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规:没交满15年社保的要“乐开花”?都可以这样处理

社保机制是国家建立并提供给国民的一种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年轻的时候缴纳相应年限的社保,在退休之后就能够享受到养老金领取及医疗比例报销福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人因为个人或其他特殊原因出现断缴等情况,到了退休年纪仍然未缴满15年的基本年限,甚至因此不得已与养老金福利擦肩而过。

2021年起,社保没交满15年的要“乐开花”了,2020年的新规为这部分人开了“绿灯”,只需要按新规要求处理,大批退休前社保未缴足的人就可以“补救”,领到养老金。

2021新规:没交满15年社保的要“乐开花”?都可以这样处理


社保新规新福利,最后一项很重要

社保制度是根据民众的参保情况及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和完善的,目前我国社保制度仍然处于多变的调整期,几乎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规出现。2020年社保新规带来新福利,为参保人员在2021年搞懂社保规则、享受更多社保福利指明道路。

第一、电子社保卡更方便

早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逐步推行电子社保卡,2019年年底,我国已经有将近1亿人用上了电子社保卡,这一数据在2020年进一步扩大。预计在2021年将会出现大面积普及,参保人可以通过手机与电子社保卡进行绑定,在手机上即可查询缴费状况等。

第二、养老金金额上调

在2020年的时候,各地的养老金再度上调,调整比例在3%-5%。同时2021年的养老金上调窗口也已经打开了,此次不仅职工养老金会不同程度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也有望上调,这样的好消息让人振奋。

第三、企业代缴转化成税务部门征收

过去职工社保主要是由企业代缴,企业根据自身利益往往按照最低标准来承担企业缴纳部分,改为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之后,职工社保的征收依据是按照职工具体收入水平来定的,企业无法单方面为了节省开支而刻意少交。这也就意味着参与职工社保的参保人员将有可能在退休之后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

2021新规:没交满15年社保的要“乐开花”?都可以这样处理


社保未缴满15年?原来可以这么补

很多人都知道缴纳社保能够带来养老福利与医疗福利,也都尽量按时按规缴纳社保,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因为断缴或是开始缴纳社保的年纪较晚,导致在临退休前仍未能缴满15年。对于这种情况,我国在2020年出台新的社保规则,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一、一次性补缴所欠社保费用

通过一次性补缴的方式,能够让人们在退休之前将不足十五年的缴费空缺补足,并在退休之后领取相应金额的养老金。从效率的角度考量,的确是获得养老金的最快的一种方式。但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一次性补缴的方式来补上不足部分,具体适用于哪些人,需要到当地社保部门详细咨询。

二、先退休、再逐年补缴

当待退休人员到达了退休年纪,可以先直接选择退休,退休之后再通过逐年补缴的方式将需缴纳部分补足,补足之后可以向社保部门申领养老金。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只差两三年就缴足十五年的参保人。

三、逐年补缴、延迟退休

当参保人已经到了退休年纪,但仍然未缴足15年社保时,可以先选择延迟退休,通过逐年补缴的方式直到缴满为止,再办理退休并申领养老金。一般来说这种方法适用于即便到了退休年纪,仍然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公司可以为参保人承担一部分社保缴纳费用,减轻个人社保缴费压力。

四、职工社保转为居民社保,再一次性补缴

当参保人员到了退休年纪仍需缴纳多年社保才能够满15年,且不符合一次性补缴条件,可以选择将此前的职工社保转为居民社保,再进行一次性补缴。需要注意的是,居民社保每月领取养老金数要远低于职工社保,换而言之,从职工社保转给居民社保会产生一定的损失

2021新规:没交满15年社保的要“乐开花”?都可以这样处理


五、放弃补缴,领回账户余额

当参保人员到了退休年纪仍然未缴足15年,且不具备继续补缴能力或不想补,可以选择放弃社保,并前往社保部门表明放弃意愿,提交申请从社保账号中拿出个人缴纳部分的全部余额。需提醒,放弃社保意味着放弃相关福利,应当三思而择。

为了能够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养老金待遇逐年上升,已经迎来十七连涨,相信后续还会根据居民养老需求提升福利水准,因此积极参保,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社保   养老金   余额   年限   金额   福利   年纪   职工   居民   部门   人员   方式   我国   财经   电子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