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三次“称帝”的人,却自称四登帝位

中国历史上两次称帝的人比较多,比如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三次“称帝”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清宣统皇帝溥仪。可是溥仪被特赦后,却自称自己曾经四登帝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溥仪于1908年12月2日在紫禁城太和殿正式登基,即位时年仅三岁,第二年改元宣统。溥仪承继同治帝和光绪帝的衣钵,最后只当了三年多的皇帝,就在孙中山和袁世凯等人的共同压力下,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

  1917年6月14日,张勋借口调停府院之争,率领五千“辫子军”把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赶下了台。就这样,在张勋和保皇派康有为等人的运作下,年仅12岁的溥仪第二次登上皇位。可是此时民主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段祺瑞趁机组织讨逆军,当年7月3日出兵讨伐张勋,号称“再造共和”。这次复辟的时间仅仅持续了十二天。

  1924年,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逼迫溥仪搬出了紫禁城。溥仪被逼离开紫禁城后,搬入天津静园静观其变。1932年3月1日,日本为了实现控制中国东北的目的,把溥仪扶上了伪满洲国的皇位,并陆续建年号为“大同”、“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溥仪第三次被迫颁布“退位诏书”。

  二战结束以后,溥仪成为了战犯,并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了将近十年的改造。由于思想改造情况较好,并撰写了《我的前半生》,溥仪于1959年12月9日被特赦。恢复自由后的溥仪曾经幽默地说:“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在国运衰微、军阀混战、倭寇入侵等关键时刻,溥仪一直没有实权、被人利用。但能在多次大风大浪中独善其身,也能充分说明这位传奇人物的“识时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帝位   太和殿   宣统   康德   紫禁城   光绪   抚顺   保皇派   大总统   目的   皇位   战犯   共和   日本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