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105摄氏度时会结冰,是真的吗?类似这样的反物理现象还有哪些?

水在105摄氏度时会结冰,是真的吗?类似这样的反物理现象还有哪些?

据查,这个实验是真的,但并非反物理现象,只不过是水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相变形式。

水在特殊条件下冰点发生变化,并不稀奇。

我们都知道,水在0℃及以下时就会结冰,0℃以上时就是液态,100℃时就会气化成水蒸气。这只是水在1个大气压下的相变过程,如果脱离这个条件,水就会有很多特别的性质。所谓的105℃冰就是特殊条件下的水分子结晶而已。

网络上充斥着这种冰来源的介绍,信手引用,就不啰嗦了:

科学家利用纳米管会排斥水分子这一个理论,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水放进纳米管,然后开始加热,在加热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气温到达了100℃,因为这些水是装在纳米管内的,所以这个温度下水没能挥发掉,经过再次加热当水温达到105℃时,水竟然结成了冰!科学家们都被这一现象惊呆了,因为他们之前预想的结冰温度是150℃,没想到温度达到105℃就结冰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原本水在100度时会转化状态,变为气态,向外蒸发掉,但在纳米管中,因为不能转变为气态,能量无法向外释放,那么就只能向内释放,形成结晶,所以与其说是结冰,不如说是结晶,冰晶仅温度这一点就不满足定义为冰的条件!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冰不能够真正的算作是冰,就是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现的一个特殊性质而已,并不像题主说的那样大惊小怪,有什么眼镜可跌的。

水在不同条件下,尤其不同压强下相变多端。

比如在大气压强小于101.325kPa,也就是通常说的1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会不断降低,冰点虽然变化不大,但在沸点降低的前提下,结冰的机制和难度也加大了。因此如果在太空将一杯水伸到飞船外的真空中,虽然温度在零下一两百度,甚至接近绝对零度,但水会很快沸腾升华,结不成冰。

在高压面前,水的冰点和沸点呈现出一些奇妙的特性。在2200个大气压强以下时,冰点是随着压强升高而降低的;而压强大于2200个大气压以上时,水的冰点随着压力增大而增加,比如3530 个大气压力下,水的冰点为-17℃;6380 个大气压下为 0℃;16500 个大气压力下为 60℃,而20670 个大气压力下,冰点则在76℃。压力越高,呈现出的性质越奇葩。

神奇的“冰VII”就是水在高压下的结晶。

科学家在1988年预言存在一种特殊冰,把它称为“冰VII”(读作“冰七”),2018年,科学家们在从来自地球深处的钻石中,发现了这种冰的真实存在。为什么会有这种冰存在呢?

原来这颗钻石生成于地下600公里深处,那里的温度和压强非常高,岩石里残留的水分在这种高温高压下凝聚成这种特殊冰,被形成的钻石包裹起来。钻石随岩浆流向地面,冷却后被固化的“冰七”就保留了下来。

大家不要以为会有一大块冰包裹在钻石里,那这个钻石会有多大啊。其实是肉眼根本看不到这种冰的存在,是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先进光子源同步粒子加速器的数据分析,才显示出这种特殊冰的存在。实际上,所谓“冰七”很可能就是几个水分子晶体而已。

科学实验得到的“冰XVIII”,温度高达2760℃!

那么形成这种特殊冰到底需要一个什么压力和温度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英国罗切斯特大学激光能量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专门做了实验,他们将薄薄的一层水压在两个金刚石之间,施加超过100万个大气压,水迅速被压成了“冰七”。

科学家们并未因此止步,随后他们又用六束高能激光轰击“冰七”,持续时间为10~20纳秒,激光产生的冲击波达到400万个大气压强,相当于地心压力,温度最高达到2760℃,约地心温度的50%,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冰七”被压缩成更为致密的晶体,科学家们把这种晶体称为“冰XVIII”(读作“冰十八”)。

因此这种冰才更让人大跌眼镜吧?但更大跌眼镜的是,有人宣称“冰七”是末日武器。

借此辟个谣:“冰七”不是末日武器。

研究发现,“冰七”有一种特殊性质,就是凝结速度非常快,会以每小时1600km的速度成长,由此一些阴谋论者和谣言嗜好者机会来了,他们想象,既然“冰七”凝结速度这么快,把一点种子放入海中,只要一天多点时间,全球就会冻结了,人类和一切物种都将灭绝。

阴谋论者们由此得出结论:“冰七”是一种末日武器,只要掌握了这种武器,就能够迅速消灭人类!而那些超级大国既然那么坏,科技水平又高,一定在秘密研究和生产制造这种武器!

事实果真如此吗?NO。科学家们不但发现了105℃冰、“冰七”、“冰十八”,而且已经发现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变的种类不下21个,每一个特殊相变体都有其“恐怖”“可怕”的性质,难道这21个相变水都能够称为末日武器?

其实只要稍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特殊冰都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只要离开这个条件,一切都不复存在。而且这些所谓特殊冰,都是极其微量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甚至只是分子级大小,它们反应的是水在特殊状态下的性质,并非普遍存在。

比如105℃冰,是在纳米管中形成,离开纳米管就不存在;“冰七”的形成条件至少需要30000个大气压,当它在钻石中被包裹时,这些压力依然存在着,只要打破钻石,压力得到释放,所谓“冰七”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谁有这个能力将海水覆盖在30000个大气压下呢?如果有这样的能量,消灭全人类还用得着“冰七”这么麻烦吗?而消灭了人类对仅存的那几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有再好再厉害的东西又能够卖给谁呢?哈哈~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会结冰,在100摄氏度的时候会沸腾,这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常识。然而,有实验证明,即使在100摄氏度以上,水也是可以结冰的。

在预测碳纳米管会排斥水分子的前提下,麻省理工学院几位科学家往仅有几个水分子大的碳纳米管里放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当测试到比100℃的温度高一点时,水竟然结冰了。

对于这个现象,麻省理工的科学家解释,这一实验结果是由碳纳米管的直径直接导致的。

具体来讲,碳纳米管的直径不同会使得水的冰点也不尽相同,比如直径从1.05纳米扩大到1.06纳米,水的冰点也会出现数十度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在极小的空间内,水的冰点和沸点有可能降低10摄氏度左右。

当前,包括永动机在内,有很多事情已经是可以被物理知识所解释的了。而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能够看见很多的反物理现象。

比如《刺客联盟》中,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女主角在发射子弹的时候,帅气的将手臂一甩,直接改变了子弹弧线的运动轨迹。从动图来看,这一段很帅、很霸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又比如动漫作品《网球王子》,比如不二周助的绝招棕熊落地、飞燕还巢等招数,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为负。




水在105摄氏度会结冰,是真是假,我不敢想当然的回答,真与否。这是有严格的实验条件约束,才可能产生的有别于常理的反常物理现象。

金属氢,大家听说过没有?!据说前阵子美国人在极其苛刻的条件制备了全地球人类唯一的一块金属氢(在大阳深处这玩意全是,跟地球上泥土一样)。

扯远了,呵呵,题目说,水的反物理现象还有啊些?

我记得十五六岁,初中阶段,看到《我们爱科学》画报(杂志,相当不错,后给我儿子在七八年级也订阅一份)上介绍过一则水有违常理的不可思议的物理现象,与诸君共分享。

这则事例不但颠覆了我对非洲(贫穷?)的认知,也对水感到当刮目相看!

故事的起源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非洲某个国家,某所中学,在当天物理课上做水的凝固(结冰)实验。同学们把冷水倒入容器放进冰箱做水的凝固实验。(你没看错,非洲学校当时有冰箱!)。

一名同学好像迟到了,就稀里糊涂地将杯热水也放入那冰箱做凝结实验。呵呵,不可思议的反物理认知的事实来了!!!在同学们的观察中,热水居然先结冰!先结冰!!先结冰!!!重要的事实说三篇。这是个重大的科学发现!

这位同学后来写信给该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该物理学家不可置否,亲测亲为,也观测到了这大跌眼镜的事实。

然后,然后,在地球上的物理学家在各实验重复此实验,有的能重复到此怪诞的实验,有的不能观测到此现象。

现在此实验现象以此孩子的大名命名。

有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水是一种很常见的物质,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在地球上也是大量存在,而且也可以说水在宇宙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太阳系中的很多星球上都有水,比如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这三个星球上的水甚至比地球上还多,而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在一些类星体的附近,水多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水虽然很常见,但是物理性质却很奇葩,它和很多其他物质都不同,比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密度最高的时候是4℃,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水的密度都会变低,所以冰才会浮在水面上,其他常温下的液态物资却不具备这种特性,因为通常都是固体的时候密度较大,液态和气态的时候次之,但是水却和它们不一样。

水在宇宙中不同的地方,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在地球的表面,因为气压和温度的适宜,所以地表的水大都是液态的,当温度降到零度的时候,水就会结成冰,而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一百度的时候,水就会汽化成水蒸气。通常彗星上都有很多冰,受到阳光照射的时候,这些冰会直接汽化成水蒸气喷发出去,于是就成了彗星的长长的尾巴,在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这样的星球上,据说表面是上百公里厚的冰层,冰层下面则是液态的水。

水到零度结冰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但是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奇葩的实验,就是把水加热到105度的时候,发现水竟然又结成了冰,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常态之下水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个大气压下水达到100摄氏度就会转变成水蒸气,何况是105℃呢?所以水在105℃结冰的现象肯定是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这个奇葩的实验是麻省理工学院几位科学家在预测碳纳米管会排斥水分子的猜想之下做成的,他们弄了一些非常细的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仅有几个水分子大,他们先往这些碳纳米管里放水,然后将这些碳纳米管加热,与他们预期的结果不同的是,当测试到温度在100℃以上时,水居然变成了冰!真是让人非常吃惊。

在这次试验中,由于很难去确定水固化时的温度,所以在实验中105℃被默认为最小值,其实在温度高达150℃以上时,水还是有可能结成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在100℃以上也能结冰呢?其实这是由于碳纳米管的过小的直径导致的,因为温度的升高,导致了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又由于碳纳米管非常的细小,水分子的活动又受到了限制,无法像常态下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逃逸掉,这种变化促使碳纳米管中的水在高温下结了冰,这也好像正应了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这句话。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还发现,直径不同的碳纳米管会使得水的冰点不同,即便它的直径从1.05纳米扩大到1.06纳米,水结冰的冰点温度都会有数十度的差异。同时这也说明水在极其小的空间里,其冰点及沸点也都会发生变化的。




刚查阅了下资料,正常情况下水在105摄氏度是不会结冰的,这个结冰现象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将几个水分子锁定在某一个直径范围的碳纳米管中才会发生这种所谓的结冰现象,与其说这个是结冰倒不如说这是形成了某种类似结冰状态的固体。

这项研究应该是去年国外科学团队发现的,当把直径只有1.8纳米的管状碳纳米管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时,让直径只有0.5纳米的单个水分子进入这个纳米管中,然后加热时竟然出现了纳米管凝固被堵塞,并且这个凝固现象中实际上其中的水分子温度并没有降低,但水分子却形成了和冰结构类似的固体,我们在光谱仪中可以看到,左右是对比后的状态,中间呈现鲜艳色彩的管状柱就是被凝固的水分子。

这一现象也一反常态,水加热是不可能会凝固或者结冰的,但是在某种特性的情况:几个水分子和狭小的纳米容器内可以实现,但目前还并不清楚,这个凝固的状态和碳纳米管本身有没有发生反应。

科学家观察到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会直接影响水凝固所需要的温度,当碳纳米管的直径每相差0.1纳米,水凝固的温度都会相差20摄氏度。很多人可能对0.1纳米没有概念,0.1纳米的大小一般和一个普通原子的直径大小相当,人类目前还无法直接观察到原子,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观察的原子都是成像以后的原子,实际原子真正的样貌人类从未直接观测到。

在直径仅有1.05纳米的碳纳米管中的水分子,是可以在105摄氏度的情况下凝固成固态的,但是其中的原因还未了解。




谢邀。

水在0度会结冰,在100度会沸腾,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但是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奇葩的实验,就是把水加热到105摄氏度的时候,发现水竟然结成了冰。这是真的吗,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

其实水的沸点温度,是与大气压强的高低成正比的。所以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到了100摄氏度就会达到沸点,转变成水蒸气。所以水在105摄氏度结冰的现象,肯定是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这个奇葩的实验,是麻省理工学院几位科学家,在预测碳纳米管,是否会排斥水分子的猜想下,无意中发现的。

这种碳纳米管的直径只有1.8纳米,科学家会往管内加入,直径只有0.5纳米的水分子。

然后加热时竟然出现了纳米管凝固被堵塞,当测试到的温度在100度以上时,水居然变成了冰。科学家们当时都跌破了眼镜,这与他们预期的结果完全不同阿。

科学家还观察到,碳纳米管的直径,会直接影响水凝固所需要的温度。当碳纳米管的直径每相差0.1纳米,水凝固的温度会相差20摄氏度。而且在实验中,很难去确定水固化时的温度,所以把105摄氏度默认为最小值。目前,科学家们还无法对这一现象作科学的解释。


我是找靓机二手机,每天更新有趣的视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Peace~




水在不同温度下所显示的形态并不相同。在海拔为零的条件下,当温度在100摄氏度以上时,水会从液态变成气态,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它便会从液态转变为固态,也就是结冰。

这一规律至今仿佛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权威,但在目前一个包容与创新的新时代,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家们又重现了如同当年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用实验告诉我们他们惊讶地发现:当温度达到105℃时,水在碳纳米管里并没有变成水蒸气,而是结成了冰。

实验情况是这样的:麻省理工学院几位科学家在预测碳纳米管会排斥水分子的前提下,往仅有几个水分子大的碳纳米管里放水,与预期的结果不同的是,当测试到比100℃的温度高一点时,水居然变成了冰!不过由于很难去确定水固化时的温度,所以在实验中105℃被默认为最小值,不仅如此,在温度高达151℃条件下,水还有可能结冰!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在100℃以上结冰?科学家解释,这是由碳纳米管的直径直接导致的。直径不同的碳纳米管会使得水的冰点不同,即便它的直径从1.05纳米扩大到1.06纳米,水的冰点都会有数十度的差异。这也就可以进一步推论到:水在极其小的空间里,其冰点及沸点可以降低10℃左右。

这一发现在另不少人吃惊的同时也给了相关研究人员不少启迪,根据它在室温下有着稳定的电热性能,他们认为可用它开发一种取代电线的“水线”,其导电性应该比现有材料要更具优势。

不过这仍要进一步斟酌与研究,因为科学家对它的研究还不太成熟,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仍然是个需要突破的难题。




水在105摄氏度时会结冰,是真的吗?类似这样的反物理现象还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经熟悉了水的性质,其中100摄氏度沸腾、0摄氏度结冰的特性也被我们所熟知。不过,在2018年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直径仅为1.8纳米的碳纳米管放到装有水的容器内,当对进入纳米管的水分子进行加热后发现,当温度达到105摄氏度时,纳米管中的水出现了凝固并将管体堵塞,而堵塞住管体的水分子所形成的结果,已经不再是液态或者气态形式,而是类似冰的固体形态。当然,在实验条件下所形成的固态水,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结冰”,因为它只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水结晶,这也并非是一种反物理现象


由于这种实验结果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现象出入很大,是一种反直觉的现象,实验结果的产生,要依赖于各种超常规条件的组合才能引发,日常生活以及简单实验中根本无法碰到,所以就给我们一种错觉,认为这是反物理现象,实则不然。

从水的分子结构来看,无论是固、液、气何种相态,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都通过化学键相连,这就是化学中我们常说的氢-氧键,除这个化学键之外,每个水分子与周围其它的水分子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比较微弱的结合力作用,那就是氢键,一般情况下1个水分子会与周围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假如氢键的结合力越强,那么意味着水分子之间的连接程度就越紧密,越不容易分开,水分子的流动性就越弱,那么水的形态就有向着固态方向演变的趋势;反之,则更倾向于液态或者气态。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能显著影响水在固、液、气三个相态之间转换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的温度和所受到的压强。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组合,会直接影响着水所处的相态。据此,科学家们绘制出了水的相态变化图。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整个平面区域被划分为三个颜色不同的区域,橙色代表气态,绿色代表液态,蓝色代表固态,而横轴代表的是温度,纵轴代表的是压强。从该图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温度和压强数值,找到它们的交点,那么交点所对应的区域,即代表在该条件下水的相态模式。比如在100个标准大气压(10MPa)、200摄氏度时,水就呈现出液态。


通过这个水相态图,我们同时还发现,整个蓝色的区域即水的固态所占区域面积,要比液态和气态大得多,而且水的固态区域还被划分为若干小的区域,分别用罗马数字符号来表示(比如XI、VII等)。这种情况表明,在满足将水变为固态的温度-压强条件下,通过改变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得出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差异的固态水,也就是说水分子在结晶排列的规律上会有所差异。例如,在20摄氏度室温、1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固态形式为VI(六号冰);而在100摄氏度、压强为10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固态形式则为VII,即 “七号冰”。


通过研究发现,水之所以会形成固态,有两种结晶的方式,一种是不均相成核方式,就是通过已经结晶的水分子吸附作用、或者在杂质表面吸附水分子,通过特定的温度-压强组合形成的各向异性结晶模式,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水的结冰现象,就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瞬态成核结晶模式,主要是通过热涨落在瞬间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使液态水没有恢复原有状态之前发生了结晶现象。


2018年,科学家们在地下500公里处,发现的一颗钻石中包裹有些许结晶态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和碳原子都在地下深处,由于高温高压环境发生同时发生结晶,然后部分结晶的水分子就被“封印”在了碳原子的结晶体中。后来随着地底地质活动的影响,结晶的碳原子逐渐被带到地壳上层形成钻石,而封在内部的水分子,由于钻石内部高压依然存在,所以一直保持着高压下的“七号冰”的形态。假如带到地面上的这个钻石,外部发生了破损,那么里面的超高压环境瞬间恢复为正常气压,那么里面的结晶水分子也会瞬间演化为液态水分子。


由于“七号冰”的结晶,只受到初始结晶水分子排列规律的影响,因此理论上它的结晶扩散速度非常快,有科研机构预测,可以达到1500公里/小时以上,并且具备着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所以有网友脑洞大开,说“七号冰”如果在地球海洋中出现,那么很快地球上的海洋将全部结成冰。实际上,这种猜测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七号冰”的形成有严格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压强要非常高,至少要有1.5万个标准大气压以上,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刚才提到的地球内部具备这样的条件外,即使是海洋的最深处也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压强条件,所以七号冰在地球表面根本不可能存在,现有的“七号冰”也仅仅在实验条件下才能够被观测到。




离开条件看因果,就是耍流氓。

我们很多人看问题,喜欢只看因果,却不去考虑条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缘,实际我们看问题,要考虑三个因素:因缘果才对。

水在105摄氏度能否结冰,从常理讲不可能,因为这都是常理状态,这个是前提,我们都知道,水在常态下只能到100度,但不排除特殊情况,比如什么纳米技术,什么高压状态,什么特殊的水等等。

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石墨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变成金刚石,吊个书袋,1938年学者罗西尼通过热力学计算,奠定了合成金刚石的理论基础,算出要使石墨变成金刚石,至少要在15000个大气压、摄氏1500度的高温条件下才可以,到50-60年代建成了能达到上述条件的仪器装置。石墨在5-6万大气压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同样道理,还有一个人的成功,比如网上比较多的成功学鸡汤,就拿比尔盖茨为例:比尔·盖茨曾是世界首富,13岁接触了互联网,15岁就能开发软件。这些包装出来的的故事我们听了太多太多。 其实比尔盖茨老妈是IBM董事。比尔盖茨能跟IBM搭上关系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网络)

我们很多人看问题愿意看因果,要我说,离开缘,水不可能高温下变成冰,石墨不可能变成金刚石,比尔盖茨就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改变他们的是条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高压锅煮肉会不会突然给我冻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摄氏度   现象   气态   压强   液态   固态   条件下   冰点   时会   结晶   纳米   直径   大气   温度   类似   物理   条件   水分子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