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当下什么保险最红火?当然是惠民保。惠民保凭借价格极低廉、投保条件极宽松以及政府站台背书的优势,迅速席卷全国。


那可能很多朋友都想问,有了这么便宜的惠民保,还用买其他商业医疗保险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前段时间上海沪惠保的真实情况:

中秋前一天,上海沪惠保公布了2个月的赔付数据:七八月总共赔了1.3亿元。

如果按照整个1年来算,1.3亿*6=7.8亿,沪惠保一年要赔付7.8亿元,这还是保守估计。

再来看看沪惠保的保费收入,参与人数是739万,每个人交115块,保费加起来也不过8.5亿,亏损已成定局。


随着赔付的钱逐渐增多,造成的结果是,惠民保越卖越贵了。


以北京为例,2020年北京京惠保是79元/人,2021年5月北京惠她保是89元/人,2021年7月北京普惠保是195元/人。


仅1年的时候,保费涨了两倍还多。而且,很多城市的惠民保都有这样的趋势。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相信大家看到这,可能还是会觉得赔钱是保险公司的事情,即使是涨一点钱也能接受,只要我们买了惠民保,有了问题就得赔钱。


那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2021年1月,广州的一位关女士找到媒体,说当地惠民保竟然无法理赔。


最终广州市医保局给出了答复:投保人总共的医疗费用是11.09万,个人承担2.97万,其中的1.6万是医保目录外的材料费用,因此可以报销范围的费用未达到惠民保的免赔额,无法报销。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大家在购买这些惠民保的时候只看到了价格便宜,即使有病也能买,没有仔细阅读它的保险条款,导致后面的理赔纠纷等等。


在这里,我要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惠民保只建议老人,或因身体原因无法投保其他商业医疗险的人购买,对于其余的群体,如果只选择惠民保,可能会贪小便宜吃大亏。


而与之对应的,大部分家庭能够承担的商业医疗保险,不仅有物美价廉的百万医疗,还有轻奢级的中端医疗,虽比惠民保小贵一些,但保障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分钱一分货。


不信?那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对比一番:


1

免赔额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免赔额的存在,是医疗险能够压低保费的关键。免赔额即理赔门槛,比如免赔额是1万元,当我们住院花费了1.5万时,保险只报销5千元。理赔门槛越高,保费自然就越低。


惠民保的免赔额大多是2万起步,并且只计入基本医保目录内的个人自付金额。而百万医疗在计算免赔额时,是不受医保目录限制的,可计入的范围更广,比如被称为“救命药”,价格却很昂贵的白蛋白等。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免赔额的差别,可不只是1万元那么简单。


中端医疗的免赔额通常能自选,可以0免赔,而且它的报销范围更广泛,能够计入免赔额的金额会比百万医疗更高,甚至部分产品还可用社保报销的部分去抵扣免赔额。


2

报销范围及比例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首先,只能报销基本医保目录内的自付费用,是惠民保的致命缺点,因为真正让患者产生巨大经济压力的,往往是来自于那些高自付比,和未被纳入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及治疗手段。


其次,真正当高额医疗支出发生时,惠民保留下的30%左右的自付比,仍然会使患者家庭产生较大的经济压力。


从整体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上看,百万医疗与中端医疗大体一致,但在若干细节项目上,中端医疗更加优胜。


3

外购药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外购药,指医生开具处方,让患者自行到院外药房购买的药品。由于医院承受着医保用药限制、药占比考核等制约,对于抗癌药、慢性病特药、白蛋白等昂贵药品,经常会让患者到院外自费购买。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年初广受关注的医疗纠纷,起因就是外购药


在外购药方面,各地惠民保的水平较为参差,有些地区的很好,既有抗癌药,也有慢性病特药。但更多地区的惠民保,可报销外购药的品类,其实是比较少的。


百万医疗仅少部分产品可报销外购药,品类虽普遍比惠民保更多,但仍然有所局限,仅限清单内的抗癌药。


中端医疗的外购药责任,整体来讲也有待加强。但仍有个别优秀的产品,外购药政策非常宽松,不仅可以报销,还不对药品范围做出限制,只要具备处方,药品是CFDA批准上市的,即可拿药房发票去报销。


4

支付及特需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直付,即在指定医院就诊无需带钱,费用由保司直接与医院结算。大部分中端医疗的直付医院网络很广泛,好的三甲医院基本都有对接。


特需/国际部存在的意义,说得赤裸一点,就是用更高额的医疗费(且基本医保不报销),劝退一大波人,让剩下的人更容易挂到专家号,后续也能更快的接受诊治,同时提供更舒适的就医环境。


例如说一台心脏病的手术,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做,普通部住院通常要等一个月以上,我们等得起,身体等不起,而去到特需/国际部,一星期内就能做上。真正到了紧要关头,中端医疗的特需/国际部报销责任,将会很有价值。


医疗险选得如不如意,往往在用到它的时候才知道。而到了那时,这个核保最严格的险种,很可能已经对你关上了门,并锁死了窗。


所以,对于医疗险的选择,请慎之又慎,趁年轻、趁健康,一次性选对、选好。


光有惠民保够用吗?细数惠民保的“四个软肋”


仅有惠民保,保障是远远不够的,想要保的好还是要靠商业医疗险。点击转发或者在看,让周围更多的人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惠民   软肋   抗癌药   白蛋白   特药   慢性病   保费   医保   北京   患者   费用   药品   医疗   医院   目录   商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