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前两天我们沈师大数学系七八级一班聚会,主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七八级一班入学四十周年聚会”。全班同学基本都到,有从国外回来的,有从省外回来的,有教授、有博导,有全国模范教师,有省级模范教师等等,大部分同学从事在高中教学的第一战线,我们赤峰市有一个同学82年毕业就一直从事高中教育,36年来,经她手毕业的高中生有1500人之多,内蒙古高考进入北大、清华有一半是在赤峰市出去的,我的这个同学在教育战线默默无闻地工作到退休。

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在“四十周年聚会”座谈会上,有教师代表、同学代表、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代表分别讲话。同学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回忆当时上大学时期的情景,介绍自己走向工作的经历等等。其中上海大学教授、数学物理方程方向的博导夏铁成同学在发言中提到了“数学+”的概念,我作为座谈会主持人,当时没有反应过来,没有对其作过多的解释。第二天在参加纪念石活动中,突然反应过来,同学夏铁成提出的“数学+”是一新的概念、新的理念。以往我们提出的都是互联网+,细细想起,实际背后的核心都是一个算法问题,百度的算法是“框计算”,Facebook图片分享系统,背后也是算法,腾讯微信背后还是算法,只是和通讯信号相结合的结果,淘宝把买家和卖家通过第三方支付,使交易得以进行,背后还是算法,华为在程控交换领域,系统集成,背后还是算法,所谓成功或者是核心技术都可以归结为算法,而算法实际上核心是“数学+”,只要数学和其他一相+就产生了质的变化,就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万万不能忽略基础科学的教育,要加强数、理、化方面的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发展才有后劲,作为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之林,首要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种培训,我们应该鼓励,一个人只有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训练,才能为以后从事任何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我们回顾历史,中国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我们出现了孔子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出现了《论语》这样的语录式巨著,但是我们很少出现像马克思那样有系统性的《资本论》,像亚当▪斯密阐述那么全面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等等。这和我们2000多年科举制度有关,我们的科举制度考的是人文墨客之类,对自然科学极不重视,我们的古代中医实际是经验性科学,我们的四大发明都是偶然性发明,我们的这种体制,导致我们在工业文明中开始落后,变成“东亚病夫”,所以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最终的竞争是数学+



辽宁省工商联中小微企业创业商会

于超英会长


2018年7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赤峰市   数学   博导   巨著   科举   战线   模范   中国   算法   聚会   竞争   同学   代表   制度   教师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