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应该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还是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学校教育应该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还是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须知当前民心顺民意,为人民教育好后代是教师的职贵,可能这样说有些让人听了不舒服,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要象有些高才生思想水准有问题不报孝祖国人民。可能与当前形势有关,教学,育人同时,人要有正确的理念,也要有知识社会才更好的发展,才智有正确的发挥才让人怀念。这个对社会环境,人的素质素养有观,也与教师思想政治见解有观,做好自己才能育好下一代。




我是SZJ写春秋。我来回答这个提问。

我已经退休十几年了。一直生活在农村,对现在的教育形势学校工作不是很了解。我从事农村教育时间长。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观。首先体现学生的德育。那就是我们说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 学校领导班子配备。

那些年我们学校配备一名德育教育的校长。成立德育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德育校长。成员由部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

  • 制定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每学年和每学期。学校都要制定德育教育工作计划。这些计划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内。通过此项计划必须有班主任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通过。并且监督执行计划。

  • 德育教育工作计划的落实。

这项工作计划的落实。时间是以周为单位的。每个星期需要落实什么?学校必须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上进行公布。并且提出落实方案以及工作效果。并且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列于其他功课的统考统阅。

  • 每学期期中小结,期末总结。

那些年我们学校对这些方案非常认真落实。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好的班级表现好的学生。都要认真评比授奖。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一个以育人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体系。有了这样良好的教育教学基础。其他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总结:通过上述方案的全面落实。我们学校连续几年评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全面工作先进单位。那时候有一好带三好的说法。学校的德育工作上去了。其他的工作也就上去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学生知道为谁学怎样学?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各项工作自然就上去了。

上文的作者是SZJ写春秋。那只是工作体会。至于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本人没有参与。也就没有发言权。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并且欢迎关注!谢谢大家!

图文:作者原创




这个问题还未及作答,便有位名"老崧"的朋友抢占鳌头。这个朋友从`中庸之道",以及道家学说的角度进行了深剖。我认为有些故弄玄虚了。"中庸之道"是成人处事法则,与教书育人是两个概念,没必要去牵强附会。

题主提这个问题,可能是从故纸堆里信手扒拉而来,似有辱人智商之嫌。关于这个问题,百年之间早有定论。我们只能这样评价:

主张教书放在第一的,我们只能称之为"匠“;而将育人放在第一的,堪称为师。下面,我们仅引用先贤们的论断,权作对题主的回答吧。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此句中的`事",我们可以作教书之释。而句中之"德“,才是育人的根本。

2:先生不应该先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这句话把教与学的目的,都归结到了育人的第一位。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这段话强调了知识与做人的主次关系,强调了育人的"德"为第一。

4: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句中的"和谐“,可以理解为道德健全完美,而"专家“,指智力因素较高之人。

联系到最近许可馨事件,人们的余怒未消。又冒出了中科大的季子越,即便被作开除处理,但其精日态度愈加嚣张跋扈无所顾忌。人们在愤怒痛斥之余,心却在滴血。这是我们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一大败笔,同时也提醒了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把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放在首位!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缺一不可,不存在什么是首位,什么是次位的问题。学校要研究如何把这几项任务完成好。发现弱项就要多下功夫,要迎头赶上。

目前看,德育普遍较差,尤其是爱国教育、文化传统教育不够。其次就是劳动教育不够,学生普遍娇生惯养,懒惰,好逸恶劳。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分数,不关心学生的素质提高与否。这应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智力方面的教育也存在问题,那就是课业负担重,拔苗助长。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学习效率低下。个别私立学校,实行私塾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严重透支学生的精力,他们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就再也没力气争取好成绩了。这些学校为了自己出名害了孩子。

总之,教育教学不可分割,都要抓好,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人才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只重视单一方面是不够的。




学校教育应该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还是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的观点是教书是育人的基础,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育人才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有这样几点理由。

第一,学校教育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述教育的方针和根本任务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第一位的是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成才先成人,没有道德,品质败坏,有才也是坏才、害人,所以,育人才是第一位的。

第二,社会实践证明,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就是这个道理。

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虽然很有才能,但是没有良好的品德,不能遵纪守法,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最后走上犯罪道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今天,还有个别的留学生,如中国医药大学留学生许可馨、中科大学留学生季子越等,没有爱国情感,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人才能再高,对国家对人民并没有实际意义,同时,从他们可以看出,育人第一、德为先我们育人的方向,必须坚持好这一原则。

第三,从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看,教书是育人的基础,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

没有知识文化,没有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是不行的,但是,学好了文化,最终还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所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育人的基础,但是,育人才是第一位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我国教育的方针和根本任务看,还是从社会实践和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看,育人才是第一位的。

大家好,我是浩墨香教育,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评。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两者紧密衔接不可分离。学到知识才算人才,地方需要人才,国家需要人才,为人处世,受人尊敬的也是人才。周恩来总理写的教人处事的读书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说明读书育人的重要性。在读书学习中古人留给人们教书育人的道理很多,"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学识渊博的人,脑洞大开,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人的方法,待事待物头头是道,就是人才。所以,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书育人相符相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用以领会做人的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她蕴藏着前辈留给后人做人的深刻道理,方法,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从始至终这就是不动摇的宗旨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育人方向,规定了我门主未来教育的性质、方向、途径、目标及其规格,对我国教育发展发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华民族从古到今育人先育德的优良文明精髄。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实现教育目的途径。

而在教育的实教和测试过程中,从小学思品育德至高中政治育人放在首要地位,从不放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代要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方向、目标。从始至终甚至未来,育人永远是占首位的必修课。














学校教育应该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老师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要问学校教育应该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认为教书育人,同等重要,这里没有什么第一第二之分,教书育人一样重要。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想起文化大革命中经常讨论的话题。关于又红又专的问题,有人问是先红后专,还是先专后红?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红与专也是不分先后的,也就是说,既要红又要专,只红不专不行,只专不红也不行。只红不专,只讲空头大话,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建设祖国的本事,爱国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己,办不了大事。只专不红更不行,知识多了,思想不好,干起坏事来,能量反而越大。所以一定要又红又专。

回到本议题,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到学校是干什么的?学生到学校是学习的 ,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所以学校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些列的教育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进行。培养学生思想好,学习好。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的人。谢谢大家。




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家长说没法接要课后延时,那就看管到晚于下班半小时,家长说寒暑假没人带,那就取消了全托管,家长说接送交通压力大,那就班车老师挨个送。家里大人没回来的老师陪着等,到了饭点儿在给孩子弄口饭吃,来都来了,屋子帮着收拾了,地擦擦,这才是最主要的,服务嘛,哪还有时间潜心教学?




我个人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早在一千多年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就提出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就是育人,在韩愈心里“道”应该放在第一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条课程标准列在了全部标准中的首要位置,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是把育人放在了首位。

育人,就是培育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比如爱国、诚信、孝亲敬长等等,如果一个人的根本坏掉了,即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会对社会、国家做贡献,相反可能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更加深重,这也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由来。

育人胜于教书,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许多一线老师都有这方面的深刻体会,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优秀,但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对社会、他人造成无法预料的恶果。大家还记得许可馨、季子越吧,他们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发布的一系列恶毒辱国言论深深伤害了国人的感情,这是教育的失败;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教训惨痛,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同班同学,其中3人是与他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官场上的“两面人”“阴阳人”更为可怕,桌面上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男盗女娼。

不能让这类悲剧再度上演,坚决取缔“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道德”的用人观念。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目的   学校   德智体   教育方针   爱国   教书育人   首位   德育   工作计划   全面发展   道理   知识   人才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