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在幸福敲门看测评#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作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安徽经济注入了崭新的勃勃生机。虽然当下安徽的经济总量与东部粤浙闽苏鲁等省份还有较大的差距,但纵观2019年其辖下16地市的GDP增长率,已经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同时,伴随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的,还有房价。虽然安徽16地市平均房价整体中枢位置在8000元/平上下,与东部省份城市相比并不是很高。但由于城市居民收入尚未及时地跟上步伐,导致居民置业存在了并不弱于东部发达城市高房价下的买房压力。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今天,我们从安徽16市的楼市现状、经济基础、城镇居民购买力等维度进行分析,并与毗邻省份江苏、山东稍作对比,使大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安徽辖下地市楼市情况,为安徽居民购房置业提供参考。


PART 1 安徽16城2020年以来楼市涨跌幅榜

当日历翻至2020年10月下旬,安徽与全国主要省份一样,各个城市间的楼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我们看到,广东10城上涨11城下跌,福建7城上涨2城下跌,山东13城上涨3城下跌,安徽、河南、陕西、河北等省皆不外如是。楼市未来的分化主曲调已然确定,普涨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看一下安徽的具体情况,如下图: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由上图可见,16地市中涨幅居前的5个城市是淮北、马鞍山、蚌埠、淮南和宿州,分别上涨了7.91%、5.06%、3.15%、2.76%和1.62%;跌幅前五城市则由阜阳、滁州、铜陵、亳州和黄山五兄弟组队构成,其中超过1%跌幅的是阜阳和滁州,跌幅分别达到-3.81%和-1.44%。

涨跌幅在-1%至1%之间,可视为价格的正常波动,并不具有特别大的趋势代表意义。

那么,上涨城市是否具备坚实的基础支撑保证持续上涨,下跌城市是否从此一蹶不振呢?我们认为,房价的涨跌,首先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因素主导;其次是城市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地位赋予房产的附加值与人口因素形成的住房供需矛盾的影响;第三是城镇居民购买力高低形成的住房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促使。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PART 2 货币政策维度

由于对冲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世界性货币宽松,点燃了此轮房价上涨行情。但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一枝独秀,大概率导致国际热钱涌入推高股市楼市,极容易给我国带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类似日本“广场协议”的后果。因此,严控房地产价格上涨,把握股市上涨节奏,控制金融风险成为国家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是必然的,“绝对房价”上涨是必然的,重要的是涨幅大小的问题,是能否跑赢通胀和货币贬值的问题。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因此,虽然部分城市出现了阶段性的“绝对房价”下跌,但这并不足虑。未来的楼市分化中,我们重点研究的是城市房价上涨的潜力带来的涨幅问题。


PART 2 楼市基石-安徽16城经济发展状况

谈到楼市,毋庸多言,城市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从安徽的整体情况看,2019年各个地市中除铜陵、淮北、蚌埠和淮南四市外,其他城市GDP均高于全国GDP增长率。我们看下图: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铜陵市作为规划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安徽八市之一,上年经济出现了负增长,颇是出人意外。而滁州则一马当先,领衔全省高速增长。

GDP增长率,只是我们的一个参考指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均GDP。它卸去了城市规模、人口总量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城市生产力。再看下图: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这是安徽16地市人均GDP与今年房价涨跌情况对照图表。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均GDP最高的前5个城市分别是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和蚌埠。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该五市更加具备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其他地市发展尚需时日。

同时,这五个地市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和滁州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拥有了国家政策的倾力支持,无疑更具发展优势。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也因此,在下跌城市中的滁州,我们只能将其视为阶段性的房价下跌或调整;房价上涨城市中的马鞍山市则具备房价上涨基础;调整城市中的合肥与芜湖,也大概率是囿于房价周期及政策限制导致。


PART 3 楼市供需矛盾因素-安徽16城人口流动情况

房产的核心价值由城市赋予,其价格的变动涨跌则与供需矛盾息息相关。而供需矛盾除了城市土地供应因素外,则决定于人口的流入或者流出。我们看一下安徽16城的流动人口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通过16城统计局公布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安徽多数城市呈现人口流出态势。其中阜阳、亳州和六安人口流出均在百万以上,分别达到了251万、136万和104万人;人口流入的城市只有合肥、淮北和马鞍山三个地市。虽然合肥人口流入最大,但相对于存量人口数据,占比却大大低于淮北和马鞍山,这解释了淮北和马鞍山房价上涨最快的部分原因。

从2019年常住人口与上年对比数据看,十六地市常住人口均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人口开始逐渐回流,这是一个好的迹象。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我们再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和安庆五个地市的城镇化率均不足50%,甚至宿州和六安两市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仅只有24.30%、23.33%。可见,这些地市的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这将对此类城市未来楼市价格形成重要支撑。

总的来说,从寻找最有保值增值潜力城市的角度,人口这个维度上,马鞍山市的未来住房需求超过了其他城市。


PART 4 置业购买力-制约或支撑楼市的原动力

如果城镇居民收入不高、钱包不鼓、购买力不足,老百姓的置业欲望必然被严重限制,或者只能有心无力望房兴叹。因此,研究住房市场,不得不考量城镇居民收入和存款现状。

我们首先看安徽辖下十六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如下图: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上图中,我们以安徽16市与山东16地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与东部沿海粤闽浙苏鲁省份中收入最低的山东比较,安徽辖下地市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山东的青岛、济南、东营和威海均大于等于安徽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马鞍山。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与城市经济的正相关性。

从安徽省内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4.2万元,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线的只有马鞍山、合肥和芜湖三市。

那么,居民收入与房价比又是如何呢?我们统一以90平米住房面积计算房价收入比,如下图: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可见,虽然马鞍山市今年以来房价上涨达到5.06%,但其房价收入比仍然是最低的城市,远远低于长三角其他城市。前文重点关注的滁州、芜湖与合肥分别为9.3、10.4和14.2;而人口流出大市阜阳、亳州和六安,分别达到了10.5 、8.7 和10.8,远远高于马鞍山。

因此,从房价收入比的维度看,马鞍山市更具房价上涨动力。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观察安徽16市居民的存款情况,哪个城市居民钱包更鼓,更拥有置业购买力呢?看下表: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上表中,我们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的六个钱包论测算了16城90平刚需住房首付需动用钱包数量,并划分了三个层次。

其中,马鞍山市居民动用钱包数量最低,只有1.8个,这意味着年轻夫妻购置婚房只需双方父母的积蓄就可以交纳首付款;而后五个城市六安、亳州、阜阳、宿州和合肥则需要动用夫妻一方祖父家庭存款,甚至仍有不足,需要另一房祖父母给予支持。

总的来看,安徽十六城居民购房压力较大,甚至高于山东诸市。看下图: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上图清晰地反映了安徽与山东两省居民购房难度情况。安徽16地市只有马鞍山和黄山两个地市在2以下,而山东有5个地市低于该水平线;超过3的城市安徽有合肥、宿州、阜阳和亳州四城,山东只有泰安、青岛和聊城三城。

可见,由于安徽居民的户均存款即老百姓富裕程度逊于山东,虽然安徽房价低于山东,但买房置业仍然不易。


【结语】

安徽十六城房价10涨6跌,分化序幕开启,专家测评增值潜力城市

我们曾经专题研究2000年至今的全国住房价格与居民收入,结论是2020年的购房难度其实低于2000年的时代。

通过以上多个维度的分析,也可见房价不是问题,问题是老百姓的收入。

从安徽省内地市对比看,马鞍山市的房产更有保值增值潜力,其他地市在短期之内并不乐观。如果放眼长远,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合肥、芜湖和滁州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保增值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安徽   马鞍山市   宿州   亳州   滁州   阜阳   马鞍山   房价   芜湖   城市   合肥   地市   山东   序幕   楼市   潜力   人口   专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