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来源:人大重阳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本文大概7600字,读完共需10分钟

近期,针对中央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部署,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探索如何破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曾在2019年第5期《全球商业经典》杂志刊文,以调研近百国的经验,对中国对外传播提出10点建议。本文原标题为《“一带一路”进入“耐力跑”阶段——百国调研归来看“一带一路”与中国未来》。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本文刊发于2019年第5期《全球商业经典》

01 从差点坠机的故事开始说起

2018 年 11 月底,我受邀赴印度尼西亚讲学。从北京飞抵雅加达的航班,在降落时遇到了当地大雨,连续两次降落,都遭失败,被迫降到了 600 公里外的泗水市, 等雨停两个小时后再飞回雅加达。这样的惊险之旅在国外还是第一次遇上,却激发了我不少关于中国对外传播的遐想。

当时场景回忆起来,至今仍心有余悸:整个飞机受垂直风切变与雨水猛烈冲击,1 秒内骤坠数百米,然后被艰难拉起,在空中回旋几分钟后,再次寻求降落,又一次遭遇风切变而瞬间坠落,接着又被拉起。当时,我的耳内翁翁巨响,夹杂地听到了机舱里的尖叫声、喊闹声、救命声、哭泣声,还有一些人胃内翻江倒海后的呕吐声……想起印尼是全球坠机的多发国,当时的我闭上眼,强忍不适感,内心杂乱无章。

“不会就这么死了吧?死了,家里人怎么办啊?”

“这烂机长!烂飞机员!烂飞机!要是活着,一定投诉死他们!”

“我来印尼干嘛呀?那么糟糕的国家啊!要是活着, 一定不来了!”

“我是来讲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怎么搞互联互通啊!”

…………

一直胡思乱想着,直到飞机平安降落后,机内掌声、祈祷声、欢呼声集体响起!

等飞回雅加达时已是半夜,第二天一早拖着疲惫的身躯,如期出席印尼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中国印尼对话会。作为大会发言嘉宾,我一上来就对着台下两百多位中印尼两国政要名流调侃道:“我昨晚刚到雅加达,但飞机降落两次都失败,摇晃得非常厉害,迫降到 600 公里外的泗水,半夜才飞回雅加达。我第一次来到印尼的经历实在是太恐怖了。(全场笑)但我一位好友开玩笑说,‘你赚了。一张机票,三次航程’(全场笑)。所以, 分析任何事物,不同的角度,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中国印尼关系同样如此。”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2018 年 3 月 21 日,中国美国商会在纽约主办“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系展望” 主题论坛,王文应邀参加并做主旨演讲。

坦率地讲,这段开场白多少还带着头一天惊魂失措的情绪,但却令全场两次开怀大笑, 并抱以热烈掌声。接着我肯定这些年印尼崛起对中国的重大意义,然后又夹叙夹议地针对“一带一路威胁论”,讲到中印尼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战略互信、人员往来、产能基建等方面合作的潜力与必要性。

对话会一结束,数十位印尼与会者围过来,要求交换名片,有的还说,这是听过的最清晰表达“一带一路”的演讲。

这段否极泰来般的经历让我再次感受到,真诚的表达、理性的态度对于当下“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重要性。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述,往往来源于有说服力的亲身经历。许多时候,我们重于用各种高大上的用词去讲述中国故事, 其实不如从切身感受出发,哪怕是很糗、很不堪回首的事件,换一个侧面也能证明所要表述中心思想的重要性。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有过许多类似记述。比如,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次对话会上,我开头就讲,上午去了离吉隆坡有六七十公里外的吉隆坡行政中心“布城”, 很颠波,如果修一条城际快轨,就会方便得多,中国公司有这样的能力;在奥地利格拉茨,我说,想抽空去200 公里外的邻国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雅未克看朋友,但来回需要 8 个小时,只能作罢,如果修高铁,来回 1 个多小时就够了。在中国,北京与天津就已实现此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我的开场白是,想把 PPT 发给主办方,但容量太大,常常发送失败,很费劲,但在中国, 微信、QQ 就相当方便,4G 网速很快,马上就迎来5G 时代, 中土合作前景广阔……这些贴地气的表述,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年,会讲故事的中国官员、学者不断增多,但相比世界对中国表述的需求,以及欧美部分国家对中国的误解而言,中国仍处在“供给不足”、“方法不佳” 的困境中,亟需从制度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一带一路”这个国家品牌,并通过艰辛的长期努力,才能为推进“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力量。

以我跑马拉松的经验来看,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在前几公里把速度带到一定的程度,然后进入到持续的“耐力跑”过程中。以此类比,如果说 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国内外宣传阵势、项目合作、国际洽谈迅速铺开是“提速起跑”的话,那么现在, 总结经验、讲述故事、项目盈利、应对困难、持续前行, 无疑则是一场漫长的“耐力跑”。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2017 年 4 月 5 日,“全球治理与中美关系:中美智库对话 2017”在丹佛大学举行。

02 百国调研与宣讲归来的10段亲历

自习近平主席于 2013 年秋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我与同事们先后差不多去了 100 个国家进行宣讲与调研,走访了国内上百个县市,积累了大量“一带一路”推进情况的直观感受。这些情况大体包括如下:

第一,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诸多实际利益,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拥护,但一些国家“隐性”的防范之心与不少国家“显性”的奢求之心也同样存在。

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对“一带一路”态度各异。美国和日本的态度受制于双边大国关系的博弈,印度偏向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包括俄罗斯、土耳其等沿线大国则实现了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丝路大使”等专职负责与中国的对接,但落实既有项目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

第二,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已然具有一定声势,各国多数政治、经济精英都已感受到“一带一路” 倡议的影响力,但要使“一带一路”在全球深入人心, 塑造真正的中国软实力,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完全成为共识。比如,许多人至今对“一带一路沿线 60 多个国家”的概念认识不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定位是怎样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期以来“中国走出去”战略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三,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在国内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写入各省(区、市)和绝大多数地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但有些地方出现项目无序竞争的苗头, 一些重大项目缺乏可持续盈利性;个别地方政府“寅食卯粮”,甚至为政绩和财政补贴跑马圈地。

综上所述,虽然“一带一路”的初期阶段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但研究与认识还需要精细,个别政策与项目还有些粗糙,仍需增进双边多边沟通。作为基于市场化的中国对外新倡议,尤其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议题所提供的中国式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在渐进的过程中学习总结。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2013年以来人大重阳全球调研路线图

以下我用 10 段简短亲历故事讲述“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复杂与不易,为读者在大量报道与学术研究习惯用的宏大形容词与数据概括之外,透析那些有血有肉的“一带一路”故事背后的多面性。

防范“大包大揽”

故事 1:在某区域大国的双边《共建备忘录》谈判桌,我作为中方三位文本谈判代表一度如坐针毡。文本中原则性的问题谈得相当快,但在具体重大项目上陷入了僵局。对方急切借“一带一路”重大契机发展本国经济,把国内许多重大项目都往《共建备忘录》里塞,中方谈判人员不得不就每个新增项目临时打电话回京,寻求相关机构帮助。

这次谈判提醒我们,不仅要为“一带一路”目前得到全球多数国家的支持而喜悦,也要对一些国家的过高期待,以及项目合作中的“大包大揽”提高警惕。做大做强“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进而推进中国下一轮开放势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下一步中国需要防范“贪多嚼烂”,虽然还要努力做大项目、签大协议、寻求大国支持,但也要从小处着手,完善小细节,严防小纰漏,注重小条款。毕竟,“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接下来要进入“精耕细作”期。

继续戒骄戒躁

故事 2:在肯尼亚,我调研该国独立 100 年来第一条铁路:从最大港口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这条铁路完全由中国企业承建。所接触到的当地官员、民众都对中国感激不尽,也对中国系统的运营前景充满信心,给了中国企业未来多年的运营权,希望中国能够“传帮带”,以便实现肯尼亚经济的可持续性自主发展。但令人诧异的是,某国的一些公司在铁路沿线投资了公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意在对蒙内铁路展开营运竞争。

这个项目警示我们,在经历千辛万苦而取得“一带一路”许多重大项目突破性进展之后,更要继续戒骄戒躁。中国企业以物美价廉、合作共赢等方法与西方企业在全球市场分蛋糕、做蛋糕,体现了不断提升的中国软实力,但同样引起了西方企业的警觉、竞争甚至是市场的反扑。走到一个新的国家,拿下一些大项目,如同“打天下”,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中国崛起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之路同样不容易, 而“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则必将是不平坦之路的集中折射。

企业借机“凤凰涅槃”

故事 3:义乌是“一带一路”贸易领域的重要支点城市。这些年义乌对外贸易连续多年以高速增长,这在全球贸易多年低增长的大背景下,无疑是巨大亮点。当地官员与商户告诉笔者,义乌批发的小商品物美价廉, 不同于欧美奢侈品牌,很对“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胃口。2015 年以后,“义新欧”班列开通且逐渐兴盛起来,义乌小商品城专门开设了“进口馆”,足不出户就能一手购买到数十个国家的商品,义乌实实在在受益于“一带一路”。

这个典型案例反映了“一带一路”的务实性。诸多地方企业尤其是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主,主流想法都是想图“变”,希望在未来能借“一带一路”,审时度势, 实现企业的“凤凰涅槃”,此时,各级政府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帮助诸多中小企业顺利转型升级,是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责任。

不是无偿让利,而是共赢

故事 4:我在波兰某重要智库调研。刚落座,对方就调侃,“您是本周我们接待的第四批中国代表团了, 相信也是来谈‘一带一路’的。我们就想问一个问题:中国到底能给波兰什么实际利益?”此后的谈话中,对方还反复问及中国带来的务实利益。

这段回忆至今如鲠在喉。当下,“一带一路”研究与对外交往多是强调给对方带来利益,生怕对方不愿合作,这代表着中国走向世界进程的诚意与善意。但必须注意,类似的善意、诚意有时也会助长一些偏见, 误以为中国主动送上门的合作意愿,意味着中国有求于他们。事实往往相反,中国走出去是相互需求的结果,不是谁求谁,更多时候,中国是合作的“甲方”。“一带一路”追求合作不是中国无偿让利,而是共赢。对方要赢,中国也要赢。全球面临着经济增长长期低迷、贸易增长萎靡不振、各国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发展经验有助于世界的未来。因此,对外合作,也需要自信。这应是未来“一带一路” 进程的重要规则。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2015 年 11 月 16 日,土耳其安塔利亚 G20 峰会发布会现场。

完善“走出去”的规则

故事 5:在拉美某大国调研时,我与一位国企老总交谈,问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他没有指涉美国、日本或欧洲公司,而是谈到同行业的某一些中国公司,还列述了一些项目竞标过程中中国公司竞相压价的难堪与尴尬。他的另一句话更加令我瞪目,“中国企业不怕与任何发达国家在海外竞争,但很害怕与国内企业的竞争。”他暗示,国内企业有时会出现竞相压价、不守规则的现象。

这类竞争状况当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化表现,但也折射了“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一些企业蜂拥而出,以“占领市场份额”为唯一战略目标的盲目扩张性。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走出去”进程的行业管理与规则制订,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打造“百年老店”式的企业,目前看来越来越变成了“一带一路” 当务之急。

对外传播需供给侧改革

故事 6: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我曾给来自中欧各国上百位企业家、商会负责人与政府官员宣讲“一带一路”。课后,副州长感叹道,没想到近两小时的课程, 下面竟如此专心致志地听讲,他们太渴求知道“一带一路”的真实故事与实际情况了。一些问题显得非常基础,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中到底有哪些内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到底会持续多久,等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中国的思想供给还远远未跟上。

类似经历,许多出国调研的学者都曾遇到过,这使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压力倍增。笔者在数十个国家宣讲“一带一路”,遇到更多的问题不是听众的刁难,而是一些“一带一路”的基础知识。这些年,国内已有数百万篇的“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但外语传播的有效性、广泛性仍不够,如何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更多深入人心的传播中国信息,借助电影、文学等脍炙人口的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涉及到话语体系、传播机制、运营人才等对外传播方面更深化的供给侧改革,可谓任重道远。

完善心理地缘观

故事 7: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几位当地学者感叹道:“一带一路”令中哈两国走近,但许多哈萨克斯坦人在社会心理上仍觉得与欧洲国家更近。事实上, 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飞到乌鲁木齐仅需1 小时。我曾问过一个研究生班的学生,有谁能说出“中亚五国” 的首都,结果没有任何一位同学能立刻背出。

这种反差是对中国社会心理的重大告诫。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国外通常指的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却忽视了多数邻国尤其是中亚国家的存在。“一带一路” 国家在中国社会的心理中是一个巨大的盲区,是中国人的全球观失衡的重要表现。目前,越来越多国家对华签证采取免签、落地签的方式,这是调适民族心理的重要基础。中国舆论不妨多建议普通民众,多加强与邻国的互动,多到“一带一路”国家走走看看,完善中国人心理的地缘观。这也是一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领域的重大工作。

资金融通要发力

故事 8:这些年,我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个别城市商场、景点能直接花人民币,有的商家甚至还用人民币标价。在春节期间,泰国曼谷与北京的航班数量竟超过了“中国航班最忙碌”的京沪线。“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在东南亚有极大的优势,使得资金融通领域也水涨船高。不只是在东南亚国家,笔者在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一些著名景点,发现几乎所有当地人都会用“你好”、“谢谢”与中国人打招呼。

这种交易仅仅是开始。以“资金融通”为目标的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容“五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发挥着人体血液般的作用,保证“一带一路”的经济运行稳定。不过,相比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目前看来,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的“五通”中刚刚开始发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便利贸易和投资,让金融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新引擎, 这应是可预见的期待。

化解大国纠结

故事 9:曾在印度孟买参加规模盛大的全球智库会议,全球治理是讨论重点。提及基础设施建设时,一些印度学者都推崇中国的贡献。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从普通民众得知他们关于国家发展的看法。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很想去中国。中国比印度富,但印度未来也会越来越好。”另一位贫民窟里的印度教徒说,我们也有梦想,就像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那样。不过, 一旦谈起“一带一路”,他们就显得有些拘谨。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多数印度智库都有各自的想法,使得“一带一路”南亚段的进程变得复杂。

这种纠结是一些区域大国的典型纠结体现。一方面他们希望与中国合作,搭中国的经济增长便车,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此同时,他们也焦虑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怕中国过于压制本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事实上,“一带一路”不是零和博弈,共赢价值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如何深入全球人心,在区域大国尤其显得迫切。

推进全球新进程

故事 10:2016 年 4 月 18 日,我所在智库与美国著名智库 CSIS 共同举办了“中美‘一带一路’智库对话”。这是在华盛顿第一次举行的“一带一路”主题中美对话,上百位官员、学者与相关人士听取了对话会的新闻发布。一位官员说,为何会有这次对话, 因为美国开始严肃地思考“一带一路”。此后,笔者多次去美国讲述“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美国人并不是完全排斥“一带一路”,而是想急切了解“一带一路”的真实情况。

这些反馈在近期中美交往中得到了更多印证。从近年来数十份美国公开智库报告上看出,美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的看法有松动。可以预见,中美在“一带一路”展开重大合作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波折与反复也会发生。从长期看,这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 的全球新进程。

03 永远不要停止向世界学习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2014 年 11 月,中国智库代表团四位演讲嘉宾在澳大利亚 G20 峰会现场合影。

五年半以来,“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超出预期,令世界对中国发展产生更多的敬仰之情。不少国际有识之士主张向中国学习,中国也乐意向世界分享发展经验。在这个进程中,中国人的自信心得以恢复与加强。但中国人千万不能自满,国力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界也在进步,中国须时刻保持学习之心。

以“一带一路”核心要旨“互联互通”为例,这中国近些年来最值得称道的发展优势之一。高铁、高速公路、电子支付、共享经济、4G 网速等,使中国社会变得便捷而高效,令国际社会羡慕不已。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永远跑在前面。

在欧洲许多机场,近年来已纷纷取消了人工核对登机牌的环节,换上了自动安检扫描设备,放行李箱、手提物件的安检盒子用上了传输带,比中国所有机场的安检效率更快速、更便捷、更省人力。在欧美大城市的机场休息室,红酒奶酪热食冷餐,琳琅满目,样品丰富,比中国诸多大城市机场先进得多。在香港、新加坡、东京等诸多国际大都市,大楼与大楼之间通常有长廊或地下通道,行人穿梭不必日晒雨琳,比中国城市更便民、更宜居。由此来看,中国近年来在宏观“互联互通”上取得了国际优势,但在微观层面的细节发展,仍有许多提升空间。

再以中国近年取得了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改善巨大提升的生态环保为例,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要走的路仍很长。国内的不少旅游景点的卫生状况令人诟病。笔者数周前曾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同样是游客络绎不绝之地,但令人惊叹的是,连在海拔 4700 米冲顶营地,坦桑尼亚人把山间厕所都打扫得几乎一尘不染,干净如宾馆,而沿途近 50 公里的登山路,几乎看不到随地垃圾。可见,一些经济偏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景区管理,也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之处。

再以中国人最值得骄傲之处美食为例,满汉全席,各地小吃,令任何外国友人都叹不绝口。近年来,伦敦、纽约、巴黎、米兰等地出现了中国美食小吃店,如肉夹膜、煎饼果子等。笔者欣喜品尝,有时会惊奇地发现,烹饪师傅中有了老外,操作手法标准化,蒸板、刀具、餐盒都比国内小餐馆要干净得多,吃得令人放心,值得学习。

不只是发展细节,发达国家的一些重大战略也有借鉴之处。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国一度被判断已衰落。然而,当初或许没想到,十多年过去,美国经济实力并未出现实质下降,科技创新、金融实力仍遥遥领先于世界,相反,不少唱衰美国的新兴国家出现了重大风险。中国已是全球大国,如何在国际博弈中运筹帷幄,敢于纠错,不妨向美国取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让人落后。中国人从小就知道这句话。“中国要永远成为学习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曾强调过这句话,让人深刻体会到,国力竞争在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学习能力之争。

2019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中再次强调,要在学思践悟中不忘初心,不断修炼自我。这是对全体中国人的又一次重要提醒。“一带一路”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发展更是一场永无终点的长跑。只有不断向强者学习、向领先者请教,中国发展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目前处在转型发展期的中国需要铭记的。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数字经济智库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一带一路」调研近百国,更自信,但中国仍应永不停止向世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雅加达   中国   印尼   中美   印度   中国企业   美国   大国   进程   自信   中国人   项目   故事   国家   全球   经济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