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纪念石为载体,体现出一种传承

超英空间(创业论坛)——(294)

中小微企业创业论坛 2019-03-04

通过纪念石为载体,体现出一种传承

通过纪念石为载体,体现出一种传承

这次我们沈师大七八级一班聚会,主题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40年前在此相识,40年后在此相聚,这是力量之源、精神之源”。同学来了40来人,另外我们还请了教我们课的部分老师,我们召开了座谈会,有老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代表讲话,同学们纷纷发言,回忆当时上大学时期的情景,介绍自己毕业后走向工作的经历等等。第二天我们还举行了向母校捐赠纪念石活动,沈师大书记到会讲话。纪念石的位置很好,在园区内拱桥旁,纪念石正面写的是“源”字,背面写的是力量之源、精神之源、落款是沈师大数学系七八级一班。

我们七八级一班确实有代表性,我们是40年前,1978年改革开放起始之年入学,82年毕业的首届大学生,我们77、78级都是1978年入学,1982年毕业。当时全国可能有40来万大学生,不像现在每年有800万的大学生。77、78级同一年入学、同一年毕业,相差半年,通称77、78级。

自从1966年停止大学招生到1978年已有12年大学没有招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对教育的破坏最大。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恢复高考,一刻不能停留,这一政策的出台,使我们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就拿我个人来说,我是1977年毕业的9年一贯制学生,1977年下乡到盘锦羊圈子农场东升青年大队,当时全青年点有400多名知青。我们青年点当时还有68年下乡知青还没有回到城里,当时我们刚下乡的知青,根本没有什么回城的希望。是邓小平的恢复高考,让我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考上了当时辽宁第一师范学院数学系,对于我们这些知青来说,深知考上大学来之不易,在大学期间真是忘我地学习,每天坚持学习到半夜12点。我们班40个同学,岁数最大1946年生人,最小的1961年生人,相差15岁,差不多是两代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绝后,我们承载的太多,我们只有发奋图强,才能对得起时代,对得起国家。我82年毕业留校教数学分析习题课,87年考入硕士研究生。我们大部分同学都从事在高中教学的第一战线,一直到退休,在我们这个班里有全国模范教师,有省级优秀教师等等。我们有一个同学在赤峰高中教书36年,一直到退休,经她手毕业的高中生有1500人之多,而且内蒙古高考进入清华、北大有一半是在赤峰市考上的,我的这个同学在教育战线默默无闻地在教学的第一战线上教书,一直到退休。

七八级一班确实有传承作用,为以后毕业的小师弟、小师妹们作表率作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讲好我们七八级一班的故事,让以后毕业的小师弟、小师妹们引以为骄傲,这是我们的责任。

沈师大的精神是“自强不息、创新创业”,这实际上反映的是40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所走过的路程,我们要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损失,弥补回来,我们要把“自强不息、创新创业”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辽宁省工商联中小微企业创业商会会长于超英

2018年8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赤峰市   文化大革命   数学系   知青   自强不息   生人   师弟   战线   师大   改革开放   同学   精神   代表   青年   大学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