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飞地很多吗?为什么?

甘肃有三块较大的飞地,它们从北到南分别是酒泉肃北蒙古自治县,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白银靖远县。

肃北蒙古自治县的马鬃山镇是与县城部分不相连的,中间被敦煌、瓜州、玉门所隔开,马鬃地区也是甘肃唯一与蒙古国接壤的地方。至于为什么是飞地是因为这地方本来是额济纳旗(当时归甘肃管辖)马鬃山地区的,后来额济纳划给内蒙时甘肃为了保住边境省份的资格,向中央提成把马鬃山一部分划归甘肃肃北蒙古族自县,所以就形成了飞地。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有三块飞地,除了大部分面积在本土以外,明花乡在高台县西部,皇城镇在山丹县东部,大泉沟乡在民乐县中南部,至于为什么会形成飞地呢,是因为当时在地域划分的时候由于这里是裕固族聚居区,为了便于管理,就统一划归肃南县了。其中黄城镇距离县城有500多公里,是肃南最远的飞地。

靖远县由南北两块面积大小差不多的土地组成,中间被平川区隔开,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是因为原来的平川区(以前是靖远县)煤炭资源丰富,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就专门成立了平川区,这样,靖远县就被一分为二了。

以上就是甘肃三大飞地,欢迎补充指正。







说起中国各省之最,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地图形态上最特殊的,肯定非甘肃省莫属。甘肃的行政区划为狭长状态,宛如一条走廊。在历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就在今甘肃境内。小编个人感觉:从地形上来看,如果认为青海的行政区域看上去像一只兔子(青海湖恰好是眼睛),那么甘肃的形状,恰好像一只壁虎。

而甘肃形状的特殊,和历史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由于历史和人文的关系,甘肃境内出现了不少飞地。

甘肃简史

早在五千年前,甘肃地区就存在着大量的先民生活,并且,这些先民也曾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明——比如马家窑文化,就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瓷文物,考古专家通过技术鉴定,确定这些文物的产生年代,大约是公元前的30世纪(传说中的夏朝,其出现年代不过是公元前的21世纪)。

战国时代,甘肃东部本为义渠人生活的地方,秦兼并义渠以后,甘肃东部地区并入秦地。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朝廷出击匈奴,从匈奴手里夺下河西走廊,拥有了沟通西域的道路。从西汉以后,甘肃地区主体上属于胡汉杂居之地。甚至在北宋时期,甘肃大部分地区属于西夏管辖。

而甘肃的来历,则是因为历史上,甘肃境内出现过甘州和肃州这样的地名。宛如福州和建州形成了福建,安庆和徽州衍生了安徽一样,甘州和肃州也为后来给这一地区命名为甘肃提供了依据。

对于唐宋文人来说,甘州由于较为偏远,因此,给了文人无数遐想,以至于词牌里面还有专门的“八声甘州”这个词牌。

特殊的历史,导致了甘肃特殊的行政划分形状。而复杂的人文环境,也导致了甘肃的飞地比较多。

卓尼县

卓尼县隶属于甘南州。在我国,“州”这个行政级别,往往属于民族自治地区。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甘南州是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

卓尼县和临县的地缘纠葛可谓犬牙交错——和卓尼县相邻的临潭县,有三块飞地在被卓尼县团团包围,而有意思的是,卓尼县也有一块飞地,位于甘南州的东北角,和卓尼县的本土相隔甚远。

换句话说:卓尼县包含了别人的飞地,而卓尼县的飞地,也被别的县所包围。

临潭县

临潭县和卓尼县的情况类似。并且,临潭县也属于甘南藏族州。临潭县其实可以理解成一个“拼盘”、除了临潭县的本土以外,临潭县前后有三块飞地和临潭县本土不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临潭县的三块飞地,都被卓尼县包围,而卓尼县的那块飞地,也是因为临潭县的存在,而和卓尼县的本土相分开的。

如果单从地图来看,临潭县和卓尼县如果互相交换飞地,可以解决飞地的存在问题。但是,行政区划不比在纸上作图那么容易。行政区划需要考虑人文因素。比如卓尼县的主体民族是藏族同胞,而临潭县则是以汉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为主。因此如果互换飞地,可能会产生一些管理上的不方便——尤其是民族自治政策落实这方面。

肃北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顾名思义,是一个位于甘肃省北部的蒙古族为主要人口的县。在行政上,肃北县属于酒泉市管辖。

虽然肃北名字上叫做肃北,但是,在甘肃和青海交界一带,肃北县还存在一大块飞地。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块飞地属于甘肃西北地区的南端。由于甘肃地形太复杂,因此酒泉地区最南部的辖区,和兰州等地区比起来,方位还是属于偏北的概念。

肃北县如此划分,其实本身也是因为民族自治问题。

13世纪初年,肃北地界属于西夏版图。蒙古灭亡西夏以后,肃北地区迁移了大量的蒙古部族。到了明朝时期,虽然明朝挥师西北,夺下了元朝统治下的西夏故地,但是河西走廊依旧被蒙古的势力三面包围——南有青海地区的蒙古部族(比如土默特蒙古),北有北元残余势力,西部则是其他蒙古汗国的势力范围。在这样的环境下,肃北地区当然“胡风”比较严重,成为蒙古部族百姓的生活之地。

因此,为了民族自治工作得以落实,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地区,才有了一块肃北县的飞地。并且,肃北县的北部,和蒙古国陆地接壤。

肃南

和肃北名称相对的,还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这个民族相信很多人觉得陌生。因为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境内。

裕固族的祖先源自回鹘。因此从这点来说,裕固族和维族的渊源很深。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裕固族即信仰藏传佛教的维族人。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行政上属于张掖市。这个县的本土之外,存在着三块飞地。当然,肃南县如此划分,和肃北县的原因一样,都是为了落实裕固族同胞的民族自治而划分的。

当然,在肃南的飞地中,有一处叫做“马蹄藏族乡”。顾名思义:这块飞地的主要居民为藏族同胞。虽然裕固族和藏族并非一个民族,但是在宗教信仰上,都是信仰藏传佛教,因此,将马蹄藏族乡划入肃南,是出于宗教信仰角度考虑。

天祝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属于武威市管辖。天祝县在古浪县的境内有一块飞地。这块飞地是东大滩乡的一部分。一般认为,这一飞地的产生,也是因为这一飞地上的居民以藏族同胞居多,所以,才划归天祝县。毕竟,我国的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

靖远县

靖远县属于白银市管辖。和其他存在飞地的甘肃县域不同。其他的甘肃县域,其飞地的面积往往不大。而靖远县与其说存在飞地,不如说其县域遭到了一分为二的分割。

白银市的历史并不悠久。白银市的产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发现了银矿,为了开采银矿,而在这里设立了白银市。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矿产开采的需要,原靖远县境内的矿区,也都被划入白银市直辖,并成立了平川区来管辖这些原靖远县划出的矿区。

平川区的横空出世,将靖远县一分为二。因此,靖远县出现了南北两部分。这一飞地的产生,可以视为经济建设需要。




甘肃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自建国以后的一系列行政规划,所以有着数量较多的飞地。而这些飞地出现的原因,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相同。

目前甘肃有三块比较大的飞地,这些飞地的存在并不完全不利于甘肃的发展,甚至于他们在很多时候可以成为甘肃未来发展的关键。

今天正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三块较大的飞地。

第一块,是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该自治县就有三块飞地,分别是明花乡,皇城镇和大泉沟乡。

而肃南县有三块飞地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里有着比较典型的民族自治区划分问题。因为肃南县是裕固族聚集区,而根据后来的专家学者们的考察,裕固族和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回鹘族,是有着特殊的传承关系的。

回鹘族与新疆的维吾尔族本身在传统文化方面又一脉相承,所以甘肃境内大大小小分布了不少的裕固族聚集地。当年为了遵从于民族自治原则,以及相对便利的民族治理原则,所以就把明花乡,皇城镇和大泉沟乡这三个同样有大量裕固族人生活的聚集区,划给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当然在这样的划分过程中,也导致了像皇城镇这样本身属于山丹县的小型城镇,却距离县城有500公里那么远,这堪称是肃南县最远的一块飞地,也是心痛的一块地方,不过这确实也符合我国的民族自治原则,而尊重他们的传统文化,并且采取民族自治的政策,本身也有利于我国的团结。

第二块比较大的飞地就是靖远县了,靖远县其实是由南北两块面积相差并不算大的土地组成的,中间被白银市的平川区分割。但是这样特殊的划分政策,在之前是并不存在的,平川区曾经也属于靖远县。

只不过平川区这个地方有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存量,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煤炭资源。而甘肃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遵照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发展战略,就把平川区划给了白银市。因为白银市本身是甘肃省内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中转点,它和兰州市是直接相连的,距离兰州的市区也更近。把平川县划给本来也有大量煤炭库存的白银市,就可以更方便于煤炭资源的对外运输和整体利用。

虽然从行政规划的角度上来看,这并不算特别方便。毕竟平川区的存在,导致靖远县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但是从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说,却是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的。这是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重点所做出的考虑,但是这也确确实实给靖远县带来了在行政和发展方面的不利影响。

毕竟想要从靖远县的县城,到靠近宁夏回族自治区那一块同样属于靖远县的管辖地,还需要经过白银市的平川区,这让不管是交通还是邮政,都显得有些不便利。不过白银市和靖远县也通过相互之间协调,比如说在平川区不设立收费站,两地的邮政互通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

而第三块比较大的飞地,就是甘肃北部的肃北蒙古自治县了。蒙古自治县下有一个马鬃山镇,但是这个小镇与县城的部分是并不相连的。在马鬃山镇和肃北蒙古自治县之间,有着敦煌,瓜州,玉门等城市。而这样特殊的行政规划存在的原因,和我国在上个世纪的行政区变革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首先马鬃山镇是马鬃地区的一部分,而马鬃地区则归属于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可是自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发生过多次的行政变革,而以前的额济纳区是归属于甘肃管辖的。但是在后来,中央政府把额济纳旗划给了内蒙古,成为了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但是这对于甘肃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因为额济纳旗是甘肃与外蒙古沟通的唯一渠道,如果把额济纳旗划归给内蒙古的话,甘肃就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内陆省份,而失去了对外沟通的通道。在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以及国际贸易大行其道以后,失去直接对外沟通要道并不利于甘肃的发展。

所以在甘肃的要求之下,中央把马鬃地区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的马鬃山镇划归给了甘肃的肃北蒙古自治县,这就为甘肃与外蒙古之间的资源贸易交流奠定了基础。

甘肃可以直接与外蒙古保持贸易关系,而不需要经过内蒙古。同时马鬃山镇本身也是外蒙古与中国之间的一个贸易交通枢纽点,这对于整个甘肃的发展来说,是有着推动作用的。

这举措显得相当高明,也为甘肃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前景。

所以从上面的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认识到,飞地确实会导致从行政规划和日常政务处理方面的困难,也很难让城镇主体整合飞地资源。

但是如果这个飞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话,也可能会对整个省份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甘肃此前不也曾经推出过与深圳以及其他东南沿海省份的飞地经济合作计划吗?

其目的就是为了带动甘肃的经济发展。甘肃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中国范围内来看并不算亮眼。

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之下,甘肃也需要寻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推动引擎,来带动整个省份的进步。

各种与经济发达省份的飞地合作计划,就是甘肃对外的一张名片。这可以让外省人感受到甘肃的风土人情,也可以帮助甘肃更好地吸引来自其他地区企业的投资。

所以从整体角度上来看这并不算什么坏事,也相信未来的甘肃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如果等甘肃真的实现了经济腾飞的话,这些飞地的问题也迟早会得到解决。毕竟一直存在这样的行政规划不明,不同的城镇之间犬牙交错的模式,是很难长久维持的。




作为甘肃人刷到有关甘肃的题,尽力解答一下。很多朋友肯定会困惑飞地是什么?飞地,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简单的说就是无法通过自己的管辖区域直接到达,必须“飞”过其他主体的行政属地才能到的地方。

我所知道的甘肃省飞地有三处。一处是张掖市肃南县,一处是白银市靖远县,一处是兰州市永登县。

肃南县是裕固族自治县,这是甘肃省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它的境内有三个乡镇形成飞地。

明花乡在高台县西部。与酒泉市的肃州区接壤。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带,有近1/3的面积是沙漠。明花乡的裕固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60%,这也是它被划入肃南县的一个重要原因。1954年将明花乡作为飞地划入肃南县。

大泉沟乡在民乐县南部,大部分被民乐县包围。它与肃南县的马蹄藏族乡很近,中间隔着两座大山,而山谷地带属于民乐县。它作为飞地划入肃南县的原因也是当地主要居民是裕固族。

皇城镇位于山丹县的东面,与武威市相邻。南边与青海省的门源县相邻,北边与永昌县接壤。皇城镇离肃南县有300多公里,原来属于青海省门源县管辖。1960年时,将肃南县的友爱乡划入青海,将皇城镇划归肃南县,形成飞地。

白银市靖远县被平川区隔成南北两块儿。平川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便于管理,成立单独的行政主体。将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俗称“北八乡”,隔成飞地。

兰州市永登县的坪城乡,东接景泰县正路乡,西与永登县的中保镇相邻,北依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被隔成飞地。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甘肃境内的飞地,还有哪些欢迎朋友到评论区补充。




的确,甘肃有许多飞地在新疆、内蒙,造成甘肃有飞地在外省的原因,就是新疆东部,内蒙西部以前曾归属甘肃惯性。再来看这些飞地的属性,大部分都是冬夏季牧场。现在就不难理解为啥有这么多飞地的原因了,就是把曾经归属甘肃管辖的地方从新划归新疆、内蒙管辖时,现交界处的牧场不能一刀切。如果划直线,就会造成某省没有了夏季牧场或者没有了冬季牧场。在九十年代末,牧区提倡豢养,少了转场放牧的形式后,逐步将飞地减少,将来估计会取消了。但是,在甘肃省内,地市之间,各县之间,因为传统草场的原因,还有很多飞地的存在。




甘肃是没有飞地的。

打开甘肃省地图,会发现两处类似飞地的地块,一块是陇东地区,一块是陇南地区,但两地与全省在地缘上贯通,并不是飞地。




那些飞地周围的地方以前也属于甘肃省。




犬牙交错,方显智慧!制疆,压青,钳宁,拖陕,治宁,亲川,点内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飞地   额济纳旗   甘肃   白银市   南县   卓尼县   皇城   藏族   临潭县   裕固族   靖远县   马鬃   民族自治   蒙古   平川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