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焦虑症是否严重?

咱们就不利用任何测量或检验辅助性的工具,只是通过自我的思维和体感,就完全可以判断焦虑症是否严重了。

01、有些焦虑只是焦虑情绪的体现,不能诊断为焦虑症

早晨起床就感到精神不爽,洗漱完毕,穿好衣服准备上班,但是心里就产生一种不情愿的感觉,不想去上班了,但只是想法,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班还是要上,心里很明白,不上班吃什么?所以还是能够迈出家门,走在上班的路上,这种不情愿的感觉只是焦虑情绪的体现。

同样是早晨上班,在所有事情完成以后,感觉就是不想上班的情绪忽然非常突出,而一屁股坐在床上,情绪低落,甚至达到了泪点,情绪有点失控,想哭或者真的哭出来了,这就不正常了,是焦虑情绪,严重的表现也称为“动机匮乏紊乱“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虽然焦虑表现比较严重了,但是依然是焦虑情绪,算不上焦虑症。

那就别上班了,在家休息吧,而在家休息并没有使这种焦虑情绪的感觉减轻,而越发的焦虑,这就对了,因为你上班的焦虑是减轻了一些,但是另外一种焦虑又来了,因为你上班的时候比较忙碌,甚至很累,让你已经有了一种习惯性的适应。

而突然在家休息以后,并且是由于你不想上班,产生的焦虑而在家休息的,那么,在家闲暇之意当中,你会掺杂着一种孤独感,而无所事事,空虚感也就来了,这时候就会油然而生的”兴趣缺乏紊乱“焦虑情绪,一种是不想上班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一种是不上班,感觉什么事儿都没有,很空虚的情绪相叠加,就会使你的焦虑情绪更加严重,虽然已经感觉很严重了,这种焦虑情绪,但依然是焦虑情绪,还算不上焦虑症。

上述所体现的,最严重的说也只能算焦虑情绪,因为,现在你的所有体现只是在思维上,并且有具体因素所造成的焦虑,也就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内容而产生的焦虑,就不能算作是焦虑症,只能说是焦虑情绪。

所以,许多人说我因为什么我焦虑了,你是焦虑了,你只是焦虑情绪的产生,明确的让你焦虑的因素在那里摆着,比如你在等待一个人,或者等待一件事情的结果,而产生烦躁不安的感觉,就是一种焦虑的情绪,就是你急的浑身冒汗、坐立不安、行为失态、放声大哭等也是情绪的体现,不能算做事焦虑症。

02、怎样才能被诊断为焦虑症?

没有固定让你焦虑因素存在,也就是说你焦虑的时候,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内容,就会让你产生坐立不安,提心吊胆以及紧张等思维或行为有焦虑症状的体现。这就是焦虑症,较为严重的焦虑症,会造成身体植物神经的紊乱,更会体现出躯体不适的症状。

03、怎么样才能判断自己可能患有焦虑症及严重程度?

不确定的时间,也有些焦虑症的患者有比较确切的时间,早上或者晚上或其他时间,自己忽然感觉心烦意乱,也没有什么人或什么事情招惹你,就是莫名其妙的感觉,心堵的话提心吊胆,甚至有紧张不安的感觉。

但是,所有体验到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了,或最多持续很短一段时间,这是属于比较轻的焦虑症,如果你在感到提心吊胆又紧张,心烦意乱,心里面不踏实,并有肌肉紧张或头痛头晕,即运动性不安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就是焦虑症比较严重了。

如果出现极度的恐惧,而产生的提心吊胆或极为不安的心理反应,那么就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的焦虑症了。

如果你到了某种场合,而又没有明显的使你焦虑的诱因,时间也不确定,而你却感觉到很害怕,会有强烈的恐惧感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比如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呼吸困难气短,胸闷,有要被憋死的感觉,自己的行为也得不到控制,甚至有向别人求救的意愿或行为体现。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发生都是在突然间迅速达到高峰,但是你自我意识非常清晰,对这些症状产生的过程也很清晰,但这一症状过程很快就过去了,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发,又达到一次高峰,让你极为痛苦,这就是惊恐发作,也是焦虑症的一种,属于急性焦虑症,最严重的一种焦虑症。

如果焦虑症的程度到了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尽快的到专业的医院就医治疗,服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的发作而产生的痛苦。

结语

总体来说,焦虑症就是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一共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广泛性焦虑,一种是惊恐障碍,也就是急性焦虑症。

两种焦虑,不同的是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体现的较为轻,伴有轻度的植物神经症状,比如肌肉紧张及运动不安心,而让患者产生困难与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而惊恐发作是较为严重的焦虑症状的体现,特点是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是惊恐发作为继发症状,有原发病的因素存在例如精神障碍、神经恐惧症抑郁症等。




如何判断焦虑症是否严重?自己跟自己是判断不到的,看到别人有轻微的,在你和他讲话时,她听不清楚,两眼不停地往上翻,你说东,他说西,你不说啦,他自言自语地说好多题目,让人听不懂,也有严重的,坐立不安,心烂意烦,说他不舒服,不自在,他又没得哪痛,说话不讲理,用声音压对方,胡乱发脾气,扔东西,乱骂人,打人,不讲理……




有焦虑量表可以测评。如焦虑自评量表。还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PHQ-9焦虑量表等等




一个是自感,就是自己感觉焦虑难以忍受,另一个是重要他人(含家人朋友同事)感到难以忍受。然后到心理精神科医院通过医生帮你用心理精神卫生专业技术来判断。




0-4分正常

5-9分轻度(通过运动,人际交往,旅游等兴趣爱好改善)

10-14中度(建议先自我调节,如无效果建议就诊)

15-21重度(建议就医)





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都是因为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执着于外在的问题,追求外在的东西得不到或丢不下,有时是因为色情,从言行举止和思想上释放了太多负面能量,身体缺乏正向能量,导致脑力下降甚至失去控制,躯体也出现各种不同奇怪症状,但并无实质病变。如从改变心念入手,并落实在行动上,所有身心症状自可消失。传统心理学不明就里,制造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病名,并采用药物治疗心病,把人不断推向绝望深渊。请放下所执着的一切吧!心理问题越执着就会越陷越深!脸上脏了洗脸就可以,医生却叫我们去扣镜子!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以及双向情感障碍等所有所谓心理疾病的真相

心理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来越多,让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绝望,多少家庭濒临崩溃,而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症状多么复杂,其实根本都不存在。这些所谓心理疾病为什么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解决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问题,这怎么可能解决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问题。道理一说都明白,所有负面情绪本来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大家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只能把生命解决掉,这就是很多人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不需要解决的。无论生活中多么艰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

人生就是一场戏,何苦这么认真,何苦与自己过不去。

其实,现实中比你情况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没有当回事,没有拿起来,咱们不但拿了起来,还不愿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没有痛苦了。要说放不下,谁也没有办法。但痛苦有办法,痛够了自然就放下了,话糙理不糙。

我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这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尽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言归正传,这些所谓心理问题的本质和真相又是什么呢?如果如果我们弄明白了这个,所有所谓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

有人说,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你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谓心理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那是低能量状态的幻想。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你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过去那些困扰你的问题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负面情绪不一样,躯体症状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谓心理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无论你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么呢?根源在于错误的三观,追求了错误的价值。当前,可以说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错误的。追求物质,各种欲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而非索取、压力大(非要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或要求)。由于这些错误的三观,导致我们心里每一个念头、所说、所行都是冲着欲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个负面情绪后面都一定有一个欲望。还有很多家长自己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我们所有的欲望和负面情绪都是负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最终正能量越来越少,甚至发展到我们以负能量为荣,以正能量为耻。这不就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我们得了所谓心理疾病,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做的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而大家都在选择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有人想去向心理咨询师倾述,其实倾述又是在释放负能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吸引更多的负能量。有人希望靠药物解决,明明是内心的问题,药物又怎么可以解决呢?这不荒诞吗?还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你的内心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你们的那些在负面情绪下各种天马行空的奇葩幻想别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你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谁能把梦境解决了?醒来就是,有啥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没有谁在惩罚你,都是自己的错。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了。其实,外面谁都没有错,都是你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你你害你、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错误三观的结果,和你的心理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的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你的心理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你。

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你错了,让你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执着,都有一个欲望。唯有放下执着,放下欲望。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伤害过你,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知错改错,从当下开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欲望,放下物欲执着,孝敬父母,爱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这些本来就是人生的真谛,回归人的本性,这些正能量越来越多,你的未来自然就会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还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还孩子自由,别给孩子过多压力。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游戏和色情网站等成瘾东西,也别再用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我已经重生了。我希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孩子。

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大。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人生中所有现实问题都一样如此,不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无为而无不为。大多数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说放不下,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时候都的放下,没有谁能把它带走。不放下就得继续背着,继续痛苦,没有选择,也没人能帮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一切可能的发生!

有感触的朋友,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帮人就是帮己。




人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判断你身边的人是否得了焦虑症。

第一看情绪表现。焦虑症的人常常烦燥不安,容易跟身边的人发无名火。在办公室里面紧张得到处走动。在家里不断让家人做各种事情,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了。

第二看身体变化。焦虑症患者会出现手抖、头抖,出大汗,或者是心脏有些疼等症状。




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

学生时代很容易出现社交恐惧、适应不良,考试前也容易产生考前焦虑

此时可通过专业测试,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面对考试和人际关系,过上运筹帷幄的生活。

根据过去两周的状况,请您回答被以下问题所困扰的频率,并进行打分:完全不会0;好几天1;超过一周2;几乎每天3。

  1. 感到紧张、焦虑或不安;
  2. 无法停止或控制担忧;
  3. 过于担心各种事情;
  4. 无法放松下来;
  5. 焦虑不安以至于无法安静地坐着;
  6. 容易生气或易激惹;
  7. 感到害怕,好像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评分标准:

5-9表示轻度,可能在临床水平以下的焦虑,建议加强监测;

10-14表示中度,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需进一步评估及治疗(如有需要);

15-21表示重度焦虑,很可能需要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心理疾病   根源   焦虑   负面   症状   能量   情绪   思维   紧张   痛苦   欲望   错误   感觉   生命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