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作者 | 粒小编

来源 | 粒场财经(ID:ggmyleap)


一场空!因财务造假,瑞幸咖啡被纳斯达克交易所宣布退市。

虽然瑞幸操盘手陆正耀今日凌晨抱憾发声,对退市决定大呼失望,但瑞幸退市几成定局。

从成立到上市仅用18个月,创下中概股赴美最快纪录。现如今上市仅一年便被要求摘牌,作为中国新零售咖啡第一股的瑞幸继续刷新外界的认知。

除了被资本市场抛弃,瑞幸咖啡或将付出包括民事索赔,高管刑责等巨额代价。

虽顶着“资本主义收割机”“国货之光”之类的硬核美名,瑞幸还是倒了。烧钱扩张最后把自己搞没了的剧本一再上演。

以烧钱补贴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来抢占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圈地盈利的商业模式,再次被打脸。

到底怎样烧钱,才算是烧对了钱?仍将是许多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01

瑞幸百日惊魂

自2月1日海外研究机构浑水发布做空报告至今,瑞幸在百余天里就迎来资本市场和舆论圈的自由落体式重击,堪称教科书级“翻车”事故。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5月19日晚间,瑞幸咖啡披露公告称,公司于5月15日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公司计划就此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结果出炉前,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

瑞幸咖啡股票将于北京时间今晚19点恢复交易。自瑞幸对伪造交易展开内部调查后,股票于4月7日以来一直停牌。停牌前,股价因披露交易造假而暴跌83%。

从理论上讲,瑞幸咖啡有权利在听证会上提出自己的抗辩理由,不过市场预期瑞幸翻盘机会渺茫。

对于可能的投资者索赔,有报道称索赔金额约112亿美元,律师表示还很难估计,这与其股价的持续变化情况有关,未来索赔金额可能在数亿美元至数十亿美元之间。

除了集体诉讼的赔偿,瑞幸还可能将遭到中美两国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瑞幸自曝造假后,证监会就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强烈谴责。此后,从官方到网民,挞伐声讨不绝于耳。

昨天深夜,新华社上线时评点名瑞幸,指诚信是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告诫企业要遵纪守法、诚信守诺。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官媒的跟进速度及严肃的立场,值得细品。网上大V、中小散户同样是情绪高涨,猛捶瑞幸。

瑞幸的跌落来的有点急,不过着急的还有它的管理层和大股东。

浑水报告揭露指,瑞幸管理层已经通过股票质押兑现49%的股票持有量(占已发行股票总数24%),令投资者面临平仓而导致股价暴跌的风险。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最新数据显示,瑞幸上市前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等老股东,已从主要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换来的是海外机构的无缝接盘。

截止去年底,瑞幸咖啡持仓最大的前十大机构股东包括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其持有6032万股;还有孤松资本、Alkeon、美国银行、Melvin、瑞银、Darsana资本、瑞信等。

02

烧钱没有未来?

瑞幸到底在做什么生意?简单地说就是,满足多数国人对“平时喝”、“要好喝”场景下现制咖啡的需求。

一个常被提及的说法是,我国咖啡消费增速是世界的10倍,但人均0.13公斤仍然处于极低的位置。因此,不少人相信中国的咖啡市场,仍是看不到终点的优质赛道。

2017年10月,瑞幸首家门店开张。从2018Q2到2019年Q3,瑞幸咖啡门店数从624家增长到3680家。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不过,做咖啡本身不是一项有高技术门槛的生意。


瑞幸相信开店越快,越容易形成物理上的壁垒,从而打造自身的护城河,瑞幸也走上了一条持续烧钱的不归路!

凭借以陆正耀为首的“神州系”的资本运作,及钱治亚等管理团队的运营,瑞幸从2018年6月起发起四轮融资,直至登陆纳斯达克。

在高速扩张过程中,瑞幸咖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公司净亏损16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17亿元。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对于这种以阶段性亏损谋取长期市场份额的策略,资本方显然也是接受的。就在今年1月份,瑞幸还通过出售额外股票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了约7.78亿美元。

不过,对于瑞幸开创的新零售咖啡模式,本身也是充满争议。

浑水在做空报告中直言瑞幸模式有五大缺陷: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国内一些分析师也强调,瑞幸的商业模式并不存在突破某个临界点,就可以战胜竞争对手,建立长期的护城河。因此,对瑞幸来说,烧钱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大。

除了商业模式,现金流和现金储备也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烧钱”下去。

从2018年第一季度至今,瑞幸咖啡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虽然截止2019Q3,瑞幸咖啡在手现金高达55亿元,这似乎能满足未来几年的资金需求。

不过,对于瑞幸的投资人来说,在关注企业亏损和短期财务数据的同时,也会思考是否值得继续使用昂贵的烧钱策略去加速扩张。

03

中概股信任危机重演

在市场信心本就偏弱的情况下,瑞幸等黑天鹅事件将进一步引发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

自瑞幸造假事件爆发以来,跟谁学(GSX)、爱奇艺(IQ)相继被做空。

不过,做空中概股也不是新鲜事,主要原因:


  1. 不少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了解甚少,美国会计合规监管趋严;
  2. 适时做空的时间节点;
  3. 中概股中的确存在一些“劣币”等。

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观望情绪浓重,美国SEC等相关机构的监管措施料将趋严。

4月23日,美国SEC主席杰伊·克莱顿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SEC主席在媒体上公开提醒投资人“不要投资中概股”

在此背景下,未来中概股赴美IPO进程或将受阻,而已上市企业可能加速回归中国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也在加快,中概股回归的土壤日渐肥沃。一方面,360、药明、阿里等多家知名中概股企业已开启了私有化回归以及二次上市的浪潮;另一方面,科创板强势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举措对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的上市政策也渐趋明朗。

对中概股本身而言,目前,超过60%的美股中概股已跌破发行价,而摘牌比例也达到30%。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归国上市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估值。

此外,参考香港联交所新的上市规则,以大中华区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可保留现行VIE结构以及不同投票权架构,这也为中概股回归港股扫除诸多障碍。

中信在今年4月做了份中概股潜在上市分析名单: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造假瑞幸,气数已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纳斯达克   气数已尽   美国   资本市场   股价   中国   商业模式   投资者   资本   咖啡   海外   美元   未来   股票   财经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