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会是亚洲最高学府?这句话完全就是造谣,属于典型江苏苏吹的话术。

从来只有“院系调整”,没有“国立中央大学”的拆分,一分为八为谣言。其次,参与“院系调整”的高校叫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就是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就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属于篡改校史。

“民国最高学府”:

至于“民国最高学府”,来源于南京大学的自吹,东南大学等高校是没有档案资料的,只是照抄南京大学的说法罢了。按照《南京大学百年史》的说法,赢得了“民国最高学府”的赞誉,但是没有引文出处,属于自吹自擂,因为没有官方认证资料。而且给出的理由让人很懵逼,比如“宏大的规模、齐全的学科、雄厚的师资、诚朴的学风等”,都跟“最高学府”没有关联。恰恰是因为“九校合并”,所以成了“巨无霸”,导致师生人数多,学科规模大。


《南京大学百年史》第一卷,2002年,第124页

那么“民国最高学府”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来源于: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南大百年实录》

“长最高学府,为人师表”的周鸿经校长,拐走7000万学校经费的告社会人士书。此时已经是1949年,没有想到吧,“最高学府”居然来源于解放南京的前夕,光头强此时已经逃离了南京城。

今天“最高学府”成了某些人意淫的证据。倒是如黄鹤一样,拐走小姨子,吃喝嫖赌,欠下3个亿,最终黄鹤的后代认为自己的祖宗曾经阔绰过,因为有3个亿的资产,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立中央大学”为什么叫国立中央大学?

实际上,“国立中央大学”为什么叫国立中央大学?历史上写得很清楚,本来应该是“江苏大学”,但是学生们认为“江苏”二字配不上自己高贵的灵魂,所以“游街示众”了。

因为年代近,这连续几个月的“游街示众”,被历史资料完整的记录下来: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南京大学百年史》第一卷,2002年,第132页

连南京大学官方编纂的《南京大学百年史》都承认,叫“国立中央大学”,是按闹分配的产物。当年还有媒体发表文章《唯名主义之“苏大”校牌问题》等文章,把这次按闹分配当笑话看。

详细看:

按闹分配:“国立中央大学”为什么叫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说简单一点,就是看不上“江苏大学”,想要“国立南京大学”,为了和北京大学“遥遥并峙”,合称“北乔峰南慕容”,不,叫“北北大,南南大”,没错,“南慕容”就是。。

今天某些人对着“中央”二字意淫,认为是钦定的“最高学府”,其实这个名字是闹来的。

连“民国最高学府”都不是,谈何“亚洲最高学府”?

“院系调整”:

至于“一分为八”,来源于2012年南京大学某校友在《看历史》杂志上发表的《南京大学 一分为八之伤》一文,“亚洲第一”也来源于此文,当然排名也是意淫的产物。

“一分为八”实际是“院系调整”,不是拆分。南京大学“院系调整”,1952年12月9日的人数状况:教员是283人,学生一共是2627人,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官方编纂并出版的《南大百年实录》。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南大百年实录》

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后,南京相关高校1953年的人数统计数据: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华东区“院系调整”后统计数据

发现没有,从来没有拆分,“院系调整”结束后,人数是暴增长。

教员从283增长到903人,超多原有数据2倍多;

学生从2627增长到6791人,净增加人数超过4000人;

至少三分之二的人数是从其他地方高校“院系调整”过来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拆分,所以,“拆分”“国立中央大学”,从头到尾不存在。

怎样看待“院系调整”:

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有一个校友叫刘盛纲: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刘盛纲

这人是浙江大学的,因为华东区1953年的“院系调整”,到了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就读,曾几何时,南京大学也来抢校友,但是抢了个寂寞,因为这人跟所谓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毫无关联,师从沈庆垓,这个人同样是浙江大学的。这种名人的档案资料容易查找,但是那个时代不知名的校友,要是没有原始档案在手,很难找到资料。

官方编纂的历史用“院系调整”一词,是合理的。相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为了神话所谓的“国立中央大学”,用“一分为八”或者“一分为XX”的词汇,是彻底错误的。

典型的如南京大学在1952年12月统计数据,水利系有教员6人,学生121人,“院系调整”后,华东水利学院的教员是61人,学生1022人,外来户占比达到90%左右,而且叫“华东水利学院”,本质上就是华东区“院系调整”的产物,所以以“华东”二字来命名是合理的,怎么会是拆分?

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对应的名字应该叫“华东工学院”,可以类比同时期的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东北工学院等。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八所工学院

“院系调整”后的八所工学院,除了成都工学院外,都是985大学,而且成都工学院,是1993年与四川大学合并后才有的985工程,要不然这个也是985。也就是说,东南大学之所以是211、985大学,是因为“院系调整”后的国家定位,跟所谓的“国立中央大学”完全没有任何关联。

所以,从来就不存在拆分“国立中央大学”,而是南京大学参与了“院系调整”,东南大学等高校是“院系调整”的产物。南京大学就是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就是南京大学。

“五大行政区”:

“院系调整”实行大区制度,即“五大行政区”。华东区,中心是上海、副中心就是南京,所以在华东区的“院系调整”中,上海最得利,其次是南京。失利的是山东、浙江、福建、安徽,这四个省都没有中心,只有出,没有进。南京是华东区的副中心,几乎只有进,没有出,不存在拆分,要拆分也是拆分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不一分为八的话会不会是亚洲最高学府?属于典型苏吹

“五大行政区”和“中央直属行政单位”

“五大行政区”和“中央直属行政单位”,大区一般都有中心,副中心,“院系调整”就是以大区为单位进行调整。通常而言,中心、副中心如果成为直辖市,那么就是获利方,比如北京、上海,大区中心直接变成直辖市。北京、上海也是高校最集中的两个,一个是中央直属大区的中心,一个华东区的中心。

南京属于华东区的副中心,类似于天津,只是南京没有成为直辖市罢了。河北自然就是倒霉蛋,以前是是既得利益者和天津吃一锅饭,结果天津抱着锅跑路了。

以此类推,当年教育资源最差的是西南、西北、东北,那么西南区与西北区、东北区按理来说都应该有4个“985”,那么为什么成都只有2个,重庆1个呢?因为成都科技大学(成都工学院)被合并了,要不然西南区与西北区、东北区是一样的。这时期最特别的是东北,因为东北区工业化较早,所以高校分配比较均匀,比如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4个“985”都在不同的城市。

还有中南区,以武汉为中心,广州、长沙为副,每个城市都有2个“985”。最搞笑的是,江西先属于中南区,后来又划到华东区,成了最大的倒霉蛋。为什么?因为以前招生分配、工作分配是按照大区来,左右横跳后中南区的高校减少对江西的招生计划,同时华东区自然也不待见江西而不扩招,成了一个倒霉蛋。

所以,“院系调整”最倒霉的2个省,就是江西、河北。

国家打压论:

今天某些人宣传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国立中央大学”被国家打压,这是彻彻底底的造谣。

那么从历史上看,之所以命名“国立中央大学”,是按闹分配的产物,当年的报纸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个大笑话来看。

另一个“国立中央大学”的大笑话就是“西迁入川”,整个过程类似于《天龙八部》中星宿派,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国立中央大学”应该叫“国立星宿大学”,今天江苏省某些人,就是标准的传人,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全靠自己吹。什么最高学府,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尤其是没有档案资料并且篡改校史的某些高校,只能说人至贱则无敌。

综上,从来就没有拆分过“国立中央大学”,而是南京大学参与了“院系调整”。“国立中央大学”就是南京大学,从来就不是“民国最高学府”,谈何“亚洲最高学府”,甚其它高校属于“院系调整”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中央大学   学府   意淫   南京大学   星宿   亚洲   大区   成都   南京   工学院   民国   产物   东南大学   分配   典型   高校   财经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