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套房,才能任性逃离北上广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环环有房”,已获作者授权。

老家有套房,才能任性逃离北上广


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买条黄牛学种田,借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皆增价,老去文章不值钱。

这首诗写于洪武四年,也就是1371年,彼时四海平定,刘伯温深谙功成身退之道,请求告老还乡。人生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在这不多的时日里,他想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不再沉溺于诗书,不栈恋高位,在林泉边的茅屋栖居,买条黄牛,学农民种田。他想融入到自然,回归生命最纯净的初始。

他向往的生活,有个必不可少的载体——房子。

前些年,“逃离北上广深”是一个热词,理由也似乎趋同。譬如,空气质量差,高企的房价,996的工作节奏,拥挤的地铁,长到无法想象的通勤时间……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逃离,都应该有个基本的认知——离开了压力满满的北上广深,并不一定就能奔赴诗和远方。

老家有套房,才能任性逃离北上广。

老家有套房,才是选择逃离时最温馨的退路。没准,还会是人生反转最坚实的筹码,如同环环今天要讲的故事中这位主角。

环环有户亲戚,家庭情况是这样的:


男女主人读书都不太灵光,女方几乎是做了几十年的全职太太。早年有限的工作经历中,可能就是初中毕业后从乡里到了县城,在父母教育系统里的一个袜子厂当工人。这段工作经历持续到在她在县城里认识她的老公,非常短暂。厂子好像是因为经营不善,但毕竟还算是集体企业,因此,这段经历丝毫不影响她几十年后光荣退休,以社保的方式拿到退休工资。

女方从乡里到县城走出这一步,没开过多少视野眼界,对她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只不过是认识了她的老公。然后,他们对上了眼结了婚,终其一生。

男方,这位同样读书没有读出去的县城待业青年,在结婚后,旋即去广州打工,以赚钱养家,进工厂一干二十多来。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断给家里寄钱,养活老婆孩子,还有他的爸爸妈妈。

如果男方这几十年在南方打工的经历只是赚钱寄钱然后养活老婆孩子的话,那与其他千千万万的打工者命运无异。到老还乡,回家养老。广州大都市里的高房价让他根本不敢想买房置业把老婆孩子接过来生活。

故事写到这儿没啥看点。不过,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亲戚一家在县城买了一块地。这块地是当时生产队里的宅基地,五家同样的地块拼在一起盖,按现在的说法那叫联排别墅。

当时盖房子的时候并有没花多少钱。广州赚钱内地小县城里花,原本性价比就极高。房子户型设计啥的根本谈不上,可以说是业余中的业余。有个小院子,但比起农村的单门独户,就小气逼窄多了。还有个地下室,通往地下室的是一条黑黑的平平的过道,里面放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事情出现戏剧的变化是在几年前。

县城要开发了。有本地的开发商看中了这块地,于是和这个片区自己建房的房主一家家地谈。亲戚家就是其中之一。

开发商也够爽快,答应补偿两房两车库再加20万。

当开发商的房子盖成后,一个相当不错的居民小区拔地而起。房子一销而光,开发商赚了不少钱。并信守承诺,答应亲戚的两套房两个车库再加20万元现金也兑现了。

亲戚用补偿的钱装修了房子,一套出租,一套自住。一个车库变成了仓库,放煤球、电动车和杂物。另一个车库留给老人居住,一楼不用爬楼梯,老年人也乐意住。

现在,这两套房子的价格,已经轻轻松松过了一百万。

这是在五线的小县城。

故事讲完了。听多了一线二线城市炒房的故事。这个故事或许平淡无奇。

这真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没想着炒房赚钱。打工赚钱回家盖房原来已经是草根中的穷人,但巧遇拆迁,巧遇讲信用的开发商,于是,生活的境遇大不一样。

如今,男方早已回内地好多年了,虽然工厂里学到的一身技术用不上,从赚钱角度看,也没有广州大都市里赚钱多,但一家人终久是团聚了。再加上有房租收入,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滋润润。

与房子发生关联的人生终久是值得期待的,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套房   茅屋   乡里   男方   黄牛   女方   广州   车库   县城   老家   亲戚   开发商   任性   房子   老婆   孩子   人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