吗?在支付宝的这段时间,每天我都不开心,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各种和同事笑脸相迎,但实际上我知道我有多郁闷。

至今我做恶梦都经常会梦到又回去支付宝工作了,至今,我仍然无法释怀这一段经历,我经常在反思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我只想着把事情做好,最后确要被同事领导各种排挤?大家真的都是同一个目标吗?




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让所有人都喜爱,就像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间企业也是同样如此。阿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除了双十一的疯狂还有优越的办公环境和高于同行业的福利待遇。当然,马爸爸作为富可敌国的超级大商人,人格魅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相信大多数应届生,都因为被招入阿里而感到自豪。可是进入职场,才发现现实与期望值的差距。学习中,你可能会因为一点点的小聪明而考取高额分,但是职场没有偶然,付出和回报永远都是成正比的。你想要优厚的福利待遇,就要受得了高强度的工作和无休止的加班。你想要享受好的环境,就要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中,员工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一部分员工会非常感激阿里,因为他们在这里的工作,让他们得到了提升,有了进步。当有一天他们离开阿里的时候,会有一个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环境。个人能力是一个方面,阿里的品牌效应是另一个方面。因为老板们相信从阿里出来的人,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还有另一部分员工,没有那么强的抗压能力,会开始抱怨,抱怨无休止的开会,无休止的加班。会抱怨新老员工资源的不均衡。会抱怨管理层的不明智。他们在抱怨中积聚了大量的负能量,离职的时候,自然不会有半句好话。我想不光光是阿里,每个企业,员工离职的时候,都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精英菌点个赞哦~点击右上角关注无忧精英头条号,了解更多职场支招!




看到一帮老人乐呵呵的指指点点说他人太嫩了,我也呵呵了。

一个年轻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肯定是青涩的,但是比起圆滑的处理人际关系,业务专业上的功夫才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第一要素。年轻人能专注的先投入到专业业务上得到锻炼才是第一位的。

阿里虽然很大,虽然我也很崇拜马云,但是阿里也不是说不得。如果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阿里的这份工作失去了。大家觉得他进入下一个单位面试的时候,他说他专业还不熟练但是自己特别会处理与领导的关系,这个单位可能录用他吗?

我自己就是80后,我深知此前年龄段的人受到的文化毒害。我们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不敢表达自我,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敢鼓励自己成长。好不容易今天的经济已经提上来了,我们不必为了温饱而压抑自己了,我们完全可以鼓励年轻人充分的去释放自己的创造力了。

你们凭什么还要一个年轻人把精力放到察言观色、委曲求全上?

年轻人的独立思想要鼓励保持,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价值需要,也是社会时代的需要。

这个社会不仅仅是阿里创造的,而是所有的努力的优秀的积极的充满阳光善意的人创造的。

如果阿里让你感到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失去自我,一定要勇敢的离开,因为你的未来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基础。这样你才不会在年老一事无成的时候拿着打压年轻人当做自己骄傲的本钱。




很多职场导师总是喜欢给职场小白灌鸡汤,诸如离职以后不要说老东家的坏话之类。可是,又有几人听得进去呢,又有几个离职员工对原公司满意呢?可以这样说:很少!

离职员工为什么会对老东家满腹怨言?这跟离职的原因有关!一般来说,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或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主动选择离职的员工,对老东家还是有点感情的。因为是和平友好的分手,没有伤害,也就没有怨气。可是,大部分人离职都是被迫的,被公司辞退的居多。甚至有缺德的公司,为了逃避对辞退员工的离职补偿,采取各种下三滥的手段让员工“主动辞职”!公司敲掉了员工的饭碗,员工能没有怨言吗?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我虽然很喜欢马云,也很羡慕阿里巴巴,但是对阿里巴巴的内部管理一无所知。但是我相信,阿里巴巴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成就如此巨大,企业管理必然是比较严格的。比如,是不是经常无休无止的开会,是不是每天没完没了的加班。主管领导管理是不是很粗暴,资源分配是不是不合理、不公平。如果这些现象比较常态的话,员工就会在日常工作中积聚大量的负能量,离职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什么过年话可讲了!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我2007年进阿里,2011年离开。

算是一楼的前辈了吧!

我想问你,你扪心自问。你离开阿里后在你的简历里支付宝的经历有没有让你再找工作时加很多分?

你大概属于兔子这类人,加班没事做?我相信总有人找的到事情做,即便跟其他同学聊一下对接下来事情的畅想也是好的。

你通过校招踏入中国最顶尖的几家公司,自己不珍惜机会,反而都是抱怨。你该不该反思下?你以为世界都是电视剧里拍的?

离开阿里6年想念阿里的文化氛围!坦白说很少有人走出阿里没有受益的。




一朋友做猎头公司的,说最后受不了拉黑的唯一客户就是阿里巴巴。

原因是:

1.阿里巴巴开出的工资比同行低,要挖别人过来,通常是工资高出30%,最不济也得持平吧?但没有,它家总是比同行低,所以挖人难。

2.挖到人后,大多会在半年内离职。这就悲剧了,因为结算方式都是帮你猎头成功半年内再全额付清佣金。这下好了,没半年就走人,只能义务再帮阿里巴巴挖个新的。

3.因此,结算周期不停拉长。

做过猎头行业的人,一定懂这生意是不是没法做了。同时,一个让员工体验好的公司,一个好雇主绝不是这样的。




不知不觉,离开阿里已经7年了。时常会想起当年在中供铁军的日子。

有人说阿里好,也有人说阿里坏。在我看来,阿里像一坛老酒,爱酒之人觉得淳美,不喝酒的人觉得心辣无比。用了7年时间做到VP,在此分享一下阿里给予的“财富”

阿里给予我最大的财富是:梦想+情怀、执行力、格局、胸怀。

梦想和情怀,使得我们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附加了很多社会价值、使命的担当。

执行力,使得我们用最低的成本、最快速的完成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每一个细节的效率

格局,格-人格、局-眼光。上一个台阶看问题,下一个台阶做事情。把更多的思考放在行业领域,放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变革上。

胸怀,有容乃大,用委屈把自己的胸怀撑大。其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委屈,放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都不是事。99%的烦恼来自于自我。

阿里巴巴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有着道德底线、价值观的群体,而这帮在新的公司又将这种正能量传承下去。谁能曾想,当年这帮土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推动着多个行业的前进。他们也许不是最有才华的,但确凿是最有情怀的。

7年来,从没回家(阿里)看过,确时常梦见当年那支铁军,无所不在(大街小巷、工业园、写字楼)、无所不能(跟客户上侃天文、下侃地理,能聊外贸、还能搬货,躲得过狼狗、跑得过公交)

7年里回味过过去的成功、失败;收获和教训。人总会走错路,但不要一直走错路。吸取教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朝着使命愿景前行!

望能常回家的战友们,回去的时候,亲吻一下阿里园区,说一句:我们都无悔青春!不忘初心!阿里第23255名员工




企业大了就会有派系,层级多了,高层很难深入基层了解,而且小鬼难缠,特别是有一点权利的中层,一般级别高的就权斗,级别稍低就利用职务便利捞钱,不仅阿里是这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上市公司或大企业都是这样,学会适应环境吧!实在不喜欢就找个前景好的小公司干吧,要么跟着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公司中坚力量,要么干几年自己创业,个人看法。




这是必然,

记得钱钟书曾经写过一本小说,叫做《围城》。其中提到一种心态,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大概就是城内外人共有的围城心态。

而那些已经进了城的人,往往会自视高人一等,对刚刚进城的人和没有进城的人采取一种鄙夷的态度。

许多创业者,其实就是走阿里出走的,比如说程维。虽然说滴滴有很多毛病,但我想,程维当年咬牙含泪在阿里干的时候,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像马云的18罗汉一样,能够在阿里如鱼得水。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样的好事并没有轮到他,于是愤而出走,直到在滴滴打出了一片事业。虽然说滴滴也有很多毛病,但对于程维来说,这至少对于阿里时期的程维自己,是一个成功。

回想当年,即使是马云在创业初期,也被手下的很多人视为疯子。那些手下人离开了。毕竟,正常情况下,阿里巴巴是会倒闭的,但马云不仅有企业家应有的素质,而且天时地利人也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偶然。虽然很多商业评论家认为阿里巴巴的崛起,有它的必然性,但这必然性也可以轮到阿王巴巴,阿刘巴巴,未必一定要是阿里巴巴。

而作为一个已经做成巨头的企业,再加上比腾讯更佳严苛的公司统治秩序,就会造成部分员工对阿里的评价不高。




离职员工对前东家的评价彼此之间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相悖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大公司,尤其是风格突出的大公司。公司规模越大,风格越明显,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越高。阿里就是这样的典型。

分析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一、明显的企业文化带来极端感受

无论什么事情,中庸更能被更多的人接受。比如食物,能接受番茄炒鸡蛋的肯定远远多于喜欢臭豆腐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一个企业如果企业文化似有似无,管理风格不统一,那么它可能是一个平庸的企业,但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会太明显,每个人都可能接受一部份不接受另一部分。

但是阿里是个企业文化特别明显的公司,马云是演讲狂人,特别擅长也喜欢价值观输出。一方面,这样的企业凝聚力强,这样的领导人能带来很多正向激励;但是反过来,也有人会讨厌这种“洗脑”以及衍生出来的个人崇拜、吹捧文化等等。

能适应这种企业文化的员工,自然觉得好,甚至是特别好;另一个极端则是非常不适应,非常厌恶。

二、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难以匹配

阿里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每个版块的目标是什么?每个管理者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团队的小目标又是什么?

这些目标之间肯可有很多的不同,加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变数,有些东西可能和员工的理解就完全不同。这是大公司的弊病,阿里也难以例外。

来到BAT这样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对自己的事业肯定是有一番规划的,并且对这样的环境有着良好的期待。如果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匹配,那自然感觉良好;但是当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不匹配,尤其是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个事有相悖的看法,导致壮志难酬明珠暗投之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负面情绪肯定会放大。

三、模糊私人生活界限后带来更多体验

人与人之间的交集越少,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小,生成亲密关系的可能性也越小。如果交往增多,那么这两种可能性都会增大。

员工与公司也一样。

大企业福利齐全,比如更多的团建活动、更多的对员工生活的关注,比如家庭日、团队旅游、聚餐、社交媒体互动、等等——享受这一切的会觉得很爽,但是有的看重个人空间会相当讨厌这一切。

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对前东家的评价。

四、公司太大,个人难以体验全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么多的团队、部门、上司,每个员工遭遇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在一个好部门奖金多多,领导nice,同事相处得像朋友,肯定和在一个勾心斗角的团队中的体验完全不同。

而这样的事,公司越大越可能发生。盲人摸象,说的,都只是自己的感受。的确是真的,但不够全面,对听者来说,自然是差距多多。

五、离职人数众多

公司大,员工多,离职人数相应地就多。即使按照正态分布,处于两段的人比例相同,数量却大,这就导致了可能对阿里特别喜欢和特别厌恶的人都只占1%,但各有100人,就会给大众评价怎么差那么多之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阿里   员工   阿里巴巴   企业文化   事业部   总监   团队   事情   部门   评价   目标   领导   喜欢   工作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