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首先讲个笑话,说一个老太太去A银行说,你们银行存款利率低,你看人家B银行多高,说着就慢慢往门口走,发现没人理她,转过身说,我都说了这么多,你们咋就不明白,留两桶油我不就留下来了吗?

老年人喜欢存款,老年人也喜欢米面油,但是老年人喜欢存款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米面油。

中老年人爱存款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老年人由于年岁已高,这个时候抗击风险的能力是很低的,他们更喜欢也更适合低风险的产品,就比如银行存款,保本保息,会让他们看着很踏实。此外放在家里还不安全,有可能被盗、弄丢或者发霉等等,放银行又安全,每年还有利息,何乐不为。

其次,中老年人他们经历的时代变迁、事间冷暖更多,当他们经历了一些事情,对风险能有更清醒的认识,在某种层面你也可以理解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年轻人刚入社会,经历的大风大浪少,容易初生牛犊不怕虎,更愿意尝试挑战风险。

最后,对于现在的新兴事物,年轻人接受更快,但是老年人接受程度远不如年轻人,存款存了几十年了,而银行理财产品也就是最近十年才开始兴起的,最火的也就是近五年。所以中老年人更爱存款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新事物还是不放心。

不过米面油也是有用处的,银行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大家的利率也差不多,这时候中老年人是不是就可以待价而沽了,既然利率差不多,你是不是多送我点东西,我才去你那存,至于为什么中老年人更喜欢米面油而不是其他礼品呢?

因为他们那代人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很多人都经历过苦日子,知道日子最难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炫酷的包包,而是吃的!我们看到南美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疯抢面包等食物,对他们来说这个最实在,所以格外偏爱。此外米面油都是生活必需品,家里做饭的基本就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更多是在外面吃或者在父母家吃,他们对米面油更加亲切也不难理解,而作为银行自然要投其所好,吸引存款。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银行里的米面油,并不是白送的,而是用钱买回来的。而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一方面是有优惠活动,而另一方面是优惠活动加利息收入的划算性。当然,正视这个问题,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也就不单单是因为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了。

1、中老年人最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银行定期存款。

中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方式有很多,但金老师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之一就有银行定期存款。原因也很简单:①、风险系数低;②、保本性强;③、年化收益率水平虽然不高,但也是稳定;④、就算需要应急资金,也能违约;⑤、人工便利程度强。

现在银行基准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为1.5%、二年期为2.1%、三年期为2.75%。看上去银行利率并不高,但是各个银行之间有着不等幅度的上浮,通常能上浮10%-30%的水平,这样算来,银行储蓄的年化收益率也就不低了。

当然,对比银行中低风险同等期限的理财,还是低得一筹。而银行定期存款的资金,银行作为投资的渠道有很多,贷款、理财等。而为了更好的揽储,或者是逢年过节时完成银行储蓄任务,所以在这时银行就会推出一些送礼的优惠活动。而优惠活动,间接的提高了利息收入,毕竟米面油都是用资金购买来的。当然了,作为适合投资理财的方式,中老年人也会计算计算,在年化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还有米面油的优惠活动,利息收入能更高一些,显然更加划算。

正因为关注到银行存款,而在关注的基础上还有礼品相送,当然也就会更加喜欢了。

2、中老年人投资理财,可以搭配式理财。

往往在与大龄投资者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投资理财的渠道很单一,很多仅仅只有银行定期存款这一项。虽然风险系数低,但年化收益率却不能拉高。所以,可以在中低风险的各类产品中进行搭配投资,一则风险可控,二则能提高利息收入。当然了,利息收入的增加肯定要比米面油送礼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多。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位列世界前茅,截止2018年5月,住户存款余额高达68.4万亿,人均存款余额4.92万。而超过40%的美国人只有不到1万美元的存款,以备退休之需,20%的美国人则不喜欢存款,而将其投资于股市,基金和保险投资渠道等。由此可见,中老年人存款,不仅仅是为了存款送礼品的优惠活动那么简单。

存钱防老仍然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初衷。虽然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况且,这其中特别是农村广大地区,还未真正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即使参保的,其保障能力也是不足的。尤其体现在医疗保险方面,即使城镇职工在大病治疗中,剔除已报销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因病致贫时有发生。如果不存款储蓄,几乎将晚年生活生存置于风险之中。

其次,中老年朋友是家庭经济来源的支柱,生活负担重。面对父辈,在社会保险缺失或不足时,不得不承担生老病养的赡养重任;对于儿女,教育,医疗,创业以及购房买车等还要给予必要资助,否则大批工薪一族将难以维持高房价和高物价的生活支出。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责任,作为家庭主要收入者,中老年朋友选择必要的储蓄存款是必须的。

传统储蓄观念还未与新兴理财观完全融合。大部分居民喜欢去银行存款,也喜欢高利率或存款送积分礼品等,但更多人不喜欢有风险的产品,哪怕一丝风险也不容易接受。保本保息在传统储蓄观中因为根深蒂固,而一时难以与新兴理财观难以融合,同时由于理财产品市场个别平台和产品的不规范,负面消息频出,对两种观念的融合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从表面上看,貌似平台多多产品多多,而实际真正适合大众投资者的,不忽悠的客户的,就太少了。投资渠道不能做到多元化,大众化,储蓄存款有时就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很多人不了解新兴理财工具,怕风险,再加上不良平台的负面效应,以及尚未高度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等,中老年朋友选择储蓄存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银行为揽到更多存款,采取各种送米面油等福利方式,居民需要存款,但也希望拿到足够高利息的同时获得其他福利,于是二者一拍即合。




中老年人去银行存款往往收益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更看重收益,而不是为了送礼的优惠活动。中老年人在精打细算方面比年轻人更讲究,如果一个银行单纯的只是送礼活动,存款利率非常低,同样不可能引起中老年人的共鸣。

第一,中老年人重点考察存款利率。中老年人一般都是退休闲赋在家的人群,这群人喜欢到各家银行网点打探存款利率,仔细对比每一家银行的每一个存款期限的年利率,真可谓是“斤斤计较”,有时候银行的利率可能就高了那么0.01%,大叔大妈们也会被吸引到。比如当地的中老年都知道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利率比较高,直接放弃去国有银行看利率电子屏了,天天就钻进那些农商行、村镇银行戴上花镜仔细地盘算每一家银行的利率到底存进来划算不划算。

第二,存款送礼活动只是存款的一种揽储形式。存款礼品在很多时候质量不会太高,就是便宜货,什么肥皂、洗衣粉、5斤小袋大米、面粉、花生油、锅碗瓢盆之类,很多时候进货渠道都不正规,全是些价格很低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时候在2元超市就能买到的。银行提供所谓的礼品,往往就是指定好的,客户没有可选余地。存款积分兑换礼品活动,有时候就是一种营销手段,最好的奖品液晶电视机、电动车往往放在营业大厅吸引客户的,真的那么容易抓走,银行早赔死了。

第三,对于老百姓来说,存款只要安全、利率高,那就是最实惠的吸引力。个人感觉存款安全是第一位的,许多客户听着某一个银行内出现了风险,导致客户资金丢失,马上就吓得不敢去存款了,哪怕不是当地的分支机构、只是一个外地的,可见风险一旦发生,声誉风险波及范围广泛,给银行造成的不止存款损失。现在客户的安全意识都比以前强多了,只要听闻见遇的风险一旦被客户知道,大部分人都不再选择这家银行存款。

另外,存款利息是给客户最最实惠的东西、存款作为理财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收益,银行利率市场化将存款利率推向了金融市场,银行自主权更大了,可以上浮下调,只要客户认可,只要能盈利,怎么都好说,这下存款客户的选择就多了,谁不愿意多点儿利息呢,同样存1年,有1.75%的利率,有5.1%的利率,换做是你,你选择哪个银行?

不要以为中老年人就惦记那点儿小礼品,中老年人是社会阶层中收益最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人经历了年轻时候奋斗打拼,大部分人都是有房有车有退休金的人,怎么可能在乎这点儿小礼物,只不过是图银行的利息高罢了。现在很多送礼的银行利率也不会太低,起码我周围的银行中不送礼的国有银行利率都特低,送礼的小银行都是当地利率较高的。




银行的存款送礼品的优惠活动是中老年人喜欢在银行存款的一个原因,不是全部的原因,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更加喜欢在银行放入存款,那么为什么中老年人喜欢趁着银行在做存款送礼品的优惠活动去存款呢?

一,存款送礼品的活动中存款利率高

一般银行做存款送礼品的优惠活动都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而活动不止只有存款礼品,还对应提高了存款利率,可能是较高提高存款利率,也可能是较低提高存款利率,不管怎么样,都是提高了存款利率,一般这样的活动都是在年底,年底的时候银行做这样的活动力度和范围更大,中老年人更加喜欢在这个时候去银行存款。

二,中老年人投资理财的渠道缺乏,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

目前国内的中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意识普遍不足,对于理财的产品和种类没有清醒明白的认识,在日常的时候中又很难接触到新型的理财产品和渠道,长期以往,自然会让中老年人的理财渠道越来越匮乏,只能知道或者把资金放在银行来得到利息。

三,中老年人的理财惯性——存银行

中老年人都是老一辈的人,他们最开始接触到就是银行,在他们那个时代,银行是最主要的投资理财地方,不如现在的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渠道和产品,而定期存款每年都是需要再银行,长期下去,又形成了一种理财惯性,那就是一直放在银行,当把钱放在银行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自然还会继续放在银行。

打字不易,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我,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先不要说老年人去银行存款是不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先看一看很多超市里面的优惠价限量的鸡蛋,或者一些限量的优惠的青菜活动开始前总是有很多老头老太太们老早就在那里排队了,这些退休的老年人,平时时间非常充裕,他们对附近超市的优惠活动研究的门清,超市的优惠价他们都那么用心更何况银行白送的米面油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有的人退休工资并不低。现在退休的老年人们大部分都是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他们经历过战乱之苦,经历过50年代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之苦,很多人饿死,年轻的时候经受的大都是艰难困苦。这养成了他们非常节俭的共性,这些老人无论他们有没有收入,无论收入多高多低,都非常的节俭,都认为来之不易。他们连家里的剩饭剩菜都舍不得倒掉,这就是特定的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烙印。年轻人不好理解是因为没有他们那个年代的贫苦经历,这就是“代沟”。对这种情况年轻人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毕竟有句俗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非常准确地说明了这样的现象。

当然一些中老年人喜欢到银行存款,除了看中了银行送礼的优惠活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老年人对一些新兴的理财方式并不能够非常的轻车熟路的掌握,对网上的一些存款和支付方式他们也不太善于操作,有的人还不太信任,看不到现金不放心。所以只对熟悉的银行存款情有独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老年人去银行存款的确实多,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那点米面油,即使没有米面油他们大多也会选择在银行存款的。可能有点米面油的吸引,他们去存款存款的积极性更高罢了。

他们选择在银行存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他们上了点年纪,对高科技东西适应不了,如对智能手机或互联网不会使用或不能熟练使用。导致他们的钱找不到地方投资,只有选择存银行。

二是他们对现代的投资方式如股票、基金不太信任,尤其是股票听到的都是赔钱,赚钱的人少,对传统的银行存款比较信任。

三是在金融市场不规范的时候有些保险公司与银行勾结把老人的存款变相的变为保险,使老人更是对除存款之外的东西更加不相信。

鉴于以上三点,尤其是头两点原因,使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了传统的银行存款。




可以肯定的说,这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的,中老人选择去银行存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安全。

目前社会上的大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老年人,基本都没上过什么学,他们对于金融知识匮乏,对于新事物也不了解,在从小到大中,所学到的和灌输的理念就是银行存款安全而且有利息。老年人赚钱不容易,每一分钱都是辛苦的血汗钱,他们不贪图多高的收益,最看重的还是本金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目前银行定期存款的主力都是中老年人。

当然米面油也是中老年人考虑的一个因素,同样的两家银行,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存款有送米面油,另外一家存款没有送任何东西,绝大部分中老年人都会选择有送米面油的银行,这又是老年人精明的斤斤计较的一方面,在安全的前提下,他们也是愿意去争取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的,这也是每次春节,银行总是要推出各类存款送礼品的原因之一。




现在去银行存款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了。第一,年轻人时间有限,不会经常跑银行。第二,年轻人投资渠道多元化,除了银行存款外还有很多种。

中老年人在银行办业务,更多的业务种类是存款。第一,受传统意识影响,年龄大了手里没钱会心里发慌,存款能随用随取,更灵活。第二,中老年人抗风险能力更差,存款随用随取,利息固定,安全可靠。第三,银行现在存款业务创新,各种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层出不穷,而且利率相比普通存款更具优势,更能吸引中老年客户的目光。第四,对于任何一个银行来说,存款都是立行之本。只有存款具备一定数量,才能更好地发展各项任务。因此,银行会重点推存款业务。包括配备一点礼品。

银行利率是一方面。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有一些优惠活动,赠品相赠,当然是极好的。中老年客户有闲有钱,更方便将多个银行业务相比较,赠品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

而针对中老年客户,米面油当然是更受欢迎的。




  多多少少出于此因,但是主因还是中老年人金融知识存在局限性,以及投资渠道非常有限,以致钱基本存在银行,有存款的需求。

  本来就要把钱存进银行,如果这时还有送米面油等礼品,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也就这样,银行戳中了中老年人这一痒点,无往而不利。

  能够送米面油等往往出于活动阶段,比如年尾或年头。年尾年头银行相对的会加大上浮利率来揽储(各个银行相互竞争的需要),对中老年人来说同样有利于存款。

  同时,年头年尾中老年人手头比较丰裕,不管是劳动所得还是亲戚朋友给的红包,存在要向银行存钱的需求。本身就有供求的存在,再加上米面油等礼品,哪有便宜不占的呢?

  中老年人并非完全是冲着米面油等礼品去存款,而是他自身就有存款的需求。老一辈的人比较传统,也玩不转如今的金融产品,也不敢相信当下的金融产品,特别是P2P理财接连爆雷。而银行、证券和保险提供的理财产品看不懂其风险类型(风险性),特别是有些媒体一说到某理财产品到期不能兑付,中老年人就会笼统的认为风险较大,而不是具体的去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以及对应的风险类型。

  而存入银行简便的多,风险也几乎为零,特别是2015年5月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以后,本息在50万以下都可以说绝对安全,不管在哪一家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米面   中老年人   优惠活动   存款   喜欢   中老年   利息   老年人   利率   年轻人   风险   原因   礼品   客户   银行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