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时出现手脚颤抖的情况是不是代表血糖已经消耗完了,开始消耗脂肪了?

饥饿时出现手脚颤抖的情况并不是代表体内的血糖已经消耗完了,也并不是说开始消耗脂肪。其实当我们在饥饿的时候往往出现手脚颤抖的情况,那是身体在告诉你,提醒你,你已经低血糖了,需要及时补充血糖!

其实低血糖这个事情许多人都曾经经历过。记得我在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忙着去上班来不及吃早餐,在病房里跟临床医生到病房里观摩抽取心包积液的时候,因为第一次看再加上没有吃早餐从而出现了低血糖头晕、面色苍白的症状,带教医生看见了我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立刻就叫护士拿了一小瓶20毫升左右的葡萄糖给我喝,喝了之后低血糖的症状就很快得到了改善。所以说,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往往与我们没有进食早餐有关,在长期的饥饿状态下造成血糖不足;另外一些糖尿病患者也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低血糖呢?当出现低血糖时有哪些表现呢?如何去改善低血糖的症状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低血糖?

顾名思义,低血糖就是指身体里面的血糖过低,从而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而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并不需要血糖消耗完时才会出现,只要指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时或者是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3.9 mmol/L时,那么就可以诊断为低血糖,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低血糖的临床症状。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一点,我们体内的血糖是很难消耗完的,因为如果血液中的血糖不足时,那么原先储存在肌肉中的肌糖原就会分解,补充以及提供能量,而且在这个时候大脑也会下达我们进食补充血糖的命令,从而去改善低血糖。

二、低血糖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呢?

一般来说,当我们体内血糖过低时,血糖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供身体所需,那么自然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往往都是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比如饥饿感、焦虑、出冷汗、周身乏力、面色苍白、震颤发抖、心悸心慌、恶心、头痛等,如果是低血糖特别严重的话,那么就不是普通的“葛优躺”了,甚至是可以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昏睡、昏迷等严重情况,这已经是影响到神经中枢神经了,再不及时处理抢救的话就会造成脑部缺氧,而且还是不可逆的,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识别低血糖的症状,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可能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人在饥饿时就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呢?这是因为我们大脑虽然只占人体总重的2%,但是却要消耗总能量的20%,它是哪能量的消耗大户,当血糖过低时,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大脑,所以这个时候大脑的交感神经就会出现兴奋,告诉我们要补充血糖。当然了,这个血糖的消耗首先是消耗我们血液中的血糖,当血液中的血糖不足时,那么就开始动员消耗原先储存的肌糖原与肝糖原。当长期的饥饿状态还没有进食的话,大部分肝糖原、肌糖原就会被消耗,当肝糖原、肌糖原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要依靠葡糖异生继续来提供能量,也就是将体内简单的非糖前体,比如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者糖原,供身体所需。

所以说,我们体内的血糖是一直有的,它会通过各种方式通过能量,基本不会出现血糖消耗殆尽的情况,血液中的血糖不足,就分解肝糖原、肌糖原,再不足就通过消耗脂肪、蛋白质等糖异生途径来提供能量。当出现手脚震颤这些症状时,那是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供能,并没有开始消耗脂肪,只有当肝糖原、肌糖原不足时,才开始消耗脂肪。这也是有些肥胖人士采用饥饿疗法来减肥消耗脂肪的原理。

三、出现低血糖时应该如何改善?

如果只是轻度的低血糖,比如只是单纯的出汗、周身乏力、面色苍白、震颤、心悸、恶心等患者,他们的神志还是清醒的话,只需要喝半杯糖水,或者进食几粒糖果、几块饼干,那么就可以起到迅速改善低血糖的症状;如果低血糖的症状比较严重时,患者已经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就不能喂其食物,应该立即送往医院,给予治疗。

总的来说,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我们一定要记得吃早餐,对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最好就是在身体随时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等,在有需要的时候及时服食,避免出现低血糖。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饥饿时出现手脚颤抖的情况是不是代表血糖已经消耗完了?开始消耗脂肪了?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看题眼?血糖消耗,手脚颤抖?这说明低血糖了!手脚颤抖是出现在严重低血糖的时候吗?先了解一下低血糖的知识!

低血糖:低血糖是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

①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②【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脑细胞缺氧症状。

低血糖脑病是血糖浓度<2.8 mmol/L,脑部【葡萄糖】储量【耗尽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长时间低血糖可发生不逆性脑损害,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所以,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致脑细胞缺氧,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力。

饥饿时,不能及时进食,则【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血糖开始下降;而贮糖量最多的【内源性】的【肌糖原】仅供本身氧化供能,【内源性】的肝糖原储备有限,平均约有糖原100克左右,健康胖者甚至可达150~200克,当饥饿10余小时后,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继续不进食,经过24小时后耗尽,这是说的是在安静状态下。但是一天中人不可能不活动,实际肝糖原在日常活动中,如果消耗结束比10小时少的多。当没了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对血糖低水平维持的补充,血糖进一步下降。此时机体开始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

饥饿时出现手脚颤抖的情况是不是代表血糖已经消耗完了?由于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扩散到血液,随血流流至肝脏,先氧化成丙酮酸,再经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所以说当【手脚震颤时】只是说明内源性的【肌糖原】即 【肌肉组织葡萄糖】储量耗尽!【而不是说血糖耗尽】!

其后还有肝糖原的转化!以糖原形式储存在肝的碳水化合物仅够维持24小时所需,连续饥饿24-72小时后,血液葡萄糖水平开始下降。

这时,人体启动将非碳水化合物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转化成葡萄糖,这就是所谓的糖异生!使血糖水平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所以说,出现手脚颤抖只是说明肌肉组织储存的葡糖糖耗尽!而不是血糖耗尽!重要的话,再说一遍,不是血糖耗尽!接下来的24到72小时,依靠肝糖原转化,维持血糖浓度!72小时候,才开始启动以【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糖异生!

故,手脚震颤后是72小时的肝糖原转化,而不是紧接着的脂肪消耗!





本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这属于内分泌科的专业,但看到你最后一句,是不是“开始消耗脂肪了?”担心会给很多人造成误会,甚至可能会误导很多爱美的小朋友们用此方法做为减肥的手段,还是说几句吧。

你开始描述的情况是典型的“低血糖反应”,我本人就是一位20多年的老糖尿病病人,由于服用降糖药和打胰岛素,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表现为:

心慌,出汗,浑身无力甚至肢体颤抖,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病人,饥饿或运动量过度均可出现以上症状。

我们就曾经接待过一个昏迷半小时的急诊老太太,当询问病史时,得知她有糖尿病史,立刻注射葡萄糖,病人很快就清醒过来了。

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身上常备一些糖果或巧克力是非常必要的。

正常人出现这种“低血糖反应”,也不可能就马上消耗脂肪,喝点含糖的饮料就会恢复正常。

但千万不要以此方法做为减肥的手段,非常危险!





很多人饥饿时会出现手脚颤抖的表现,这是不是代表血糖已经消耗完了,开始消耗脂肪了?很多人有类似疑问。


首先说这个问题问的很深刻,同时这个问题问的也是不无道理。其实,只要是稍微上些年纪的人,多多少少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血糖偏低导致的这种不适。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它是仅仅代表低血糖,还是有其他疾病?且听张给您道来。

其实,现代社会很多人,尤其是体型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的很多成年人,他们发生这种不适,其实是一种反应性低血糖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型糖尿病患者和一些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会有所延迟,餐后3-5小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这时候餐后3-5小时这个时间段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也就是文章开篇所说的饥肠辘辘的时候会出现低血糖反应的重要原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血糖出现异常,甚至进入糖尿病阶段,其实并没有经典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而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这种低血糖反应。所以,张大夫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最近常常出现低血糖反应,最好去查一下一个叫做OGTT试验(糖耐量试验)的检查,同时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不为别的,就是用来看看你是否已经是血糖开始变得异常了,是否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总之,很多糖尿病患者以及糖耐量受损的患者,都会有低血糖的表现,这时候不要一味的认为是低血糖,有时候需要注意查一下是否已经是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受损了。张大夫在此给大家提个醒。




【问这个问题可能是想减肥吧?你要有信心在血糖消耗完之前,先结束的一定是你的生命】

先了解人体的能量来源,并不是只来源于糖

正常人体内供能主要是靠血糖的消耗,本身也会同时消耗点脂肪,正常情况下这部分占据30%~50%。只是因为脂肪不是清洁能源,所以这个比例不能过高,否则脂肪的代谢产物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造成中毒。


在吃得多的时候,一是本来就吃了脂肪,有部分脂肪会储存下来;二是吃的碳水化合物(糖)多了,也会变成脂肪储存下来。所以合成的脂肪就比分解的脂肪多。——就会长胖。

在吃得少(注意这里不是挨饿,而是合理控制饮食)的时候,因为合成的脂肪少了,脂肪又同时在被消耗,就可以减肥。

饥饿时的表现是身体的预警信号

前面说过,脂肪不是清洁能源,而葡萄糖是清洁能源。我们人体必须维持一定量的血糖。

挨饿的时候,血糖供应不足,就会先消耗糖原分解,然后调动甘油(脂肪分解产物)、蛋白质来变成葡萄糖——专业上称为糖异生。

所以刚开始挨饿的时候,人体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表现,不同的人能扛的时间不同。

但是时间一久就会出现许多表现,比如冷汗、颤抖、心慌、饥饿等,就是身体在告诉你,我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来维持血糖,但是还是不够,你可长点心,赶紧吃饭吧。再不吃饭,身体可能就宕机了!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正常情况下就在消耗脂肪,要想减肥不要走歪门邪道,而是要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地减少脂肪的来源,通过运动增加脂肪的消耗。




应该不是消耗脂肪,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应该是低血糖的表现,我以前就这样饿的时候出虚汗 手颤抖去小诊所问了下医生说是低血糖,后来体检测血糖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低血糖而是高血糖,高血糖就会伴随低血糖,就算减肥也不能老是觉得饿这样很伤害身体的,还是要少吃主食多吃蔬菜来减肥。




人饥饿时有时会出现手颤抖现象,是因为你或者有低血糖的病史。正常情况下,即使饥饿也不会出现手颤抖的情况。只有血糖低于2.8mmol/L提示低血糖,才有如心慌、手抖,焦虑,出汗,而且感觉饥饿,面色苍白等。

这时就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避免严重的低血糖的症状发生,那样的话可以导致昏迷,这需要平时就要随身携带葡萄糖水,或者是糖块,在觉得有饥饿感之前服用,还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要按时按点吃饭。如果怀疑是低血糖的话,还要做血糖的进一步监测。

但是针对于手抖,还有多种因素需要排查,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有可能是心情紧张,还有可能是缺钙等因素造成的。

所以症状比较严重的话,是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以及相关方面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而且也要注意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放松心情,保持有规律的睡眠等。




是身体在消耗肌糖,也就是肌肉里的糖分,所以会手脚无力,脂肪消耗要在持续长时间运动状态才会消耗,血糖要是没了人也就没了




去年在急诊科碰到一位壮汉被一群家属摁着送来,浑身发抖,躁狂,骂人,乱摔东西,当时我们总共九个人才把他摁住,结果发现是个低血糖导致的异常。

当血糖浓度降至3.1mmol/L以下时,会出现发汗、焦虑、心悸、饥饿和震颤等初始症状。这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导致的。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时,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低血糖的加重,会发生包括意识混沌、抽搐、昏迷在内的更严重的神经症状。严重、长期低血糖可造成脑死亡。

所以当低血糖都已经出现,手抖震颤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小心了,这个时候你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脂肪代谢的问题,而是生命安全的问题,或者找出潜在的低血糖的诱因。

低血糖以后身体会如何变化呢

  • 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不能通过小肠吸收食物而获得葡萄糖,葡萄糖反向调节机制可防止或快速纠正血糖浓度降低,比较复杂见下图:
  • 当血糖为3.6-3.9mmol/L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仅作用于肝脏,通过刺激糖原分解以及丙氨酸、其他一些氨基酸和甘油的糖异生作用,来增加肝葡萄糖合成。看到没有,这时候确实脂肪分解会增加,甘油会往糖原转化,但是这仅仅占有很小一部分比例。
  • 低血糖持续数小时,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才会发挥作用。这些激素限制葡萄糖的利用,并提高肝葡萄糖合成。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其也能增加从外周组织输送糖异生底物,抑制一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胰岛素分泌。

身体在低血糖时候的的反映,那都是动用了保命的程序,总是这样折腾它会有问题的。

正常人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

  • 胰岛素代谢紊乱
  • 皮质醇功能不全
  • 营养不良
  • 甲状腺功能异常
  • 服用某些药物影响到了血糖
  • 非胰岛素肿瘤类源性
  • 高胰岛素血症
  • 糖尿病前期




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想到的并不是身体开始消耗脂肪了,而是想到你是否存在甲亢等疾病。因为一个人是否消耗脂肪与手脚颤抖是没有关系的。而容易出现饥饿、饥饿时出现手颤,就很难不联想到甲亢等疾病了。

其实这可能是甲亢

  • 甲亢这种疾病很有意思,他其实就是人体代谢增快出现的相应临床症状及表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代谢增快的情况以及新闻性增高呢?因为甲亢时体内会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这种激素就会增加身体内的兴奋性以及代谢增快。有人又会说了这种代谢增快以及兴奋度增加与饥饿后出现手脚颤动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的的了,但是不能合在一起讲,分开来说,由于体内代谢增快,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那么能量的来源多是通过进食来补充的,所以患者会很快很频繁的出现饥饿的表现,以增加体内的能量补充,这是代谢快导致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手脚颤抖的表现呢,这就与患者存在神经等系统的高度兴奋有关了,兴奋度增加维持,就会出现这种颤抖的表现,同时还会出现多汗、消瘦、心悸以及易怒等。

甲亢要怎样治疗呢

1、其实如果身边有甲亢的朋友,你可能就会了解治疗甲亢大概有三种治疗方式,这三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下面我简单给大家讲一讲,首先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吃药治疗,绝大多数的甲亢患者是选择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也很明显,不需要开刀,只需每天吃点药就可以了,价格也不会很便宜,当然控制甲亢的效果也不错,常用的药物有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于年轻的甲亢患者、轻症的甲亢患者以及妊娠期的甲亢患者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吃药治疗也是有缺点的,首先来说吃这种抗甲状腺药物是有肝损害的,所以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不仅如此,因为这种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很大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与并发症,说白了就是吃多了吃少了都不好,所以也要经常复查甲状腺功能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相对比较麻烦与费钱

2、第二种治疗办法就是碘131治疗,这种治疗办法比较简单、效果也不错,复发率比较低,是比较受患者欢迎的,但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副作用可能,那就是出现甲减,这并不是一两个患者出现这种并发症了,我的一个姐姐就是做完了这种碘131治疗后,由甲亢变成了甲减,每天都要吃左甲状腺素,而且也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比如说体型会肥胖、心情会淡漠,甚至会出现抑郁,所以要选择的话也要慎重一点,其原理就是将甲状腺用这种放射性的物质破坏掉,比较适合那些中度的成年人,或者是长期吃药控制不佳,病情反反复复,总是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以及进行手术治疗后再次出现复发。但是有一些甲亢患者是绝对不能进行这种碘131治疗的,首先孕妇或者是哺乳期的患者是绝对不可以的,对于小孩子也是不可以的。

3、第三种治疗办法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比较简单,就是将甲状腺进行大部切除术,以减少甲状腺的功能,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比较厉害、合并有结节的患者,或者是吃药控制不好的患者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轻症患者是不建议的。

甲亢可不可以治愈呢

  • 当然是可以的,而且用药也是可以达到治愈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要吃药两年以上,然后根据甲状腺的指标进行停药,如已经没有这种手颤抖、爱出汗、心悸等症状,而且甲状腺素正常已经一年以上看了,至少连续两次TRAb(抗体)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可以考虑停药了,停药之后也是要复查的,不能一停了之,否则有复发的可能性。
  • 而碘131治疗当然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我刚说过有可能出现甲减的情况,所以选择要慎重,当然如果你能够承受甲减的问题,是完全可以的。
  • 手术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是存在复发的问题。而且也可能出现其他手术的并发症,如甲状旁腺的损伤、出血、神经损伤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血糖   饥饿   手脚   脂肪   肝糖   消耗   糖原   情况   低血糖   甲亢   葡萄糖   浓度   症状   患者   身体   代表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