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做好事后,自己心情会愉悦?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人心总是向善的向上的!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做好事儿后自己心情愉快,这个跟道德高尚,觉悟高尚,受过什么教育都没啥关系,跟人天生的本性有关系,在人类的本性里,就带有强烈的利他情节,情绪里就带有喜欢做好事的冲动。

科学界很早就做过一项研究,在不求回报做好事儿的时候,身体里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对生命十分可贵,能提高免疫力,能对抗疾病,能益寿延年。做好事不仅是帮助了他人,自己也是受益者。

所以,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坐公交车的时候,只要车上的座位少我都是主动的站票,我也会经常遭到老曹的白眼,说我本来是可以有座位的,为什么要让给别人。我告诉他主动让座可以长寿,每次他都是摇摇头表示不屑。

不求回报是最重要的,走在大街上只要遇到身边放着一只碗,碗里放着一些零钱,我一定要给他碗里再添上一点,这些小小的举动,是人本身善良的表达,会让人身心愉悦,这种感觉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谁要是不信就亲自试一下。一定会让自己上瘾的。




从人本性的角度讲,人性的特点是向善。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做了有益于他人、社会的事情,会心生愉悦。就是因为符合了人的本性。


孟子曾经指出,人们趋向于善良,就像水向下走一样自然(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有些人作恶,都是因为外部环境驱使的(其势则然也)。

孟子还说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受”,是人性向善的核心。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孟子的这四种心受:

第一个,“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有的同情心是仁义之心的开端。

第二个,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我们看所谓义,简单讲,就是人间正义。缺少了羞恶之心,人生就不会行正义。

第三个,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就是说,人们相互交往,能够辞让,是礼仪的呈现。

第四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就是讲,人生只有能够明辨是与非,最终才会走向聪明和智慧。






从古至今,善心善念总是会被肯定的。

《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讲的就是善念是先天而生的。不仅仅是人类,科学家发现,很多的动物也会互相帮助,甚至于不同的种群之间。

印度古谚曰:“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留有余香。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

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这样。

为别人付出了也会使自己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存在于付出的过程之中。 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

现代社会的雷锋精神,几乎成了全世界都认可的崇高的精神。把心中的那一份善心善念传递出去,这个世界一定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是人心向善的内在反应,我们都有这个同感。做好事,不一定就要做多么大的好事。平凡的人,都做一些平凡的小好事,累积起来就是社会的大好事。做好事,利于他人 ,愉悦自己,温馨社会。欣欣然,欣欣然。




这就叫助人为乐




做好事是发自内心的,是敞开心扉的,也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自己的心情自然是愉悦的。所以经常做好事的人心胸开阔、身心健康,也积福添寿。




做好事是出于本身的爱心、善心,能帮助到别人,心情当然怡悦。我每治好一个人家治不好的病人,即便义务,也是成就感满满的。每年做义诊,为人民服务,反馈社会,是自觉的行动,自然心情是美美哒的。最近几天送给亲朋好友自己种的很多有机蔬菜,每天都非常快乐,就在两小时前,有位邻居来拜访,我冒雨採了几个西兰花和包菜给她,她高兴我也高兴,这就叫助人为乐吧。




谢邀请:若要快乐,与人为善,人的心本来是和善的,所以愿意做好事,做完好事当然心情好了,人望高处走,水望底处流,是人都想做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孟子   愉悦   羞恶之心   心情   助人为乐   人心   余香   善心   本性   事后   好事   人性   平凡   玫瑰   心理   社会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